[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百家争鸣-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上传人(卖家):天方乘风 文档编号:3545536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百家争鸣-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百家争鸣-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百家争鸣-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百家争鸣-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百家争鸣-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1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七年级第一学期部编人教版夏 商 周 时期:早期国 家与 社 会 变 革单元组织形式团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夏商周的更替第二单元第 4 课2青铜器与甲骨文第二单元第 5 课3动荡的春秋时期第二单元第 6 课4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二单元第 7 课5百家争鸣第二单元第 8 课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标题是“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新课程标准对本单元教学要求如下:1.知道夏朝建立,以及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学习分封制内容与作用;2.

2、简述青铜工艺成就与甲骨文的部分知识;3.掌握有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4.通过商鞅变法,认识到改革促进了秦国的逐渐强大;5.了解老子和孔子,并初步认识“百家争鸣”对于后世的深远影响;本单元围绕夏商周的更替、百家争鸣等事件的介绍,讲述了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学生需要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学习、理解 社会制度的变化,培养其比较思维,结合对百家争鸣各派学说的归纳,强化学 生整合知识结构的能力。(二)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22.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与主要历史发展线索是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旧制度瓦解,新社会制度的确立,各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学说,并希望以此解决社会问题,进而推动了学术与

3、思想的繁荣。为古代文化发展推波助澜,并对后世产生 了重要影响。结合本单元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以 及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初步接触历史,这一阶段的学生通常对于历史事件的学习停留在了比较浅显的层次上,无法深入理解与全面认知,而本单元知识内容比较复杂、抽象,给学生的学习、理解带来了一定困难。对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 中结合教材内容与情景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化抽象为具体,同时结合 作业设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概念,加深学生印象,强化其学习效果。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学习夏朝建立的历史,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过程;2.明白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4、掌握商周在青铜工艺方面的成就有哪些;3.知道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的历史;4.结合商鞅变法等史实分析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明白商朝甲骨文的特点、影响,了解孔子,学习“百家争鸣”的史实;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的作业设计紧密围绕“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在深入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的前提下,巧妙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目标 落实到各个课时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立足 各个课时教学的重难点、学习目标,以基础题为主设计课时作业,合理把控每 节课时作业时间。与此同时,基于课时学习与课时作业,紧扣单元学习与作业 目标,落实核心素养,从整体上设计单元质量检测作业。3五、

5、课时作业必做题(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课本对中国古代某一制度的描述如下:“选贤与能”、“民心所向”,“其间蕴含着民主、平等的精髓。”下列制度中符合该描述的是()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据“选贤与能”、“民心所向”,“其间蕴含着民主、平等的精髓。”可知,禅让制是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 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采用推举的办法 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此为“禅让”,故选 A 项;世袭制是奴隶社会、封建社 会时期统治者实行的一种统权继承的措施,排除 B 项;分封制是西周统治者管 理全国疆域

6、采取的一种管理措施,排除 C 项;郡县制是秦朝开始采取的以郡统 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排除 D 项。【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原始社会时期的民主制度,以“选贤与能”,蕴含民 主、平等的精髓等关键词为切入点,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同时 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历史结论,综合考查学生的必备能力、必备知识和时空观 念、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2维护图一中社会等级的政治制度是()A皇帝世袭制B 分封制一C 三省六部制D 郡县制【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作业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层层分封,形成了 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B 项符合题意,故选 B 项。【设计意图

7、】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史料实证学科素养,突出基础性。3“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其所述的政治制度是()图4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种姓制度【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作业分析】据“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可知,其是 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 大了统治范围,故选 C 项;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 度,排除 A 项;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 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 B 项;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社会

8、等级制度,排除 D 项。【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史料分析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4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数次点燃烽火,使各路 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各诸侯懊恼不已。周幽王能 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A 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B 诸侯需要加强地方控制C 诸侯需要扩大统治范围D 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根据题干“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 到各地建立侯国,授予他们管

