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3625582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甘谷四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检测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贫困作为一种古老的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性问题。传统社会相对现代社会来说物质匮乏、生产效率低下,但物质的匮乏造成的贫困现象与贫困文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贫困文化是贫困群体所拥有的一种亚文化,当这种文化沁入到了这个民族成员的血液和灵魂之中,就具有很强的韧性。 当前,中国消除了延续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全

2、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进入了后小康时代。虽说物质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一种嵌入到民族心理中的适应文化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巨大阻力,制约着整个后小康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大了相对贫困治理的难度。 西方传统文化中基督教文化是一种主流,基督教将“贫困”作为一种“恶”的文化,希望用“慈善”的方式来消除这种“恶”。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伦理文化,而儒家伦理奉行的是一种“善”文化,并且通过官方正统的教化渠道使“善”文化成为主流。儒家思想家将“贫困”作为一种“善”,主张用“节欲”的方式来对付“贫困”,甚至将“贫穷”作为一种“美德”来进行歌颂。被统治者用来作为治国指导思想的儒家

3、文化,将“贫穷”作为正统的意识形态,并将其颂扬为一种美好境界。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就浸淫在对贫困的这种认识和熏陶中。“贫困”即“美德”,成为一种精神鸦片,“安贫乐道”的“贫困文化”和“贫困观念”根深蒂固地植入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液中。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对待“贫困”的观念上,甚至比儒家的“贫困伦理”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早期道教承袭并且衍化了道家的寡欲观,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求人们守贫、苦行和守拙。佛教传入中国后,儒道释三者合流,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安贫乐道”的民族心理,“贫困文化”和“贫困观念”的负面作用更加凸显,很快得到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认同,其安于贫穷、与世无

4、争的消极心理更加深入人心。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儒道释三家合流后塑造的“安贫乐道”的“贫困观念”和“贫困文化”,对于调适中华民族群体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产生了很强的正向激励作用,使人们在面对贫穷落后的逆境和压力时,仍然保持一种坚忍不拔、刻苦耐劳的品性,并能够穷则思变,形成一种有效应对、适应与成长的心理机制。但是,这种“贫困文化”和“贫困观念”仅契合农耕文明,适应生产力水平低下、工具简陋和生产资料有限的时代文化。在这种贫困文化的熏染下,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与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市场经济时代相抵牾的民族心理。 社会心理学认为,贫困心理基因是有记忆、有遗传的。贫困文化基因中的这种韧性,无疑为

5、消除了绝对贫困的后小康社会相对贫困的治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增加了后小康时代相对贫困治理成本。因此必须未雨绸缪,按照工业革命4.0时代、5G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标准,根据相对贫困的特征,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 (摘编自唐任伍贫困文化韧性下的后小康时代相对贫困特征及其治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贫困,带领人民从“短缺”迈向“丰裕”、从“贫困”跨入“小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扶贫使命的终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中国扶贫战略即将由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转变。 就绝对贫困而言,贫困主要表现为“短缺经济”“物质

6、匮乏”“仅维持生存安全基本需要”“食物消耗货币化”等。身处绝对贫困中的人无暇顾及生存以上的发展性问题,生存问题的迫切性使得贫困的相对属性被短缺经济所遮蔽。 相对贫困则是在一定的对比中显现的。相对贫困是由多种因素相互叠加呈现出来的主客观状态,它不仅是满足低起点的基本生存需要,更是社会比较的动态综合性结果。在特定国家或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下,依赖个人或家庭的现有资源即便可以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但相对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准或其他群体,仍处于较低水平的生活境况或状态,这就是相对贫困。相对贫困表现为经济维度(收入与消费)、社会发展维度(就业、教育、社会保障)、自然生态维度等多维度的匮乏。虽然平均生活水准是通过特

7、定贫困测量所得,但它仍是动态演变的,会因时空和人的感知差异而不同。因此,相对贫困包括客体评判和主体感受两个层面,前者是社会针对个体所作的客观式评价,后者是贫困主体自身对生活境况的主观式评价。与绝对贫困不同,相对贫困是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或阶层间基于主观认定的生存水准差别而形成的贫困。相对贫困由于存在着不同的参照系,其地方性和区域性特征突出。 (摘编自王国敏后小康时代中国相对贫困的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将“贫困”作为一种“善”,甚至作为一种美德进行歌颂,并通过统治者正统的教化渠道,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主流。 B.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贫困文化就是

