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师联盟百师联盟 2021 届高三届高三新高考新高考联考(二)联考(二) 生物试卷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一种“十六肽”的化学式为 CaHbNxOy,已知其彻底水解后得到 3 种氨基酸
2、:甘氨酸(C2H5O2N) 、丙 氨酸(C3H7O2N) 、谷氨酸(C5H9O4N) 。编码此十六肽的基因所在的 DNA 分子是一个由 z 个脱氧核苷酸组 成的环状双链 DNA,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十六肽水解可得(y17)/2 个谷氨酸 B该十六肽虽然没有经过折叠加工,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 C该 DNA 初步水解成脱氧核苷酸的过程中破坏了 z2 个磷酸二酯键 D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其对应的单体,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不是其对应的单体 2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没有线粒体的蓝细菌细胞进行了有氧呼吸 B没有中央液泡的植物细胞发生了明显的质壁分离 C没有中心体的细胞形成了纺
3、锤体 D溶酶体内的酶为胞内酶,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3酶的抑制剂能降低酶的活性,根据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机理,可把抑制剂分为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 性抑制剂两种。某科研小组通过实验研究了两种抑制剂对某消化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中,在 A 点之前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增加的原因是底物浓度的增加提高了酶的活性 B抑制剂种类和底物浓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抑制剂的使用量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C抑制剂属于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剂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 D对应的实验为该实验的对照组 4呼吸熵为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 O2量的比值。下列说法
4、错误的是 A酶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中,若测得 CO2产生量为 8mol,酒精的产生量为 3mol,可推测无氧呼吸和有 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例为 9:5 B人骨骼肌细胞以葡萄糖为能源物质时的呼吸熵始终等于 1 C某同学测得大豆种子的呼吸熵为 08,说明其消耗的能源物质除了糖类之外还包含脂肪等有机物 D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中,随着 O2浓度从 0 逐渐增加,其呼吸熵逐渐减小,当碱小到 1 时,酵母菌 的呼吸速率达到最大值 5三七是一种名贵中药材,主产地在云南。科研人员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三七和云南松光合速率的变化如 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 A 光照强度下,光照 12 小时、黑暗 12 小时的
5、三七能正常生长 B在 B 光照强度下,三七和云南松所产生的氧气量的比值为 6:5 C在 C 光照强度下,三七所产生的氧气量为 7 mgm-2h-1,比云南松所产生的氧气量多 1 mgm-2h-1 D三七镁的含量减少导致叶绿索含量减少,光的补偿点将向左移 6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二者一旦混合便永远分不开, 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这种观点被称作融合遗传。孟德尔利用实验巧妙的否定了融合遗传方 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藏报春和一株开白花的藏报春作为亲本进行 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从实质上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
6、方式的是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 F1全为粉红花 B用两亲本杂交的 F1与白花亲本测交后代会出现粉红色:白色=1:1 C用两亲本杂交的 F1与红花亲本杂交后代会出现红色:粉红色=1:1 D用两亲本杂交的 F1自交得到 F2,会出现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7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做“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制作了如下曲线,A 到 F 为一个 完整的细胞周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E 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B在 EF 时间段中染色体的数量不变 CCD 段中,某条染色体的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组成为 Y 和 y,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DAB 段和 CD 段的核
7、DNA 数量比为 1:2 8图 1 中的甲、乙、丙表示某一基因型为 AaBb 的动物个体的细胞分裂图像(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图 2 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 1 中的甲对应于图 2 中的 CD 段,该细胞中含有 4 个染色体组 B图 I 中的乙对应于图 2 中的 HI 段,该细胞的名称为极体 C若该个体形成了一个基因组成为 Ab 的配子,则与此同时形成的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B、 AB 和 ab D图 1 中的甲和丙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均为 AAaaBBbb 9下列有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菜细胞的衰老与其端粒密切相