9、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是诸侯需要向周王进贡,并服从周王调兵。因此 D 符合题意,故选 D 项;A 属于诸侯的义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A 项;B、C 不属于分封制内容,排 除B、C 项。【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内容,以“烽火戏诸侯”为切入点,意在考查 学生通过史料阅读与解释,获取历史信息同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 能力。体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5 从周文王开始,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姬姓亲 族、同盟亲戚以及一些结为亲戚的东方贵族。这是为了()A 加强王权,君主专制B“以藩屏周”,巩固疆土C 打击贵族,增强国力D 结束割据,

10、中央集权【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 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 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 大统治范围,故 B 正确。周朝实行分封制,还没有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故 A.D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周王对贵族的拉拢,而不是打击,故 C 错误。【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分封对象,明确分封制的特点,命题形式落实了历史解释能力。(二)、简答题6、商汤、周武王作为胜利者,他们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对你有着 怎样的启示?【评价实施主体】教师5【评

11、价标准】商汤与周武能做到顺应民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同时,商 汤、周武王采用的方式很恰当,他们注重与周边小国、部落联络,进而使自己 的力量不断壮大。【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联系整个课时知识,内容灵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结 合所学基础知识展开分析,锻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实质上考查了学生 对“夏商周的更替”的理解程度二、选做题学生结合自己的基础自行选择要做的题:(1)结合有关历史知识,说一说牧野之战发生的时间和交战的双方都有谁?最后哪一方取得了胜利?用你的理解说说为什么会取胜?(2)简单制作一个夏商西周的大事年表,内容包括重要事件发生的年代、事件 中的主要人物等。【评价实施主体】师生互动,共

12、同完成【评价标准】略【作业分析】该题照顾了学生的基础差异,让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历史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主要让学生对牧野之战、夏商西周的大事进行梳理。牧野 之战是古代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于公元前 1046 年。参与战役的双 方分别是周部落和商,在这次战役中,周部落最后获得了胜利,而人员众多的 商最终以失败告终。西周之所以取得胜利,一方面与其倡导的仁德治国之策有 关,还与其懂得任人唯贤有关。从而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设计意图】通过此题重点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灵活的作业设计,多个角度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渗透了历史学科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引导学生

13、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展开积极的历史探索。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必做题12021 年 3 月,沉睡三千年的三星堆文明遗址有了重大发现。考古学家在 6 座“祭祀坑”里共发现青铜神树、象牙、青铜面具等 500 余件文物。“祭祀 区”考古发掘专家王巍说:“古蜀文明是中国商代青铜文明当中非常有特色的 一支,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这就像一个花园中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共同构成了青铜时代的中华文明。”王巍的话意在说明()A 中华文明的多样性B 中华文明的开放性C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D 中华文明的外延性【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据“古蜀文明是中国商代青铜文明当

14、中非常有特色的一支,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这就像一个花园中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共同构成了 青铜时代的中华文明。”可知,材料反映了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中非常有特色 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多元一体的特征,故选 A 项;开放性主 要针对的是与外来文化的接纳与包容,题干中的多样化主要是国内的,排除 B 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青铜时代,并未提及后来的情况,排除 C 项;外延在逻6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题干只限于“青铜时代的中华文明”,无法体现其外延,排除 D 项。【设计意图】本题以三星堆文明遗址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理解信息的能力,命题体现了对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

15、国情怀的考查。22021 年流行祝福语:2020“实鼠不易”,2021“牛转乾坤”。牛自古以来 是勤劳的象征,吕氏春秋 重已记有:“使五尺竖子引其棬(牛鼻环),而牛姿所以之顺也。”下图是春秋晚期的青铜器牺尊,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春秋晚期青铜器牺尊A 牛的主要用途是祭祀B 牛是最尊贵的动物C 牛形青铜器都是酒器D 牛已经被驯服【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据“使五尺竖子引其棬(牛鼻环),而牛姿所以之顺也。”可 知,材料意为“牵着牛鼻子,牛就会听话顺从人们”,这表明了“牛已经被驯 服”,故选 D 项;据材料中的青铜器牺尊的图片可知,图片中的牛不是祭祀用 途,排除 A 项;最尊贵的