8、一把双刃剑,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同时存在,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心理。 C.由于特定的文化背景,贫困文化长期影响着中华民族,并成为文化基因根植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让贫困治理工作难度加大。 D.相对贫困表现为低起点的基本生活要求,是社会多维度比较的综合性结果,呈现出动态特点,具有地域性差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儒道释”主张“安贫乐道”,使安于贫穷、与世无争的消极心理深入人心,从而消解了这些主流思想的积极影响。 B.由于贫困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后小康时代相对贫困的治理难度明显大于扶贫初期绝对贫困的治理难度。 C.西方传统文化中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伦理文化

9、对贫困的认识不同,应对的方式也不同。 D.将时间因素、地方因素、区域因素结合起来,从社会客体进行客观评价,就能准确识别相对贫困。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属于相对贫困的一项是() A.王某是地道的农民,妻子又卧病在床、生活难以自理,家里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女儿要抚养,他只能困守几亩薄田度日。 B.陈某某夫妇文化素质低、缺少经济来源,外出打工又因无一技之长而无法立足,回村后全靠打短工艰难维持生计。 C.刘某某家在偏远的乡镇,妻子因家庭贫困而离家出走,自己在外做泥瓦匠又出事故而伤残,靠年老体弱的父母帮衬度日。 D.李某某夫妇因城郊规划拆迁而迁入城市打工,收入低且不稳定,夫妇俩常为不能给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而

10、自责。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论证思路。 5.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阐述贫困时角度上的不同点,并结合两则材料给中国今后的扶贫工作提三条合理化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茶馆(节选) 老舍 时间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地点同前幕。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

11、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

12、,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几个打炮,明几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三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

13、过来呀! 王淑芬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三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三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三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14、王利发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Allright? 李三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发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三哼! 王淑芬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李三!李三! 李三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

15、们得添人! 王利发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听听,又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6.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了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重新开张,老伙计李三却抱怨工资少而事务多,这一情节暗示出

16、茶馆的前景暗淡。 B.文中说“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这句话表明了王利发精明干练,善于经营,善于改良,能够顺应时代。 C.“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由此可见李三老于世故,也可见他对清王朝的愚忠。 D.“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王淑芬的这句话道出了当时人们生存的艰难与无奈。 7.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舞台说明属于社会环境描写。“莫谈国事的纸条是剧中的重要道具,对它的交代属于细节描写,字写得更大,影射社会更加黑暗。 B.“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既摹动作又写心理

17、,表现出他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 C.“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在无奈而悲凉的语气里折射出李三对社会改良的失望,这是-种含泪的幽默。 D.在影视片或戏剧中,有时会出现-种画外音。上文中“远处有隐隐的炮声”,就是画外音,与开头的时间交代相照应,暗示了时代背景。 8.在茶馆一剧中,王淑芬是一个不具有主角光环的次要人物,但在上述节选部分中,她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9.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一部优秀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上述茶馆节选部分主要揭示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18、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

19、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20、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室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指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是对刘邦的尊称。“公”有

21、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之一。 B.参乘,也叫车右,其任务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文中意思是,樊哙担任刘邦的警卫。 C.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樊哙被赐封舞阳侯。 D.列传,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司马迁曰:“列传者,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史记中有多人的合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也有单人的独传,如樊郦滕灌列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

22、文鸿门宴中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却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认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馀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14.本文与鸿门宴相比,在对樊哙的刻画描写方面有什么不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

23、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孟子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别人请自己吃饭。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5.关于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出句点题:“佳节清明”,似无新意;继而写景,“桃李”春风“野田荒垅”,意象格调迥异,再对举喜“笑”和悲“愁”,意境顿出。 B.颔

24、联“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描写的是清明时节植物的生长情景。 C.首联桃李无所谓“笑”,荒冢也不能“生愁”,这只是赋予桃李、荒冢以人的情绪,用了拟人手法。 D.全诗以乐景写哀情。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 16.诗歌最后两联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 (2)齐桓晋文之事里孟子用“_,_”指出

25、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3)庖丁解牛中庖丁一是靠感官去感觉牛,二是凭内在精神去接触牛体的两句是:“_,_。” (4)烛之武退秦师中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华文化展示惊艳全场;“瑞雪祥云”“鸿运山水”等服饰穿戴_;“雪如意”“冰玉环”等冬奥场馆造型_。不仅北京冬奥会是一场文化盛宴,也是一场体育盛会,彰显着中国风采,传承出中国自信。 透过北京冬奥会这扇窗,世人能看到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深厚_,也能一览当代中国_的发展面貌。在科技、

