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曹刿论战强化专题 一、文学常识 二、重点实词虚词 三、重点语句翻译 四、理解性背默 五、常考问题 六、课堂练习:中考演练一、文学常识 曹刿论战选自:左_传._庄公_十年_,旧传为春 秋时期左丘_明_所作,又名:_左氏_.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官渡之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十年春,齐师( 军队 )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 当权者 )谋之,又何间( 参与 ) 焉? ”刿曰: “肉食者鄙(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 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 凭、靠 ) 战? ”公曰: “衣食所安( 指安身 ),弗敢专 ( 独自享有 )也,必以分人。
2、 ”对( 回答 )曰: “小惠未遍( 遍及、普遍 ),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 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玉帛,弗敢加 ( 虚夸,夸大 )也,必以信( 实情 )。 ”对曰: “小信未孚( 使信服 ),神弗福( 赐福,保佑 ) 也。 ”公曰: “小大之狱( 指诉讼事件 ),虽不能察 ( 明察 ),必以情( 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 ”对 曰:“忠(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之属( 类 )也。可 以一战。战则请从( 跟随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击鼓进军)。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师 败绩( 大败 )。公将驰( 驱车追赶 )之。刿曰: “未可。 ”下
3、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 遂逐齐师。既( 已经 )克( 战胜 ),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 ( 第一次 )鼓作( 鼓起 )气, 再( 第二次 )而衰,三( 第三次 )而竭( 穷尽 )。 彼竭我盈(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 推测,估计 )也,惧有伏( 埋伏 )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倒下 ),故逐之。 ”三、重点语句翻译(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_(2)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_定把它分给别人。_(3)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老
4、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_从您的。_(4)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_,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_(5)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_您的。_(6)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_)_是_尽_职_分_之_类_事_情_,_可_凭_借_)_ _ (7)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向下察看齐军车轮辗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_木眺望齐国军队。_(8)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我发现他们的车辙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_下令追击他们。_(9)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10)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_。 四、理解
5、性背默1.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填空。(1) 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_肉_食_者_鄙_,_未_能_远_谋_。(2) 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夫战_勇气也_(3) 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 是:_吾_视_其_辙_乱_,_ 望其旗靡 _。(4) 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同乡人质疑道:_ _“ 肉食者谋之 , 又何间焉 ? ”(5) 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 价是:_小_惠_未遍 _,_民_弗_从_也_。6、曹刿论战中表明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 神灵保佑上的句子是:_牺_牲_玉_帛_,_弗_敢_加_也_,_必_以_信_。8、曹刿认为“可以一
6、战”的条件是:_小_大_之_狱_,_ 虽不能察 _, 必以情 _。五、常考问题1、在长勺之战中,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2、文章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的好处?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4、曹刿是个怎样的人。5、作者巧妙的运用对比手法的表现6、文章标题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 之战”作为标题?7、曹刿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给你哪些启示?1、在长勺之战中,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以弱胜强的必要条件)a 、政治上取信于民B 、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有利的战机 C 、统治者要善于听取并采纳别人的意见2、文章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的好处?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 的
7、表现,对于战争中的对峙和交锋则略写,这样安排突 出了曹刿的远谋。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 他的远谋体现在战前和鲁庄公对何以战的讨论, 认为只有取信于民才是作战的前提。 战中善于把握有利的反攻和追击时机, 战后能够及时总结战斗的经验。4、曹刿是个怎样的人。 有爱国心和责任感。敌国入侵时,立即请见参与国家 大事,并主动请战。 稳重谨慎:战斗过程中仔细观察 深谋远虑:战前的准备、战斗中的指挥表现 有卓越的军事才能5、作者巧妙的运用对比手法的表现 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的责任感和保 卫祖国的热心。 以曹刿和鲁庄公的对比,用鲁庄公的冒进、浮躁 反衬曹刿的机敏、聪明,写出了曹刿的卓越的军 事才能
8、和政治远谋。6、文章标题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 “长勺之战”作为标题? 曹刿论战主要表现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 表现了曹刿的远谋,长勺之战中双方的对峙交锋 描述不多。7、曹刿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给你哪些启示? 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遇事情要三思后行,不能 鲁莽行事。 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 的基础上 要有爱国心和责任感。曹刿论战常考问答题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答案: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既克,公问其故。2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
9、“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曹刿:鲁庄公:答: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如用课文从具体做法阐述亦可)3.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2分)战争取胜4.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答: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10、。(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5. 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6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7、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1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8.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语言描写对比9.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1)战前:(2)战中:10.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
11、虽不能察,必以情。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11.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12【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1分)(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1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答案: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既克,公问其故。14齐
12、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曹刿:鲁庄公: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11.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2分)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11. 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意思对即可,
