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58999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PPTX 页数:90 大小:85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北京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2020年北京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2020年北京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2020年北京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2020年北京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五年高考,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A组 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1.(2010北京文综,14,4分)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 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 ) A.顾恺之洛神赋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答案 C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把握题干中的作品时代,即“元代”。顾恺之、吴道子、李贽 分别是东晋、唐朝、明朝人,因此A、B、D三项排除,C项为正确答案。,2.(2010北京文综,40,8分)(节选)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 的民族凝聚力。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

2、室有号泣之哀”。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 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 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 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写出其医学著作的名称并概述该著作的 成就。(8分),答案 (1)背景:瘟疫引起人口大量死亡;医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著作及成就: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有重大发展,成为中医治疗学的理论经典 (或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解析 (1)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需要从材料中归纳,阐释时需要注意不要照

3、抄原文,要在理解 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关于“医学著作的名称”及“成就”,作答时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迁 移即可。,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8课标,26,4分)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 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 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 B 根据材料可知,唐、宋、明时期,政府制定、颁行了许多药物学著作,这说明我国古 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

4、的支持,故选B项。宋代并未实现大一统,故A项错误;材料中药 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唐本草 的制定与宋明理学无关,排除D项。,易错提醒 本题易错选A项。凭主观臆断解答导致失误。考生往往从政府体制对文化的影响 方面分析,从而忽视了宋代并未实现大一统的史实。,2.(2016天津文综,4,4分)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 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 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 ) 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 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D.奥斯曼土耳其人,答案 B 陆上丝绸之

5、路是古代中欧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是东西方经济文化 交流的使者,故B项符合题意。,3.(2016课标,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 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 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 生了很大的影

6、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 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 示例: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 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 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时可以根据题目设问要求,灵活作答。解答时,首先应阅读图文 材料,从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或中西文化交流等角

7、度提炼观点。然后 依据选定的观点,迁移相关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论证时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4.(2016天津文综,1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 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 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 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 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 可考者1 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

8、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 的关系。(6分)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 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 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 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

9、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 实践效果怎样?(6分) (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4分),答案 (1)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 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2)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 创立温病学说。 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 (3)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解析 (1)从材料信息可知,印刷术的应用使大量著作得以编印,促进了学术的复兴,“加之为 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说明其满足了教育的需要,据此可 回答第一小问。阅读材料信息可知,印书种数多的地方科考中进士的人数亦多,说明两者呈现 正

10、相关关系,据此回答第二小问。 (2)根据材料中的“伤寒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理论来源为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根据材 料中“创立了温病学说”可回答“新发展”。结合材料中乾隆、光绪年间对瘟疫等疾病的 治疗情况可回答“效果”。 (3)注意审题“相互作用”,从材料中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及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 回答。,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4天津文综,2,4分)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 强调(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

11、重要性,答案 A 题干材料的前半部分意在强调古人对农业的重视,后半部分突出儒家经典诗 书中的重农思想,因此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内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2.(2014重庆文综,5,4分)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 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 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 ) 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降低了生产成本 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扩大了原料来源 A. B. C. D.,答案 C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造纸术,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题干材料只 涉及部分地区,中“遍布全国各地

12、”的表述错误。从材料看,废纸亦可用来造还魂纸,成本降 低且造纸原料来源扩大了,正确。由“全省从前煮浸之力”可看出,还魂纸制造工艺更加 简单,错误。故选C项。,3.(2014江苏单科,3,3分)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 “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 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 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自五代至宋朝,用雕

13、版印刷的书籍数量很多,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 精雕细校,这说明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故选C项。早在隋唐之际,中国就出现了雕版印刷 术,故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到活字印刷,故B项错误;从材料信息看,雕版印刷不仅用于官方刻 书,也用于民间书坊刻书,故D项错误。,4.(2016江苏单科,24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 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 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

14、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 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 准。” 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材料二 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 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 “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 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 点。(7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

15、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 地位。(3分),答案 答案要点: (1)特点: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 优点: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分类细致);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图文 并茂。 (2)特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 地位: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立志重修”“多年寻访,三易其 稿”“天天食之”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可以从本草纲目的内容、呈现形式、分类方 法、与前人成果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归纳。 (2)根据材料二中“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及“首重于研究 整体性和自然

