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单选1. 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是() A. 国家机关与基层单位公务员之间的关系 B. 雇主与家庭保姆的用工关系 C. 出租车司机与公司之间的关系 D. 退役军人与军队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农村劳动者、现役军人、家庭保姆、自然人用工等性质的劳动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畴,故A、B、D项错误。2. 关于国际劳工组
2、织与中国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B. 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常任理事国 C. 中国批准了所有的国际劳工公约 D. 截至2010年9月中国批准了25个国际劳工公约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的关系。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1944年起又成为该组织的常任理事国,截至2010年9月,中国陆续批准了25个国际劳工公约。故C项错误,当选。3. 现代意义劳动法的开端是()
3、 A. 英国的煤矿业限制法 B. 德国的工人赔偿法 C. 英国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D. 苏联的苏俄劳动法典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意义劳动法的开端。现代意义劳动法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工厂立法”,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资产阶级“工厂立法”的开端,故A、B、D项错误。4. 关于国际劳动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18世纪上半叶的欧洲
4、 B. 首倡国际劳动法的思想家是法国的欧文 C. 瑞士是最先同意制定国际劳动法的国家 D. 首倡国际劳动法的思想家是英国的大卫李格兰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1)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2)首倡国际劳动法的思想家是英国的欧文与法国的大卫李格兰;(3)瑞士是最先同意制定国际劳动法的国家。故A、B、D项错误。5. 下列不属于“核心劳动标准”的是() A. 禁止使用童工
5、 B. 职业培训权 C. 反对强迫劳动 D. 结社自由权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核心劳动标准”的内容。核心劳动标准的内容包括:结社自由权、集体谈判权、平等就业权、反对强迫劳动、禁止使用童工、男女同工同酬等。6. 关于国际劳工组织主要组织机构说法正确的是() A. 国际劳工大会是国际劳工组织的执行机关 B. 理事会是国际劳工组织的执行机构 C. 理事会是国际劳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
6、 D. 国际劳工局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必设机构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劳动组织主要组织机构。国际劳动组织主要组织机构中:(1)国际劳工大会是国际劳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2)理事会是国际劳工组织的执行机构。(3)国际劳工局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常设机构。故A、C、D项错误。7. 下列社会关系中不属于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是() A. 劳动行政关系 B. 劳动社会关系 C. 处理劳动争议关系 D.
7、 劳动团体关系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1)劳动行政关系;(2)劳动服务关系;(3)劳动团体关系;(4)处理劳动争议关系。故A、C、D项错误。8. 国际劳工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不同特点之一在于其具有() A. 平等协商原则 B. 协商一致原则 C. 整体性原则 D. 三方性原则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
8、三方性原则。三方性原则是指政府、工会组织、用人单位组织三方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对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规范和协调处理,是国际劳工组织区别于其他国际组织的特点,故A、B、C项错误。9. 劳动基准包括() A. 最低工资制度 B. 集体协商制度 C. 促进就业制度 D.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基准。劳动基准包括:最低工资制度、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女职工
9、和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制度等。故B、C、D项错误。10. 关于劳动法基本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必须贯穿劳动法律条文始终 B. 是劳动立法的基本准则 C. 基本原则可以改变 D. 只对执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条件。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条件:(1)必须贯穿劳动法律条文始终,体现劳动立法的核心和灵魂;(2)必须是执法的基本准则,具有劳动法律规范的最高效力;(3)必须在指导劳动立法和约
10、束劳动执法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劳动法律规范的某些条文可以修改,但基本原则不会改变);(4)必须对劳动立法、劳动守法和执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故B、C、D项错误。11. 关于当代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法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劳资关系相对紧张 B. 劳资关系以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 C. 经济全球化对劳动法的发展形成冲击和挑战 D. 劳资关系相对缓和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当代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法的特点。当代西方市场
11、经济国家劳动法的特点:(1)劳资关系相对缓和;(2)劳资关系以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3)经济全球化对劳动法的发展形成冲击和挑战。故A项错误,当选。12. 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英国议会颁布的() A. 暂行工厂规则 B. 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C. 劳资关系法 D. 劳工仲裁条例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立法的开端。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资产阶级“工厂立法”的开端,故A、C、D项错误。1
12、3. 下列国际劳工公约不能体现“核心劳动标准”的是() A. 同工同酬公约 B. 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公约 C. 农业工人的集会结社权公约 D. 组织权与集体谈判权公约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体现“核心劳动标准”的八项国际劳工公约。体现“核心劳动标准”的八项国际劳工公约:(1)结社自由与保护组织权公约(2)组织权与集体谈判权公约(3)强迫劳动公约(4)废除强迫劳动公约(5)(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6)同工
13、同酬公约(7)最低就业年龄公约(8)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公约故C项错误,当选。14. 下列没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是() A. 按劳分配 B. 最低工资保障 C. 同工同酬 D. 各尽所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按劳分配原则。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即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同工同酬”,故B项错误,当选。15. 下列哪一事项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由劳动法调整() A. 丁公司为其职工购房向银
