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3580813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5.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导入导入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孟子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孟子“老吾老,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好畅想也曾引导着我的美好畅想也曾引导着我们对理想对未来的建设。今天,让我再度走近孟子,学习们对理想对未来的建设。今天,让我再度走近孟子,学习这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之心孟子孟子古典雅致学习目标1.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识。2.2.把握孟子的把握孟子的“四端四端”说。说。3.3.梳理本文的说理思路,把握孟子

2、的论辩艺术。梳理本文的说理思路,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孔孟”。孟。孟子宣扬子宣扬“仁政仁政”,最早提出,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道统”的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亚圣”。孟子的主要思想孟子的主要思想:1.1.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孟子

3、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人民权利。2.2.仁政学说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4、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亲亲”、“长长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走进作者:了解孟子走进作者:了解孟子走进作者:了解孟子走进作者:了解孟子3.3.性善论性善论“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他认为:中心环节。他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

5、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有之也。”(告子上)(告子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其良知也。”(尽心上)(尽心上)孟子的主要思想孟子的主要思想:1.1.民本思想民本思想2.2.仁政学说仁政学说3.3.性善论性善论孟

6、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万章等)共同编撰而共同编撰而成。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成。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

7、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中庸合在一起称 四书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我们的教科书一样。就像我们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四书 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8、。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优美。(五经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诗书礼易春秋)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一一)梁惠王上、下,梁惠王上、下,(二二)公孙丑上、公孙丑上、下,下,(三三)滕文公上、下,滕文公上、下,(四四)离娄上、下,离娄上、下,(五五)万章上、下,万章上、下,(六六)告告子上、下,子上、下,(七七)尽心上、下。尽心上、下。关于孟子关于孟子 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封建制已经在各国确立。各诸侯国的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封建制已经在各国确立。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互相

9、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互相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割据混战的局面已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坏生产。割据混战的局面已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在尖锐激烈的社会变革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下,各个学派的代在尖锐激烈的社会变革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下,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孟子也针对社会现状阐述了自表人物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孟子也针对社会现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便是其中的一篇。己的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便是其中的一篇。历史背景历史背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选自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选自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上“不忍人

10、之心不忍人之心”,指怜爱别人的心,也就是善良、慈爱的,指怜爱别人的心,也就是善良、慈爱的心。心。“忍人忍人”,狠心对待别人。,狠心对待别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的观点,即每个人都有怜爱是孟子的观点,即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善良、慈爱的心。别人、善良、慈爱的心。题目释义题目释义文意疏文意疏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译文:孟子说: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有怜爱别人的心,于是有怜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有怜爱别人的心,于是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爱别人的心实行怜悯体恤百姓

11、的政治,治理天下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爱别人的心实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 就可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以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狠心对待别人狠心对待别人于是,就于是,就用用运转,转动运转,转动(于)掌上(于)掌上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施行施行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译文: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的原因,(是)如果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译文: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的原因,(是)如果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了,都有惊骇恐惧,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

12、)的心;这不是因为要想和孩子的父母结井里了,都有惊骇恐惧,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的心;这不是因为要想和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这样(产生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这样(产生这种恐惧同情心理)。这种恐惧同情心理)。突然突然惊骇,恐惧惊骇,恐惧同同“纳纳”,结交,结交求取求取厌恶厌恶这样这样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哀痛,怜悯哀痛,怜悯表因果,因为表因果,因为所以:(1)用)用来的;的;(2 2)表因果,)表因果,的原因的原因假使,如果状语后置非也,表否定判断,也,表否定判断,不是不是同乡由是观之,无恻隐之

13、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谦逊,推让谦逊,推让判断句判断句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补充音节,无实义之:补充音节,无实义指事理的对与错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

14、四体也。译文: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译文: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萌芽,发端萌芽,发端取独取独这这就像就像判断句判断句四肢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