16、性”等信息回答“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答出“地位”。,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书画、戏曲艺术和文学成就 A组 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1.(2016北京文综,12,4分)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 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答案 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成就,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示意图中的“齐”“郑”“卫”“邶”“召南”等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根据所学知 识,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17、出自该作品 集,故A项正确。B项中“汉相如”指西汉时期的司马相如,“陶元亮”指东晋时期的陶渊明; C项中的“李将军”指西汉时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D项诗句是对秦朝在全国推行小篆为标准 字体、“焚书”的评论。B、C、D三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方法技巧 本题通过西周诸侯国地域分布示意图的方式考查古代文学作品。解题关键是解 读图中的地名,判定其所属历史阶段或朝代,再调动所学知识选择正确答案。,2.(2014北京文综,12,4分)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 ) 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答案 D 由地图中“赵魏韩”可判断题中地图是战国时期的形势示意图。根据所

18、学可知, 是燕国地区,是齐国地区,是秦国地区,是楚国地区。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政 治家和思想家屈原的代表作,D项正确。春秋由孔子修订,记载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 故A项错误;孟子荀子分别是邹国孟子、赵国荀子两位思想家的著作,均为儒家经典, 与地区没有关联,故B、C两项错误。,命题评审 本题以历史地图的形式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体现了近年来高考注重 考查传统文化的趋势。该题题干简洁,指向清晰,彰显历史学科特色。,3.(2015北京文综,37,8分)(节选)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一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 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

19、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 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 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 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 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异同。(8分),答案 (1)同: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历经变迁。都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在典籍与文化 教育等方面。都形

20、成了各自的文化圈,对周边国家民族语言产生了影响。 异:汉语作为通用语言使用至今,而拉丁语逐渐变为书面语言。 (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解析 (1)相同点方面,可以从汉语和拉丁语的历史久远程度、地位及其影响等角度进行概 括。不同点方面,可从其发展变迁和在当今社会的功能等方面阐述。,命题评审 本题以语言在历史文化中的发展入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比较历史 事物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为考生灵活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9课标,26,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 “拔河”,广为流传。唐

21、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 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答案 C 本题考查唐代社会风尚,旨在考查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试题以 唐代“拔河”风俗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关注身心健康。 从材料信息看,唐代“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中的诗句描绘了拔河时人们的 英勇气概和争胜精神,据此分析可知,在唐代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故选C项。唐玄宗时期,北方 是经济重心也是文化中心,江南文化并未成为主流,故A项错误;材

22、料信息未涉及“战”,无法体 现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民间风俗而非宫廷生活,故D项错 误。,2.(2018课标,27,4分)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 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 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 D 题干中“官腔”“雅乐”“郡邑大夫”“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等说明昆曲的 流行是因为其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故D项正确。

23、陆王心学注重内心自省,与材料中所体现 的士大夫展示其高雅品味不符,故A项错误。明代京剧尚未产生,故B项错误。题干信息表明 昆曲流行是社会等级观念强化的反映,故C项错误。,知识拓展 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和武 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 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3.(2018课标,27,4分)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 “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

24、 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个人出版著作之风盛行,士大夫间也 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说明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故选D项。出版个人著作和士大夫之 间以书为礼并不能说明学术文化水平提升,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士人地位的变化,排除 B项;材料信息未涉及经世致用思想,排除C项。,思路点拨 本题以明朝中期以后的社会现象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可以根据“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将书籍作为礼物”的信息分析解

25、答。注意不要被表 面现象迷惑而误选。,4.(2018江苏单科,4,3分)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 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元曲的特点是“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贴 近生活,易受欢迎,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元曲寄情山水、语言句式、内容丰富的信息,故排 除B、C、D三项。,方法技巧 本题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元曲的特点。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就可以得 出正确答

26、案。,5.(2017课标,24,4分)下面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 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 A 本题考查文字的演变。图中“车”“马”二字由繁到简,说明从西周到战国,文字 的频繁使用促使人们简化字形,以利于书写,故A项正确。西周至战国,人们把文字刻在甲骨上, 或镌刻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地使用竹片、木简和帛做书写材料,但未必会影响文字字形的变 化,B项错误;各国变法主要是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对字形的变化影响不大,C项错误;“书同文” 推行于秦统一六国以后,时间不符,

27、D项错误。,易错提醒 本题易错选D项,考生看到小篆字体就联想到秦统一文字,忽视了统一文字发生在 秦统一六国之后。,6.(2017江苏单科,5,3分)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 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 )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答案 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材料中“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说明中国画的特征是用景传情,即情景合一,故C项正确。A、D两项明显不符合中国画的特 点,B项属于文人画的典型特征,不符合题干材料。,7.(2016课标,24,4分)右图为三国曹