8、关 B被病毒裂解死亡的细胞属于凋亡 C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磷脂分子时也产生自由基 D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提高了物质运输效率 10某观赏植物的花色有红花、黄花和白花三种类型,研究发现其是由 Aa 和 B、b 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 基因控制,B 基因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b 基因控制黄色色素的合成,而 A 基因抑制 B、b 基因的表达。现 有一株黄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杂交,F1只出现红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亲本白花植株和 F1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相同 BF1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黄花:白花=3:1:4 CF1中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红花植株占 3/
9、16 DF1中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的比例为 1:1 11对于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一些科学家认为“DNA 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 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同时代的生物学家哈赤基斯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分离出了一种抗青霉素的突 变型(记为抗S,它能产生分解青霉素的酶) ,提取它的 DNA,并将其与对青霉素敏感的 R 型菌(记为非 抗R)共同培养。结果发现,某些非抗R 型菌被转化为抗S 型菌并能稳定遗传,从而否定了这些科学 家的错误认识。下列关于哈赤基斯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将提取的抗S 型菌的 DNA 与非抗R 型菌共同培养,在培养基上只会出现光滑型菌落 B哈赤基斯的转化
10、实验不仅证明了 DNA 是转化因子,还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哈赤基斯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 DNA 可以从一个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个体内 D哈赤基斯的实验证明了抗S 型菌的 DNA 中的所有基因在非抗R 型菌中都能表达 12科学家在人体快速分裂的活细胞(如癌细胞)中发现了 DNA 的四螺旋结构。形成该结构的 DNA 单链 中富含 G,每 4 个 G 之间通过氢键(解旋酶能打开该键)等形成一个正方形的“G4 平面”,继而形成立 体的“G四联体螺旋结构”(如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G四联体螺旋结构”是由 DNA 单链螺旋而成的高级结构 B可以用 DNA 解旋酶打开该“G四联体
11、螺旋结构” CDNA 的“G四联体螺旋结构”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G四联体螺旋结构”中(AG)/(TC)的值与 DNA 双螺旋中的比值相等且都等于 1 13图 1 中 m、n、l 表示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a、b 为基因的间隔序列;图 2 为 l 基因 进行的某种生理过程;图 3 是蛋白质合成的某个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上可有多个基因,相邻基因之间有不能编码蛋白质的碱基序列,每个基因可用荧光标记法探 究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BDNA 的转录实质上是 DNA 分子上的 1 基因开启转录,不是 DNA 上的 m、n 等基因都转录 C转录过程中
12、需要 RNA 聚合酶、DNA 解旋酶,形成的 mRNA 丙从核孔出来与核糖体结合开始翻译 D翻译从起始密码开始,每脱水缩合一次都需要两个 IRNA 参与 14管家基因是维持细胞基本代谢所必需的,是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基因;将只在某类细胞中特异性表 达的基因称为奢侈基因。同种生物不同类型的正常体细胞,其基因表达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叶绿体基因是奢侈基因,ATP 合成酶基因是管家基因 B若图中的基因 af 中有一种是能催化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等物质的每的基因,则该基因最可能是基因 b C同一个体多种体细胞之间具有相同的管家基因和不同的奢侈基因 D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奢侈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3、 15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某个家系有甲遗传病(基因为 A、a)和乙遗传病(基因为 B、b)患者,系谱图 如图 1。若1无乙病致病基因。若对3、4、5和6进行甲病的基因检测,将各自含有甲病或正常基 因的相关 DNA 片段(数字代表长度)用酶 E 切割后,用电泳法分离,结果如图 2。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B长度为 27、70 单位的 DNA 片段是来源于甲病基因 a 被酶 E 切割后得到的 C从图 2 可知,d 对应的是5,3、4、6都含有甲病致病基因 a D3、4婚配生出只患甲病、患一种病和两病兼发孩子的概率分别为 1/4、
14、5/16 和 1/32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不一定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6目前癌症是危害人类生命的第二杀手,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人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可以控制细胞的 生长和分裂进程。下图是导致正常细胞成为癌细胞的三种途径,说法错误的是 A癌细胞一般不会发生细胞凋亡且细胞周期会延长 B原癌基因在人的正常细胞内一般不表达,必需在 X 射线等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才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 远离致癌因子 C由上述材料信息可知癌细胞的出现一定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D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糖
