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于考查学生自己获得知识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561814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而在于考查学生自己获得知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而在于考查学生自己获得知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而在于考查学生自己获得知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而在于考查学生自己获得知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而在于考查学生自己获得知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高考四项基本能力解读第二部分高考四项基本能力解读 第1页,共56页。论证主要表现为回答问题或完成题目要求的任务时论述和证明的能力。探究,即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实质上表现为一种态度,是对未知知识研究的欲望,或对某些结论勇于提出新的假设。考试题目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课本中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也可能是学生从未遇到过的,在这种情形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究问题的过程。第2页,共56页。一、根据相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考查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考查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而

2、在于考查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素质,考查学生对各种知识的迁移整合和创新运用的能力,考查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本能力要求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思维素质:第3页,共56页。具有明显的继承性,这反映了创新的基础和传承意义;显示出深刻的思维力度;具有在一个较新的视野上组织、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与方法的可能;能够充分驾驭论证和探究对象,并在某些方面具有新意;改造和完善了原有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具有方向性的探究问题的途径。这种能力是学科测试的终极指标,它基本上是引导性的,在测试的操作上应该为这种引导提供条件,即这类试题应该是开放性的,参考答案也应该是开放性的或目标

3、性的。第4页,共56页。【典型例题23】黑夜旷野中的磷火,从科学上讲,那只是自然现象。对这种现象,相信鬼神的人,以为是鬼神在作祟;不相信鬼神的人,不以为是鬼神在作祟,而从无神论的角度去解释。究竟有没有鬼神,相信或不相信的人都可能会说这样一句话:“信则有,不信则无。”请给出你对这句话的判断,并根据所学哲学知识说明理由。第5页,共56页。该题具有相当大的辨析性,要求对在一定情境下给出的命题“信则有,不信则无。”这一命题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这个题目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为命题本身的含义具有不确定性。无论是答正确或者不正确,都可能是正确的,能否得分关键看怎样定义概念及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

4、经过一段的创造性的思维过程,符合逻辑地说明其中的哲理。加强审题训练,学会提取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信息点,充分调动和整合已有的知识,有层次地组织答案。第6页,共56页。答案(1)这个命题不正确。理由是:“信”或者“不信”都是一种主观判断,属于社会意识,而“有”或者“无”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这个命题实际上是说主观上的信或不信决定了客观上是否存在的状态。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这种唯心主义观点是迷信的哲学基础。(2)这个命题正确。理由是:“信”或者“不信”是指支撑经验的某种信念(理论),“有”或“无”是指有没有关于鬼神存在的感觉经验。第7页,共56页。人们总是用自己相信的理论解释某种经验。相信鬼神

5、的人就会把自己不能用常识解释的现象理解为鬼神支配的超自然现象,不相信鬼神的人,则从无神论的角度把这种现象理解为人们尚未认识到的自然现象。(3)这个命题正确与否要看如何定义“信”或“不信”以及“有”或“无”的概念。理由是:如果把“信”或“不信”看作是主观意识,而把“有”或“无”理解为客观存在的状态,则这个命题属于颠倒了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唯心主义,因而是不正确的。第8页,共56页。如果把“信”或者“不信”看作支撑经验的信念或理论,把“有”或“无”理解为有没有关于存在的感觉经验,则是正确的,因为人们问题用自己相信的理论解释经验。(答出上述任一答案均可)第9页,共56页。【体验尝试23】(2010新课标

6、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第10页,共56页。材科二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

7、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1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第11页,共56页。解析本题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材料背景,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了高考对文化生活的关注,紧扣社会生活的热点。该题属于探究性的问题,回答该问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赞同或不赞同,然后围绕自己的判断分析理由,不能把本题当作辨析题来回答。答案一:不赞同。上述观点只强调了文化的经济

8、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其他功能。第12页,共56页。答案答案一: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了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等功能。第13页,共56页。【典型例题24】(2012安徽文综卷)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某网站开设“思想道德论坛”,引起网友关注。网友声音

