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胡适)“我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受老子思想影响巨大!”(托尔思泰)上善若水、祸福相倚、大器晚成、虚怀若谷、自知之明、大智若愚、宠辱不惊、功成不居(出自老子的成语)老子四章选择性必修上册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3.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以喻说理”的写法。的写法。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老子老子 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
2、鹿邑东)人,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老子 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老子,又名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共八十一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请著道德经。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思想的核心:朴素的辩证法朴素的辩证法。了解老子思想了解老子思想n 政治思想: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
3、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n 哲学思想: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道德经简评 老子的思想集大成 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尼采 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迅 老子之书,上可以明道,中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魏源文本赏析三十
4、辐共一毂g,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辐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毂毂gg: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zhuzhu。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其无,有车之用: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车毂的 无无。当当:在(某处,某时)。:在(某处,某时)。其其:代词,代车毂:代词,代车毂;代;代陶器陶器;代房屋。;代房屋
5、。无无:指车毂的中空处。:指车毂的中空处。埏埏shnshn埴埴 zh zh:和泥(制作陶器)。:和泥(制作陶器)。埏埏,揉和;揉和;埴埴,黏土。,黏土。以为以为:以以,来;,来;为为,制作。,制作。户牖户牖:门窗。:门窗。以为以为:以以,来;,来;为为,建造。,建造。有有之之以为利,无以为利,无之之以为用以为用:有有(车子、车子、器皿、屋室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供人方便利用,正是 无无 起了起了作用。作用。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第十一章初 读 文 本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译文:译文:三十根
6、辐条汇集到车轮中心的车毂中,正是因为有了车毂中空的三十根辐条汇集到车轮中心的车毂中,正是因为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车轮才能转动,车的作用才得以发挥。揉和黏土做成器皿,正是地方,车轮才能转动,车的作用才得以发挥。揉和黏土做成器皿,正是因为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器皿才能发挥装东西的作用。开凿门窗以建因为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器皿才能发挥装东西的作用。开凿门窗以建造房屋,正是因为有了门窗内的空虚部分,屋子才能发挥供人居住的作造房屋,正是因为有了门窗内的空虚部分,屋子才能发挥供人居住的作用。所以,用。所以,“有有”能给人带来便利,是因为能给人带来便利,是因为“无无”所发挥的作用。所发挥的作用。三十辐共一毂g
7、,当其无,有车之用。古代车轮:轮、辐、毂、轴古代车轮:轮、辐、毂、轴轮:最外面部分。轮:最外面部分。轴:最里面部分,即轴心。轴:最里面部分,即轴心。辐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毂毂gg:车轮的中心部位,: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端相接,中间的圆。三十三十根辐条聚合在毂上。根辐条聚合在毂上。“毂毂”中间是空的中间是空的圆孔,用来插车轴。正是因为车轮有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正是因为车轮有中间的“空空”“”“无无”,车轮才可以转动,才有了车,车轮才可以转动,才有
8、了车子载人运货的用处。子载人运货的用处。无中生有,无有大用。埏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器皿没有中间“空虚”部分,就不能盛东西。房屋没有凿出门窗的“空处”,人就无法居住。没有“空”和“无”,就不能发挥“有”的作用。事物有用而给人便利,是借助了“无”才发挥了价值和作用。一般人一般人:只看到只看到“实实”和和“有有”及其作用,忽略另一面及其作用,忽略另一面“空空”和和“无无”的作用;只会利用的作用;只会利用“有有”,不知,不知“有有”的功用是的功用是“
9、无无”造就而成。造就而成。老子:把老子:把“无无”的作用凸显出来,论述的作用凸显出来,论述“有有”“”“无无”的关系。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没有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没有“无无”就无所谓就无所谓“有有”。有无相生、对立统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摘自任继愈摘自任继愈中国哲学史的里程碑中国哲学史的里程碑老子的老子的“无无”老子思想的深刻性在于,善于从纷乱多样的现象中,概括出无这一负概念。其可贵处在于把负概念给予积极肯定的内容。老子的无为不是一无所为,而是用无的原则去为。所以能做到有若无,实若虚,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屈为伸,以弱为强,以不争为争,从而丰富了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建立了中国古
10、代辩证法贵柔的体系,与儒家易传尚刚健体系并峙。两大流派优势互补,共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摘自任继愈摘自任继愈中国哲学史的里程碑中国哲学史的里程碑老子的老子的“无无”老子发现了无的价值,把它提高到应有的位置,是老子的贡献。如果把无的地位、作用过分夸大,反倒背离了真理。比如,老子指出建房屋供人使用的地方是墙壁中间的空间部分。但也应看到供使用的空间部分是在墙壁、梁柱等实体支持下才能供居住。没有墙壁、梁柱、砖木的有,也就没有供起居的空间,只是一片空旷的开阔地,虽有空间(无),却不能居住。有与无互相依存,相得益彰。总之,老子发现,提出了无这个范畴,是一大贡献,并赋予以肯定、积极意义,功不可没。老子
11、的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干,而是变换一种方法去干。企者不立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是者不彰,自伐自伐者无功,者无功,自矜自矜者不者不长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之。故有道者不处。【注释】企者不立: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走不稳。自见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见,同“现”。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伐:自我夸耀。自矜:自我夸耀。长:长久。一说读zhng,意思是得到敬重。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2、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之。故有道者不。故有道者不处处。【注释】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其,它们。行,同“形”。物,众人、世人。或,有。(“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他们。余食赘行:意思是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余食赘行:意思是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处:为、做。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