15、蛋白减少,易扩散和转移 17 在一个果蝇种群中, 雌雄果蝇数量相等, 且雌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 若种群中 A 的基因频率为 80%, a 的基因频率为 20%。在、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计算出 A 和 a 的基因频率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说明:实线表示 A 的基因频率变化,虛线表示 a 的基因频率变化 A经历了、时间段的多次繁殖,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使该种群产生了进化 B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和的两个时间阶段中雌雄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都是 32% C在第和第时间段中 A 和 a 的基因频率不变,多次繁殖的后代基因型频率也不变 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
16、色体上,经历三个时间段后,XaXa、XaY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32%、80% 18有性生殖的出现大大增加了子代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这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眼肌麻痹等线粒体基因病通过父亲传递的极为罕见,这是由受精作用过程特点所导致的 B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是子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础 C受精作用过程中由于一般不会发生可遗传变异,因此与子代生物多样性无关 D果蝇的 1 个精原细胞中有 8 条染色体,其中 4 条来自母本,4 条来自父本,则其产生的 1 个精子中一定 是 2 条来自父本,2 条来自母本 19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观点有“收割理论”和“精明的捕
17、食者策略”,下面对这两种观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A“收割理论”揭示了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B生物在捕食过程中相互追逐、相互选择,实现了生物间的共同进化 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是指捕食者有意识地捕食年老、体弱或年幼的个体促进种群的发展 D开发自然资源时,既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又要保持可持续发展 20抗生素是一种抵抗致病微生物的药物,是一些疾病的“克星”,被称为“灵丹妙药”。由于抗生素的 滥用和误用,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起到了筛选耐药细菌的作用;耐药细菌不断繁殖,久而久之,耐药细 菌就会越来越多,形成了“超级细菌”,造成抗生素失去治疗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超级细菌
18、”的形成是在抗生素诱变下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抗生素在超级细菌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选择的作用,使细菌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还能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有较好的疗效 D提倡合理、谨慎、负责任地使用抗菌药物,停止过度使用和滥用抗菌药物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21 (8 分)2020 年席卷世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导致数千万人染病,数十万人死亡。引起这种疾病的罪 魁祸首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常见的病毒是 RNA 病毒,那么新型冠状病毒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 RNA?下面是科研小组为探究新型冠状病毒的
19、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 RNA 设计的实验步骤, 请将其补 充完整。 (1)实验目的:_。 (2) 材料用具: 显微注射器, 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提取液, 鼠胚胎干细胞, DNA 水解酶和 RNA 水解酶等。 (3)实验步骤: 第一步:把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 A、B、C 三组,_。 第二步:取等量的鼠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_技术分别把 AB、C 三组处理过的核酸 提取物注射到三组鼠胚胎干细胞中。 第三步:将三组鼠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从培养好的鼠胚胎干细胞中抽 取样品,检测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产生。 (4)请预测结果及结论: _; 若 B、C 两组出现新
20、型冠状病毒,A 组没有出现,则该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若 A、B、C 三组均出现新型冠状病毒,则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 DNA 也不是 RNA。 22 (12 分) 研究发现, 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 负载空载 tRNA(携带氨基酸的 tRNA) 会转化为空载 tRNA (没有携带氨基酸的 tRNA) 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右图是缺乏氨基酸时, tRNA 调控基因表达的相关过程, 图中的表示过程,a、b、c、d 表示合成的多肽链。利用该图作用的机理分析“饥饿疗法”治疗癌 症的方法和原理(“饥饿疗法”是指通过微导管向肿瘤供血动脉内注人栓塞剂,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使 肿瘤细胞缺