13、每条1分,共2分) 12.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13(2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13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其他内容与中心关联不大这样处理,表现了军事家曹刿的远见卓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近即可)11.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2分)12.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
14、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2分)13.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3分)11.围绕“政治上取信于民”回答(或“民心所向”;或“百姓的支持”;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共2分,意思对即可)12.围绕“(对比)突出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远谋(深谋远虑)”回答(共2分,对比手法不设分,答出人物特点中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13.围绕“善于纳谏;知错就改;能虚心请教;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用人不疑”回答(共3
15、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15、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3分)16、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4分)17、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4分)15、(共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分)取信于民(1分)16、(共4分意思对即可得分)从两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1
16、7、(4分言之有理、通顺即可)例1:二战初期,法西斯横扫欧洲大陆,涂炭生灵欧洲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例2:八年抗日战争,日寇践踏我国土,山河破碎国共两党合作,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弱胜强,最终将日寇赶出中国7. 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分)答:7.(2分)本文略写战争过程,重点突出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标题切中要点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17、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的原因17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4分)(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14(5分)(1)驱车追赶(2)第二次(3)倒下(4)指责(5)即使15(4分)(1)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2)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16(2分)齐鲁长勺之战齐威王受蒙蔽(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17(4分)(1)鲁军打败齐军,
18、克敌制胜(2)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福建福州市(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913题(1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
19、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1)肉 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小惠未徧()(2)小信未孚()(3)公将鼓之()(4)再而衰()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2选文详略得当,详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4分)1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12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战的过程(4分,每空2分)1
20、3. “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3分,任选一处分析,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均可)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2分)答:12.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
21、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7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3分)_8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3分)_7(3分)不是多余的。(1分)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1分)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1分)8(3分)齐师倚仗强国,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22“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2分)答:23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2分)答:22战争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23因为民心向
22、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答:13(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14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20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4分)答:20曹刿:小心谨
23、慎;知己知彼;相机出击。(2分,每点1分,用“以逸待劳、随机应变”的也对,但意思接近的不能重复给分。意对即可)岳飞:治军有方(纪律严明,抚恤死伤,颁犒军吏);取信于民;谋而后战。(2分,任意答到2点即可,意对即可)1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答:1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答:13示例一:鲁庄公“不鄙”。(1分)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示例二:鲁庄公“鄙”。(1分)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
24、因此,鲁庄公“鄙”。曹刿论战习题二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2.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2分)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小惠未徧
25、,民弗从也。4.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D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曹刿论战习题一 答案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解析】B.课文长勺一战,只是显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他知道国君可以一战的根本是“取信于民”,并不体现他的远大抱负。不
26、是一回事。2.鲁国取胜的原因有: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有曹刿战场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解析】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由文章内容结合当时背景来看:鲁国能以弱胜强,重要原因就是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有曹刿战场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遍”,遍及,普遍。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2分)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7、。B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D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6.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答: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政治方面:答: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军事方面:答: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
28、机。 曹刿论战习题二1.左传旧传为_(朝代)末年鲁国史官_(人名)所撰。(1分)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又何间焉()小惠未徧()小大之狱()望其旗靡()3.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2分)4.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2分)5.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3分)6(2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7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