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讲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大气受热过程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综合思维)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1.以统计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2.以区域图、等温线图为材料,考查气温时空变化。考查频度高,选择题、综合题命题形式均有,难度中等。3.本节内容属于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可以用来解释众多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值得关注。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2、 现 基 础 知 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垂直分层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问题。垂直分层气温变化与人类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提示对流层的高度判读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为17 km18 km,中纬度为10 km12 km,高纬度为8 km9 km;平流层的22 km27 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示意图,回答问题。(1)大气对太阳辐射
3、的削弱作用:表现形式为a选择性吸收、散射和b反射。(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图中字母性质意义地面辐射B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大气辐射C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e)使地面增温(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向两极递减。下垫面因素:影响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其他因素:其中气象因素的影响最大。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表现形式:a选择性吸收、散射和b反射。(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吸收作用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反射作用云层和较大颗粒尘埃,无选择性反射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天空呈蔚蓝或
4、白色(可对比月球)【疑难辨析1】为什么晴朗的早晨反而比阴天的早晨气温更低一些?提示晴天的早晨,天空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故较阴天的早晨气温低。4.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读下面“大气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ae中,最能恰当表示大气垂直分布一般规律的是a和e,其特点是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为0.6_。(2)图ae中,具有明显逆温表现的是b、c、d。(3)逆温具有一个产生和消亡的过程,如果将上面五图,按照无逆温到逆温生成、发展直至消失进行排列,那么正确的顺序是abcde。(4)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和e。二、热力环流1.读“热力环流
5、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1)在图中四条“=”上画上箭头,完成热力环流。答案画图略。(箭头呈顺时针方向)(2)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高低状况是甲乙丙丁。(3)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气压降低,气温降低。(4)在同一高度上,气压高,等压面向高空凸出,气压低,等压面向近地面凸出。(5)若图示区域甲为陆地,乙为海洋,此图显示为黑夜(填“白天”或“黑夜”)或冬季(填“冬季”或“夏季”)的盛行风向。(6)若该图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其中表示城区的是乙地。2.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提示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个关键、两种运动 、三个不同”(1)“一个关键”(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
6、)同一性质下垫面,考虑纬度差异。不同性质下垫面,考虑热容量差异。(2)“两种运动”近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3)“三个不同”空气升降不同: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同面气压不同: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空间气压不同: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 ,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疑难辨析2】图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读上图,探究下列问题。(1)近地面冷热与气流垂直运动有何关系?(2)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高低有何关系?(3)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与冷热有何关系?(4)
7、气流的水平运动流向有何特点?提示(1)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冷,气流下沉。(2)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的气压。(3)近地面热,形成低压;近地面冷,形成高压。(4)由高压流向低压。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近地面冷热不均。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风作用力风向图示(北半球)理想状态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高空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等压线间有夹角,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疑难辨析3】摩擦力大小对风向和等压线夹角有何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风
8、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如何变化?提示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来越小。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例1】(2017全国卷,910)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
9、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3)该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 B.河北省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尝试自解(1)_(2)_(3)_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双层覆膜技术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膜内温度应高于当时实际外部温度。丰雪年地表积雪量大,有雪覆盖可有效保持地面温度,温度的日变化小,而枯雪年地表积雪量少,覆盖少,温差大。图中所示为日平均温度。第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B(2)C(3)D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2.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应用(1)温室气体大量排
10、放带来全球气温升高。(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
11、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甲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示意图图乙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1)从波长长短的角度来说,图甲中,编号为_辐射。(2)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由于大气削弱作用中的_作用。(3)图乙中,B层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_,原因是_,风、云、雨、雪等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图乙中的_(填字母)层。(4)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请结合本节内容谈谈为什么“开发利用新能源,能
12、够减缓全球变暖”?答案(1)短波(2)散射(3)随高度升高气温增加臭氧层吸收大量紫外线升温A(4)开发利用新能源能使大气中的CO2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升高趋势减缓。素养一区域认知:气温日较差分析1.(2016北京文综,78)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2)该山地()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山顶海拔低于1 000米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7月份一天
13、中最高气温在12 以上,最低气温在8 以下,气温日较差最大,所以C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一年四季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所以应该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A项错误;赤道附近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无法形成台风,B项错误;赤道地区山脉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C项正确;热带最低气温在15 以上,该地最低气温在8 以下,气温降低幅度超过了6 ,所以山顶海拔超过1 000米。答案(1)C(2)C素养二综合思维: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影响2.(2015广东文综,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