21、血、缺氧死亡) 。回答相关问题: (1)癌细胞被称为“不死细胞”,能够进行无限增殖,在增殖过程中需要不断合成需要的蛋白质,DNA 控制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包括_(填序号) ,参与此过程的 RNA 有_。 (2) 根据图中多肽合成的过程, 判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_, 判断 a、 b、 c、 d 合成的先后顺序为_。 从图中可知合成蛋白质的速度非常快的原因是_。 (3)结合“饥饿疗法”治疗癌症的方法,利用上图展示的调控过程,从两个方面说明如何通过抑制蛋白质 的合成,来控制癌细胞的分裂:_。 23 (12 分)纯种黄色体毛(HH)小鼠与纯种黑色体毛(hh)小鼠杂交,子一代小鼠却表现出不同的毛色: 介于黄
22、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研究表明,H 基因上有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该序列有多个位点 可发生甲基化修饰(如图所示) 。当没有发生甲基化时,H 可正常表达,小鼠为黄色。反之,H 基因表达就 受到抑制,且发生甲基化的位点越多,基因表达被抑制的效果越明显。结合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纯种黄色体毛 (HH) 小鼠与纯种黑色体毛 (hh) 小鼠杂交, 正常情况下子一代小鼠的基因型都是_, 但表现不同,说明了表现型是_共同作用的结果。 (2)基因型是 Hh 的小鼠体毛的颜色随 H 基因发生甲基化的_的增多而加深(黑) ,使生物呈现不同 的表现型, 在甲基化过程中, H 基因的_保持不变, 但
23、基因_发生可遗传变化, 这种遗传叫_。 (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实际上是通过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_、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 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_,精细地控制着生物体的性状。 24 (12 分)右图表示不同个体或细胞中的部分基因或染色体的结构、数目、形态等的变化图,根据相关知 识辨析生物变异类型: (1)从基因角度分析生物的变异,右图中能表示生物个体中基因种类增多的图有_,能表示基因数目 增加或减少的图有_,能表示基因排列顺序改变的图有_。 (2)从染色体变异的角度分析,若上图中 b、c、f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g 由配子发育而来,它们都属于染 色体_的变异,它们分别叫_;e 表示染
24、色体结构的_。 (3)一头母猪生了 9 头形态各异的后代,上图中_与该变异属于同一种变异类型。 25 (11 分)生物学家运用生物进化理论,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和探究了 3 种生物可能形成的机制,绘制 了物种形成的模型图。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 机制 1 揭示了物种形成的过程中直接经过_, 造成了基因交流的阻断, 再经过漫长个的自然选择, 并逐渐出现_,最终形成了新物种。因此,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机制 2 揭示了物种形成除了机制 1 外还有_的形式,即种群从一个地方迁到不同的地方,造成了 基因交流的阻断;在不同环境的选择下使_发生了定向改变,最终形成了新物种。 (3)机制
25、3 揭示了物种形成必须要有_提供的原材料,再经过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环节。 (4)如果把这三种新物种放在一起,它们之间就会发生协同进化,所谓协同进化就是_。 百师联盟 2021 届高三 一轮复习联考(二)新高考卷 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解析】比较该十六肽水解得到的三种氨基酸可知,只有谷氨酸的 R 基中含有氧原子(一个 R 基中含 有 2 个氧原子) , 多肽中氧原子数量=肽键数量2 (主链中游离的羧基数量) 基中氧原子数量=1612w=y (假设共有 w 个谷氨酸) ,A 正确;该十六肽虽然没有经过折叠加工,但含有 15 个肽键,所以能与双缩脲 试剂反应,出现紫色,B 正确;z 个脱氧核
26、苷酸形成链状双链 DNA 时,新形成 z2 个磷酸二酯键,形成环 状双链 DNA 时,新形成 z 个磷酸二酯键,C 错误;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氨基酸,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 是磷酸、含氮碱基和五碳糖,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D 正确 2B【解析】蓝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可进行有氧呼吸,A 正确;没有中央液泡的植物细胞 是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不会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B 错误;没有中心体的植物细胞仍可正常形成纺锤体,C 正确;溶酶体内的酶为胞内酶,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D 正确。 3A【解析】底物浓度的高低不影响酶的活性,A 错误;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分别是抑制 剂种类和
27、底物浓度。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酶浓度、抑制剂的使用量、反应间等,B 正确;由图 可知,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曲线的酶促反应速率逐渐与曲线无抑制剂时相同,即抑制剂的作用逐 渐减小,甚至消失,所以抑制剂属于竞争性抑制剂,C 正确;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由 该实验的实验目的不难看出,对应的实验为该实验的对照组,D 正确。 4D【解析】若测得 CO2产生量为 8mol,酒精的产生量为 3mol,则无氧呼吸 CO2产生量为 3mol,消耗的 葡萄糖为 3/2mol;有氧呼吸 CO2产生量为 83=5mol,消耗的葡萄糖为 5/6mol。因此,可推测无氧呼吸和 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例