26、智慧、绿色、节俭理念引领下,北京冬奥会从硬件建设到软件提升,从竞技比拼到大众普及,从赛事筹办到地方发展,顺应了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变成现实。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独树一帜精美绝伦积累沧海桑田 B别具一格美轮美奂积淀日新月异 C.别具一格精美绝伦积淀沧海桑田 D.独树一帜美轮美奂积累日新月异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北京冬奥会是一场文化盛宴,也是一场体育盛会,彰显着中国风采,传递出中国自信。 B.不仅北京冬奥会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彰显着中国风采,传承出中国自

27、信。 C.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也是一场体育盛会,彰显着中国风采,传承出中国自信。 D.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彰显着中国风采,传递出中国自信。 20.“科技、智慧、绿色、节俭”是2022北京冬奥会的理念。请任选两个理念,为本届北京冬奥会各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紧扣关键词;使用对偶或对称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每条不超过2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6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的儒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历代帝王几乎都将孔子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

28、子,总觉得味道有点儿别致。既然如此,_?这也许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一是他的民本思想。这里说孟子主张性善论,是和荀子的“人性本恶”相对而言的。_,因为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熏染而变坏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善。_,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为响应国家双减政策,新东方进行业务转型调整。11月初,董事长俞敏洪表示,将退租1500个教学点,为农村孩子捐献近八万套新课桌椅;不久后又宣布,新东方将成立大型农业平台,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销售,振兴乡村经济。 材料二: 2020

29、年新冠疫情肆虐,疫情防控物资紧缺,汽车民企比亚迪公司响应号召,迅速转产,进入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生产领域,公司创始人王传福集结3000多位工程师,亲自带队盯生产线,不到两周,比亚迪生产的防疫物资开始大批量进入防疫一线。 材料三: 1931年,钱伟长以物理5分、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爆发九一八事变,钱伟长认识到中国科技水平落后,不能研发高科技武器,毅然决定转系进入物理系;后来留学回国,在火箭等领域为国家做出了伟大贡献。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30、800字。 甘谷四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检测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贫困作为一种古老的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性问题。传统社会相对现代社会来说物质匮乏、生产效率低下,但物质的匮乏造成的贫困现象与贫困文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贫困文化是贫困群体所拥有的一种亚文化,当这种文化沁入到了这个民族成员的血液和灵魂之中,就具有很强的韧性。 当前,中国消除了延续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进入了后小康时代。虽说物质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一种嵌入到

31、民族心理中的适应文化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巨大阻力,制约着整个后小康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大了相对贫困治理的难度。 西方传统文化中基督教文化是一种主流,基督教将“贫困”作为一种“恶”的文化,希望用“慈善”的方式来消除这种“恶”。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伦理文化,而儒家伦理奉行的是一种“善”文化,并且通过官方正统的教化渠道使“善”文化成为主流。儒家思想家将“贫困”作为一种“善”,主张用“节欲”的方式来对付“贫困”,甚至将“贫穷”作为一种“美德”来进行歌颂。被统治者用来作为治国指导思想的儒家文化,将“贫穷”作为正统的意识形态,并将其颂扬为一种美好境界。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就浸淫在

32、对贫困的这种认识和熏陶中。“贫困”即“美德”,成为一种精神鸦片,“安贫乐道”的“贫困文化”和“贫困观念”根深蒂固地植入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液中。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对待“贫困”的观念上,甚至比儒家的“贫困伦理”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早期道教承袭并且衍化了道家的寡欲观,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求人们守贫、苦行和守拙。佛教传入中国后,儒道释三者合流,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安贫乐道”的民族心理,“贫困文化”和“贫困观念”的负面作用更加凸显,很快得到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认同,其安于贫穷、与世无争的消极心理更加深入人心。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儒道释三家合流后塑造的“安贫乐道”

33、的“贫困观念”和“贫困文化”,对于调适中华民族群体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产生了很强的正向激励作用,使人们在面对贫穷落后的逆境和压力时,仍然保持一种坚忍不拔、刻苦耐劳的品性,并能够穷则思变,形成一种有效应对、适应与成长的心理机制。但是,这种“贫困文化”和“贫困观念”仅契合农耕文明,适应生产力水平低下、工具简陋和生产资料有限的时代文化。在这种贫困文化的熏染下,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与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市场经济时代相抵牾的民族心理。 社会心理学认为,贫困心理基因是有记忆、有遗传的。贫困文化基因中的这种韧性,无疑为消除了绝对贫困的后小康社会相对贫困的治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增加了后小康时代相对贫困治理成本。因此必须未雨绸缪,按照工业革命4.0时代、5G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标准,根据相对贫困的特征,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 (摘编自唐任伍贫困文化韧性下的后小康时代相对贫困特征及其治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贫困,带领人民从“短缺”迈向“丰裕”、从“贫困”跨入“小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扶贫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