14、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解析本题考查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火山爆发后,会有大量的火山灰物质进入大气层,这些物质能反射太阳短波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从而使地表温度下降。答案D考点二气温【例2】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最可能出现图示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为()A.8月22时 B.8月13时C.1月22时 D.1月13时(2)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大气环流 B.海陆分布、地形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D.地形、洋流尝试自解(1)_(2)_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A(2)B
15、1.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1)陆地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差值变化差异日变化约14时日出前后日较差内陆地区日较差较大,沿海地区日较差较小年变化北半球7月北半球1月年较差内陆地区年较差大,沿海地区年较差小南半球1月南半球7月(2)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年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无论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如上图)。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如上图)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同纬度地带气温比同纬度低,等温线向低纬凸
16、出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气温比同纬度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气温降低;暖流经过气温升高温馨提示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20N30N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上。2.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判读方法等温线走向示意图影响因素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因纬度而不同)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海洋影响程度不同(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1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相反7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相反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B、C同纬度,B地夏温高于A、C两地,冬温低于A、C两地)与等高线平行(与山
17、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地形(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暖流:向高纬方向凸出寒流:向低纬方向凸出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盆地闭合曲线(夏季是炎热中心,冬季是温暖中心)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山地闭合曲线(冬季,夏季均为低温)地势高(气温垂直递减,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3.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2019山西高三一轮诊断测评)读我国某区域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2)题。(1)图中甲区域的气温值是()A.大于28 B.小于28 C.等于28 D.不能确定(2)导致甲区域等温线闭合的因素是()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C.洋流 D.地形
18、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位于河流分水岭位置,为山脊;由于该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所以其气温值应小于28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即可得出结论。答案(1)B(2)D素养区域认知:影响气温的因素1.(2018全国卷,11)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解析重庆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受山地阻挡,不易散热,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较强;毕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A正确。答案A2.(
19、2015海南地理,23,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死谷长约225千米,宽824千米,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1 408平方千米。该地夏季气温经常超过49 ,最高曾达57 ,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热的地区。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10分)解析该地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该地植被覆盖度较低,谷底和谷坡升温速度快,热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使气温升高;从材料中可知,死谷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热量不易散失,造成夏季炎热。答案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太阳辐射强;缺乏植被覆盖,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大气;谷深且狭长,(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
20、气流),热量不易散发。3.2013全国卷,36(1)、(2),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6分)解析第(1)题,从图可知,攀枝花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因此地形是影响攀枝花冬季温度较高的主要因素,峡谷地形,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不易进入;气流下沉增温等导致气温较高。第(2)题,天
21、气特征可以从“阴晴雨雪、气温气压、风力风向,表示天气状况”的角度描述。攀枝花1月份气温较高,受地形阻挡,风力较小,大气较稳定;我国冬季降水较少,晴天较多。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考点三等温线图的判读(常考20类基础图示之五)【例3】(高考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完成(1)(2)题。(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2)图示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地
22、B.地C.地 D.地尝试自解(1)_(2)_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C(2)A读图流程第一步:明确主体要素该示意图为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曲线图。第二步:区域定位据图中经纬度以及海陆轮廓信息可知,该区域为我国台湾岛部分地区。第三步:分析曲线走向据图中信息可知,台湾岛东部年均等温线密集,且中间低,四周高,等温线大致南北延伸,与台湾山脉走向大体一致。第四步:确定转换点从图中可知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降水少;虽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但由于地势较低,空气抬升冷却不明显,降水较少。(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联考)年均温,是指某地当年测出的每日平均气温的总和除以当年天数得到的平均温度。下
23、图为世界局部年均温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对应的数值正确的是()A.0P1020Q30B.10P030Q40C.0P1030Q40D.10P020QT乙 B.T甲T乙C.T甲T乙 D.无法判断5.图b中甲、乙两地的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甲地大气削弱作用较强B.甲地吸收地面辐射多C.乙地大气保温作用较弱D.乙地气温垂直递减率较高解析第4题,读图a可知,10 线在落基山内部分布海拔较两侧高;根据图b,甲和乙两地海拔相同,但甲位于落基山内部、乙位于山脉外部,则甲气温要高于乙。第5题,图示甲、乙两地海拔相同,但甲距离山体(近地面)较近、乙距离山体较远,而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
24、地面,故甲地吸收的地面辐射多于乙地,从而甲地气温高于乙地。答案4.A5.B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67题。6.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B.减弱了大气逆辐射C.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7.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25、解析第6题,本题可以迁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效果。第7题,果树下覆盖的地膜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答案6.A7.B(2019广东佛山二模)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响。下图为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89题。8.该考察区域()A.位于长白山的山麓 B.西北部的海拔最低C.西南部地势起伏小 D.
