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今河南鹿邑河南鹿邑)人,人,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争议,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称“老庄老庄”。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是我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我国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2、响。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著道德经。知知 人人 论论 世世作品简介作品简介创作背景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
3、月星辰,思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
4、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识,也使他远近闻名。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
5、好观天文、爱读古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至关,关(令令)尹喜曰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
6、德经。主题思想主题思想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道法自然”。“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物生成的动力源。“德德”是是“道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表现。“道道”与与“法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哲学上,哲学上,“道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
7、与统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
8、的逻辑层层递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辑层层递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政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理想政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向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作品简评作品简评老子思想的集大成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入汲桶,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入汲桶,唾手可得。唾手可得。尼采尼采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不知人生真谛。鲁迅鲁迅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
9、,推之可以治人。治身,推之可以治人。魏源魏源道德经是一部兵书。道德经是一部兵书。毛泽东毛泽东老子四章老子四章初读文本初读文本 解题解题 即从老子中选出来的四段能够表达相对完整即从老子中选出来的四段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的文字。的意思的文字。初读文本初读文本第十一章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三十辐共一毂g,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n埴埴zh以为器,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初读文本初读文本第十一章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三十辐共一毂g,当其无,有车
10、之用。埏,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n埴埴zh以为器,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重点字词:重点字词:(蓝色字注释见课本蓝色字注释见课本)初读文本初读文本第十一章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三十辐共一毂g,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n埴埴zh以为器,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重点字词:重点字词:(蓝色字注释见课本蓝
11、色字注释见课本)(1)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月三十日的历次。初读文本初读文本第十一章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三十辐共一毂g,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n埴埴zh以为器,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重点字词:重点字词:(蓝色字注释见课本蓝色字注释见课本)(1)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
12、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月三十日的历次。(2)以为:以(之)为,把以为:以(之)为,把当当作作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来来安装车轴安装车轴),才有了车的作用。揉和,才有了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间,才有了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房屋
13、的作用。所以,“有有”(车子、车子、器皿、房屋器皿、房屋)供人方便利用,正是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无”(空间空间)起了作用。起了作用。初读文本初读文本第十一章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三十辐共一毂g,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n埴埴zh以为器,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重点字词:重点字词:(蓝色字注释见课本蓝色字注释见课本)(1)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
14、数取法于每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月三十日的历次。(2)以为:以(之)为,把以为:以(之)为,把当当作作古古代代马马车车的的各各部部分分名名称称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章是如何论证本章是如何论证“有有”与与“无无”的辩证关系的?的辩证关系的?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十一章第十一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章是如何论证本章是如何论证“有有”与与“无无”的辩证关系的?的辩证关系的?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明确:通过对明确:通过对“有有”和和“无无”辩证关系的分析,体现老辩证关系的分析,体现老子子“有无相生有无相生”的观
15、点。的观点。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章是如何论证本章是如何论证“有有”与与“无无”的辩证关系的?的辩证关系的?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明确:比喻论证。老子用车轮、器皿、房屋等比喻来进明确:比喻论证。老子用车轮、器皿、房屋等比喻来进行论证。行论证。明确:通过对明确:通过对“有有”和和“无无”辩证关系的分析,体现老辩证关系的分析,体现老子子“有无相生有无相生”的观点。的观点。第十一章运用比喻说明第十一章运用比喻说明“有之以为利有之以为利”,实际上是,实际上是“无之以无之以为用为用”,其中蕴含着,其中蕴含着“有有”和和“无无”怎样的关系?怎样的关系?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
16、十一章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运用比喻说明第十一章运用比喻说明“有之以为利有之以为利”,实际上是,实际上是“无之以无之以为用为用”,其中蕴含着,其中蕴含着“有有”和和“无无”怎样的关系?怎样的关系?明确:明确:“有有”与与“无无”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有”作为实体,作为实体,“无无”作作为利用,犹如有了车毂中间的空间,才有车轮平稳的转动;为利用,犹如有了车毂中间的空间,才有车轮平稳的转动;有了器皿中间的空间,才能盛水,盛食物;有了门窗四壁的有了器皿中间的空间,才能盛水,盛食物;有了门窗四壁的空间,才具备房屋的
17、作用。因此,空间,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于无”(40章章)。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老子对老子对“有有”和和“无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老子对老子对“有有”和和“无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一般人:只看到一般人:只看到“实实”和和“有有”及其作用,忽略另及其作用,忽略另一面一面“空空”和和“无无”的作用;只会利用的作用;只会利用“有有”,不知,不知“有有”的功用是的功用是“无无”造就而成。造就而成。研读
