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生物下(第六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上传人(卖家):ZLPDX 文档编号:3554528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85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生物下(第六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生物下(第六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生物下(第六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生物下(第六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生物下(第六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1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生物学八年级第一学期北师大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单元组织方式团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六单元第二十章第一节遗传和变异现象2第六单元第二十章第二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3第六单元第二十章第三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4第六单元第二十章第四节性别和性别决定5第六单元第二十章第五节遗传与环境6第六单元第二十章第六节遗传病和人类健康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课程的价值追求,要求生物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聚焦大概

2、念”,引导学生以认识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为基础主动建构概念,鼓励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调查、综合实践等探究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和证据。本单 元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这一核心思想,教材章节内容设计由现象到本质,紧 紧围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中“遗传与变异”、“进化与适应”等展开,基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真实的生物学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培 养科学思维,形成积极的态度责任。“新课标”把本单元内容归于 7 个学习主题中的“遗传与进化”。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遗传信息 与生物性状的关系,以及遗传信息可以在亲子代之间传递,逐渐形成生物进化的

3、 观点,能够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本单元的 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的生命价值,尊重、热爱生命,关注人体健康,尝试利 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物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加深理解生物学的学科价值。2依据“新课标”课程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概念:学业要求和活动建议如下:学业要求活动建议(1)能够解释遗传信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了传递,并控制新个体的生长发育。(2)借助图像或模型阐明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3)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阐明基因组成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的性状。(4)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杂交育种、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大推动作

4、用。(5)运用进化与适应的观点,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收集和交流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报道、资料等信息。收集和交流近亲结婚危害的资料。观察某种生物(如金鱼)的变异现象。收集和交流我国遗传育种方面成果的资料(二)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3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本单元章节内容综合考虑学生发展需要、社会和生物科学发展需求,以学科 内在的知识逻辑为主线,从宏观到微观、从生物个体到生态系统、从生物多样性到结构统一性构建课程结构框架。从内容结构分析,本单元属于“遗传与进化”学习主题,内容设置上以大概念“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和“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来自共同祖先,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概念体系呈现,每个

5、大概念又提炼出几个重要概念,每个重要概念又提炼出几个次位概念,建立三级概念体系。从单元内容结构上看,将探究实践活动以及 PBL 融入到相应的课程内容之中,构成完整的单元内容体系。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从观察自然界俯首皆是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出发,通过现象认识到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从宏观到微观,理解遗传信息与生物 性状的关系、遗传信息可以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遗传的变 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等重要概念,逐渐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进化等4生物学观点。(三)学情分析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动中积极探索的主体,教学活动互动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符合学

6、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需求,着眼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依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 的智能是多元的,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确定 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八年级学生仍长于形象思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思维 活跃,创造性思维具有深度和广度。但心智、情感、能力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可 塑性和易变性。通过以上学情分析,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内容设计是否与学生具备的知识和经验相匹配,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概念,并充分预见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运用作业设计加以引导纠正,使课堂教学具有预见性、针对性和高效性。同时,在“双减”政

7、策背景下,要兼顾学生各学科的学习任务,避免学生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完成周 期过长,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真正让单元作业促进课堂“减负提质”。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单元作业设计是为了更好地检查学生大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在遵循学生的年龄结构、心理发育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大单元学 习目标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进行设计,要突出单元作业设计的整体性,倡导素养 立意,聚焦大主题、大概念,增强单元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问题 聚焦,将知识结构化。具体作业目标如下:1.关注身边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调查和统计人体的常见性状,理解“遗传和 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性状”、“相对性

8、状”、“遗传和变异”等重要概念,运用进化与适应的观点,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2.通过“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科学史的探究和学习,理解“基因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细胞核、染色体、基因、DNA 的从属关系”、DNA 是主要的遗传 物质、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等重要概念,加深对生命观念中“结构与功能观”的理解。3.探究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理解性状由特定的基因控制、等位基因、生物5性状的遗传遵循一定的规律、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配子是联系上下代的桥梁等重要概念,在探究过程中注重研究方法的指导,培养科学思维。4.交流分析“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理解性别是生物的一种性状、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