26、属于暖温带湿润区9.图示时刻,P地的风向为()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解析第8题,图示西南部等温线最稀疏,则地势起伏最小。第9题,图示时刻,水库库区气温低而气压高,P地东北风。答案8.C9.A(2014山东文综,56)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1011题。10.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11.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降雪量差别不大,并且积雪深度和
27、降雪量不存在具体的联系,降雪量大的地方积雪厚度不一定厚,A项错误。积雪厚度越向海边大致越薄,冬季越向沿海温度越高,因此影响积雪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B项正确。题干提到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不是影响积雪深度的主要因素,C项错。此地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形差异不大,也不能成为影响积雪深度的主要因素,D项错。第11题,M地积雪深度明显低于周围地区,考虑到M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应为上海城区,城区内大量的人口以及工厂的分布,排放废热多,温度高,使得积雪深度小于周围,C项正确。其余各个选项农田、林地、乡村温度都不会高于周围地区,积雪深度不会低于周围。答案10.B11.C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9广东四
28、大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2分)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线,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的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山体内外最热月10 等温线分布高度。(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8分)(2)简述10 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6分)(3)气温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40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
29、原因。(8分)解析第(1)题,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是“大地暖大气”,即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山体内部和山体外部海拔不同,地面向大气同一高度输送到的热量也不同。第(2)题,结合图b、c中10 等温线的高度分布特点,从山体内部与外部、东侧与西侧两个角度进行比较。第(3)题,从经纬度信息可以判断,该山体为美国西部落基山脉。40N山体内部、西坡热量条件都优于东坡,且西坡位于西风迎风坡,地形雨较丰富,因此内部和西坡林线较高。答案(1)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与山体内部相同海拔时已大为减少。
30、(2)山体内部分布高于山体外部;不同纬度山体内外的分布高度差不同,38N沿线差异较大(最大高度差约为700 m),40N沿线差异较小(最大高度差约400 m);山体外部西侧较山体外部东侧分布高。(3)内部高于外部,原因是内部山体效应强于外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西部高于东部,原因是西部气温较高、离海洋较近且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13.2014四川文综,13(2),6分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题。(6分)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6.59.013.018.022.025.027.527.523.018.013.58.0降水量(mm)16173
31、174118148177139141843918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6分)解析该地最低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15 以下,说明冬季温和;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接近30 ,说明夏季高温;春、秋季凉爽,气温的年变化大,说明四季分明。答案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14.(经典高考题)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下图,回答下题。(10分)描述图中10 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10分)解析解题时要充分利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结合相关知识来推断。在分析图中10 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时,要结合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如洋流、地形等)综合思考。
32、答案10 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15.(经典高考题)读图,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8分)解析本题通过世界地理区域图,考查气温特点描述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从纬度因素看,基多位于赤道附近,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都不大,所以气温年较差小;从地形地势因素看,基多所处地区海拔高(接近3 000米),一方面导致气温不高,终年温和;另一方面导致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逆辐射都较弱,气温日较差大。答案特点:终年温和,年较差小,昼夜温差大。形成原因:地处赤道附近,海拔高(接近3 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