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之道大学之道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教学课件 21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4分)分)20202020年年9 9月月1212日,日,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上线。公司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上线。本本源量子公司董事长孔伟成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源量子公司董事长孔伟成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量子计算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量子计算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
2、机。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机。简单来说,量子计算机就简单来说,量子计算机就是使用量子器件制造,量子的叠加与纠缠特性,运行是使用量子器件制造,量子的叠加与纠缠特性,运行量子算法与量子软件的新型计算设备。量子算法与量子软件的新型计算设备。量子计算是量子计算是人类下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突破方向。人类下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突破方向。半导体芯片半导体芯片的制程目前已经达到了的制程目前已经达到了5 5纳米的尺度。纳米的尺度。5 5纳米大小只纳米大小只相当于相当于4040个硅原子大小,如果硅基半导体器件继续缩个硅原子大小,如果硅基半导体器件继续缩小小5 5倍至倍至1 1纳米级,纳米级,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从那就意味着
3、我们已经从经典物经典物理学理学深入到了深入到了量子物理学量子物理学领域。领域。在本源量子在本源量子云上运行体验典型量子应用,能够让用户更好地使用、云上运行体验典型量子应用,能够让用户更好地使用、理解本源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理解本源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2121将将“计算机计算机”改为改为“计算模式计算模式”;在在“量子的叠量子的叠加加”前加前加“利用利用”;将将“5 5倍倍”改为改为“五分之一五分之一”或删或删去;去;将将“使用、理解使用、理解”改为改为“理解、使用理解、使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运用能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运用能力。处,处,“量子计算是一种量子计算是
4、一种的新型计算机的新型计算机”主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计算机计算机”改为改为“计算模式计算模式”;处,处,“量子的叠加量子的叠加”前前缺少谓语动词,应加上缺少谓语动词,应加上“利用利用”;处,处,“缩小缩小5 5倍倍”搭搭配不当,配不当,“5 5倍倍”改为改为“五分之一五分之一”或删去;或删去;处,处,“使使用、理解用、理解”语序有误,应先理解再使用,改为语序有误,应先理解再使用,改为“理解、使理解、使用用”。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
5、美学思想。礼记礼记章法谨严,文辞婉转,前后呼应,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三礼”:礼记、周礼、仪礼“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十三经”:指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种儒家的经传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礼节。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的学问。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学习政治、道,本指道路,
6、在这里指的是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宗旨和原则。哲学时所掌握的宗旨和原则。题目解说“大学大学”在古代有两种含义:在古代有两种含义:“博学博学”之态;之态;是相对于是相对于“小学小学”而言的。而言的。【四书集注】与大学【四书集注】与大学南宋朱熹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被当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原属于礼
7、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
8、将道德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思想的全面体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宗旨,原则。明明德:彰明美德。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亲作“新”,“新民”是使天下人去旧立新。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大学的宗旨在于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完善在于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的境界。提出“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如何理解这句话?它有什么
9、作用?自我修炼影响他人终极目标境界逐层提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坚定不移。静:心不妄动。安:性情安和。虑:思虑精详。得:处事合宜。知道要达到的知道要达到的“至至善善”境界,则志向就境界,则志向就坚定不移;志向坚定,坚定不移;志向坚定,则心不妄动;心不妄则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则性情安和;性动,则性情安和;性情安和,则思虑精详;情安和,则思虑精详;思虑精详,则处事合思虑精详,则处事合宜。宜。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有开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本末始终的顺始有终结,明白了本末始终的顺序,就序,就接
10、近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了。“本末”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至善(修身)志向静心性情思考处世要接近要接近“道道”,最根本的是什,最根本的是什么?么?先做人,后做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之:主谓取独。治:治理。齐、正、诚、致:形容词使动用法。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古代哪些想要在天下彰明美好德行的古代哪些想要在天下彰明美好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使家族中的各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使家族中
11、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管理好自己的家种关系整齐有序。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德行。要修养自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德行。要修养自身的德行,先要使自己的心思端正。身的德行,先要使自己的心思端正。要是自己心思端正,先要使自己心意要是自己心思端正,先要使自己心意真诚。要是自己心以真诚,先要使自真诚。要是自己心以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的原理。探究原理获得知识心意真诚端正心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明白了事物的原理后
12、,才能获明白了事物的原理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心意才得知识,获得知识后,心意才能真诚。心意真诚后心思才能能真诚。心意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的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的性,德行休养后才能管理好家性,德行休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管理好家庭后才能治理好庭,管理好家庭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太平。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其中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是“内修内修”,“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是
13、“外治外治”。而。而“修身修身”则是联结则是联结“内修内修”和和“外治外治”两个方面的枢纽。两个方面的枢纽。“修身修身”与前面的与前面的“内修内修”连在一起连在一起是是“独善其身独善其身”,与,与“外治外治”连在一连在一起是起是“兼济天下兼济天下”。“修身修身”是根本。是根本。这段文字主要讲了哪“八条目”?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至于:动词“至”与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壹是:一概,一律。以为:把作为。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人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人人都要把修养的性作为根人都要把修养的性作为根本。本。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八条目