14、行提供的担保 B. 朱某因工作效率慢而被乙厂辞退 C. 甲厂职工陈某操作机器时不慎致客户蒋某弄伤,蒋某要求陈某赔偿 D. 丙公司与劳务输出公司就30名外派劳务人员达成的协议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A、C、D三项显然不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之中产生的关系。故A、C、D项错误。16. 下列关于劳动法的地位说法正确的是() A. 劳动是民法的特别
15、法 B. 劳动法是经济法部门的法律 C. 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D. 劳动法是民商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法的地位。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法律部门,故A、B、D项错误。17. 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于() A. 1905年 B. 1906年 C. 1911年 &n
16、bsp; D. 1919年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时间。国际劳工组织于1919年6月成立,故A、B、C项错误。18. 下列不属于国际劳动立法中“核心劳动标准”的内容的是() A. 结社自由权 B. 社会保险权 C. 反对强迫劳动 D. 禁止使用童工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劳动立法中的“核心劳动标准”的内容。国际劳动立法的核心劳动标准的内容包
17、括:结社自由权、集体谈判权、平等就业权、反对强迫劳动、禁止使用童工及男女同工同酬等,故B项错误,当选。19. 下列关系属于劳动法调整的是() A. 某公司向职工集资而发生的关系 B. 两企业之间签订劳务输出的合同关系 C. 某民工被个体餐馆录用为服务员而产生的关系 D. 某大学生利用假期义务为社区做社会调查工作而发生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故A
18、、B、D项错误。20. 以用人单位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将劳动关系分为() A. 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劳动关系 B. 国内劳动关系和涉外劳动关系 C. 标准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 D.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关系的分类。以用人单位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将劳动关系分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劳动关系,故B、C、D项错误。第一章 多选+名
19、词解释+简答+论述1.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 A. 所有与劳动有关系的社会关系 B. 劳动关系 C. 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D. 由各种劳动关系而发生的关系 答案: BC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法调整的对象。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故A、D项错误。2. 下列属于劳动法渊源的是() A. 国际劳工公约 B. 规范
20、性劳动法律、法规解释 C. 宪法 D. 地方性法规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法渊源。劳动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部门规章;(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6)国际劳工公约;(7)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解释。故A、B、C、D项均正确。3. 下列属于劳动法的功能的是() A. 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B. 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C. 调动劳动者
21、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D. 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法的功能。劳动法的功能:(1)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2)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3)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4)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故A、B、C、D项均正确。4. 下列关于劳动法基本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A. 体现劳动立法的核心和灵魂 B. 劳动法律规范的某些条文可以
22、修改,但基本原则不会改变 C. 以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对劳动法的基本要求为依据 D. 贯穿劳动法律规范始终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条件:(1)必须贯穿劳动法律条文始终,体现劳动立法的核心和灵魂;(2)必须是执法的基本准则,具有劳动法律规范的最高效力;(3)必须在指导劳动立法和约束劳动执法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劳动法律规范的某些条文可以修改,但基本原则不会改变);(4)必须对劳动立法、劳动守法和执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故A
23、、B、D项正确。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确认依据:(1)宪法;(2)以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理论为依据;(3)以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对劳动法的基本要求为依据。故C项正确。5. 下列属于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是() A. 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公平保护原则 B. 坚持法律调节与“三方”对话相结合的原则 C. 保护用人单位权益原则 D.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答案: ABD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包括
24、: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公平保护原则,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基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法律调节与“三方”对话相结合的原则。故C项错误。6. 下列权利中属于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的是() A. 报酬协商权 B. 报酬请求权 C. 报酬使用权 D. 报酬支配权 答案: ABD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劳动报酬权的内容包括:(1)报酬协商权;(2)报酬请求权;(3)报酬支配权。故C项错误
25、。7. 下列行政法规中属于劳动法渊源的是() A. 工伤保险条例 B. 残疾人就业条例 C. 劳动合同法 D. 社会保险法 答案: AB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法渊源中的行政法规的例子。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包括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而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属于法律不属于行政法规,故C、D项错误。8. 劳动法基本原则 答案: 劳动法基本原则是
26、指国家在劳动立法中所体现的指导思想和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9. 三方性原则 答案: 三方性原则是指在涉及劳动问题上,劳工代表、雇主代表与政府代表处于平等地位,共同协商作出决定,以协调劳动关系。10. 劳动关系 答案: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11. 劳动报酬权 答案: 劳动报酬权是指劳动者参加社会劳动,按其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从用人单位取得报酬。12. 劳动法 答案: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