28、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 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 B 据题干信息可知,三国曹魏三体石经运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再 观察图片可判断出另外一种字体是隶书。先秦古文、小篆、隶书反映了汉字的演变历程,故 答案为B项。曹魏时期并未在统一文字方面作出相关努力,故A项错误;曹魏时期,先秦古文、 小篆已不流行,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8.(2016课标,26,4分)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 成书,无丈

29、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 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 C 唐太宗认为萧子云书法“无丈夫之气”,崇尚王羲之书法的“尽善尽美”,促使社 会上形成竞相模仿王羲之书法的风气,这与唐代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有关。由此表明,王羲之 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除了其自身较高的艺术水平以外,还与时代选择有关,故应选C 项。皇帝的好恶可以“影响”但不能“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排除A项;B项说法

30、太绝对; D项不全面。,9.(2016天津文综,1,4分)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下列选项 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 ( ) 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 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 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 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答案 D 司马迁认为,以古察今,可以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但由于古今历史环境不同,又不能 照搬历史经验,故D项符合题意。历史不会重演,但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应当以古察今,以史为 鉴,A、B、C三项错误。,10.(2015四川文综,3,4分)“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

31、可能有 ( ) 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 B. C. D.,答案 C “诗”具有对仗工整、句式齐整的特点,而词的句子长短不齐,错误,故选C项。,11.(2019江苏单科,21,13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 料: 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 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 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

32、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 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 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 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 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 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

33、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 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 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5分),答案 答案要点: (1)原因: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产量高。 (2)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

34、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印刷术 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 (3)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 系。 原因: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解析 本题考查汉字及其载体,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及历史观点 的能力,体现的核心素养为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本题有助于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1)注意一定要找全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加以提炼概括,主要从与其他书写材料 相比,简牍具有的比较优势及其本身的优势来分析。 (2)主要分析当时中国的两大科技造纸术和印刷术对汉字

35、发展的重要作用,如造纸术的发 展促进纸的普及,促进汉字传播,催生多种书体。 (3)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从中华民族文化交融和发展的角度进行总结,对东亚和世界的影响主要 从促进文化交流和丰富人类文化体系的角度分析。原因主要从汉字本身的优点等角度分 析。,12.(2016课标,48,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 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 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 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

36、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 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 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竹钱, 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7分),答案 (1)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2)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

37、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从个性、意韵、题材、艺术形式等方面概括。(2)从经济 状况、社会发展趋势、思想特征等方面分析。,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6江苏单科,2,3分)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 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 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 )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答案 D 题干中史记关于荆轲刺秦王的记载和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的场景都描 述了荆轲刺秦王这一主题,故D项正确。史记中文字描述部分“图穷匕首见”在画像石 上并未体现

38、,故A项错误;史记记载和画像石在形式、风格上均不一致,故排除B、C两 项。,2.(2015广东文综,12,4分)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 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答案 B 本题考查汉字的形成与演变。题干材料中“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即 改小篆为隶书,正确选项为B项。,3.(2015江苏单科,3,3分)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 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

39、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答案 C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 气势恢弘的汉赋适应了统治者的需求,故A、B两项理解正确。结合材料中司马相如的赋的特 征可知D项理解正确。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反映了当时恢弘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 神,与道家无为思想不符,故C项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4.(2015福建文综,16,4分)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 仗刀临流。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

40、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 ) 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答案 C 材料中的唱词只是对关羽英雄气概的一种描述,并没有揭露社会黑暗的意图,故C 项理解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对材料的理解均准确,故不符合题意。,5.(2014大纲全国,13,4分)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 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 ) A.陈子昂 B.岑参 C.王维 D.李白,答案 C 东晋陶渊明的诗具有田园风格,王维是唐代著名的田园派诗人,故王维的诗歌风格 与陶渊明相近,C项正确。,6.