9、定的、生男生女的奥秘等重要概念,能针对生物学相关社会议题进行科学论证与合理决策。5.列举说明“生物的性状受环境影响”的真实例证,理解生物的性状是基因组成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在作物育种上有广泛的应用,逐渐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同时,开展“走进 育种工作者”综合实践活动,了解我国杂交育种的研究现状,崇尚科学精神。6.开展“社区遗传病的调查”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遗传病就在我们身边、近 亲结婚的危害、遗传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遗传病对社会发展和家庭产生的影响,与他人交流讨论,尝试提出预防遗传病的方法。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新课标”对作业评价作了具体说明:精心

10、设计课时和单元作业,发挥作业的诊断评价功能,作业类型要注重多样性,注重评价的连续性和过程性,提升作 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据“双减”政策要求,单元作业整体设计应体现国家意志,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 样化的学习需求,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发展性和实践性。在整体把握“新 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认知特点、单元知识目标和课时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单元作业设计首先应追求单元作业的整体性,创作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聚焦大概 念、兼顾创新型、考虑分层次和开放性、注重应用型的多样化作业,努力把学科 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一个课时的教学任务中去。

11、作业的整体设计首先应 关注学科的育人价值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其次关注学科知识本身,提 高作业与课程目标的融合相关度,使单元作业充分发挥建构重要概念、形成知识 体系、发展思维品质、培养核心素养的作用,强化单元作业的育人导向。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1.作业内容6(1)基础判断题:“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对豌豆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发现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其中,豌豆种子的黄粒和圆粒是一对相对性状。()(2)基础填空题:先秦儒家之大成吕氏春秋 中有“夫种麦而得麦,夫 种稷而得稷”的记载,这句话反映了遗传学中生物的现象。集道家之大成的 淮南子 中有“黑生白犊”的记载,这句话反映了遗传学中生物的现象。(3)

12、跨学科交叉(选做题):在日常生活或阅读史书典籍的过程中,你还注 意到哪些与“遗传和变异现象”有关的记载,如古文、谚语、民间俗语等,请收 集整理下来,小组交流分享,加深对本课时重要概念的理解。(4)综合实践活动:请自主设计性状调查表格(表格可参考教材课后“思 考与练习”第 3 题),选择合适的性状,对家庭成员的性状进行调查,并用图示 的方法表示每一种性状的调查结果。调查完成后,各小组间进行交流探讨与分享。2.时间要求:15 分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1)。(2)遗传、变异。(3)开放性试题,答案科学合 理即可。如谚语“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之子有愚有贤”等,古文“桂

13、实生桂桐实生桐”、“橘生淮南则为橘”等。(4)设计表格参考如下:性状子代本人兄妹父辈父亲母亲祖辈祖父 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卷舌能卷舌不能卷舌前额发际“一”字形“V”字形耳垂有耳垂无耳垂眼睑双眼皮单眼皮.实施建议:第(3)小题考查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阅读积累,体会中 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深邃魅力,加深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由于要兼顾学 生的各学科学习任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本题列为选做题,不要求每个学生 都要按时完成,而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阅读中加以提炼和整理、归纳和交流。第(4)小题则属于相对开放性的自主实践调查题,注重考查学生对调查方法、7调查表格、调查过程的体验,让学生经历科学调查

14、的过程,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培养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建议要求,严格落实“双减”政策任务,作业设计突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作业的设计力求创设“新情境 新问题”,尽量避免“旧情境旧问题”,使问题和情境深度融合,让评价发生在学 生知识的生成或应用知识的真实情境之中。一颗小小的豌豆种子是打开遗传学 密码的钥匙,豌豆可以说是遗传学的明星植物,通过豌豆的多种性状对比让学生 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既巩固了重要概念,又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遗传学的发 展史,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大量的史书典籍中早有对遗传 和变异现象的记载和思考,通

15、过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 记载,加深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观点的理解,同时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让学生去观察和收 集身边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体现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 息的能力。“新课标”要求重视探究活动报告的完成和交流,引导学生用表格、曲线图、示意图等呈现报告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评价。“调查各家庭成员性状”属于小范围的调查,主要在于让学生自主设计调查表格,自主实施,并培养与家 庭成员、小组同伴和小组间的语言表达和合作交流能力,通过与家庭成员间性状 的对比,加深对“遗传和变异现象普遍存在”观点的理解,答案不唯一