27、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3. 简述劳动关系的特征。 答案: (1)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2)劳动关系必须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隶属关系)和横向关系(平等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5)劳动关系以劳动力的给付为主要内容。 解析: 14. 简述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条件。 答案: (1)必须贯穿劳动法律条文始终,体现劳动立法的核心和灵魂;(2)必须是执法的基本准则,具有劳动法律规范的最高效力;(3)必须
28、在指导劳动立法和约束劳动执法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劳动法律规范的某些条文可以修改,但基本原则不会改变);(4)必须对劳动立法、劳动守法和执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解析: 15. 简述劳动法的功能。 答案: (1)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2)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3)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4)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16. 简述我国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范围。 答案: (1)国家机关的劳动关系;(2)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3
29、)社会团体的劳动关系;(4)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与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5)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的劳动关系。17. 简述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答案: (1)劳动行政关系;(2)劳动服务关系;(3)劳动团体关系;(4)处理劳动争议关系。18. 简述如何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答案: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即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应做到:(1)要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2)要体现多劳多得,鼓励多作贡献;(3)要体现效益分配优先兼顾公平;(4)要体现脑力劳动和
30、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之间的差别。19. 试述坚持法律调节与“三方”对话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 (1)三方性原则是指政府、工会组织、用人单位组织三方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对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规范和协调处理。(2)三方性原则在我国法治实践中的运用:建立了国家级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我国省级三方机制机制全部建立,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市(地)一级普遍建立了三方机制,有的地方已延伸到县/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3)我国三方性原则的不足:相关法律不完善;运行的社会影响力不大;通过三方机制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有待提高;劳动者与用
31、人单位双方主体的代表性须进一步增强。第二章 单选1. 关于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是() A. 主体是特定的,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 B. 主体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平等性 C. 内容体现了当事人的单方意志 D. 是围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保护展开的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主体是特定的,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2)主体之间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交错共存的特点;(3)
32、内容体现了国家与当事人的双重意志;(4)客体表现为兼有人身性与财产性的特定的劳动行为和财物;(5)是围绕劳动者的保护展开的。故B、C、D项错误。2. 关于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劳动关系的内容是法定的权利义务 B. 劳动关系的范围等于劳动法律关系的范围 C. 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 D. 劳动法律关系属于内容范畴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劳动法律
33、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1)劳动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劳动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2)劳动关系的形成以劳动为前提,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3)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定的权利义务;(4)劳动关系的范围大于劳动法律关系的范围;(5)劳动法律关系具有法律效果,劳动关系不具有法律效果;(6)劳动法律关系属于形式范畴,劳动关系属于内容范畴。故A、B、D项错误。3. 下列可以成为劳动者的是() A. 12岁的小芳 B. 甲公司 C. 具有完全劳动能力的成年人张先生 &nb
34、sp; D. 某个体工商户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者的概念。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取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故A、B、D项错误。4. 关于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无须由劳动者本人亲自实施 B. 可以同时参加两种劳动法律关系 C. 健康状况不会影响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D. 是统一的,同时产生、同时消灭 &n
35、bsp;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特点。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特点:(1)是统一的,同时产生、同时消灭;(2)具有不可分割性,只能由劳动者本人亲自实施;(3)运用要受到劳动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因素差别的限制;(4)劳动者在运用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实现劳动权利时,已经参加了某一种劳动法律关系,一般就不能再参加另一种劳动法律关系。故A、B、C项错误。5. 下列不属于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的是() A. 就业权 B. 不断提高劳动技能
36、C. 结社权 D. 合法权益保护权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者的基本权利:(1)就业权;(2)劳动报酬权;(3)休息权;(4)职业安全权;(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6)生活保障权;(7)结社权与集体协商权;(8)合法权益保护权。故B项错误,当选。6. 劳动基本权的核心是() A. 劳动报酬权 B. 休息权 C. 就业权 D. 职业安全权 答案:
37、C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基本权的核心。就业权是劳动基本权的核心,故A、B、D项错误。7. 下列不属于制约用人单位劳动权利能力范围的主要因素的是() A. 社会保险 B. 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 C. 社会责任 D. 职工编制定员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制约用人单位劳动权利能力范围的主要因素。制约用人单位劳动权利能力范围的主要因素:(1)职工编制定员;(2)职工录用基本条件;(3)最低工资标准;(4)
