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线段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1,第60页“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短的。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具准备:学生分别准备一根棉线、一把直尺、一张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猜谜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猜谜:“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线)教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二
2、、初步认识线段 1.谈话: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准备的一根棉线,随意地把它放在桌上。(边演示边提出要求)像这样用手捏住这根线的两端,把它拉紧。 提问:与放在桌上时相比,这根线拉紧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出:捏住线的两端,把它拉紧后,它就直了。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线段的认识) 3.继续捏住这根线的两端,并把它拉紧,但两手位置一高一低。提问:现在两手之间的这一段也可以看成线段吗?换一根长一些的线,仍然用手捏住它的两端,并拉紧提问:现在两手之间的这一段也可以看成线段吗? 4.揭示线段的图形。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谈话:线段可以用这样
3、的图形(指线段的图形)来表示,仔细观察线段,在小组里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后在小组里交流。 启发:知道图上的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什么吗?(线段的两端)指出:这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线段的两端。我们把它叫作线段的端点。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线段除了有两个端点,还有什么基本特征?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三、感知线段的特征 1.结合演示,指出:直尺、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同桌互相在直尺和课本面上指一指,说一说。提问: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学生找一找,指名说一说。2.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拿出来,对折,再打开。启发:现在同学们的纸上都有了一条折痕。仔细观察
4、,这条折痕也能看成一条线段吗?为什么?(预设: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再问:可以把它看成一条线段吗?追问:你还能折出比它短一些的折痕吗? 学生操作后组织交流,并指出:线段是有长短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 3.做“想想做做”第1题。 第1题:先让学生各自进行判断,再指名说说判断的理由。 谈话:其实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都是由线段围成的,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眼力大比拼,请小朋友们到我们认识的图形中找一找。4. 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找一找,组织交流。教师:指出你最喜欢的图形有几条线段围成的?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
5、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四、学习画线段 1.启发:如果让你画一条线段,你打算用什么工具来画?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提出要求:每人用直尺试着画一条线段。学生各自操作,指名板演。 评点学生所画出的线段,强调:(1)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直尺,使它不移动然后沿直尺的边从左向右画;(2)画出的线段一定要是直的,不能弯曲;(3)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 2.做“想想做做”第3题先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想一想连接两点,只能画几条线段?明确: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3.做“想想做做”第
6、4题。 学生读题后,先适当解释“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的意思,再让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画一画。 提问:画出的是什么图形?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题目后,谈话:这里有4个点,如果要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出几条?先自己在书上画一画,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共画出了几条线段,是否在每两点之间都画了一条线段。 (2)启发: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画线段的过程,想一想,如果给出的点数再多些,画出的线段的条数会怎么样?(如果点的个数越多,画出的线段的条数就越多) 五、全课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