9、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近年来,食品药品等一些领域安全事故频发,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对此,政府重拳出击。网友呼唤:扬善必须抑恶,扶正自应祛邪!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进行评议。第14页,共56页。本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为什么”、“怎么办”两个角度进行。首先,“为什么”就是要回答诚实守信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作用,诚信缺失的危害;其次,“怎么办”就是要回答如何加强市场经济中的道德诚信建设,可以从国家、企业经营者、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的角度回答。第15页,共56页。答案(1)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

10、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干扰了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2)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维护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3)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4)企业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第16页,共56页。【体验尝试24】材料一近年来,荧屏可谓是穿越剧“井喷”的一年,穿越剧迎合了人们想逃避现实压力的心理,满足了现代人对于爱情、权势、戏剧性人生等要求,受到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的追捧;但也有人对穿越剧随意“改装”历史,思想内涵不高表示担忧。第17页,共56页。材料二有识之士指出,时下泛滥的穿越题材电视剧需要“冷静反思和讨

11、论”。影视创作应该踩着时代的节拍,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将改革与发展完美体现。有同学认为,迎合人们心理、受到众人追捧的文化产品,都属于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对此观点进行评述。第18页,共56页。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为什么”、“怎么办”两个角度进行。首先,“为什么”就是要回答当前的文化市场存在穿越影视题材的原因;其次,“怎么办”就是要回答如何加强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可以从国家、企业经营者、人民群众的角度回答。第19页,共56页。答案(1)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12、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真正的大众文化受到人们的喜爱;(2)文化产品要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使得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有一定市场,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3)发展大众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少年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增强辨别能力,自觉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第20页,共56页。二、能够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1能够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 得的知识、方法、提出必要的论据,针对试题设置的具 体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知

13、识背景从中得出多方面的要 点,然后从这些要点中筛选出符合试题设问的内容,并 将这些要点整理成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的结论,是学生实 际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也是考生整体素质 的集中体现。第21页,共56页。【典型例题25】(2012安徽文综卷)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某网站开设“思想道德论坛”,引起网友关注。网友议题直面道德困惑引领价值选择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好人”能不能做?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道德典范给出了鲜明的回答。请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网友议题”对你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

14、启示。第22页,共56页。本题通过社会中道德典范的引领作用,考查考生对价值观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作答时从道德模范这个情景和考生自己的知识背景,可以得出先进的社会意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几个要点,然后依据设问,我们可以筛选出以下符合价值观这个设问范围的要点,即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最后运用这两个要点结合道德典范做出正面的回答。第23页,共56页。答案(1)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

15、断和价值选择。(考生若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正确价值选择”角度回答即可)第24页,共56页。【体验尝试25】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3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

16、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第25页,共56页。解析本题以大学生“村官”小杨的故事为背景,考查人生价值观的知识。本题属于启示类问题,在作答时,第一步通过设问明确此题是要求回答材料说明的道理并确定考核的知识点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二步依据课本知识分解“实现人生价值”这一知识点: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第三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

17、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等;第四步把原理和材料有机结合组织答案,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第26页,共56页。答案(1)小杨在做“村官”的实践中,不仅使该村的社会风气好起来,村民的钱包鼓起来,自己也得到了好评,表明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2)小杨的精彩人生离不开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也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努力,表明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3)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做“村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乡村建设作出了贡献,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

18、观的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第27页,共56页。2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学科的划分出于人类整理知识的需要,而科学研究的对象却从来都是以整体性的面貌出现。这种研究对象整体性与学科划分专门性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突破学科知识与方法的阈限,更全面地观察和认识事物。这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人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人的大脑的建构而形成的,所谓“建构”,就是对所学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再重新组织,这个建构过程包括以概念为基础,运用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分析方法,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人生对象进行分析。论证、探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

19、括、复习、综合等等。第28页,共56页。【典型例题26】(2012江苏单科)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第29页,共56页。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目前,一

20、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第30页,共56页。一些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经济价值,对如何度过传统节日缺乏适时的引导、组织和资金支持。以前过节时城乡基层组织还开展文化气氛浓厚的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现在很少看到这些渗透文化内涵的热闹场景。当然,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味并不是说要照搬旧时的习俗和仪式。我们要在继承传统节日的核心主题中,变革过节的方式。现在确实也出现了多样化过节方式,比如拜年用电话、短信、视频等表达问候,清明节用植树

