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类型分析及答案 高三总复习 2022年高考语文中“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类型分析及答案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 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后八句叙写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
2、,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大处落笔,想像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大树和杜鹃的啼声。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起势不凡。 B.颔联从细处着墨,表现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上一般。 C.颈联“汉女”“
3、巴人”“橦布”“芋田”等紧扣蜀地特点,而且征收赋税、处理讼案为李使君就任后职事,以此入诗十分贴切。 D.诗的前两联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后两联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意在表现蜀地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易于治理。 (2)尾联颇有特色,请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灌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注】此词为南宋词人张孝祥舟过金
4、山(位于长江南岸)时所作。白银阙:月宫,借指金山寺。表独立:化用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表,作为标记的木柱之物,这里指像表一样。飞霞佩:以飞霞为玉佩。切云:古代一种高冠的名称。毫端: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翳凤:以凤羽作华盖。骖鸾:用鸾鸟来驾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二句,点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从不同角度写登高的感受。 B.上片后七句以月为姊,写自己借月姊的珍贵的玉镜以瞭望雄奇的江山。 C.下片前三句,既写了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又暗写了自己高洁的情怀。 D.下片后七句写自己澄明洁净之所感、幽远清晰之所见及登仙而去之所想。 (2)陈应行评价张孝祥词
5、“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本词是怎样在虚实融合之中创造出令人“泠然洒然”的雄奇、缥缈的意境的?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归王官次年作 司空图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释】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
6、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D.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 5阅读
7、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起于“风吹柳花”,收于“流水”,所写均为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无一不照应题目中的“留别”。 B.李诗虚实结合,全诗重在对“留别”场景的描写,但也有对离别后个人境况的想象与追问,意味深长。 C.陆诗全诗以叙述、议论为主,辅以描写,紧扣“别离”这一主题,采用直抒胸臆手法,抒发个人情
8、志。 D.两首诗抒情对象略有区别,李诗为“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陆诗的抒情对象则是“游子”本身。 (2)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读了上述两首唐诗,你是否认同江赋中对“别离”的理解?请结合上述两首唐诗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官仓鼠 (唐)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公子行 (唐)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1)曹诗讽刺的对象是_,孟诗讽刺的对象是_。 (2)具体赏析这两首诗在讽刺手法上的异同。 7阅读下面的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纳
9、兰性德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柳烟丝一把,瞑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注)湘帘:用湘妃竹编制的帘子。鸳瓦:即鸳鸯瓦,上刻有鸳鸯,故称。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开头写春日傍晚,雨收云散,飞絮粘在蝴蝶的翅膀上,使它欲飞还住,渲染出幽婉 凄迷的氛围。 B.“人在”两句,写主人公独立高楼之上,感受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和煦春风,写出登楼赏春 的雅兴。 C.“柳烟”两句,进一步写出杨柳青青,如烟似雾,暮色冥冥,烟笼鸳瓦,都如愁绪笼罩在楼 中人心头。 D.这首词写景细腻生动,抒
10、情含蓄委婉,末句以景语作结,不直接道破,给读者留下很大 的想象空间。 (2)这首词结尾为什么要说“休近小阑干”?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注释】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水上浮萍作比,形象地写出了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 是天涯沦落人。 B.颔联是说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折磨诗人,以致衰老,竟不觉花之美
11、,只好借酒 浇愁。诗意凄凉,字字酸楚C.尾联意为;趁未衰之年,暂拼一醉,破涕为笑;期望今后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诗 人聊以自嘲,也是自许自慰。 D.全诗刻画了一位多年漂泊、年华已逝、感世伤怀而又不失美好愿望的诗人形象。语言生 动辛辣,极具讽刺性。 (2)全诗对比贯穿全篇,试赏析这种手法的运用。9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田园乐(二首)王维 其四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其五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萋萋”“落落”使用叠词,不仅表现了春草的茂盛和青松的高直,而且韵律和谐。B.“
12、绿”用赏心悦目的颜色、“寒”用诗人的舒适感受来表现诗人生活在此间的愉悦。 C.“山”是远处的山峰,因山下有“远村”;“孤烟”衬托出人,写此处人烟稀少。D.“独树”“孤烟相对.“高原”“远村”比邻,营造出孤寂冷清、高远深邃的意境。 (2)“牛羊自归村巷”和“一瓢颜回陋巷”两句分别通过“巷”体现了描写对象怎样的特点?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贺新郎 刘过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想雁 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击筑悲歌,酒酣箕踞。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