15、人。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表转折表转折名作动,伤害名作动,伤害通通“燃燃”流通,指泉水涌出流通,指泉水涌出如果如果安定安定侍奉侍奉宾语前置一切,所有一切,所有在自身分析研讨分析研讨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孟子怎样的哲学思想?本文认为人生下来就有本文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不忍

16、人之心不忍人之心”,就是不忍害人,也不,就是不忍害人,也不能见他人受害的本心。这是孟子能见他人受害的本心。这是孟子“性善论性善论”哲学思想的体现。哲学思想的体现。2、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首先以性善为前提推导政治,从先王有首先以性善为前提推导政治,从先王有“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即仁心,即仁心,推导出他施行仁政的根源。推导出他施行仁政的根源。然后以然后以“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作为例证,说明普通人也有作为例证,说明普通人也有“不忍不忍人之心人之心”,在此基础上得出,在此基础上得出“没有没有四心四心就不是人就不是人”的推断。的推断。接下来指出了接下来指出了“四心四心”与

17、与“四端四端”的关系。最后得出的关系。最后得出“人贵在懂人贵在懂得扩充得扩充四端四端”的结论。的结论。3、研读选,分析理解选的思想观点、论证思路。这段选文运用这段选文运用“性善论性善论”理论,证明了实行仁政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理论,证明了实行仁政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文章一开头就从文章一开头就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性善论观点,推论出的性善论观点,推论出“以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的论点。的论点。第二步,孟子返回来证明人性本善。他运用普通而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证明第二步,孟子返回来证明人性本善。他运用普通而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证

18、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并运用排比句式从正反两方面强调四端的重要性,得,并运用排比句式从正反两方面强调四端的重要性,得出出“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的结论。的结论。第三步,孟子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论证对第三步,孟子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论证对“四端四端”要要“扩而充之扩而充之”,使,使“四端四端”发扬光大。这就和开头相呼应,成功地完成了发扬光大。这就和开头相呼应,成功地完成了“人性善人性善仁政应行,可行、仁政应行,可行、必行必行”的论证。的论证。4、本中孟子是疏过怎样的方式或者说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引出中心论点的。首先,运用了层进式的手法来引出中心论

19、点。先提出一个观点首先,运用了层进式的手法来引出中心论点。先提出一个观点“人皆有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人之心”,这种,这种“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就是就是“恻隐之心恻隐之心”,既然人皆有,既然人皆有“恻隐恻隐之心之心”,那么,就会有,那么,就会有“羞恶之心羞恶之心”,因此也就会有,因此也就会有“辞让之心辞让之心”“”“是非是非之心之心”,因而也就具备了,因而也就具备了“仁义礼智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这里运用的都是直接四种发端了。这里运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逻辑手法,层层推进,一步步逼近中心论点,这种运用层进式手法推理的逻辑手法,层层推进,一步步逼近中心论点,这种运用层进式手法引出中心论点的手法是理性

20、极强的一种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引出中心论点的手法是理性极强的一种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其次,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来引出中心论点。从大的方面来讲,先从正面其次,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来引出中心论点。从大的方面来讲,先从正面立论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接着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然后,然后再把再把“恻隐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非之心”归为归为“仁义礼

21、仁义礼智智”四端,最后引出所要论说的中心。正反对比,辩证有力。四端,最后引出所要论说的中心。正反对比,辩证有力。5、章在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一观点时运用了“例证法”和“正反对比法”,展开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证,其作用是什么?你从孟子所运用的“例证法”的论证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作用:作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个观点是直接推理出中心论点的十分这个观点是直接推理出中心论点的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它就像是为了求证一个几何命题而精心设定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它就像是为了求证一个几何命题而精心设定的一个坐标点,如果这个坐标点不存在,那么有待求证的命题,就不存在;坐标点,如果这个坐标点不