16、,有利于 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第二课时1.作业内容(1)情境创新 单选题:“微笑天使”长江江豚是长江流域特有物种,随着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长江江豚的栖息地不断缩小,种群数量急剧锐减,据 农业农村部统计,目前仅存一千头左右,保护长江江豚刻不容缓。科研人员利用“环境 DNA 技术”研究江豚,对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环境 DNA 技术”用于检测环境中是否存在某种生物,只要某种生物在某一水域出现过,它也会如人的皮屑脱落、排泄物一样,在水中留下痕迹。只要检测某一水域是否 有江豚的 DNA,就可确定其在某一水域是否出现过。据以上信息判断,“环境 DNA8技术”的理论依据

17、是()A.不同种生物含有相同的 DNAB.染色体是 DNA 的载体C.不同种类的生物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D.基因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2)跨学科提升题:古典名著晏子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如何从遗传学的角度理解这段话?请结合本课时知识加以分析。(3)思维创新题:请描述生物体(如人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结构层次关系,并说说你用了哪些知识归纳的方法和策略,并交流分享。(4)合作拓展题(选做题):遗传学的发展经历了艰辛曲折的历史,在遗传 学科学史上,有很多影响遗传学发展的伟大科学家和伟大科学发现。现代遗

18、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倾其一生研究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并发现了重要的遗传学基本规律,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在 1909 年被遗传学家约翰逊命名为“基因”。1903 年,遗传学家萨顿在论文 遗传中的染色体 一文中坚持认为:“染色 体带有基因,每一个性细胞只具有每一对染色体中的一个,具有哪一个是随机决 定的”。1933 年,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发现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发现了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从此遗传学结束了空想时代,并成为 20 世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摩尔根也被称为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并赢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19、学奖。1953 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并于 1962 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90 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中国成为参与这一划时代科学创举中唯一 的发展中国家,值得我们为之骄傲。中国遗传学的泰斗和奠基人谈家桢在果蝇种群间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9传变异研究领域有着开创性的成就,他发现了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引起遗传学界巨大反响,他将“基因”一词带入中文,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请以生物学综合实践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好学习任务,各组员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时重要概念相关联的遗传学科学史,小组汇总整理后与其他小组交流分享,班级展示,加深对本

20、课时重要概念的理解。2.时间要求:15 分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1)C(2)翻译: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 淮河以北就是枳子,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从遗传学的角 度理解是:橘子不管生长在淮河以南还是淮河以北,“叶徒相似”是因为其遗传 物质相同,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其实味不同”是因为生物的性状还受 环境的影响,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物质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意思合理即可。(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可利用思维导图、绘图等方式完成。参考答案示例:10思维导图评价量表维度评价指标自评互评师评科学性(30 分)1.全面反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内容2.概念表述科学

21、、准确、清晰、完整3.概念之间关系层次明了、合理、恰当规范性(30 分)1.核心主题清晰、突出、关键词明确2.层次合理、图文并茂3.色彩搭配合理、布局美观逻辑性(20 分)1.逻辑关系正确、思路清晰、结构性强2.主题与各次级主题关系密切创新性(20 分)1 创新、形象化2.设计简洁实施建议: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采取多元评价方式,教师可利用 课后服务时间参与指导评价、生物学兴趣小组协作完成、小组间互评自评、班级 内交流展示。(4)此题为信息搜集题,鼓励学生以兴趣小组的方式参与生物学综合实践活动,可利用延时服务或课余时间进行搜集,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总、展示、交流。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时“

22、新课标”要求的重要概念有“生物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 DNA 片段,随配子由亲代传给子代”、“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等。“双减”是 2021 年度教育领域热词,真正使“双减”落地在于课堂上“减负增效”,提升课堂育人水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全体学生在现有水平上 全面发展。作业的设计既要基于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目标,还要具有真实地生 活化和社会化的生物学问题情境,指向课堂上无法达成的教学需要,并指向高阶 目标:问题解决与应用、思维迁移与创造。基于此,设计以上 4 题。第(1)题11以长江生态保护为问题情境,结合“环境 DNA 技术”,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理 解“不同生物具有

23、不同的遗传信息”的重要概念。第(2)题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考察“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重要概念,让学生弘扬优秀传 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第(3)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没有固定的表达形式,学生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如思维导图、思维导引、概念图、插图等表达,让学 生充分发挥科学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意性的去表达自己的观 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标”要求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相 互关系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 图书、报刊、音像和网络等多种媒体主动了解更多信息,深化对科学、技术、社 会紧密联系的认识。据此,第(4)题则更注重

