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3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3580778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18.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3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5.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3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5.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3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5.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3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5.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3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 知人论世知人论世作 者 简 介作 者 简 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身份证孔子生平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2)3050岁,欲

2、仕不能。(3)5055岁,在鲁从政。(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5)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二十篇,492章,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了解论语了解论语论语写作背景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春秋末,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

3、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研读文本研读文本字字落实字字落实食:动词,吃饭 安:安逸 敏:勤勉而1:表并列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1慎于言,就有道而2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就:接近、靠近。有道:指有道德的人。而2:表顺承 正:匡正,端正 已:通“矣”,相当于“了”。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要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好好学学君子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居无

4、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就有道而正焉第一条第一条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第二条是在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第二条是在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第三条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第三条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重在排除干重在排除干扰扰重在实践锻炼重在实践锻炼重在虚心请教重在虚心请教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对怎么办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y“仁”与“礼、乐”的关系。孔子认为,仁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性的东西。礼、乐都是在仁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仁,礼、乐都将失去

5、意义。译文: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会如何对待乐制呢?礼礼“辨异辨异”,即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则不乱;,即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则不乱;乐乐“统同统同”,即抒发情感,使情绪得以纾解,促进社会和,即抒发情感,使情绪得以纾解,促进社会和谐。而谐。而“仁仁”又是礼乐制度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内心不仁又是礼乐制度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内心不仁爱、善良,他会怎样对待礼仪制度,怎样对待音乐呢?爱、善良,他会怎样对待礼仪制度,怎样对待音乐呢?由此可见,由此可见,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者互为,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表里,不可分

6、割。仁仁礼礼乐乐外在表现外在表现内内在在核核心心朝、夕:名状,在早上、在晚上闻:知道、懂得道:道理、真理。【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成语“朝闻夕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凸显了作为志士仁人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位)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译文:早晨得知真理,让我当晚死去都可以。子曰: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里仁)从对待从对待“道道”的态度出发,讲明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该用自己的一的态度出发,讲明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反映了孔子反映

7、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为孔子为“道道”而生,为而生,为“道道”而死。而死。言简意赅言简意赅,以,以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突显对了解的表现手法,突显对了解“仁义之道仁义之道”的重视。的重视。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你在这一章当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你在这一章当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喻:知晓,明白。义:原指“宜”,即行为合于“礼”小人:品德低下的人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译文: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在“义利观”上应该有什么不同?从人的

8、价值标准的角度出发,指从人的价值标准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君子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出了君子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的不同,的不同,“利利”要服从要服从“义义”,要要重重义轻利。义轻利。在道义和利益的取舍上,君子更重在道义和利益的取舍上,君子更重视道义,而小人更注重利益,视道义,而小人更注重利益,运用运用对对偶、对比偶、对比的手法强调了的手法强调了对义和利不同对义和利不同的认识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的认识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有人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例,说孔子“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结合下列孔子的言论,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子曰:“富与贵,是

9、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里仁)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宪问)孔子承认追求富贵是人的共性,求“利”本身无不妥。孔子并不排利。贤:形名,贤人,有贤德的人。齐:形动,看齐,与看齐 内:方名状,在心里。自省:宾语前置,“省自”,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错误)省:检查、反省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译文:见到贤

10、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子曰: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里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孔子给出了什么方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孔子给出了什么方法?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孔子这里提供自我反省的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孔子这里提供自我反省的参照参照就是就是外界的外界的贤人与不贤人。以他人为参照,经常反省自己,贤人与不贤人。以他人为参照,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理性地看待自己,看待自己,快速地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

11、道德境界。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质:质朴、朴实胜:超过文:华美、文采 野:粗野、鄙俗 史:虚饰,浮夸 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 然后:这样以后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文质不可以相胜,它们要均衡,哪个都不能过多。君子就是要做到“文”与“史”的平衡。译文:质朴(内容)胜过文采(形式),就会显得粗野简陋;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显得浮华虚夸。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才是君子。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孔子这里说的孔子这

12、里说的“文文”,指合乎礼的,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外在表现;“质质”,指,指内在的仁内在的仁德德。只有具备只有具备“仁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礼”并表现出来,方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能成为“君子君子”。“文文”与与“质质”的关系,亦即的关系,亦即“礼礼”与与“仁仁”的关系。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

13、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不可分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文”则是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会显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谓和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就

14、是典型的典型的“文胜质则史文胜质则史”。所以孔子提倡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士:读书人弘:广、大,志向远大 毅:坚强,意志坚强以为:把作为已:停止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勇于担当译文: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 从精神状