18、文本研读文本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老子对老子对“有有”和和“无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一般人:只看到一般人:只看到“实实”和和“有有”及其作用,忽略另及其作用,忽略另一面一面“空空”和和“无无”的作用;只会利用的作用;只会利用“有有”,不知,不知“有有”的功用是的功用是“无无”造就而成。造就而成。老子:把老子:把“无无”的作用突显出来,论述的作用突显出来,论述“有、无有、无”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没有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没有“无无”就无所就无所谓谓“有有”。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老子对老子对“有有”和和“无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
19、有何不同?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一般人:只看到一般人:只看到“实实”和和“有有”及其作用,忽略另及其作用,忽略另一面一面“空空”和和“无无”的作用;只会利用的作用;只会利用“有有”,不知,不知“有有”的功用是的功用是“无无”造就而成。造就而成。老子:把老子:把“无无”的作用突显出来,论述的作用突显出来,论述“有、无有、无”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没有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没有“无无”就无所就无所谓谓“有有”。有无相生、对立统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有无相生、对立统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初读文本初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n者
20、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矜者不长ch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行,物或恶行,物或恶w之,故有道者之,故有道者不处不处ch。老子对老子对“有有”和和“无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初读文本初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矜者不长ch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行,物或恶行,物或恶w之,故有道者之,故有道者不处不处ch。老子对老子对“有有”和和“无
21、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重点字词:(蓝色字注释见课本)重点字词:(蓝色字注释见课本)初读文本初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矜者不长ch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行,物或恶行,物或恶w之,故有道者之,故有道者不处不处ch。老子对老子对“有有”和和“无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重点字词:(蓝色字注释见课本)重点字词:(蓝色字注释见课本)(1)明:形作动,显明明:形作动,显明初读文
22、本初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矜者不长ch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行,物或恶行,物或恶w之,故有道者之,故有道者不处不处ch。老子对老子对“有有”和和“无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重点字词:(蓝色字注释见课本)重点字词:(蓝色字注释见课本)(1)明:形作动,显明明:形作动,显明(2)功:名作动,建立功勋功:名作动,建立功勋(3)余食赘行:成语,意为吃剩的余食赘行:成语,意为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瘤。比喻遭人讨
23、食物,身上的赘瘤。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厌的东西。初读文本初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矜者不长ch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行,物或恶行,物或恶w之,故有道者之,故有道者不处不处ch。老子对老子对“有有”和和“无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重点字词:(蓝色字注释见课本)重点字词:(蓝色字注释见课本)(1)明:形作动,显明明:形作动,显明(2)功:名作动,建立功勋功:名作动,建立功勋(3)余食赘行:成语,意为吃剩的
24、余食赘行:成语,意为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瘤。比喻遭人讨食物,身上的赘瘤。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厌的东西。(4)物:代词,这里指常人。物:代词,这里指常人。初读文本初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矜者不长ch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行,物或恶行,物或恶w之,故有道者之,故有道者不处不处ch。老子对老子对“有有”和和“无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重点字词:(蓝色字注释见课本)重点字词:(蓝色字注释见课本)(1)明:形
25、作动,显明明:形作动,显明(2)功:名作动,建立功勋功:名作动,建立功勋(3)余食赘行:成语,意为吃剩的余食赘行:成语,意为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瘤。比喻遭人讨食物,身上的赘瘤。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厌的东西。(4)物:代词,这里指常人。物:代词,这里指常人。译文: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译文: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不能建功,自我夸耀自我夸耀的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不能长久。用道的观点来看,的不能长久。用道的观点来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就(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就叫做
26、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通晓道义的人不这样它们,所以通晓道义的人不这样做。做。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章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本章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阐述明确:阐述“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的道理。的道理。本章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本章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阐述明确:阐述“有道
27、者不会彰显自我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的道理。的道理。本章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本章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从反面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列举并剖析了四种明确:从反面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列举并剖析了四种人生态度(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及其后果。人生态度(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及其后果。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怎样理解本章中怎样理解本章中“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含义?的含义?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明确:有道是:欲速则不达,其意与明确:有道是:欲速则不达,其意与“企者不立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跨者不行”相同。相同。怎样理解本章中怎样理
28、解本章中“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含义?的含义?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怎样理解本章中怎样理解本章中“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含义?的含义?“企企”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企者企者”是想要高出于人,是想要高出于人,想站得高,望得远,结果反而站不稳,甚至摔跤。想站得高,望得远,结果反而站不稳,甚至摔跤。明确:有道是:欲速则不达,其意与明确:有道是:欲速则不达,其意与“企者不立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跨者不行”相同。相同。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怎样理解本章中怎样理解本章中“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