24、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和途径,让学生能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让学生经历遗传学的科学史,鼓励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收 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自主合作探 究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接纳不同的观点,展示才华,发展个性,同时让学生明白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成果的取得不仅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持之 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还需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第三课时1.作业内容(1)理解 单选题:孟德尔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通过科学观察发现豌 豆的高茎(D)和矮茎(d)是一对相对性状。则一株高茎豌豆的

25、基因型可能是()ddA.或B.或C.或D.(2)应用 单选题:在进行家庭成员性状调查时,调查者发现:一对有耳 垂的夫妇,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针对这一调查现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生下无耳垂的孩子属于遗传现象DDdD12B.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一定无耳垂C.控制无耳垂的基因是显性基因D.假如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有耳垂的概率为 75%(3)应用 单选题:安徽省砀山酥梨驰名中外,已有千年栽培历史,被称为“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用基因型为 Dd 的砀山酥梨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型为 dd 的砀山酥梨砧木上,所结酥梨果肉细胞的基因型为 dd 的概率为()A.0B.25%C.50%D.100

26、%2.时间要求:8 分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1)C(2)D(3)A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时重要概念有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传递的原理、遗传的基本规律等,让学生理解生命的物质观。第(1)题以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科学史为载体,注重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引导,同时考查相 对性状、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概念。第(2)题以家庭成员性状调查活 动为情境,综合考查重要概念和遗传的基本规律。第(3)题是对生物的生殖、遗传和变异知识的综合考查,以安徽省名优产品砀山酥梨为情境考查无性繁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第四课时1.作业内容(1)迁移应用 单选题:在鸟类

27、、若干鳞翅目昆虫、少数海胆类和甲壳类 动物中,其性染色体构型在雌性中为异型,用“ZW”表示,雄性中为同型,用“ZZ”表示。则这类动物正常雌性个体所产生的卵细胞有()种类型。A.1B.2C.3D.4(2)情境创新题:2021 年 5 月 11 日,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男性人口为 72334 万人,占 51.24%,女性人口为 68844 万人,占 48.76%,男女 性别比接近 1:1。下列与男女性别比接近 1:1 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13A.男性产生的精子和女性产生的卵细胞数量相等B.女性只产生一种含 X 染色体的卵细胞,男性产生两种分别含 X 和 Y 染色体的精子C.两种类型的

28、精子数量相等,且在适宜条件下生活力大体一致D.两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相等(3)思维创新题:在“预测一对夫妇所生子女的性状表现”探究活动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一对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儿子。为响应国家生育政策,你能预测他们第二胎孩子的性别吗?概率是多少?(4)跨学科实践活动(选做):性别是人的基本自然属性,性别构成对人口 再生产的进程有重大影响。据中国经济年鉴显示,20 世纪初,全国人口的 性别比高达 121.7 100,建国初期也达到 109.6 100。请小组合作结合所学知 识并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我国人口性别比略微偏高的生物学和社会原因有哪些?性别失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

29、影响?如何使男女比例更加平衡?2.时间要求:15 分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1)B(2)A(3)参考答案:生男生女的概率相同,都是50%。(4)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回答科学合理即可。如重男轻女的封建 思想根深蒂固,导致男女不平等,加剧了人为导致男女比例失衡的外在因素.不利影响:导致男女婚配挤压、就业挤压、犯罪问题严重、政府负担增大.措施: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宣扬男女平等、转变封建重男轻女的思想、健全法律法规等。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概念考查,让学生理解生命的物质观,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第(1)题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知识

30、迁移的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让学生理解自然界 生物性别决定的神奇和多样性。第(2)题通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多关注课本以外的国家各领域信息,认识到人口普查对制定我国未来人 口发展政策具有的重要意义,渗透态度责任素养的培养目标。第(3)题则侧重 将书本知识与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和问题建立联系,从生活走向生物学,再从生14物学走向生活,让学生与书本对话,培养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作业评价要求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讨论,第(4)题 让学生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收集资料,结合史实分析社会问题,针对生物学相关 议题进行科学论证,并做出合理决策,有利