15、态的角度出发,点明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实现仁道是漫长而艰巨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当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坚毅刚强,为此奋斗终生。运用双重否定和反问句的形式,增强语气。士要以士要以“仁仁”为己任为己任譬如:比如、好比 为:堆积 篑:盛土的竹筐 平地:填平洼地。平:形动,填平。覆:倾倒。往:坚持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hn译文: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

16、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土,(这时)继续前进,是我自己要前进的。”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 孔子运用孔子运用“堆土成山堆土成山”与与“填土填土平地平地”这两这两比喻,比喻,说明了说明了功亏一篑与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的深刻道理。“进,吾往也进,吾往也”是在提醒我们,是在提醒我们,是否追求仁道、坚持不懈,是否追求仁道、坚持不懈,主动权完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全在自己手里,个人的主观努力决定个人的主观努力决定自己的一生自己的一生。本章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道理?本章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道理?知:通“智”,智慧。者:的人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7、子罕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那就是仁爱,智慧和勇敢。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子曰: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子罕)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的明白通透不会迷惑,因为知道大小、轻重、能将事理看的明白通透不会迷惑,因为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大;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大;仁德的人仁德的人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敬人,爱人敬人,爱人”则则 “人恒敬之,人恒爱之人恒敬之,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

18、招人怨则不会招人怨恨;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会招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则会招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完善了,就不会忧虑;真正的勇者真正的勇者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勇敢的人有舍生的勇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勇敢的人有舍生的勇气,所以不会畏惧。气,所以不会畏惧。“智、仁、勇智、仁、勇”是儒家非常看重的范畴,说说你对它们的理解。是儒家非常看重的范畴,说说你对它们的理解。克:约束 复:归复一日:一旦 归:称赞,赞许 由:依靠。请:请允许我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19、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目:条目,细则 礼:名动,合乎礼敏:聪敏 请:请允许我 事:实践,从事斯:这 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 这是对如何实践仁的回答。“仁”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对内(内圣),复礼对外(外王),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追求。一旦做到这一点,天下都称赞他具有仁的品格。拥有仁德,关键在自己,自己不去追求,再好的目标也等于零。运用排比,点明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内心向仁,行动合礼。如何理解孔子关于“仁”的这一回答?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言:字 行:奉行,实践 其:大概,表示推测、估

20、计。恕:宽恕,原谅于:介词,可以翻译成“给”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译文: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是“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怎样正确理解孔子的“恕”的内涵?我们从中可以悟出怎样的为人处世的人生道理?恕=如+心,推已及人,从自己的心推到他人的心,将心比心,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自己不愿的事情,也不要加之与他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欲立(达),而立(达)人。已欲立(达),

21、而立(达)人。己所欲,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朱熹(朱熹四书集注四书集注)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类似同学们 夫:那 兴:激发人的感情【使人联想】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怨:讽刺时政 迩:近 事:侍奉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译文:同学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阳货阳货学学孔子认为学诗

22、有什么作用?兴-引譬连类、感发志意-激发人们的广泛联想,调动内在情感。观-观风俗盛衰,考见得失-诗歌可以帮助读者认识风俗盛衰和政治得失。群-群相切磋,和而不流-诗可以帮助人们沟通感情,切磋砥砺,提高修养。怨-怨刺上政-诗可以批评指责为政之失,抒发对苛政的怨愤和讥刺之情。子曰: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从学习的内容的角度,点出诗经的重要价值。从学习的内容的角度,点出诗经的重要价值。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诗经

23、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孔子很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这段文字全面而精确地概位。孔子很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这段文字全面而精确地概括了诗经的括了诗经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认识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认识价值。运用运用反问和铺陈反问和铺陈的手法,详细而全面,语气更强。的手法,详细而全面,语气更强。孔子孔子认为诗经的作用是什么认为诗经的作用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你如何理解?研 读 文 本研 读 文 本章节主要观点说理方法第一章安贫乐道,就有道而正(谨言慎行)道理论证第二章礼、乐以仁为基础(重视仁德)道理论证第三章执着追求“道(真理)”(追求真理)道理论证第四章君子重义轻利(重义轻利)对比论证第五章虚心学习(自我反省)对比论证第六章文质兼备,方为君子(表里如一)对比、道理第七章以仁为己任,意志坚强(勇于担当)道理论证第八章不半途而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比喻论证第九章智、仁、勇(完美人格)举例论证第十章克己复礼为仁(自我约束)道理论证第11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爱之心)道理论证第12章诗的社会功用(养德增智)举例论证本文分别用哪些方法阐述了哪些观点?总结全文讨论了君子人格和修身养性的问题君子之德|修身养性(外求)|修身养性(内求)安贫乐道谨言慎行重义轻利表里如一追求真理锲而不舍养德增智重视仁德自我反省勇于担当智仁勇自我约束仁爱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5.1《论语》十二章ppt课件3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