13、语。更 忍对,灯花弹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注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曾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片开头三句写“西来”途中的情景,“几番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相加,也暗含词 人羁旅漂泊的艰辛。 B.词人希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可是家乡遥远,音信全无,更令人生出韶华已逝、功业未 建的无限感慨。 C.下片首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委婉地写出了自己功业无着落的现状,又引出了对当年豪情壮志的回忆。 D.“词之言情,贵得其真,从下片看,这首词像是写给一位朋友,倾吐郁郁衷怀的,所以 真情
14、毕露,挥洒无余。 (2)本词运用了多种抒情方式,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1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烛烛晨明月(节选) 佚名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由时间写起,突出时令特征,见出旅途的艰辛,为下文道别做铺垫。 B.三四句描写了江汉奔腾、浮云飞翔之景,依托阔大的境界,表现高远的志向。 C.五至八句通过强调山川阻隔,相距遥远,句句突出“远”字,感情更加浓盛。 D.本诗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
15、达方式,感情深沉,风格古朴。(2)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元日陈与义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 后饮屠苏惊已老,长乘舴艋竟安归。 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却自违。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沾衣。 【注】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南宋建炎四年,金兵大举南侵,诗人避难湖湘间。此诗作于建炎四年。屠苏:屠苏酒。刳(k)心:道教语,谓摒弃杂念。独沾衣:传说战国时齐景 公在牛山落泪,感慨人世无常。(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回忆自昔至今五年来的辗转奔波的生活,每逢“元日”,只有“流离”,可见诗人 的生活境况。 B.“惊”字写诗
16、人饮屠苏酒时蓦然发觉自己垂老的惊惶之态,“竟安归”表达了对最终竟然安然 归乡的欣喜。 C.“携家作客真无策”呼应首联上句,是说自己五年来漂泊辗转,客居他乡。“真无策”透露出 诗人的内心感受。 D.颈联第二句,写诗人原本决心学道以清除内心杂念,后来却违背了自己原本的意愿,步 入仕途,自感追悔莫及。 (2)本诗尾联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 刘禹锡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注)骠骑: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少卿:任安,
17、字少卿,曾任大将军卫青的属官。据史记载:大将军卫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颓波:大河决堤时从堤口奔泻而下的洪 流。用作喻世事变化。(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将人生感慨不着痕迹地寄寓于笔墨之间,用意含蓄而隐微,情感深沉厚重。 B.首联采用对举方法来叙事。上句称霍去病的官职,下句称任安的字,充满敬重之意。 C.第三、四句运用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既赞扬了任安,又表明了心志,感情强烈。 D.“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流露出作者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与怀才不遇的感叹。 (2)纵观全诗,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14阅读下
18、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平山堂 王安石 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墟落耕桑公恺悌,杯觞谈笑客风流 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时有此不?【注】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冈上,为欧阳修做扬州知州时所建。恺悌:和乐平 易。(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山堂建造在形如虬龙的山岗上,登堂就可以眺望江南,景色一览无余。 B.欧阳修为政期间的和乐平易之风,在他的名作醉翁亭记中也有表达。 C.尾联通过“岘首”和“平山堂”的对比,间接赞赏建堂者的眼光和魄力。 D.本诗语言含蓄,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诗人如何表现平山堂的“壮观”?
19、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1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 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注】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 伶。生子何须似仲谋: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_,_表达技巧。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作者却感叹“生子何须似仲谋”。二者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作比较赏析。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冬末同友人泛潇湘 杜
20、荀鹤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 B.首联就题起句,自问自答,点明创作目的。“残腊”即题中“冬末”。 C.颔联紧承第一联,从买鱼、饮酒等生活细节具体展现泛舟潇湘之乐。 D.作者在尾联表示要采江山之美以人新诗,使得新作传诵到都城长安。E.全诗通篇写景,却将诗人内心情感表现得真切丰满,极具艺术魅力。 (2)颈联写“猿”“雁”,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17阅读下
21、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错刀行 陆游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注】:孝宗干道八年(1172),陆游47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聘请,担任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投身收复失地的准备工作,九年,奉调摄知嘉州,期间创作此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意即当时朝廷中已经形成一个怀抱报国丹心的爱国 志士群体。 B.“南山晓雪玉嶙峋”,雪光与刀光相辉映,为爱国志
22、士之“一片丹心”增色,突出了诗中抒情 主人公的凛然不可屈服的形象。 C.本诗题为“金错刀行”,是一首咏物诗,它旨在铺陈描绘宝刀的锋芒铮亮、珍贵难得,也 是借宝刀来述怀言志。 D.这是一首七言歌行,最后两句却先用“呜呼”提唱,以九字反诘句作结,读来铿锵有力, 仿佛掷地有金石之声。 (2)“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 析。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梦 (唐)杜牧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1