13、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之。故有道者不处。【翻译】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这些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研 读 文 本怎样理解怎样理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企”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企者企者”是想要高出于人,想站是想要高出于人,想站得高,望得远,结果反而站不稳,甚至摔跤。得高,望得远,结果反而站不稳,甚至摔跤。“跨跨”即越过,跨过,即越过,跨过,“跨者跨者”是想要比别人走先一
14、步,想走得快,是想要比别人走先一步,想走得快,走得远,结果反而走不远,走不快,也走不久。走得远,结果反而走不远,走不快,也走不久。究其原因就在于超过自己的能力,违背了自己的天性,欲速则不达。究其原因就在于超过自己的能力,违背了自己的天性,欲速则不达。凡是急躁冒进,急功近利,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不会长久,甚至凡是急躁冒进,急功近利,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不会长久,甚至会受到惩罚会受到惩罚。研 读 文 本怎样理解怎样理解“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是说偏执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察,自以为是说偏执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反
15、而不能明辨是非。因为是的人反而不能明辨是非。因为“自见自见”“”“自是自是”都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都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他们只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我,只依赖自我,所以就会局限人是错的,他们只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我,只依赖自我,所以就会局限于自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观意识,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于自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观意识,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真相得不到彰明蒙蔽,使真相得不到彰明。研 读 文 本怎样理解怎样理解“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伐自伐”自矜自矜”,是自夸自己的功劳,认为自己最能干,是自夸自己的功劳,认为自己最能干
16、,好胜好强,好大喜功,一有点成绩就自鸣得意,这样的人,好胜好强,好大喜功,一有点成绩就自鸣得意,这样的人,到最后终究为大家所抛弃,连性命都可能被丢掉。到最后终究为大家所抛弃,连性命都可能被丢掉。这一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顺道而行,不自己妄为。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都会导致失败,不顺道而行,不自己妄为。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都会导致失败,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政策也同样不会取得相应的成果,老子告诫人们为人应谦恭符合自然规律的政策也同样不会取得相应的成果,老子告诫人们为人应谦恭谨慎,为政应温和柔顺,只有脚踏实地,不自以为是,不好高骛远,以一颗谨慎,为政应温和柔顺,只有脚踏实地,不自以为是,不好高骛远,
17、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方可长久。平常心去面对,方可长久。“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富,强行者有志强行者有志。不失其。不失其所所者久,死而不亡者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寿。【翻译】强行者有志: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强:勤勉。不失其所者久: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所:名词,立身之基。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意思是,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寿:永寿,其生命不会死亡,与天地共存。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18、,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注释】认识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才算聪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坚强。知道满足的人能够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学习任务】【学习任务】这一章共四个分句,每个分句字面意思都不难理解,但它们之间存在怎样但逻辑关系呢?【学习任务】【学习任务】这一章共四个分句,每个分句字面意思都不难理解,但它们之间这一章共四个分句,每个分句字面意思都不难理解,但它们之间存在怎样但逻辑关系呢?存在怎样但逻辑关系呢?一种观点认为一种观点认为,“,“知人者智知人者智
19、,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胜者强”为一组为一组,强调人欲知人强调人欲知人,必先必先自知自知,人欲胜人人欲胜人,必先必先自胜自胜,故以故以“自自知知”“”“自胜自胜”为立身之本为立身之本。如果。如果对已经达到的境界对已经达到的境界(自知、自胜自知、自胜的程度的程度)感到知足感到知足,可称得上富有可称得上富有,但精益求精、强劲奋进才称得但精益求精、强劲奋进才称得上上有有(求道的求道的)意志意志。那些知足者。那些知足者“不失其所不失其所”,”,可以立身长久可以立身长久;但但强行者求道不息强行者求道不息,身死道存身死道存,与道同在与道同在,才称得上才称得上“寿寿”,”,即不
20、即不朽。朽。参见饶尚宽译注老子参见饶尚宽译注老子,中华书局中华书局20062006年版年版;朱谦之朱谦之撰老子校释撰老子校释,中华书局中华书局19841984年版。年版。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为之于未有未有,治之,治之于未乱于未乱。【注释】其安易持:事物安然未生变化但时候容易持守。持:持守。其未兆易谋: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但时候容易解决。兆:预示。其脆易泮: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泮,同“判”,分离。其微易散: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分离。为之于未有: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于未有”“于未乱”:状语后置句,在事情未发生时,在祸乱没有产生以