29、含义?的含义?“企企”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企者企者”是想要高出于人,是想要高出于人,想站得高,望得远,结果反而站不稳,甚至摔跤。想站得高,望得远,结果反而站不稳,甚至摔跤。“跨跨”即越过,阔步而行,即越过,阔步而行,“跨者跨者”是想要比别人走先一步,是想要比别人走先一步,想走得快,走得远,结果反而走不远,走不快,也走不久。想走得快,走得远,结果反而走不远,走不快,也走不久。明确:有道是:欲速则不达,其意与明确:有道是:欲速则不达,其意与“企者不立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跨者不行”相同。相同。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怎样理解本章中怎样理解本章中“企者不立
30、,跨者不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含义?的含义?“企企”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企者企者”是想要高出于人,是想要高出于人,想站得高,望得远,结果反而站不稳,甚至摔跤。想站得高,望得远,结果反而站不稳,甚至摔跤。“跨跨”即越过,阔步而行,即越过,阔步而行,“跨者跨者”是想要比别人走先一步,是想要比别人走先一步,想走得快,走得远,结果反而走不远,走不快,也走不久。想走得快,走得远,结果反而走不远,走不快,也走不久。究其原因就在于超过自己的能力,违背了自己本具的天性所致。究其原因就在于超过自己的能力,违背了自己本具的天性所致。凡是急躁冒进,急于功利,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不会
31、长久,甚至凡是急躁冒进,急于功利,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不会长久,甚至会受到惩罚。会受到惩罚。明确:有道是:欲速则不达,其意与明确:有道是:欲速则不达,其意与“企者不立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跨者不行”相同。相同。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怎样理解本章中怎样理解本章中“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的含义?的含义?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明确:明确:“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是说偏执己见的人是说偏执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明辨是非。因为反而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明辨是非。因为“自自见见”“”“自是自是”都是
32、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他们只以都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他们只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我,只依赖自我,所以就会局限于自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我,只依赖自我,所以就会局限于自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观意识,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观意识,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真相得不到彰明。常被假象蒙蔽,使真相得不到彰明。怎样理解本章中怎样理解本章中“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的含义?的含义?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怎样理解本章中怎样理解本章中“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含义?的含义?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
33、第二十四章 明确:明确:“自伐自伐”“”“自衿自衿”,是自夸自己的功劳,认,是自夸自己的功劳,认为自己最能干,好胜好强,好大喜功,一有点成绩就自为自己最能干,好胜好强,好大喜功,一有点成绩就自鸣得意。这样的人,到最后终究为大家所抛弃,连性命鸣得意。这样的人,到最后终究为大家所抛弃,连性命都可能被丢掉。都可能被丢掉。怎样理解本章中怎样理解本章中“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含义?的含义?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它们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老子举例意在说明什么看法?它们错
34、误的原因是什么?老子举例意在说明什么看法?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它们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老子举例意在说明什么看法?它们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老子举例意在说明什么看法?企者企者用脚尖直立身体,违背人体自然规律。用脚尖直立身体,违背人体自然规律。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它们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老子举例意在说明什么看法?它们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老子举例意在说明什么看法?企者企者用脚尖
35、直立身体,违背人体自然规律。用脚尖直立身体,违背人体自然规律。跨者跨者迈大步行走,不是行走的最自然状态。迈大步行走,不是行走的最自然状态。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它们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老子举例意在说明什么看法?它们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老子举例意在说明什么看法?企者企者用脚尖直立身体,违背人体自然规律。用脚尖直立身体,违背人体自然规律。跨者跨者迈大步行走,不是行走的最自然状态。迈大步行走,不是行走的最自然状态。自然状态才最适合自然状态才最适合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企立、跨
36、行企立、跨行急于求成急于求成内心焦躁内心焦躁根源根源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企立、跨行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自伐、自矜急于求成急于求成内心焦躁内心焦躁本质本质根源根源追逐显相追逐显相看重我看重我“有有”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企立、跨行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自伐、自矜急于求成急于求成内心焦躁内心焦躁本质本质 恶恶 果果 根源根源追逐显相追逐显相看重我看重我“有有”余食赘行余食赘行令人厌恶令人厌恶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企立、跨行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自伐、自矜急于求成急于求成内心焦躁内心焦躁本质本质 恶恶
37、 果果 根源根源追逐显相追逐显相看重我看重我“有有”余食赘行余食赘行令人厌恶令人厌恶 有道者不处有道者不处初读文本初读文本第三十三章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qing行者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初读文本初读文本第三十三章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qing行者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译文:能够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
38、了解自己译文:能够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的。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的人是聪明的。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是刚强的。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勤勉而行的自己的人是刚强的。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勤勉而行的人是有意志的。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人是有意志的。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的人就是长寿。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三十三章第三十三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三十三章第三十三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强调人要明确:强调人要“自知自知”“”“自胜自胜”“
