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2019课标全国,79,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让我悲伤。我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 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 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跟您讲讲其中的 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 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 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
2、一个角落完全被 蜜蜂占据。它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打开顶针般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五年高考,A组 课标 卷题组,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只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 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带微笑。他手里总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 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
3、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 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地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 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 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
4、蹈,他就絮 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 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 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 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 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 叶在我们身上撒下大片大片
5、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得打了个哆嗦。,“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王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有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儿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老木偶,只是驱动这 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坏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
6、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 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 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了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 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 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
7、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 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 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 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2.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3.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 简要分析。(6分),一、 1.答案 B 本题考查小说
8、鉴赏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情节的理解、形象的分析、主题的把握 等,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培养了高尚的审美情趣。 B项,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有误,作为老舞蹈师,他避开人并不是因为“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 芳自赏”,而是因为他的年老与怀旧。 2.答案 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 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 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 失落的心态。 解析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提升了学生的审美 能力与修
9、养。 小说中的表现手法既有直接刻画人物形象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也有侧面的环境烘托和 “我”的衬托,还有对比、抑扬等。如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烘托了老舞蹈师的年迈与怀旧、落 寞与孤独;小说中的外貌描写,刻画了老舞蹈师的年老与怪诞、失落与伤心;小说中的对话描写, 表现了老舞蹈师的随和知礼、对妻子的爱、对小步舞蹈的执着;等等。,3.答案 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 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 生的舞台。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相关知
10、识,重点考查鉴赏环境描写对小说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体现 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修养。 小说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首先表现为为情节的展开提供场所,然后体现在小说发生的各个 阶段:故事的开端阶段的环境描写推动情节进入到发展阶段;故事的发展、高潮阶段的环境描 写既照应情节的开端,又推动情节进入下一阶段;故事的结尾阶段的环境描写则照应前面情节。 小说第3段场景描写的作用: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所,二是便于情节在此集中展开。小说的 倒数第2段也涉及了场景描写,交代了苗圃被铲平、老舞蹈师夫妇不知所终的结局,使故事有余味。 易错提示 本题考查的是环境描写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考生很容易不加
11、区分,从情节、形 象、主题等方面答题。同时,这类的题目也在提醒考生,复习备考时既要有横向思考,也要有纵向思考。,二、(2018课标全国,46,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有声电影 老 舍 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 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 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 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 三舅妈,四姨,小秃,小
12、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 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 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 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
13、现在拉车的三毛两 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 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 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 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 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 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
14、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 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 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 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地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 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 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 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总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
15、是在公 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 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 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 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 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 意参加些意见,如“别的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 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
16、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 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 “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三舅妈想了 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 “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塑造了市井妇女的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分别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外场”人二 姐、“特意换上高底鞋”的四姨、“不大出门”的二姥
17、姥。 B.在公共场所电影院观看具有私密性的“电人巨吻”并发狂鼓掌,或是在这一场合大谈家事 而心安理得,都是作者眼中当时社会生活的怪现象。 C.小说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较为完整 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D.小说标题为“有声电影”,既是指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也可指二姐等人在电影院里一系 列“有声”的喧哗表现,可谓一语双关。,2.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 态。(6分) 3.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 析。(6分),二、 1
18、.答案 C 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 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错。文中二姐等人直到电影结束都在心安理得地大 谈家事,始终没有弄明白“有声电影”,也没有完成思想意识的“转变”。 2.答案 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 自大;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到了电影 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对有 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解析 老舍先生在这篇小说里着重塑造的是
19、二姐、二姥姥、三舅妈、四姨等市民的人物群 像。通过对人物个体的解读,进而合并共性,可以认识到二姐等人在新奇事物出现的时候,表现 为既觉得新奇而不甘人后,又不愿深入了解而固步自封,一副傲慢无知相,不知道有声电影演了 什么,却仍然对有声电影胡乱评价。,3.答案 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 句,以造成幽默效果;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 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 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如“直落得二姐口干 舌燥,
20、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 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 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 “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老舍先生小说语言的幽默特色在本文中 表现得十分突出,在文章中找出三处幽默例句不难,难在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这就 要求考生不仅要对语言特色有敏锐的感觉,而且要对形成语言风格的原因和方式有所认识。 如文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就是故意改动经典语句。,三
21、、(2016课标全国,11,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战 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 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 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 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 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
22、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 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 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 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 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
23、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 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 拘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 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 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 一样美,就跟她
24、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 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 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 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 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 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 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25、。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 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 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 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
26、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 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 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 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 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又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历史画卷
27、,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 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三、 1.答案 CD A.“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错,应为照应标题,突出“战争” 主题。B.“喜爱之情”用词过重。E.“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无中生有。 2.答案 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 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善良真诚、理性克
28、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 子,真诚待“我”。 解析 从“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 姨”可知,女主人公热爱阅读,热爱生活,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从“想她的机智、大方、 热情和幽默感”一句可提炼出她大方热情、机智幽默的性格特点;从她诉说不幸的遭遇,可知 她关心母亲,思念儿子,憎恨战争,向往和平、幸福的生活。,3.答案 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 节;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电话 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解析 “电话”是
29、连接两人心灵的枢纽,是贯穿小说的线索。从情节设置看,一个电话将两个 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使偶然与必然交错,突出表现主题,深刻揭示寓意;从文章内容看,电话交 流使两人的遭遇和命运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小说中某一物象的作用,答题时需要考虑:上下文的线索作用;对内容 的充实作用;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4.答案 观点一:合适。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战争是故事发生的 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 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
30、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小说的艺术感染 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 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探究能力。可以认为这样处理合适,也可以认为不合适,如果认为合 适,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以“战争”为标题,点明了两人悲剧的根源,同时在“大战争” 与“小人物”的强烈对比中,引起人们对战争的反思;这也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两个平 凡人的故事,来表现沉重深刻的主题战争的残酷;这样写更有利于表达饱受战争磨难的人 们对战争的无情控诉和鞭挞,以及对战争发动者的残酷批判与痛斥。如果答“不合适”,言之 成理也可。 解题关键 对于本题,首
31、先要注意答题的模式,应先表明观点,然后再陈述理由。题干的表述中 已经给出了暗示,“小故事”“战争”“大题目”,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四、(2015课标全国,11,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 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 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
32、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 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 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 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 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 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33、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 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 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 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 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 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
34、尔刮 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 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 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 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 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 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