14、八条目”是是实现实现“三纲领三纲领”的具体步骤,的具体步骤,“三纲领三纲领”是是“八条目八条目”的指导思想。的指导思想。“八条目八条目”是对是对“三纲领三纲领”的补充和发挥,的补充和发挥,“八条目八条目”的目的是实现的目的是实现“三纲领三纲领”。是儒。是儒学为我们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学为我们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大学之道强调“修身为本”,提纲挈领地论说了“三纲”“八目”。“三纲领”和“八条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大学之道“三纲领”“八条目”止于至善亲民明明德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15、A A中华礼制能起到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作用,是中华礼制能起到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作用,是因为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都愿意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因为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都愿意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关系。B B中华礼制不只是讲究中华礼制不只是讲究“进退周旋,威仪抑抑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主流价值观。C C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
16、建设礼仪之邦。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D D儒家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儒家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得不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而饱受历代思面却关注得不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批判。想家的批判。C CA.A.“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是是“缓和民族矛盾、化解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民族冲突”的前提,而不是原因。的前提,而不是原因。B.B.“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的主流价值观”表述错误。原文为表述错误。原文为“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坚持知礼行礼
17、、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D.D.“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得不够得不够”的是先秦时期的儒家礼制观,而不是广义的儒家礼的是先秦时期的儒家礼制观,而不是广义的儒家礼制观;制观;“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批判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批判”理解不当,原文为理解不当,原文为“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2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本文第二段运用事实
18、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本文第二段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的例子,证明了中华礼制族建立的政权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的例子,证明了中华礼制的高度凝聚力。的高度凝聚力。B B本文第三段以名家的言论为载体,论述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本文第三段以名家的言论为载体,论述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和内在精神,“进退周旋,威仪抑抑进退周旋,威仪抑抑”是形式,是形式,“礼之所尊,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尊其义也”是实质。是实质。C C本文第四段论述了中华礼制的教化功能及其对于今天构建本文第四段论述了中华礼制的教化功能及其对于今天构建“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的意义,是
19、对其精神实质的延伸与拓展。的意义,是对其精神实质的延伸与拓展。D D本文不仅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其本文不仅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足,正反对比论证,使人们对礼制有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足,正反对比论证,使人们对礼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了更加全面的认识。2 2答案答案D D解析本文没有使用正反对比论证,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解析本文没有使用正反对比论证,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足,是为了说明中华礼制能与时俱进、吐故纳新。自身的不足,是为了说明中华礼制能与时俱进、吐故纳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反复强调的“不学礼,
20、无以立”,体现了中华民族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的内在精神,也有助于道德人格的塑造。B中华礼制演进的原则是适时“损益”,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形成了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C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是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既是法律的规范,又是道德的要求;礼制既有法制规范之用,又有教化功效。D古人通过礼来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今天人们践行中华礼制所倡导的精神,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3答案答案D D解析解析“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现实意义”夸大其词,原文说夸大其词,原文说“对
21、我们今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1)“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w恶臭xi,如好ho好ho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译:所谓使意念真诚,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厌恶恶臭的气味一样,也像喜爱美色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这样才能使自己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不苟。小人在平时为非作歹,做尽坏事,及至见到君子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的邪恶行径,而显示其如何善良。殊不知,别人看自
22、己,就像看见自己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说内心的真实总要表现到外面的,所以,君子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不苟。2)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xi j)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译:所谓平定天下在于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兴起孝顺自己父母的风气;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形成敬长的风气;在上位的人怜恤孤幼,老百姓也同样不会背弃这一美德。所以,君子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凡是处于上位的人的某种作为为我所厌恶,就不用这种做法去对待处于下位的人;凡是处于下位的人的某种作为为我所厌恶,就不用这种做法去对待处于上位的人;我若厌恶前面的人的作为,就不用这种做法去对待后面的人;我若厌恶后面的人的某种做法,就不用这种做法去对待前面的人;我若厌恶右边的人的某种做法,就不用这种做法去对待左边的人;我若厌恶左边的人的某种做法,就不用这种做法去对待右边的人。这就叫作“絜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