39、”“知足知足”“”“强行强行”,加,加强自我修养。强自我修养。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三十三章第三十三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强调人要明确:强调人要“自知自知”“”“自胜自胜”“”“知足知足”“”“强行强行”,加,加强自我修养。强自我修养。一个能一个能“自知自知”“”“自胜自胜”“”“知足知足”“”“强行强行”的人,才能延的人,才能延续他的精神生命。续他的精神生命。“死而不亡死而不亡”,是说虽然人的身体消亡了,是说虽然人的身体消亡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有道之人是长寿的。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有道之人是长寿的。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三十三章第三十
40、三章 如何理解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三十三章第三十三章 如何理解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知人者知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三十三章第三十三章 如何理解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为什么说
41、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知人者知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自知者自知者”,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明于道。反,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明于道。反省自身,把握自己,体察生命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省自身,把握自己,体察生命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人者境界更高。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三十三章第三十三章 如何理解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知人者知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
42、。,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自知者自知者”,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明于道。反,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明于道。反省自身,把握自己,体察生命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省自身,把握自己,体察生命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人者境界更高。“胜人者胜人者”,凭借外在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凭借外在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三十三章第三十三章 如何理解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知人者知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
43、,是一般之智。,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自知者自知者”,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明于道。反,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明于道。反省自身,把握自己,体察生命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省自身,把握自己,体察生命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人者境界更高。“胜人者胜人者”,凭借外在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凭借外在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自胜者自胜者”,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能,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能把控自己的人,才能达到无所不容、物我两忘的境界,才称得把控自己的人,才能达到无所不容、物我两忘的境界,才称得
44、上强者。上强者。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三十三章第三十三章 如何理解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三十三章第三十三章 如何理解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老子认为,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对外的老子认为,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对外的“知知人人”“”“胜人胜人”固然可贵,对内的固然可贵,对内的“自知自知”“”“自胜自胜”更为更为重要,更符合大道。重要,更符合大
45、道。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第三十三章第三十三章 如何理解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老子认为,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对外的老子认为,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对外的“知知人人”“”“胜人胜人”固然可贵,对内的固然可贵,对内的“自知自知”“”“自胜自胜”更为更为重要,更符合大道。重要,更符合大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强调我们不仅要向外探,老子强调我们不仅要向外探求,了解他人,更要多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求,了解他人,更要多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探究内涵探究内涵 “
46、自知者明自知者明”启示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启示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热爱与与需求;更要看清自己的和缺点和不足,己内心真正的热爱与与需求;更要看清自己的和缺点和不足,知道自身存在的缺陷,全面了解自我,才能给人生以合理定位,知道自身存在的缺陷,全面了解自我,才能给人生以合理定位,才能合理规划自我,才能明确人生发展的方向。才能合理规划自我,才能明确人生发展的方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人战胜别人容易,战胜:一个人战胜别人容易,战胜自己难。自己难。“自胜者强自胜者强”要求我们有强大的内心:人生辉煌时而要求我们有强大的内心:人生辉煌时而不
47、自傲,人生低谷时不垂头丧气,压力来临时能够直面挑战,不自傲,人生低谷时不垂头丧气,压力来临时能够直面挑战,遇到挫折能够直面风雨遇到挫折能够直面风雨一个能够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人,一个能够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才是真正的强者。探究内涵探究内涵 “知足者富”:财富没有边界,一味地追逐财富,永不知足,就永远不会满足,容易陷入罪恶的深渊。真正的富有并不是满足于现状,也不是满足于物质匮乏,而是对自知、自胜的程度达到一定境界而感到满足,这才算富有。知足者不失“自知”“自胜”立身之本,才可以立身长久。探究内涵探究内涵 “强行者有志强行者有志”讲的是,唯有心怀大志者,方能坚讲的是,唯有心怀大
48、志者,方能坚持不懈。一个人的志向越远大,越强烈,就越能够坚持持不懈。一个人的志向越远大,越强烈,就越能够坚持下去勇于挑战,成就自我下去勇于挑战,成就自我,。反之,志向越弱,行动越不。反之,志向越弱,行动越不能持久(认定目标,勇敢前行,挑战自我,成就自我)。能持久(认定目标,勇敢前行,挑战自我,成就自我)。初读文本初读文本第六十四章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li土;千里之行,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
49、者失之。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初读文本初读文本第六十四章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li土;千里之行,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状语后置初读文本初读文本第六十四章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50、;九层之台,起于累li土;千里之行,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状语后置 译文:事物安然未生变数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译文:事物安然未生变数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没有发生前就早作准备,要在祸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没有发生前就早作准备,要在祸乱没有产生前就处理妥当。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乱没有产生前就处理妥当。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长起来的;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