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校内公开课).docx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3648777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校内公开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校内公开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内容。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重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内容。【难点】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华文明史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请大家自由说说你记得哪些优秀诗歌。(生自由回答)诵读古代优秀诗歌,我们的心灵能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今天,我们来

2、学习四首古代诗歌,学习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领会古人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来继续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二展示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内容。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三课堂活动:活动一:初读诗歌,了解诗歌体裁: 1.这四首优秀的古代诗歌体裁各不相同,根据以前学诗歌的经验,你能准确给它们区分体裁吗? 学生展示。教师引导明确文学知识:诗歌从形式上可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近体诗”)。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

3、,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今体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绝句: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诗歌四句一首,用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

4、,短小精粹。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

5、数、句数、平仄、韵脚。观沧海:四言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言绝句;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诗;天净沙秋思:散曲。2.朗读诗歌,感知韵律与节奏:古诗律诗节奏规律:四言诗一般为“二二”式;五言诗一般为“二三”式。“三”依据具体情况,可以再分为“一二”或“二一”。七言诗是在五言前面加“二”,一般为:“四三”节奏或“二二三”节奏。通读这四首诗,明确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学生展示朗读。师生评价。3.三读诗歌,读出意境美。 学生展示,师生评价。 要想真正读出感情,还得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接下来让我们穿越到千百年前,走进诗人,领略他们的才华,感受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活动二:学

6、习观沧海。1资料助读:(1)学习诗歌,一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了解作者、背景;抓标题、意象、意境;抓关键词句。所谓意象,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富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2)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3)背景资料: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削平了北方群雄。七天

7、月出卢龙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实际,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通过抓意象、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2.结合注释,疏通诗意,思考下面的问题:(1)文中描写了哪些意象?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2)这首诗可分几层?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3)曹操在戏曲里狡猾奸诈的代名词,今天通过这首诗和作者及背景资料,你读到了怎样的曹操?请结合具体诗句或资料说说你的看法。学生探究,展示。示例:由背景资料可知曹操具有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水何澹澹,山岛辣峙”,写出了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以坚定

8、倔强之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想像,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4)再次齐读,感受诗歌所表达的豪迈气概。活动三: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作者及背景:(1)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夸张。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构成其诗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2)写作背景。王昌龄早年家贫,开元十五年(727)中进士,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应博学宏

9、词科登第,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东南地区漫游,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2.说一说通过诗歌题目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猜一猜诗歌会表达怎样的情感?3.前面说过古诗要通过意象来理解其内容情感,而古诗中的某些意象往往是有特定含义的。就像月亮常常表达思乡、团圆。这首诗中的“杨花”“子规”就有着特定的含义:杨花:柳絮,漂泊无定。指杨花落尽,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子规:杜鹃鸟,其叫声为“不如归去”。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你能说一说本诗中两个景物有什么深意吗?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

10、郎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激情朗读,看谁读得有意味,读出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四 背诵这两首诗。二次备课4 古代诗歌四首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检查背诵。二、展示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内容。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三、课堂活动:活动一:学习次北固山下:1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其诗流传不多。有文献记载:“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

11、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诗歌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写作背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舟行至北固山下,目睹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无限的思乡之情,于是吟成了这首诗。2.朗读、齐读,初步感知内容: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解题: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押韵,每联的尾字押韵。押韵的字叫韵脚。颔联、颈联一定是对偶句。4.结合注释疏通诗意,说一说本诗

12、四联各写了什么?明确: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它好在哪里?预设 作者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

13、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7.再次齐读这首诗。活动二:学习天净沙秋思:1.作者介绍: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曾任江浙行省属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写出许多“叹世”之作。有杂剧15种,并写有小令、套数200余首

14、,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写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一生都几乎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因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一次旅途中,他下了天净沙秋思。2.范读、齐读,初步感受散曲内容,注意节奏划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合作探究(1)这首散曲可以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你觉得可以抓住哪个关键词?表达的情感又是什么?学生探究,明确:“断肠人”。这是点睛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一句“断肠

15、人”把无所归依的伤感与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2)又是一首游子之歌。请比较这两首诗歌,从内容、形式两方面说一说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之处。学生探究,展示。示例:内容上,都写乡愁。形式上,先写景,后抒情。 (3)同样是表达乡愁,你觉得哪一首诗的愁绪更浓重一些?请说说你们的看法并简述理由。4.拓展训练: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学生活动。展示。示例: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马。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想到自己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四、诵读、背诵这几首诗歌。五、课堂小结: 本课所选的四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多诵读诗歌,在精美的语言与深远的意境中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二次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初中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校内公开课).docx)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