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页,共25页。第2页,共25页。第3页,共25页。第4页,共25页。第5页,共25页。第6页,共25页。第7页,共25页。第8页,共25页。第9页,共25页。第10页,共25页。第11页,共25页。第12页,共25页。第13页,共25页。第14页,共25页。第15页,共25页。第16页,共25页。第17页,共25页。第18页,共25页。第19页,共25页。第20页,共25页。第21页,共25页。第22页,共25页。2.服药多少及次数服药多少及次数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1剂,每剂分早晚剂,每剂分早晚2服或早中晚服或早中晚3服,每服药液量大约为服,每服药液量大约为20
2、0250毫升,病情急重者,可每隔毫升,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小时左右服药1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有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有利于顿挫病势。利于顿挫病势。应用药力较强的如发汗药、泻下药时,服药应适可而止,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应用药力较强的如发汗药、泻下药时,服药应适可而止,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中成药根据剂型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中成药根据剂型不同及要求可给予片、丸、粒、克等单位药物服用,小儿根据要求和年龄酌情减量。同及要求可给予片、丸、粒、克等单位药物服用,小儿根据要求和年龄酌情减量。
3、3.服药冷热服药冷热 汤药多宜温服。如治寒证用热药,宜于热服。特别是辛温发汗解汤药多宜温服。如治寒证用热药,宜于热服。特别是辛温发汗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不仅药宜热服,服药后还需温覆取汗。治热病所用寒表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不仅药宜热服,服药后还需温覆取汗。治热病所用寒药,如热在胃肠,患者欲冷饮者可凉服;如热在其它脏腑,患者不欲冷饮者,寒药,如热在胃肠,患者欲冷饮者可凉服;如热在其它脏腑,患者不欲冷饮者,寒药仍以温服为宜。另外,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或凉药热服者。药仍以温服为宜。另外,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或凉药热服者。另外,中药剂型种类多样,应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药的剂型等采取不
4、同的服药另外,中药剂型种类多样,应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药的剂型等采取不同的服药方法。一般丸剂、片剂、胶囊、滴丸等用白开水送服,祛寒药可用姜汤送服,祛风湿方法。一般丸剂、片剂、胶囊、滴丸等用白开水送服,祛寒药可用姜汤送服,祛风湿 药宜用黄酒送服,以助药力;散剂、丹剂、膏剂、细丸以及某些贵重细料药,可用白药宜用黄酒送服,以助药力;散剂、丹剂、膏剂、细丸以及某些贵重细料药,可用白开水或汤药冲服或含服;呕吐病人在服药前先服少量姜汁,亦可先嚼少许生姜片开水或汤药冲服或含服;呕吐病人在服药前先服少量姜汁,亦可先嚼少许生姜片 或橘或橘皮,预防呕吐,汤药应浓煎少量多次服用;婴幼儿、危重病人,可将药调化后喂服,皮,预防呕吐,汤药应浓煎少量多次服用;婴幼儿、危重病人,可将药调化后喂服,对于神志不清、昏迷、破伤风及其它不能进食者可行鼻饲法将药液或中成药调成药液对于神志不清、昏迷、破伤风及其它不能进食者可行鼻饲法将药液或中成药调成药液注入胃中。注入胃中。第23页,共25页。第24页,共25页。第25页,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