16、动物是人,排除 B 项;牛形青铜器有多种器皿,“都 是酒器”以偏概全,排除 C 项。【设计意图】本题以春秋时期青铜器牲尊图片为切入点,综合分析春期时期牛使用的情况,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考查。3拓片是将刻在不同材质上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拓印下来的纸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列古老文字的拓片,可直接用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是()A 象形文字B 楔形文字C 甲骨文D 阿拉伯文字【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根据题干“直接用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并结合所学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代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7、,是我国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7甲骨文上的信息给后人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实的商代时的相关记载,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故 C 选项正确;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人使用的文字,由于用图形 表示事物而得名,因此 A 与题目要求不符,故排除 A;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 造了楔形文字,因此 B 不符合题目要求,故 B 排除;阿拉伯语源自古语言闪米 特语,公元 5 世纪前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语文学语 言。公元 6 世纪开始便有古阿拉伯语的文献,7 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 伯帝国的兴起与扩张,阿拉伯语成为东起印度河,西到直布罗陀,南到南

18、非,北至里海这一广大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的通用语言。因此 D 与题干要求 不符,故 D 排除。【设计意图】本题以古代时期的文字拓片为切入点,综合分析当时文字使用的情况,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考查。4“惊世惊天龟甲片,神奇神秘 卜辞骨。”该诗句描述的文字是()A 已发现最古老的汉字B 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C 记录祭祀典礼的金文D 全国规范使用的小篆【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分析题干可知,题干所给文字描述的是“甲骨文”,根据所学知 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9、。甲骨文 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 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故 选A;而 B、C、D 都不是记录在龟甲上的文字,故排除。【设计意图】本题以诗入题,考查甲骨文。命题体现对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 证等素养的考查5.大美中国丛书在介绍甲骨文时说道:“有如此丰富的文字档案做资本,殷商从此结束了只在史载和传说中被感知的历史。”这主要强调甲骨文()A 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B 使商朝历史有文字可考C 是体系较完整的文字D 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根据材料这句话“有如此丰富的文字档案做资

20、本,殷商从此结束 了只在史载和传说中被感知的历史。”可推断甲骨文的出现为研究商朝提供了 史料依据,使商朝历史有文字可考,故选 B 项;甲骨文的文字丰富代表了数量 多但不代表记载的内容丰富,排除 A 项;C、D 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C、D 项。【设计意图】本题以史料的形式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史料分析、理解能力,同 时体现对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能力的考查。6.(1)甲骨文的含义是什么?(2)甲骨文在当时社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甲骨文采用了怎样的造字方式?【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8(1)甲骨文的含义是指刻在兽骨上的字。(2)甲骨上记载了较为全面、详细的内容,且对中国字的

21、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 的影响。(3)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作业分析】重点围绕甲骨文知识进行了设计,使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引导学生系统的梳理、归纳本课知识点,进而有效提升其学习效果。【设计意图】从多个维度设计作业任务,使学生深入掌握历史事件,加强其对 重点知识的把握,同时巧妙渗透历史解释核心素养,锻炼其综合能力。(1)我国在什么时期出现了铜器?“殷墟”青铜器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功能有什么变化?(2)商周甲骨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是哪些?你如何评价甲骨文?【评价实施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评价标准】略【作业分析】(1)我国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铜器,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和军事等方面。其功能主要

22、由于食器发展到礼器。(2)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很多,其中涉及到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古代文字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 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设计意图】本题通过简答题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A 分封制已经瓦解B 兼并战争连绵不断C 社会动荡不安D 周王室地位下降【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图中反映了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统治力大大降低。公元前 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周王室的统

23、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故选 D 项;分封制已经瓦解说法太绝对化,排9除 A 项;春秋时期主要是争霸,排除 B 项;社会动荡不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C 项。【设计意图】本题以漫画的方式为切入点考查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变化,要求学生正确解读漫画信息,同时命题考查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 证的素养。2“当时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体现当时的政治特征是()A 周王势力衰微B 兼并战争不断C 中央集权强化D 各国政