38、工时休假制度与劳动安全卫生标准;(5)社会保险;(6)社会责任。故B项错误,当选。8. 下列属于劳动者基本义务的是() A. 认真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范 B. 解雇限制 C. 就业平等 D. 就业促进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者基本义务。劳动者的基本义务:(1)全面履行劳动义务;(2)不断提高劳动技能;(3)认真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范;(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故B、C、D项错误。9. ()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劳
39、动关系为劳动法调整的结果。 A. 劳动合同 B. 劳动法律关系 C. 劳动关系 D. 劳动权利能力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劳动关系为劳动法调整的结果。故A、C、D项错误。10. 关于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 B. 劳动关系反映劳动法律关系,并
40、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 C. 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规范在指引、调整劳动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D. 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的联系。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的联系:(1)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2)劳动法律关系反映劳动关系,并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劳动关系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与完善;(3)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律规范在指引、调整劳动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41、是社会内容和法的形式的统一。故A、B、C项错误。11. 下列不属于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是() A. 处理王某与甲公司劳动争议的劳动行政部门 B. 乙个体工商户的雇工杨某 C. 丙上市公司 D. 丁市法院食堂的打饭阿姨章姐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劳动法律关系,享受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故A项错误,当选。12. 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开始的
42、时间是() A. 14周岁 B. 16周岁 C. 18周岁 D. 20周岁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者应具备的条件。劳动者应当具备的条件:1、达到法定年龄(16周岁)2、具有劳动能力(包括完全劳动能力、部分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故A、C、D项错误。13. 关于劳动法律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既具有平等性也具有隶属性 B. 是围绕劳
43、动者的保护与用人单位的保护展开的 C. 劳动关系的内容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也体现了当事人的意志 D. 劳动法律关系既包括财产关系也包括人身关系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主体是特定的,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2)主体之间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交错共存的特点;(3)内容体现了国家与当事人的双重意志;(4)客体表现为兼有人身性与财产性的特定的劳动行为和财物;(5)是围绕劳动者的保护展开的。故B项错误,当选。第二章 名词解释+简答+论述1.
44、 就业权 答案: 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达到法定就业年龄的劳动者有获得劳动机会的权利。2. 用人单位 答案: 用人单位是指依法招用和管理劳动者,并按法律的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向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进行劳动保护,并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组织。3. 劳动法律关系 答案: 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劳动关系为劳动法调整的结果。4. 劳动法律事实 答案: 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一切客观情况,可以分为行为与事件两大类。5. 劳动报酬权 &
45、nbsp; 答案: 劳动报酬权是指劳动者参加社会劳动,按其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从用人单位取得报酬的权利。6. 劳动权利能力 答案: 劳动权利能力是指劳动者依法享受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是劳动者参与劳动法律关系成为主体的前提条件。7. 劳动行为能力 答案: 劳动行为能力是指劳动者能以自己的行为参与劳动法律关系,实际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它是劳动者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基本条件。8. 简述制约用人单位劳动权利能力范围的主要因素。 答案: (1)职工编制定员;(2)职工录用基本条件;(3)最低
46、工资标准;(4)工时休假制度与劳动安全卫生标准;(5)社会保险;(6)社会责任。9. 简述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答案: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包括: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权、职业安全权、生活保障权、合法权益保护权、结社权与集体协商权、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劳动者的基本义务包括:(1)全面履行劳动义务;(2)不断提高劳动技能;(3)认真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范;(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10. 简述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特点。 答案: (1)是统一的,同时产生、同时消灭;(2)具有不可分割性,只能由劳动者本人亲自实施;(3)
47、运用要受到劳动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因素差别的限制;(4)劳动者在运用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实现劳动权利时,已经参加了某一种劳动法律关系,一般就不能再参加另一种劳动法律关系。11. 简述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案: (1)主体是特定的,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2)主体之间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交错共存的特点;(3)内容体现了国家与当事人的双重意志;(4)客体表现为兼有人身性与财产性的特定的劳动行为和财物;(5)是围绕劳动者的保护展开的。12. 论述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关系。 答案: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1)劳动关系是
48、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2)劳动法律关系反映劳动关系,并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劳动关系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与完善;(3)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律规范在指引、调整劳动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社会内容和法的形式的统一。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1)劳动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劳动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2)劳动关系的形成以劳动为前提,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3)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定的权利义务;(4)劳动关系的范围大于劳动法律关系的范围;(5)劳动法律关系具有法律效果,劳动关系不具有法律效