28、为 9:5,A 正确;人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不消耗 O2,也不产生 CO2,有氧呼吸 时消耗的 O2等于产生的 CO2,B 正确;若大豆种子的能源物质只有糖类,其呼吸熵应该大于等于 1,当其 氧化分解脂肪时比分解同等质量的糖类需要消耗更多的 O2,从而使其呼吸熵可能小于 1,C 正确;酵母菌 和葡萄糖的混合液中,随着 O2浓度从 0 逐渐增加,其呼吸熵逐渐减小,当减小到 1 时,说明细胞呼吸产生 的 CO2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 O2量相等,则混合液中的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消失,此时的呼吸 速率不是最大值,D 错误。 5B【解析】植物能正常生长主要与有机物的积累有关系,此时要求植物的有机物
29、积累量大于零。在 A 光 照强度下,光照 12 小时、黑暗 12 小时三七的氧气释放量可表示为(V净V净)12,而此时的 V净=V呼 =1mgm-2h-1,A 错误;植株的总光合作用量即氧气的产生量等于净光合作用量加上呼吸作用的量,所以 在 B 光照强度下, 三七产生的氧气量为 51=6mg m-2 h-1, 云南松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 32=5mg m-2 h-1, B正确; 在C光照强度下, 三七所产生的氧气量为61=7mg m-2 h-1, 比云南松所产生的氧气量少1mg m-2 h-1, C 错误;三七镁的含量减少,导致叶绿素含量减少,光的补偿点将向右移,D 错误。 6A【解析】融合遗传
30、主张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融合遗传方式传递的遗传性状在后代中不 分离;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双亲杂交的 F1表现显性亲本性状(或显性的相对性) ,F1自交产生的 F2会出现一 定的分离比。 7B【解析】DE 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A 正确;DE 段染色体加倍,E 点的染色体数 量为 4N(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用 2N 表示) ,F 点为一个细胞周期的终点,染色体数量恢复为 2N,B 错误;该 过程为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改变的是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染色体的一 对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组成应该为相同基因,所以此变异的类型是基因突变,C 正确;AD 段的染色
31、体数 目不变,始终是 2N,AB 段到 CD 段染色体与核 DNA 的比值由 1 变为 1/2,所以 AB 段和 CD 段的核 DNA 数量比为 1:2,D 正确。 8C【解析】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数也加倍,含 4 个染色体组,对应于图 2 中的 CD 段,A 正确;图 1 中的丙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可以确定该动物的 性别是雌性,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为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的名称为极体,对应于图 2 中的 HI 段,B 正确;由一个卵原细胞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由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基因组成相 同,由第一极体形成的两个子细胞
32、基因组成相同,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的基因组成互补,故另外三个 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b、aB 和 aB,C 错误;图 1 中的甲和丙细胞核内的 DNA 均已经加倍为 4n,均 含同源染色体,故基因组成相同,均为 AAaabbbb,D 正确。 9C【解析】端粒位于染色体(质)两端,发菜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端粒,A 错误;被病毒裂解死亡 的细胞是在病毒遗传物质的控制下死亡的,与细胞自身的基因无关,属于坏死,B 错误;自由基攻击生物 膜的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且产生的自由基又会攻击别的分子,产生雪崩式反应,对生物膜损伤 较大,C 正确;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运输效
33、率降低,D 错误。 10A【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_,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 为 A_ _ _,一株白花植株和一株黄花植株杂交,F1只出现红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由此可推知亲本的基因 型组合为 AaBBaabb。F1白花基因型为 AaBb,红花基因型为 aaBb,比例为 1:1。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 为 AaBB,F1白花基因型为 AaBb,A 错误;F1中的两种植株(AaBaaBb)杂交,后代的红花(aaB_)占 1/23/4=3/8,黄花(aabb)占 1/21/4=1/8,白花(A_ _ _)占 1/21=1/2,B 正确;F1中白花植株(A
34、aBb) 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红花(aaB_)植株占 1/43/4=3/16,C 正确;F1中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的比例为 l:1,D 正确。 11C【解析】将提取的抗S 型菌 DNA 与非抗R 型菌共同培养,在培养基上既有光滑型菌落,也有粗 糙型菌落,A 错误;哈赤基斯的实验不仅证明了 DNA 是转化因子,还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 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 错误;哈赤基斯的实验也能说明 DNA 可以从一个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个生 物个体内并能够表达,C 正确;哈赤基斯的实验证明了抗S 型菌的 DNA 中,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荚膜 合成的基因在非抗R 型菌中都能表达,不能证明所有