24、局动荡【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政治特征是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故选 A 项;兼并战争不断是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排除 B 项;题干中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强化,排除 C 项;题干中没有体现各国政局动荡,排 除D 项。【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核心素养。3 春秋诸侯争霸期间,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族先进而自称华夏。进 入战国后,内迁的各族部落逐步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春秋战 国时期的这一变化说明()A 禅让制向世袭制过渡B 分封制度逐步瓦解C 社会变革加速D 民族认同感增强

25、【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根据材料中所给信息,本题的关键词为,“内迁的各族部落逐步 与华夏各部融合”。春秋战国时期的这一变化说明民族认同感增强。在春秋争 霸、战国纷争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 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故答案为 D。禅让制是 属于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A;分封制是西周时期 实行的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B;材料内容中未体现社会变革,排除 C。【设计意图】本题以春秋战国的社会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史料分析、理解、运用的能力,考查了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4.

26、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领赐一级,欲为官者五十。”这反映了当时的秦国()A 重视农业B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地方C 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D 严明法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根据军功 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材料“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措施。故选 C 项。【设计意图】本题以史料为切入点,考查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同时考查学生 的史料分析能力,体现史料实证核心素养。105 有学者指出:“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

27、明确的以战争和耕 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能够支撑这 一论述的是()A 周王实行分封制B 秦国的商鞅变法C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D 北魏孝文帝改革【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据“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可知,商鞅 变法的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途径是鼓励小农经济发展,奖励耕战,打击了奴 隶主贵族的特权,故选 B 项;分封制分封对象主要是贵族,与“最大限度地发 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不符,排除 A 项;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意在削弱 诸侯王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与

28、“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 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不符,排除 C 项;北魏孝文帝改革促 进了民族间的融合,排除 D 项。命题形式彰显了史料实证素养。【设计意图】通过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运用,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 养。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史记 周本纪(1)“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是在哪一年?此时,中国历史进入了什么时期?(2)春秋时期“政由方伯(诸侯)”,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尝试着说出 当时的四个霸主。【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公元前 770

29、 年;东周。(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命题体现了对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 证能力的考查。【作业分析】解答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动脑思考、分析,花费一定的时间钻研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相对增高。【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促使学生及时借助课后作业完成复习,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结合史料锻炼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探索历 史知识,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等核心素养。(1)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_的进一步推广,是我 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2)依据史料记载,西周初期有 800 多个诸侯国,春秋初期有 1

30、70 多个,战国 初期有十几个,战国末,“六王毕,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 发展的什么趋势?【评价实施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评价标准】略11【作业分析】(1)春秋;牛耕。本题考察的难度不大,需要学生掌握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的年 代,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为战国后期的变法提供了可能。做本题对基础层次 的学生是一次巩固的机会。(2)答案需要学生整理。西周初期有 800 多个诸侯国,春秋初期有 170 多个,战国初期有十几个,公元前 221 年,实现了“四海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通 过各诸侯国的战争,我国逐步从分裂走向了统一,说明了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意图】巩固基础

31、,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第 7 课时: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唐朝人胡曾在诗中写道“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该诗反映了()A 分封制的瓦解B 周王室的衰微C 诸 侯 国 减 少D 兼并战争不断【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根据题干“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诗描述的是战国时期各国兼并战争不断的场景,材料未涉及分封制和和周王室的信息,也没有诸侯国的数量问题,所以排除 A、B、C 三项。【设计意图】本题以诗入题,命题体现了对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的考查。2.古蜀国时期,成都平原“尚属大泽,卑湿不宜营邑”;到秦汉时“水旱从 人,不知

32、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促使成都平原发生这一变化的工程是()A 都江堰B 长城C 灵渠D 大运河【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256 年,秦国蜀郡蜀守李冰 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利枢纽。使堤 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 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因此 A 符 合题意,故选 A 项;长城不是水利工程,排除 B 项;灵渠在岭南,沟通长江和 珠江水系,排除 C 项;大运河开凿于隋朝,是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排除 D 项。【设计意图】本