31、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运 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课时1.作业内容(1)理解 填空题:2021 年 6 月 17 日,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 功,为后续“天宫”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物工程是太空科学实 验的重点项目,搭乘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的微生物菌种,经强辐射、微 重力等太空特殊环境因素作用后,返回地面经筛选培育出良性菌种。微生物菌种 发生的变异属于(选填:“可遗传变异”或“不可遗传变异”)。(2)了解 单选题:近日,我国育种工作者经过艰辛而漫长的科研攻关,首次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耐盐碱水稻”,为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做 出突出贡献。下

32、列变异与“耐盐碱水稻”变异类型相同的是()A 人白皙的皮肤经阳光暴晒后变黑B 有芒小麦植株中偶尔出现了无芒小麦C 白萝 卜的地上部分呈绿色D 水毛茛水下部分的叶片深裂成丝状(3)创新实践活动:育种工作者有更多的机会亲近大自然,但也要面对常 人难以承受的挫折和失败。请同学们利用多种途径调查收集育种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工作方式、需具备的素养以及我国在遗传育种方面取得的成果,如有机会可 以真实走进田间地头或者科研基地,与育种工作者面对面交流了解,最后与同学 们交流分享调查成果。2.时间要求:10 分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1)可遗传的变异(2)B(3)综合性实践活动,不要求 所有同学都参加,鼓

33、励有条件的同学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参与实践活动。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5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必须坚持把立 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本课时作业设计主要落实生物学立德树人的课程任 务,把德育教育与生物学学科本质深度融合,坚持“五育并举”和“知情意行”的统一。第(1)题以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为问题情境,问题与情 境深度融合,考查变异的类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航天精神,坚定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信心,落实态度责任素养的培养目 标。第(2)题则以我国育种工作者的真实育种工作实例为情境载体,考查生物 的性状是由基因组成与环境共同作用的

34、结果,可遗传变异为人们定向改变生物的 性状提供了物质基础。第(3)题注重学生亲身体验,进行浸润式教育,通过让 学生收集育种工作者的真实工作情况资料,切身感受育种工作者的艰辛和伟大,认同育种工作者对我国粮食生产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体验中 促进“知情意行”协同发展。鼓励学生对育种工作者的工作进行实地调查,让学 生认识到任何一项科学成果的取得都需要坚韧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落实劳动教育的目标,同时珍惜粮食,培养学 生态度责任素养。第六课时1.作业内容(1)了解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 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或“患有医

35、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男女结婚。“禁止近亲结婚”的根本目的是()A.彻底根除遗传病B.让遗传病致病基因彻底消失C.降低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D.摒弃“亲上加亲”的封建思想(2)角色互换题:“今天你做小医生”:一对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出一个 患血友病的男孩,这对夫妇准备生二胎,如果你是医生,从优生学角度,你会给 他们什么建议?(3)社会调查(选做):自主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和数据统计表格,调查自己所在社区遗传病类型及发病率情况,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交流,写16出调查报告。2.时间要求:10 分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1)C(2)血友病为伴 X 隐性遗传病,一对正常的夫妇生

36、 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说明母亲为血友病遗传基因携带者,建议他们进行遗传 咨询,向医生如实说明自己的情况,配合产前诊断和选择性流产等措施,降低后 代患病的概率。(3)综合实践题,不作统一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参与实践。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落实核心素养中态度责任素养的培养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第(1)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禁止“近亲结婚”的相 关条例为背景,引导学生摒弃错误的封建思想,渗透态度责任素养的培养目标,落实德育教育目标。第(2)题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转换,用所学遗传病基本 知识分析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培养学生真实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履行学 生作为社会公

37、民为提高人口素质应尽的义务。第(3)题设计“调查社区遗传病 的发病率”综合实践活动题,属于项目式合作作业,设计此题的关键不是如何评 价调查结果的合理性,而是让学生尝试调查研究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尝试设计调 查问卷、实施调查过程、评价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用学生独特的视角和亲 身感受,去创造性的进行调查研究活动,调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调查活动的各环节都是具有开放性的,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独特的培养价 值。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1.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下列谚语和史书典籍中描述的遗传学现象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的一个选项是()A.谚语说“一母之子,有愚