21、、献花、赋诗等寄托哀思。但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新民俗如何才能彰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节日的文化意义,让人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第31页,共56页。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导致目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2)针对人们把传统节日当作普通假日来过的现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出建议。(3)端午节即将到来,请你设计一个有助于吸引中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活动的意义。第32页,共56页。本题依据江苏高考说明考查考生的综合探究能力。本题以传统

22、节日为背景材料,当前我国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如何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内涵等角度为切入口,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探究能力。第(1)问主要考查对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的理解,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主要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两个角度说明。第33页,共56页。第(2)问主要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主要从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市场作用、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等角度,说明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

23、涵的具体措施。第(3)问主要考查创新设计主题活动的能力,主题活动要紧紧围绕端午节,能够弘扬传统文化。第34页,共56页。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农耕社会形成的传统节日文化缺乏现代元素,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生产方式下人们的文化诉求。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由于价值取向的偏差,致使人们对节日文化的价值缺乏全面认识。(2)政府要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充分发挥财政对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支持作用。发挥市场作用,引导企业开发具有传统节日文化元素的产品,加强节日文化的传播。城乡基层自治组织通过民主管理,推动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传承。第35页,共56页。(

24、3)主题活动示例:以“重读离骚,追思屈原”为主题的阅读节。活动意义: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第36页,共56页。【体验尝试26】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南非德班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商讨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江苏省常州市中学高三学生,围绕给地球“降温”这一课题,成立了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现在请你参与其中进行探究。第37页,共56页。材料一本次气候变化大会谈判的过程中,各国表面上是就碳排放额度讨

25、价还价,但“碳排放额”核心议题的背后,实质是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问题。会议通过的德班协议无法律约束力,协议内容充满了空洞的愿景和承诺,低于外界预期。材料二“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少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第38页,共56页。(1)有人认为,“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任何国家都可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维护本国利益可采取一切方式和手段”。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分析说明。(2)尝试“低碳生活”,你有哪些建议?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简要阐明理由。解析第(1)问回答时采用辩证思维,说明维护国家利益的合理性

26、,扣住“可采取一切方式和手段”分析片面性。第(2)问,提建议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用经济术语表达出来。第39页,共56页。答案(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观点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是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第40页,共56页。我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在维护自

27、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以上观点具有片面性。(2)建议:尝试“低碳生活”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形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减少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节约水电、燃气使用;多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多植树;注意垃圾的分类投放等。理由: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或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等。第41页,共56页。三、能够用通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所谓通畅的语言,是指回答问题组织答案时要立论明确,能够用简洁的文

28、字语言准确描述政治学科领域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观点等;能够正确运用相关学科术语,对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方面的有关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作出客观的叙述和说明。第42页,共56页。所谓清晰的层次,就是组织答案的用语必须正确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笼统含糊。语言表述要着力于观点和材料的结合,语言表述要抓住背景材料或情境中事物的主要现象、特征、实质。达到对事物理性化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泛泛而谈性的大话空话。第43页,共56页。所谓正确的逻辑关系,就是在组织答案时考虑上下文之间的逻辑性,并有清晰的层次。要从材料的内在要求和论证的要求出发组织逻辑关系,逻辑的概念在论证和探究中也是层次的概

29、念,要举重以明轻,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论证和探究,不能有证无论,不能有探无究。这要求论证必须符合论证对象的自身要求,并做到观点、表述和内容上的有机结合。该点要求实际上是对论证和探究中某篇布局的要求。任何论证和探究都应该是使人能够看得懂的东西,观点若无清晰的表述支持,将会使人不知所云,表述若无内在逻辑的联系,将会零散无力。实际考试中考生经常出现审题不细,读题不清,答案不全;语言组织不科学规范、条理不清等问题。第44页,共56页。【典型例题27】(2012上海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长期的立法工作中,我国始终把实现

30、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政治常识阐述,我国如何在立法过程中确保法律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第45页,共56页。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第46页,共56页。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的三个角度,即党的领导体现人民的意愿,二是立法主体代表人民的意愿,三是公民参与国家立法,体现了公民的共同意愿。从党的领导角度论证,重要逻辑线索包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党提出立法建议,通过法定程序变成