33、题以都江堰修建前后成都平原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123.辨别下图,被史学界成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A 反映的是牛耕的出现,农业生产中开始借用牲畜的动力,是中 国古代农业动力的一次革命,A 正确;B 反映的是曲辕犁,没有体现出使用动力 的改进,排除 B;C 选项主要反映的是铁农具的使用,这是我国生产力的巨大发 展,但没有涉及农业动力的改革,排除 C。D 反映的是农业灌溉工具,不符合“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排除 D。【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分辨和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能

34、力。4.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使土地利 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D 正确;打制石器是 旧石器时代的劳动工具,排除 A;骨耜出现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排除 B;青 铜铲集中在夏商和西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产物,排除 C。【设计意图】命题形式考查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核心素养。5.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 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35、()A 分封制在强化中B 铁器牛耕的推广C 民族交融的推动D 兼并战争的加剧【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春秋之前诸侯国边界存在大量荒地作为缓冲区,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界限逐步清晰,原因是荒地被开垦出来,成为耕地,耕地增多得益 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提高生产力水平,B 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弱化,排除 A;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有助于推 动民族交融,排除 C;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容易导致兼并战争的加剧,排除 D。故选 B。13【设计意图】本题以春秋战国前后诸侯国边界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和理解能力,同时该题渗透对学生时空观念、历

36、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考查。6、假如你是一位农民,此时你正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请说一说你是否 会支持商鞅变法?原因是什么?【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要求学生表达清晰、语言流畅、史论结合,并对其进行等级评 价。首先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 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2)、废除井田,奖励耕织,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新法规定,凡是努 力耕织,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可免除其徭役.(3)、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奖励军功和奖励耕织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件好事。奖励军功使祖祖辈辈靠务农为生的农民(平民阶层)变

37、成贵族成为了可能,调动了他们的士气和战斗热情;奖励耕织,使农民能够获得一定的土地并能安心务农,这就极大调动了其 生产积极性.秦国的农民是支持变法的,也使秦国从七国中迅速脱颖而出,最终一统天下。【作业分析】解答题的设计有着较强的开放性,学生要做到史论结合、有感而发,能体现出学生个性化认知。【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较强的情景题将学生带入历史,使学生跨时空感知历史,缩短其与历史的距离,培养学生历史综合素养。该题考查了核心素养中的 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1)观看影片战国。并在观看之后思考影片中出现了哪些战役。(2)战国时期,某个村子发生了百姓争夺水源的故事,争斗之间死了几十个人。按照法律相关人员几百

38、人都要被处死,孝公于心不忍找商君求情。于是就 有了如下对话:“不能变?”“法立如山”“不能缓?”“法贵时效”“不能 减刑?”“减刑溃法”。文中的“商君”是谁?“孝公”是哪国的国君?孝公 死后,“商君”最终被车裂,但他制定的新法依然推行,请分析“商君”变法 成功的原因。【评价实施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评价标准】(1)桂陵之战和长平之战。(2)商鞅;秦国。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变法不仅得到了秦孝公的支 持,并且方法措施得当,执行起来坚决和有力,并且商君不顾个人的安危,敢 于与旧势力做坚决的斗争。【作业分析】略【设计意图】本题以情景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落实历史学科

39、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14作业时间:10 分钟1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以正治国,以奇用 兵,以无事取天下”,这一观点反映了谁的思想主张()A 老子B 墨翟C 孔子D 韩非子【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本题的关键词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 取天下”,原文大意为,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 去用兵,以下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 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 善于

40、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 争,天下就能太平。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这部书 成为道家的经典。故答案为 A。B、C、D 与题干所给不符。【设计意图】命题体现了对学生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的考查。2孔子晚年所整理的诗书礼易春秋等五部古代经典,在 汉代被尊奉为“五经”,但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不在上述“五经”之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汉代儒学完全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B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C 孔子的儒学思想是对“五经”的继承D.“五经”是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发展【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诗 书 礼 易 春秋在汉代被尊奉为“五经”,