49、果;(6)劳动法律关系属于形式范畴,劳动关系属于内容范畴。第三章 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题1. 下列对劳动法上劳动就业的理解,正确的有() A. 劳动就业主体必须具有完全的劳动能力 B. 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有时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C. 劳动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 D. 劳动就业有自愿就业与非自愿就业之分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就业的特征。劳动就业的特征:(1)就业的主体必须符合法定的就业年龄;(2)
50、就业的主体必须具有劳动能力;(3)就业必须是出自就业主体的自愿;(4)就业必须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5)就业必须使就业主体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故A、B、D项错误。2. 下列属于劳动就业的是() A. 参加社会义务劳动 B. 刑事罪犯从事劳动改造 C. 服兵役 D. 自主创业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就业的概念。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某种具有一定劳动报
51、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故A、B、C项错误。3. 下列不属于我国就业促进法确立的就业促进的方针内容的是() A. 社会就业服务 B. 劳动者自主择业 C. 政府促进就业 D. 市场调节就业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就业促进的方针。促进就业方针:(1)明确“劳动者自主择业”;(2)明确“市场调节就业”;(3)明确“政府促进就业”。故B、C、D项错误。4. 关于促进就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52、就业促进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 B. 就业促进的目标是完全消除失业 C. 就业促进应当消灭周期性失业 D. 就业促进允许存在最优的自然失业率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促进就业。促进就业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而不是完全消除失业,故A项正确,B项错误。促进就业应当消灭周期性失业和市场分割性失业率,允许存在最优的自然失业率和自愿失业。故C、D项正确。5. 下列主体中没有义务促进就业的是() A. 政府 B.
53、 人力资源市场中介机构 C. 培训机构 D. 劳动者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促进就业的义务主体。促进就业的义务主体:(1)政府;(2)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市场中介机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以及相关的社会团体。故D项错误,当选。6. 下列属于就业促进的权利主体需要具备的条件的是() A. 必须是完全劳动能力人 B. 无须征求权利主体的意愿 C. 直接目的是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
54、 D. 必须年满18周岁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就业促进的权利主体的条件。就业促进的权利主体的条件:(1)必须符合法定的就业年龄;(2)必须具有劳动能力;(3)必须是自愿的;(4)就业必须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5)直接目的是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故A、B、D项错误。7. 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体现的政府促进就业的措施是() A. 维护公平就业,禁止就业歧视 B. 实施就业援助 C. 加强就业服务  
55、; D. 建立就业促进工作协调机制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维护公平就业,禁止就业歧视。维护公平就业,禁止就业歧视:(1)政府维护公平就业的责任;(2)规范用人单位和职业中介机构的行为;(3)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4)保障各民族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5)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6)保障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的平等就业权;(7)保障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8)劳动者受到就业歧视时的法律救济途径。故B、C、D项错误。8. 下列不属于建立较完整的就业促进的政策支持体系的是()  
56、; A. 实行有利于就业促进的产业政策 B. 实行有利于灵活就业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 C. 实行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 D. 实行有利于就业促进的税收政策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建立较完整的就业促进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较完整的就业促进的政策支持体系:(1)实行有利于就业促进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2)实行统筹就业政策(包括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群体统筹);(3)实行有利于灵活就业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4)实行失业保险就业促进政策
57、。故C项错误,当选。9. 建立就业促进工作协调机制的主体不包括() A. 国务院 B. 国务院直属机构 C. 直辖市人民政府 D.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建立就业促进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就业促进工作协调机制:(1)国务院建立全国就业促进工作协调机制;(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地方就业促进协调机制;(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就业促进工作。故B项错误,当选。10.
58、国家加强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属于() A. 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培训 B. 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 C. 建立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 D. 建立较完整的就业促进的政策支持体系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培训。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培训:(1)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总方针;(2)各级人民政府在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职责;(3)企业在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职责;(4)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在加强职业教育和培
59、训方面的职责;(5)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故B、C、D项错误。11. 关于促进就业的目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完全消除失业 B. 实现充分就业 C. 消灭市场分割性失业 D. 消灭周期性失业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促进就业的目标。促进就业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而不是完全消除失业。消灭市场分割性失业率、消灭周期性失业是促进就业的主要任务,故A、C、D项错误。12. 我国就业促进法中规定的统筹就业政策不包括() A. 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