22、存在,那么有待求证的命题,就不存在;同理,如果同理,如果“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个直接推理出中心论点的重要理这个直接推理出中心论点的重要理论基础站不住脚,那么本文的中心论点也就站不住脚。论基础站不住脚,那么本文的中心论点也就站不住脚。启示:运用启示:运用“例证法例证法”论证观点时,举例要全面,绝不能使用论证观点时,举例要全面,绝不能使用“孤孤证证”。而。而“孤证孤证”现象在我们的作文中却是屡见不鲜的。现象在我们的作文中却是屡见不鲜的。6、在孟子看来,作为“人”,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发端,那么,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呢?不

23、是。不是。“仁义礼智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等于四种发端并不等于“仁义礼智仁义礼智”,只是说我们具备了,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达到“仁义礼智仁义礼智”的境界的潜能。的境界的潜能。7、孟子疾恶如仇,有一股浩然正气,但又有着菩萨心肠,章是怎样体现孟子的这一性格特点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章,从开头到一章,从开头到“非恶其身而然也非恶其身而然也”是慈是慈母口吻;母口吻;接下来,从接下来,从“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到到“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则是严父口吻;,则是严父口吻;“凡有四

24、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既是严父,既是严父口吻,又是慈母口吻。体会到这一层,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孟子的口吻,又是慈母口吻。体会到这一层,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孟子的热心肠。热心肠。观点争鸣观点争鸣孟子认为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体现了他这体现了他的的“性善论性善论”思想思想,即主张人性向善即主张人性向善,重视道德修养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的自觉性;而儒家的另外一位代表人物荀子而儒家的另外一位代表人物荀子,却提出

25、却提出了了“性恶论性恶论”,”,即主张人性本恶即主张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要性。你认为哪种说法更有利于道德的发展呢你认为哪种说法更有利于道德的发展呢?观点一观点一:孟子的孟子的“性善论性善论”是从是从正面激励正面激励人奋发向上、自觉向善人奋发向上、自觉向善的的,因而更有利于道德的发展。孟子把道德观念、道德理性看作因而更有利于道德的发展。孟子把道德观念、道德理性看作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强调了人性本善强调了人性本善;在主体的道德修养中在主体的道德修养中,孟子又强调了孟子又强调了“为仁由己为仁由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个人扬善弃恶、积极向上鼓励个人扬善弃恶、

26、积极向上,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观点争鸣观点争鸣观点二观点二:荀子的荀子的“性恶论性恶论”强调借助礼仪规范来加强人的道德修强调借助礼仪规范来加强人的道德修养养,重视利用客观条件进行教育和学习重视利用客观条件进行教育和学习,更具有可操作性更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更因而更有利于道德的发展。荀子认为有利于道德的发展。荀子认为,人的本性存在粗陋之处人的本性存在粗陋之处,所以要所以要加加强后天的学习和改造强后天的学习和改造,从而造就完善的人格。从而造就完善的人格。观点三观点三:二者二者各有长短各有长短,二者互补二者互补更利于道德的发展。清代更利于道德的发展。清代学者钱大昕说学者钱大

27、昕说:“:“孟言性善孟言性善,欲人之尽性而乐于善欲人之尽性而乐于善;荀言性荀言性恶恶,欲人之化性而勉于善。立言虽殊欲人之化性而勉于善。立言虽殊,其教人以善则一也。其教人以善则一也。”即两种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即两种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去恶向善。其中都是去恶向善。其中,孟子提供了人性善的内在依据孟子提供了人性善的内在依据,认为人天生具有修己的认为人天生具有修己的可可能性和主动性能性和主动性,却忽视了人道德修养的却忽视了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被动性必要性和被动性;荀荀子强调道德修养的被动性子强调道德修养的被动性,却忽视了主体向善的主动性和却忽视了主体向善的主动性和可能性。二者相互补充可能性。二者相互补充,既能鼓励人注重自我道德修养既能鼓励人注重自我道德修养,又又能加强对人外在的道德约束能加强对人外在的道德约束,只有这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社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道德。会道德。观点争鸣观点争鸣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