41、是因为儒家思想适应了汉王朝大一统的需要,儒学思想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而论语 主要是对孔子的言行记录,是对孔子儒学思想的补充和延续,是一种继承,D 项说法错误,故选 C 项;汉代独尊儒术,并未背离孔子的儒学 思想,排除 A 项;儒学传统被秦始皇焚书中断,但在其后继续发展,并未断 绝,排除 B 项。【设计意图】本题以五经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史料理解能力,命题形式落实了历史解释素养。3汉初的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治国思想借鉴 于()A 儒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法家学说D 墨家学说【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

42、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因此题干中所说的汉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借鉴的是道家学说,故选 B 项;儒家的核15心思想是“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与题干材料 不符,排除 A 项;法家主张“法治”,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C 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D 项。【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42020 年 8 月,习近平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一直高度重视 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也有一 位人士,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他是()A墨子B 孟子C 庄子D

43、 韩非【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的思想,他提出节俭,反对 浪费,故 A 正确;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故 B 错误;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思 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故 C 错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 权专制统治,故 D 错误。综上故选 A。【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墨子的主张,命题体现对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素 养的考查。4公元前 83 世纪的历史时代,东西方几乎同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哲人和思想家,如中国的孟子就是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下列言论体现了孟子思想的是()A“民为贵,社

44、稷次之,君为轻”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D“认识你自己”【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 义的战争。故选 A 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提出来的,排除 B 项;“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排除C 项;“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名言,排除 D 项。【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

45、的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易、书、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原始典籍,并对宇宙、社 会、人生等许多方面展开广泛的讨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追索和 创造,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以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 大致确定。摘编自张岱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1)指出材料中的“易、书、礼、春秋”这些典籍在诸子百 家中所属的学派。(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6【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儒家。(2)观点: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意义

46、重大论述:百家争鸣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 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群星 璀璨的时代,促成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繁荣的局面,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 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后世两千多 年精神文明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甚至东方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总之,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作业分析】(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易、书、礼、春 秋”这些典籍在诸子 百家 中所属 的学派是儒家。孔子编订 的 诗、书、易、礼和春秋等书,不

47、仅丰富了教学 内容,而且保存和发展了我国的古代文化。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2)据材料“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易、书、礼、春秋等中国文 化的原始典籍,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许多方面展开广泛的讨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追索和创造,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 面得以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提炼一个观点: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意义 重大;论述:百家争鸣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 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

48、博学者,形成了中国历史上 群星璀璨的时代,促成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繁荣的局面,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 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 后世两千多年精神文明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甚至东方文化有着非常深 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 会五彩缤纷。【设计意图】根据本课时的重点设计作业内容,结合学生解答问题的情况判断其知识掌握程度。重点考查学生对各学派思想主张的理解程度,明确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让学生懂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巧妙渗透了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

4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老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材料二: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有别于其他大家,并且对 秦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作用。17材料三:墨子的思想体系更是别具一格,其中的主要思想集中为两大核心:一是“兼相爱,交相利”;二是反对“攻伐无罪之国”。(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思辨色彩”?结合你所积累的各学科知识,你能想到最能体现老子思想的著作是哪一部吗?(2)材料二中韩非的法治思想的内容是什么?依据他的思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3)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某一时期的现象,你能说出是哪个时期吗

50、?【评价实施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评价标准】(1)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道德经。(2)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作业分析】:(1)问中“思辨色彩”指辩证法思想,著作考查部分需要学生平 时积累,也算是基础知识。(2)(3)问学生只要对历史教材熟悉,回答起来并不 难。【设计意图】本题从三则材料入手,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的基本了解情况。体 现对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的考查。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作业时间:30 分钟)1 青铜工艺是我国古代奴隶制文明的重要标志,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最大的 青铜酒樽,它发现于()A 宁乡B 龙山C 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七年级上册(2024)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百家争鸣-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为本站会员(天方乘风)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