35、的基因都能在非抗-R 型菌中表达,D 错误。 12D【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 DNA 的四螺旋结构是由 DNA 单链螺旋而成,A 正确;用 DNA 解旋酶可以 打开该结构的氢键,该结构在复制时也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C 正确;DNA 双螺旋中 A=T、C=G, 所以(AG)/(TC)的值始终等于 1,而该结构只有一条 DNA 单链,所以其(AG)/(TC)的值 不一定等于 1,因此该结构中(AG)/(TC)的值与 DNA 双螺旋中的比值不一定相等,D 错误。 13C【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每个 DNA 上可能有多个基因,基因之间有些不能指导 蛋白质合成的碱基序列,利用荧
36、光标记可以定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A 正确;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只有能表达的基因才转录,不是 DNA 分子上的所有基因都转录,B 正确;转录过程中需要 RNA 聚合酶, 不需要 DNA 解旋酶,形成的 mRNA 丙,需要加工成熟后才从核孔出来与核糖体结合开始翻译,C 错误; 翻译从起始密码开始,每次结合需要两个 tRNA 参与,tRNA 先结合 P 位,再结合 A 位,在酶的作用下完成 脱水缩合,D 正确。 14C【解析】叶绿体基因只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内表达,是奢侈基因,所有活细胞均可进行细胞 呼吸合成 ATP,ATP 合成酶基因是管家基因,A 正确;所有活细胞均可进行细胞呼吸,
37、把葡萄糖分解成丙 酮酸等,所以与此酶对应的基因属于管家基因,管家基因是维持细胞基本代谢所必需的,是在所有细胞中 都表达的基因,B 正确;同一个体多种体细胞之间的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都相同,只是奢侈基因发生选择 性表达,C 错误;细胞分化的本质是不同细胞奢侈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正确。 15D【解析】分析系谱图可知,1和2没有甲病,但其女几有甲病,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无乙病致病基因,其儿子有乙病,说明乙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正确;酶 E 切割了甲病的基因 a,生成了长度为 2.7、7.0 单位的 DNA 片段,则3、4、5和6的基因型分别为 Aa、Aa,aa、Aa,其
38、 中只有5,没有 A 基因,B、C 正确;3基因型为 AaXBY,4基因型为 AaXBXB或 AaXBXb,所生后代 中,患甲病的概率为 1/4,患乙病的概率为 1/8,只患甲病的概率为 1/47/8=7/32,两病兼发的概率为 1/4 1/8=132,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1/41/821/32=5/16,D 错误。 6ABC【解析】由于癌细胞能无限增殖,所以一般不会发生细胞凋亡且细胞周期会缩短,A 错误;由原癌 基因的功能可知, 其在人的正常细胞内能正常表达, 而致癌因子只是易诱发原癌基因发生突变或异常表达, B 错误;从图中看出,无论原癌基因发生突变或移位导致蛋白质异常活性或正常蛋白质量特别
39、多,均可造 成细胞癌变,C 错误;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易扩散和转移,D 正确。 17D【解析】在三个时间段中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该种群产生了进化,A 正确;若该等位基因位于 常染色体时,在和的两个时间阶段中,雌雄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都是 32%,B 正确;由于在第和第 时间段中, A 和 a 的基因频率都不变, 该个体是自由交配的个体, 所以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也不变, C 正确; 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则雌果蝇中 XaXa的基因型率为 64%,雄果蝇中 XaY 的基因型频率为 80%,雌雄果蝇数量相等,因此 XaXa、XaY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32%、40%,D 错误
40、。 18 AB【解析】在受精作用过程中,卵子与精子细胞核的结合是对等的, 但细胞质的结合是远远不对等的, 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于卵子(母本) ,A 正确;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是子代生物多样性形 成的主要原因之一,B 正确;受精作用过程中,卵子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也可大大增加同一双亲的后代的 多样性,C 错误;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 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来自父方、母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因此配子中染色体来自父方,母 方的数目是随机的,D 错误。 19ABD【解析】捕食者的存在可以控制被捕食者的数量,从而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
41、资源和空间,有利 于增加物种多样性,A 正确;具有捕食关系的生物,在捕食过程中相互选择,实现了生物间的共同进化,B 正确;捕食者在捕食的时候不会有意识的捕食年老、体弱或年幼的个体,只是在捕食过程中更容易捕到老 弱病残的个体,C 错误;人类在开发自然资源时要合理保护资源,既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又要走可持续发 展的模式,D 正确。 20AC【解析】使用抗生素一般不会引起细菌的变异,即使有变异也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在超级细菌进化 过程中起到了选择的作用,使细菌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 错误、B 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只能治疗由 细菌引起的炎症,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没有疗效,C 错误;为预防和治疗由细菌引起