21、前。【启示】【启示】治事者要善于把握先兆、抓住苗头,因为凡是在初始阶段都便于控制、利于解决。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土;千里之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始于足下。【注释】累土:一筐土。累:li,同“蔂”,土筐。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走出来的。要实现远大、宏伟目标,必须重视细微和小节处。要实现远大、宏伟目标,必须重视细微和小节处。民之从事,常于民之从事,常于几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翻译】几:j,接近。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
22、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必须从始至终保持谨慎,越到收官结尾处越要小心。必须从始至终保持谨慎,越到收官结尾处越要小心。以经解经以经解经 第六十三章(节选)第六十三章(节选)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译文:处理困难要从最容易处入手,实现远大(目标),要译文:处理困难要从最容易处入手,实现远大(目标),要从细微处下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从细微处下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天下的
23、大事,必定从细微的做起。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伟大,因此才能成就必定从细微的做起。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伟大,因此才能成就大的事情。大的事情。(1)事情都是从小到大、从难到易、从细到巨发展而来。(2)圣人在事情刚出现或在萌芽之时就把它化解掉了。(3)圣人表面上做小事、细事、易事,最后结果却成就大事、难事。为者败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执者失之。是以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故无失。【注释】为者败之:动手去做就的就会坏事。执者失之:有所把持就会失去。是以:固定结构,因此。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
24、。【启示】【启示】对比来谈,说明肆意妄为会导致失败,抓住权柄不放会有所失。因此,圣人主张无为而治,对权柄没有执念。是以圣人是以圣人欲不欲欲不欲,不,不贵贵难得之货;难得之货;学不学学不学,复众人之所复众人之所过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注释】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贵:形容词意动用法,看重。学不学: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复众人之所过: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复:弥补,补救。是以圣人是以圣人欲不欲欲不欲,不,不贵贵难得之货;难得之货;学不学学不学,复众人之所复众人之所过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翻译】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
25、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启示】【启示】强调圣人不以常人之欲为欲,不以那些难得之物为贵;学习常人所不学的道理。来补救众人的过失。一次来辅助万物的自然之理,而不敢妄动、妄为。【总结】【总结】第六十四章的主要内容:第六十四章的主要内容:第一层(开头到治之于未乱)把握先兆第二层(合抱之木到始于足下)重视细节第三层(为者败之到故无失)圣人无为第四层(民之从事到则无败事)百姓慎终如始第五层(是以圣人欲不
26、欲到最后)圣人辅万物之自然不敢为【思考】【思考】这五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第一层第一层,对待不利之事对待不利之事,要洞察先机要洞察先机,及早扑灭。第二层及早扑灭。第二层,对待大对待大事、要事事、要事,则要慎始慎终则要慎始慎终,始终抓好细节。第一层和第二层是并始终抓好细节。第一层和第二层是并列关系。第三层是对前两层意思的总结。作者提醒治事者列关系。第三层是对前两层意思的总结。作者提醒治事者,要根要根据不同性质、不同情况认真对待
27、和妥善处理据不同性质、不同情况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伦理道德学“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礼”正名(贵贱尊卑秩序)“名不正则言不顺名不正则言不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达而达人”道家的核心思想?“道”天地万物的本源及其运行规律。“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考思考:儒道有何异同儒道有何异同?任务探究二明理提升道 对这三家(儒释道),我经常比喻:对这三家(儒释道),我经常比喻:儒家儒家像粮食店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
28、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杂货店,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杂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南怀瑾:老子他说南怀瑾:老子他说儒道加法加法减
29、法减法异同儒道两家的思想互补儒道两家的思想互补之因:之因:存在差异是前提,互补就是各取所长,融会贯通。儒家社会伦理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道德完善社会伦理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道德完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道家哲学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宁静和谐哲学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宁静和谐+超越世俗超越世俗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既以天下为己任,锐意进取,建功立业,既以天下为己任,锐意进取,建功立业,【儒】又超然通达,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又超然通达,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道【道】统治者的治国之术以民为本以民为本+安人宁国安人宁国任务探究二明理提升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君子”做内心超然的悠
30、悠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圣人”人生启迪人生启迪:用儒家思想进取,用儒家思想进取,用道家智慧炼心。用道家智慧炼心。“人”鉴赏技法肆以喻说理,富有哲理善于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具体事物中概括出抽象的哲理;善用辩证对应的双方来说理。如,作者连举生活中的三个例子,用车毂、陶器和房屋说明世间万物无不存在“有”和“无”的对立统一。“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以喻说理,富有哲理善用逆向思维,具有意想不到的开创性。这一特点是指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领悟的效果。如老子所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就是其逆向思维的体现。以喻说理,富有哲理 行文简洁凝练,句句警言,如歌如诗,显出独特的魅力。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寥寥数语,即从平凡的现象中反映出深刻的哲理。结束语:结束语:不读不读道德经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迅)人生真谛。(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