31、国家意志;从立法主体角度论证,重要逻辑线索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权力的地方人大、国务院三个主体,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体现人民群众共同意愿的法律法规;从扩大公民参与角度论证,重要逻辑线索包括立法主体拓宽渠道,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机会,公民通过各种各渠道充分表达各自利益,形成共识,制定体现人民群众共同意愿的法律法规。第47页,共56页。答案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立法过程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使社会主义法律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党领导我国立法。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一些重大问题形成自己的主张,按照法定程序向人大和国务院提出立法建议,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

32、意志,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48页,共56页。在立法过程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作为立法主体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以及国务院,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共识制定法律法规。如不同方面的人大代表,把反映不同利益的民意带入人大,通过充分讨论、辩论、协商、审议,提炼出共同意志,以法律形式确认。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集体讨论来自不同方面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出台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行政法规。第49页,共56页。在立法过程中,扩大公民参与。立法主体通过拓展渠道,扩在立法过程中,扩大公民参与。立法主体通过拓展渠道,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机会,使各种利益需求得

33、到充分表达,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机会,使各种利益需求得到充分表达,凝聚共识,逐渐形成共同意愿,依法制定体现人民群众共同凝聚共识,逐渐形成共同意愿,依法制定体现人民群众共同意愿的法律法规。如国务院在部署、起草意愿的法律法规。如国务院在部署、起草校车安全管理条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例过程中,广泛向群众征询意见,并请专家反复论证,几过程中,广泛向群众征询意见,并请专家反复论证,几易其稿、最终出台。易其稿、最终出台。我国的立法过程,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我国的立法过程,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共同的根本利益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人

34、民群众的共同意愿。意愿。第50页,共56页。【体验尝试体验尝试27】中国共产党经过90年的奋斗,不但领导中国人民站了起来,而且正在领导人民群众富起来,领导中华民族强起来。综合运用党的领导的有关知识,全面阐述对“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的理解。第51页,共56页。要求: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立场、观点和方法。(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

35、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学科术语使用规范。解析解析围绕论题提出总论点或作出结语;分论点紧扣总论点;围绕论题提出总论点或作出结语;分论点紧扣总论点;论述逻辑完整且连贯;事实论证;语言通顺,正确使用学科论述逻辑完整且连贯;事实论证;语言通顺,正确使用学科术语。术语。第52页,共56页。答案答案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样,没有共产党,也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样,没有共产党,也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一、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要求具有先进性的中国共产党一、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要求具有先进性的中国共产党来担当重任。党的先进性主要体

36、现在党的性质、宗旨以及指来担当重任。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党的性质、宗旨以及指导思想等方面。党的性质决定了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导思想等方面。党的性质决定了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决定了党要把为人民谋利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决定了党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性与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性与生命力决定了党能够引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生命力决定了党能够引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37、第53页,共56页。二、历史与现实已经证明,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必须依靠二、历史与现实已经证明,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进。实现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要求通过党的领导为其奠定雄实现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要求通过党的领导为其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厚的物质基础,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彻底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社会主义现会主义道路,彻底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不断推进,国内生产总值排名跃居世界第二位,代化建设得到不断推进,国内生产总值排名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

38、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第54页,共56页。实现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要求通过党的领导为其提供完实现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要求通过党的领导为其提供完善、稳固的政治基础。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建立并完善了社善、稳固的政治基础。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建立并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局面。中会主义制度,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国政权稳定、国家统一。特别是以国政权稳定、国家统一。特别是以“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实现港澳回实现港澳回归,两岸关系取得实质进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得到有力推归,两岸关系取得实质进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得到有力推进。进。第55页,共56页。实现当代

39、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要求通过党的领导为其构建和实现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要求通过党的领导为其构建和谐、团结的社会基础。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结束了旧中国谐、团结的社会基础。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结束了旧中国战乱与动荡的局面,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战乱与动荡的局面,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和谐;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会和谐;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要求通过党的领导为其创造和实现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要求通过党的领导为其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政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平的外部环境。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政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对外关系,与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对外关系,与100多个多个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第56页,共5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而在于考查学生自己获得知识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