38、有贤”B.论衡 中记载“龙生龙,龟生龟”C.越绝书 中记载“桂实生桂,桐实生桐”D.明代思想家吕坤著 呻吟语中记载“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2.遗传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有一句名言17“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从细胞中寻找。”下列对细胞中物质和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B.染色体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C.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 DNA 分子,DN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每个 DNA 分子上包含一个遗传基因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分子片段3.达尔文在物种起源 中曾说:“自然界提供了延续性变异,人们在对它有用的某些方面

39、上把这些变异累加起来人为地制造了有用的新品种。”结合遗传学知识,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的变异对生物个体都是有利的B.生物的变异对生物个体都是有害的C.生物的所有性状只受到基因的控制D.生物的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4.近日,江苏南京一千多盆精品菊花亮相玄武湖菊花会,会上首次展出“七彩绚菊”,一朵花上可以呈现出红橙黄绿蓝等七种颜色,吸引大批游客驻足观赏。据专家介绍,“七彩绚菊”并不是培育出的新品种,而是通过人工染色的方式使菊花呈现出原本没有的颜色。人工染色可以弥补菊花无法通过常规杂交、远缘杂交或转基因等手段培育出花色的遗憾。结合以上信息,下列选项中与“七彩绚菊”的“变异”类型

40、不同的是()A.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抑制猪心脏移植入人体后的排斥反应B.同一个豌豆品种在肥沃的土壤中植株的高度更高C.喜马拉雅兔的毛色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蒜苗在无光的条件下变成蒜黄5.某生物综合实践小组在学习遗传病相关知识后,准备调查社区遗传病类型及发病率,下列关于开展调查工作的各环节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前,应预先制定好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和统计表格,做好前期准 备工作,以便调查工作有序开展18B.调查时,最好选择发病率较低的遗传病进行调查C.调查时,应预先选定好一些特定人群进行调查D.调查结束后,可将遗传病患者相关数据和信息在班级里进行公开交流讨论6.聚羟基烷酸酯具有类似于热塑性塑

41、料和聚丙烯的性质,可用于制作可降解塑料制品。科学家把细菌中的一种特定基因植入油菜等芥子类植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一种聚羟基烷酸酯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根、茎、叶都能制造出聚羟基 烷酸酯颗粒,可用于制成各种塑料制品,这种塑料制品的优点是埋入地下六个月 即可被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入特定基因的芥子类植物能产生聚羟基烷酸酯,这种能力受特定基因控制B.植入特定基因的芥子类植物不能把性状传递给下一代C.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D.“我国科学家把苏云金杆菌中的抗虫基因转入棉花内,培育出抗虫棉”利用的原理与上述实例原理相同7.在“家庭成员的性状

42、调查”活动中,某同学发现父母都有酒窝,而自己却无酒窝,他尝试运用自己所学的遗传学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下列他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有酒窝”和“无酒窝”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B.该同学的“无酒窝”性状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C.如果这对等位基因用 B 和 b 表示,则父母的基因型均为 BbD.为响应国家“三孩政策”,该同学的父母想再生一个孩子,则生出“无酒窝”孩子的概率为 75%8.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人的性别决定”的模拟实验。兴趣小组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编号为别为 A、B 的黑色纸袋,A 纸袋中放入黑色和白色围棋子各 10 颗,B纸袋中放入白色围棋子 20 颗,甲、乙两位同学分别代表父亲和母亲,从 A

43、、B 纸袋中分别随机拿出一个围棋子,丙同学负责记录两个围棋子的颜色,统计并记 录在下表中(注意:每次记录完成后都要把拿出的围棋子再放回原纸袋中)。下列关于此次模拟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模拟次数1020304050100黑+白591420264919白+白51116202451A.上述模拟实验中 A 袋围棋子代表的是父亲产生的配子B.上述模拟实验中 B 袋围棋子代表的是母亲产生的配子C.上述模拟实验中黑色围棋子代表含 Y 染色体的精子,白色围棋子代表含 X染色体的卵细胞D.上述模拟实验说明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9.人类的很多疾病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表现正常的个体也可能因携带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后代患某些

44、遗传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肩负起时代责任,响应 国家“优生优育”政策。适龄婚配青年为降低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下列措施可 行的是()禁止近亲结婚 婚前进行婚检 进行遗传咨询 进行产前诊断 吃保健药A.B.C.D.10.生物学现象和事实是形成生物学观点的载体,但生物学现象和事实不能等同于生物学观点,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生物学观点的是()A.摩尔根在白眼果蝇群中发现了一只红眼果蝇B.孟德尔在高茎豌豆植株中发现了矮茎豌豆植株C.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育种工作者在有芒小麦植株中偶尔发现了无芒小麦11.2021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设