41、(2014四川文综,3,4分)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 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 )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答案 B 从材料信息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虽词藻夸张,但其目的是引导节俭风尚, 这一手法与诗经的“风谏”极其相似。可见,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旨在批判当时的 奢靡世风,故选B项。司马迁生活在西汉的强盛时代,故A项表述错误;汉赋与诗经的创作 形式不同,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7.(2014重庆文综,1,4分)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

42、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 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 丽色彩。该作品是 ( ) 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答案 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 度较小。由题干中“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和“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 彩”等可知,该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故D项正确。,A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三年模拟,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1.(2019北京东城二模,14)下列重大科技成果与下图中的事件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 ) A.黄帝内经的出现 B.九章

43、算术的成书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授时历颁布推行,答案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可波罗旅行发生在元代。战国时期,黄帝内经问世,A项 错误;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B项错误;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C项错误;元朝时 期,授时历颁布推行,故D项符合题意。,2.(2019北京西城期末,7)“自唐末五季以来,始为印书,极(意为最)于近世,而闽、浙、蜀之锓梓 (刻书板)遍天下”。北宋官府将大量书籍印板集聚于国子监等机构,印制文苑英华齐 民要术等书籍,颁赐各地,仅收少量成本费。此材料反映出北宋时期 ( ) A.活字印刷术完全取代雕版印刷术 B.民营印刷业逐渐超过官营印刷业 C.印刷业的发展推动了文

44、化的传播 D.政府刊印的书籍主要在市场流通,答案 C 根据“刻书板”可知材料指的是雕版印刷术而不是活字印刷术,故A项错误;材料 主要反映的是北宋官府的印制行为,并未涉及与民营印刷业的比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 北宋官府大量印刷书籍颁赐各地,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就是印刷业的发展推动文化的传播,故 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商业行为,故D项错误。,3.(2019北京昌平期末,8)“古有本草一书,自炎黄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 旧矣。第其中舛谬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 余家,稿凡三易。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这是古代某书的序言,这

45、本书是 (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答案 D 由材料“本草一书,自炎黄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第其中舛谬差讹 遗漏,不可枚数”“乃敢僭纂述之权”可知此书成书于宋代之后,作者在古书基础上编纂 著作,目的是纠正前人所著药书错漏不当之处。本草纲目为明朝李时珍所编撰的药物学 著作,符合题意,因此D项正确。黄帝内经为西汉编订,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作, 齐民要术为北魏贾思勰所作的农书,A、B、C三项皆可在时间上排除。,4.(2018北京西城二模,15)元朝王祯为官“惠民有为”,其所著农书中绘制有100多种农具, 农器图谱占全书的4/5。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

46、 ) A.关注民生,注重生产工具的推广 B.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C.首先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D.标志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顶峰,答案 A 根据题干材料“元朝王祯为官惠民有为,其所著农书中绘制有100多种农 具,农器图谱占全书的4/5”可知王祯关注民生,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及推广 方面,因此A项符合题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齐民要术,“重农抑商”的思 想是在商鞅变法时首次提出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四大发明的出现,由此排除 B、C、D三项。,5.(2017北京朝阳二模,16)19世纪时的中国天文学担负着“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 敬授民时”的社稷重

47、担。欧洲人惊呼:“天文学家这在我们有高度教养的西方人的眼中 是种最无用的小人,在东方国度竟被放在部长和国务卿一级的职位上,这该是多么可怕的野 蛮。”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 中国古代天文学以天象观测为依据,注重历法推算 中国天文学服务于政事、农事,具有鲜明的实用性 地球中心说在当时的欧洲仍然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19世纪西方天文学体系尚未独立 A. B. C. D.,答案 A 材料信息表明,19世纪的中国天文学以天象观测为依据,注重历法推算,遵循着“顺 天”和“遵时”的精神,服务于农业生产和政事,正确,A项符合题意。16世纪波兰科学家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打破了地球中心说,使天文学成为

48、一门独立的学科,由此排除。,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书画、戏曲艺术和文学成就 6.(2019北京东城二模,15)它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文学体裁。其特点是分回 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下列作品属于这种文学体裁的是 ( ) A.离骚 B.上林赋 C.窦娥冤 D.红楼梦,答案 D 材料反映的文学体裁是小说。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上林赋是汉赋的代 表作,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作,红楼梦是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故选D项。,7.(2019北京东城一模,14)自唐至明,猪八戒形象的变化如下表所示。这反映了 ( ),A.佛教渐成主流,艺术形象多元 B.程朱理学形成,伦理纲常强化 C.多种文化交融,适应市民需求 D.西学东渐出现,思想观念剧变,答案 C 材料信息反映了唐代至明代猪八戒形象的变化过程。中国古代的某些时期虽然佛 教盛行但儒家思想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伦理纲常的内容, 排除B项;根据所学,佛教是外来文化,将佛教故事融入以杂剧与小说为代表的市民文化中,体现 了文化的交融与市民阶层的需求,因此C项符合题意;“西学东渐”指的是从明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北京高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