2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 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 的孤独与痛苦。 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季节的更替,牵动着边塞和家乡两地的人,为尾联思妇给 丈夫寄征衣的行为做铺垫。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句中暗暗流露着作 者的爱国思想。 (2)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你觉得这 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
24、成各题。除夜二首(其一) 陈与义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山)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殊方:异乡。(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爆竹残更”“朔吹翻江”等词语,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其中“翻”字一语双关,既描 写了江面的波卷浪涌,又写出作者此时此景之下的心绪难平。 B.诗歌颔联写作者揽镜自照,鬓发已经变白,不由得怪它“多事”,言外是慨叹自己避兵转 徙,艰苦备尝,惟有灯火明亮,“
25、尽情”相慰,言外是慨叹客居岑寂。 C.诗歌前两联作者由室外的爆竹声和江水声转到写自己的感受和心情,一个“意”字领起下 文,包含了亡国南渡的感伤无奈及漂泊异乡暂得欢愉的慰藉之情。 D.本诗感时抚事,不用华丽词藻,不用典故,语自浅近而不平淡,构词讲究而不生涩,娓 娓动听地表达出作者深层的蕴藉之情,读起来让人觉得前味醇厚。 (2)纪昀评价这首诗“结有神致”,即尾联写得有神的情致。你认为尾联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致?又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杜荀鹤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26、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散”“凝”二字准确凝练,将春雪“时散时凝”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B.颔联写春雪到来时的山中景色:岭梅似乎再次开放,岩石上融化的雪水也开始结冰。 C.颈联“鹿儿”“吟僧”可见诗人情趣的高雅,身处山中苦寒之地,却闲适宁静、恬淡自适。 D.诗歌尾联写春雪和春雨发挥了同样的作用,使得松间小路上的青苔又密密覆盖了一层。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 秋思 陆游老怀不惯著闲愁,信脚时为野外游。过雁未惊残月晓,片云先借一天秋。 村醅似粥家家醉,社肉如林处
27、处留。七十已稀今又过,问君端的更何求? 【注】端的:此处解释为究竟、到底。(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怀”一句“老”“不惯”既交代“秋游”的缘起,又暗示“秋思”的缘由。 B.颔联用比拟、对比的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雁”、“云”等意象,突出了“秋”的特点。 C.本诗先点明“秋游”的缘由,再写秋景、秋俗,最后直抒胸臆,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D.本诗展现的乡村风俗及淳朴民风,与作者另一首诗游山西村相似。 (2)“问君端的更何求?”一句表达的情感深沉而复杂,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
28、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注释】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这里指皇帝。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 蔽日障风。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首句先写“鸡人报晓”,引出下句“进翠云裘”,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 紊。 B.颔联“万国衣冠”后着一“拜”字,通过地位上尊与卑的对比,表达了使臣对大唐王朝的崇 敬。 C.颈联通过写日色才临,仙掌即动,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小中见大,给人一种身临其境 之感。
29、 D.本诗按照时间顺序,由上朝前到早朝结束,描绘了皇庭早朝时的庄严肃穆、气派非凡。 (2)前人评价此诗“气象阔大”“盛丽极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渡湘水 孟浩然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行旅时相问,涔阳何处边?【注】杜:杜若,芳草名。榜人:船夫。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田园山水诗。B.本诗是五言律诗。 C.颈联中“岸火”“潭烟”,紧扣了诗题中的“夜渡”二字。 D.尾联中的“时”表达了诗人想到涔阳与朋友相聚的急切心情。 (2)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A.明快飘逸
30、B.婉约含蓄C.质朴刚劲 D.清淡自然(3)请赏析“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2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战城南 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对句开起,上句“塞北途辽远”,开门见山交待了战争的地点,描绘出了塞外广袤 的环境。 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军队威武雄壮的气魄,以及士兵高昂的斗 志。 C.尾联下句以景作结,通过描绘大漠黄沙飞天的自然景色,渲染了战争的
31、激烈,衬托出将 士们的英勇卫国精神。 D.诗歌以旁观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刻画了边塞将士们豪情满怀、视死如 归的高大形象。 (2)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借此抒发了什么感情?对表现本诗的主题有何 作用?2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令 王安石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的作品,首句歌颂了“历遍穷通”的伊尹和吕尚,展示了一代政治家鉴 古论今的真实感情。 B.“若使当时身不遇”词人为伊尹和姜
32、子牙感到庆幸,也为没有被知遇的英雄而惋惜。 C.下阕首写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遇合”就会“风虎云龙”,使国家兴盛。D.本诗用典贴切,借用历史中二位“英雄”,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2)某位评论家说:“二翁合也,均本诗之也”,这两个字是本词的词眼。你知道词眼是什么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1(1)琴声(弹琴);请歌(求诗) (2)大量运用比喻来刻画音乐,将乐声比作“凤语”“鸾离”“佩玉”敲击声等;运用丰富瑰丽的想象,赋音乐以形象,来写旋律的变化,如初听如彩云追月,再听如越王夜起、 解析:(1)琴声(弹琴);请歌(求诗)(2)大量运用比喻来刻画音乐,将乐声比作“凤语”“鸾离”“佩玉”敲击声等;运用丰富瑰丽的想象,赋音乐以形象,来写旋律的变化,如初听如彩云追月,再听如越王夜起、老翁牵鹿,高昂处如挟剑斩蛟、张旭泼墨;侧面烘托,如写自己病中听曲,全然而愈。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前后八句所写的意思,根据其意思来概括其叙写的内容。比如前八句,“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意思是说:初听听那琴声,仿佛天河彩云追月,又仿佛蜀琴双凤和鸣;再听听那琴声,仿佛荷塘叶落,秋鸟啾啾,又仿佛越王夜起,伏首天姥;那琴声,像清官服中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