42、的疾病,我们要合理、 谨慎、负责任地使用抗菌药物,不能过度使用和滥用抗菌药物,D 正确。 21 (1)探究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 RNA (3)分别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 DNA 水解酶、RNA 水解酶处理 A、B 两组核酸提取液,C 组不做处理显微 注射 (4)若 A、C 两组出现新型冠状病毒,B 组没有出现,则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解析】 (1)由题意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 RNA、 (3)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含有 DNA 或 RNA,因变量是是否出现新型冠状病毒,其他属于无关变量,按照 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步
43、骤如下:第一步: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 A、 B、C 三组,分别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 DNA 水解酶、RNA 水解酶处理 A、B 两组核酸提取液,C 组不做处 理;第二步:取等量的鼠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把 A、B、C 三组处理过的核酸提取物 注射到三组鼠胚胎干细胞中;第三步:将三组鼠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 从培养好的鼠胚胎干细胞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产生。 (4) 预测结果及结论: AC 两组出现新型冠状病毒, B 组没有出现, 则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B、C 两组出现新型冠状病毒,A 组没有出现,则新型冠状病毒
44、的遗传物质是 DNA;若 A、B、C 三组出 现新型冠状病毒,则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 DNA 也不是 RNA。 22 (1) mRNA、tRNA、rRNA (2)由右向左 a、b、c、d 一个 mRNA 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 量的 mRNA 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3)缺少氨基酸会使负载 tRNA(携带氨基酸的 RNA)转化为空载 tRNA空载 tRNA 通过抑制 DNA 的转 录和激活蛋白激酶抑制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的含量,影响细胞的分裂 【解析】 (1)DNA 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图中的转录、翻译两个过程,需要 mNA、tRNA、RNA 三种
45、 RNA 共同参与完成。 2)依据图可知,最早合成的多肽是 a,其次是 b、c、d,所以核糖体核糖体沿 mRNA 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到 左;因为一个 mRNA 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 mRNA 可以迅速合 成大量的蛋白质。 (3)由图可知,缺少氨基酸会使负载 tRNA(携带氨基酸的 tRNA)转化为空载 tRNA,空载 tRNA 通过抑 制 DNA 的转录减少蛋白质的合成, 空载 tRNA 还可以激活蛋白激酶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减少蛋白质的含量, 从而影响癌细胞的分裂。 23 (1)Hh 基因型和环境 (2)位点 碱基序列 表达和表型 表观遗传 (3)表达产物
46、 网络 【解析】 (1)亲本的基因型是 HH 和 hh,子代的基因型是 h,基因型相同但是表现型不同,这说明表现型 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H 基因上有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该序列有多个位点可发生甲基化修饰(如图所示) ,小鼠体毛的颜 色随 H 基因发生甲基化位点的增多而加深(黑) ,使生物呈现不同的表现型,在甲基化过程中,H 基因的碱 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 (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实际上是通过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表达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 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控制着生物体的性状。 24 (1)d keef
47、g eh (2)数目 三倍体和三体、单体和单倍体 缺失或重复 (3)a 【解析】 (1)a 表示基因重组中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b 表示三倍体,c 表示三体,d 表示基因突变,e 可以 表示染色体结构的重复或缺失,f 表示单体,g 表示单倍体,h 表示易位。 (2)图中 d 图能表示生物个体中基因种类增多,单体、三体、单倍体和三倍体会导致基因数增加或减少; 染色体的重复或缺失、易位和倒位能使基因排列顺序改变;e 依据上下两条杂色体的变化判断可能是染色体 结构的缺失或重复。 (3)一头母猪生了 9 头形态各异的后代这是基因重组导致的,所以为图 a 25 (1)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隔离 (2)种群迁
48、出 基因频率 (3)突变和基因重组 (4)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 分) 【解析】 (1)由图可知,机制 1 揭示的是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物种形成一般要经过地理隔离, 导致基因不能交流,长时间的自然选择出现了生殖隔离,形成了新物种。 (2)地理隔离直接把一个种群分为两个种群,还可通过种群的迁出形成多个种群,在不同环境的选择下使 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出现了生殖隔离,形成了新物种。 (3)物种的形成要有原材料、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环节,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 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4)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