45、正式转入在轨建造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太空生命科学实验是太空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动植物细胞、微生物、病毒等进行太空科学实验 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太空条件对生命产生的综合性影响。请结合资料回答下列 问题:(1)在太空特殊环境下,研究人员发现肿瘤细胞比在地面上生长分裂的更快,在肿瘤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中变化最为明显的结构是。(2)在太空微重力下对胚胎干细胞进行研究发现,胚胎干细胞就像生命的种子,可以产生多种功能细胞,具有修复各种组织和再生器官的能力,被医学界 称为“万能细胞”,请在下图横线上填上胚胎干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20(3)探究太空微重力下胚胎干细胞的增殖,对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机

46、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胚胎干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代细胞与原细胞具有相同的。(4)(表达提升)太空育种是利用飞行器把地面上的作物种子、细胞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等诱变材料运送到宇宙空间,借助宇宙空间的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特殊环境诱变因子的作用,使生物的基因发生改变,再返回地 面育种,培育新产品、新材料的作物育种新技术。我们已经知道,基因在 DNA 上,DN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1953 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 DNA 分子的结构,请 从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进行分析,DNA 为什么可以作为遗传信息 的携带者呢?12.“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对豌豆进行了长达 8 年的杂交实验,为研究遗

47、传 规律,孟德尔进行了大量实验。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下面是孟德 尔对这一相对性状进行的三组实验(注:亲本用“P”表示,“”表示杂交,杂 交后产生的第一代称为子一代,用“F1”表示,杂交后产生的第二代称为子二代,用“F2”表示)。请分析回答问题:21(1)从实验(选填:甲或乙或丙)可以判断皱粒是(选填:“显性”或“隐性”)性状。(2)假如显性基因用 R 表示,隐性基因用 r 表示,则实验甲中亲本圆粒的基因型为,亲本皱粒的基因型为。(3)丙组实验中子代产生圆粒豌豆的概率为。13.我国棉花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汉魏时期相关文献中就有“织贝”、“古贝”、“吉贝”等记载,梁书高

48、昌传 中记载:“此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 中也有对棉花 的相关记载,可见,当时棉花种植和生产已遍布全国。中国新疆棉花以纤维长、色泽洁白、拉力强劲著称,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棉区之一。天然棉纤维颜色大多呈白色,在田间大面积种植时偶尔也会出现一两株黄褐色棉花。现有两株白色纤维的棉花,让它们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杂交种子,进行播种后,结果长出的棉花纤维颜色既有白色,也有黄褐色。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棉花除了主要依靠种子进行繁殖以外,还可以利用扦插和嫁接的方式快速进行繁殖,扦插和嫁接的繁殖方式能稳定的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这种繁殖方式叫做。(2)大片的白色

49、纤维棉花中出现浅粉色纤维的棉花,在遗传学上这是现。(3)白色棉花的纤维较长,浅粉色棉花的纤维较短。棉花纤维的长和短在遗传学上属于。(4)新疆棉花品质优良,得益于新疆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新疆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干旱少雨,日光充裕,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优质高产。棉花的生长离不开光、温度、水等因素的影响,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 适应性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5)(迁移应用)浅粉色棉花在市场上有较大的需求量,有利于提高棉农收象22入,提高经济效益。请再列举出两个可遗传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14.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人们认为人的染色体数目与大猩猩、黑猩猩一样,都是 48 条。直到 19

50、56 年,美籍华裔科学家蒋有兴首次发现人正常体细胞染色体 数目为 46 条,结束了这一统治细胞遗传学界多年的错误结论,对人类细胞遗传 学发展产生历史性影响。下图为人正常体细胞染色体组型图,请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每一种动物或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通常是存在的。(2)据图中染色体形态判断,(选填“甲组”或“乙组”)为女性的染色体组型图。(3)甲组中的正常个体性成熟后产生的正常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4)2021 年 5 月,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男女性别比为105.07 1,性别结构持续改善。2021 年 6 月,我国开始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一 对夫妇为响应国家号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生物 > 其它初中生物资料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生物下(第六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为本站会员(ZLPDX)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