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卷试题库(含答案)(教师招聘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一、填空题。1.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与( )的统一。2.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 )与( )课程。3.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 )和(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 )活动以及( )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5.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围绕( )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 )和( ),以促进学生( )发展为目的。7. 语文课程应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以(
2、)、( )、( )、梳理与探究等四个版块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构建主线。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 )为基础,以( )为主线,以( )为引领,以( )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 )。9. 语文课程设计应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 )与(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突出内容的( ),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新成果,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强调内容的( ),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11.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
3、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 )、( )、求知欲。12. 新课程语文课程的实施,倡导促进学生( )、( )、( )学习。13.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 ),( ),( ),勇于探索等良好的学习习惯。14.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学要少做题、( )、( )、( )、( ),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15.语文课程实施应关注( )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16. 新课程倡导课程评价的( )和( ),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17.语文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 ),改进( ),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18.课程评价应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 )和( ),关注
4、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19.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 )、( )和( ),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20.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 )、( )、( )、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综合体现。21. ( )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22.思维能力培养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和( )。23.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 )、( )、( )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 )和运用语言文字( )、创造美的能力。24. 语文课程目标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培养( )、(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
5、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5.在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其中( )个左右会写。26.语文新程标准提出学生语文学习应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学会( ),能说( )。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 ),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27.学生的语文学习应养成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习惯,初步掌握( )、( )、( )、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28.在小学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应积极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字。29.在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目标要求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 )、(
6、)。在第二学段(34年级)学习目标要求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 )、( )等标点符号。30.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识字量要达到( )个左右,其中( )个左右会写。31.学生的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这是第( )学段对于写字的要求。32. 小学第二学期学段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 )、( )等阅读方法。33.阅读整本书,主支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是从小学语文第( )学段开始要求的。34.在小学第二学段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 )、( ),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
7、于( )字,课内习作每学年( )次左右。35.小学语文的培养目标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其中( )个左右会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万字。36.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要求学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字。37.小学语文的课程内容的主题分为三个方面,即( )、( )、( )。3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 )组织与呈现。39. 小学语文课程在设计语文学习任务时,要围绕特定( ),确定具有( )的语文实践活动。40. 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 )、( )、综合性。4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
8、,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 )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 )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 )、( )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42.语文课程拓展性学习任务群包括( )和跨学科学习两个。43.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学习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 )和( ),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44. ( )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45. 识字与写字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形象直观)的
9、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综合运用( )、( )、注音识字、( )等多种识字方法。46. 对于识字与字,第一学段应( ),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合理安排识字与写字的量。47.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积累与梳理的教学,重在培养( )、( )和( )。48.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应紧扣( )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49. 对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第一、二学段可以围绕( )、( )、文明的公共生活等主题进行设计学习任务。50.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对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共设置了( )、( )、( )等三个学习主题。51.对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
10、达的主题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应围绕学生( )进行。52.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主题学习评价在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对( )、( )的大体感受;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对( ),( )的具体感受;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学生对( )、( )、( )、( )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53.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应根据学生( )的特点,设置学习主题与情境,在第一学段设置了( )、( )等学习主题。54. 整本书阅读教学任务应统筹安排( )、( )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 )和( )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55.对于整本书阅
11、读的教学,应以( )活动为主。5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应设计阅读、讨论、( )、( )、( )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发现、思考、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应注意不同学段的特点,第一学段,重在保护学生的( )、( ),引导学生多观察相似事物的异同点,多问为什么 57.跨学科学习的教学在第一至第三学段以观察、( )、( )和( )为主。58. 跨学科学习要拓展学习资源,增强跨学科学习的( )和( )。59. 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 )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 )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60.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理解( )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 ),突出( )、(
12、 )。61. 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 )和( ),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62.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创设( )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 )。63.教师要关注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同一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 )和( )。64. 小学语文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 )和( )的一般规律。65.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应建立( )、( )和( )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66. 语文课程评价包括( )和( )。( )贯串语文学习全过程,终结性评价包括( )和( )的综合结果。67. 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 )
13、和( )的发展水平。6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创设情境,应建立( )、( )和( )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 )和( ),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69.小学语文教学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 ),丰富( ),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提供( )、( )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在语文学习中的( )。70.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 )的及时改进,要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的问题和不足,优化( ),改进( ),调整( ),完善( )。第一学段的评价要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 )。7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应统筹安排( )。评价要( )、( )地
14、记录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表现。过程性评价还应发挥( )的积极作用。72.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要要充分尊重学生的( ),关注学生在兴趣、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 ),引导学生开展( )和( )。73.小学过程性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的( )、( )。应重视( )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幅度,避免( )、( )对日常学习造成干扰,避免用评价结果的简单比较衡量学生的学业表现。74. 在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可通过课堂观察、( )、( )、( )等方式,收集和整理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性表现。75. 过程性评价要拓宽( ),倡导( )。76.(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
15、树立“( )”一体化的意识,科学( ),合理使用( ),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77. 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 )、( )、( )、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深入分析这些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78.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是( )评价,( )评价是教学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是在教学关键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79.作业评价的关键是( ),教师要以促进学生( )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用词准确、( )、( )、( )。80.作业布置上,教师要严格控制( ),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81. 阶段性评价可以根
16、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评价手段,可以采取( ),也可以设计( )。82. 阶段性评价应关注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主题学习评价,采用( )、( )、读书分享会等方式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可通过观察报告、( )、( )等,评价学生跨学科学习的阶段性成果。83.小学毕业水平考试命题应以( )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84. 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其中16年级一共推荐( )篇。二、简答题。1.小学语文课程的课程理念包含哪五个方面?2.怎样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3.对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
17、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这一课程理念,我们该怎样理解?4.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要求的提出促进了学习方式上的哪些变革?5.简单阐释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语言运用的内涵。答:6.如何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四大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7.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对于阅读与鉴赏方面是如何要求的?8.试简述小学语文第二学段(34年级)对于表达与交流板块的具体目标要求。9.简述小学课程内容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及载体形式。10.谈谈第二学段(34年级)对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学习内容?11.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有哪些?12.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实施的教学建
18、议有哪些?13.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原则有哪些?14.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1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和汇报展示?16.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原则有哪些?17.如何理解“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18. 小学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定义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课程。3.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
19、)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5.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7. 语文课程应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四个版块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构建主线。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
20、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9. 语文课程设计应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突出内容的(时代性),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新成果,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强调内容的(典范性),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11.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12. 新课程语文课程的实施,倡导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3.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等良
21、好的学习习惯。14.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学要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15.语文课程实施应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16. 新课程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17.语文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18.课程评价应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19.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
22、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20.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综合体现。21.(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22.思维能力培养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23.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24. 语文课程目标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5.在第一学段识字
23、与写字的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26.语文新程标准提出学生语文学习应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27.学生的语文学习应养成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习惯,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28.在小学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应积极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29.在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目标要求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4、)。在第二学段(34年级)学习目标要求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30.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识字量要达到(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31.学生的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这是第(一)学段对于写字的要。32. 小学第二学期学段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33.阅读整本书,主支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是从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开始要求的。34.在小学第二学段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
25、(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35.小学语文的培养目标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36.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要求学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37.小学语文的课程内容的主题分为三个方面,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39. 小学语文课程在设计语文学习任务时,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40. 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
26、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4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42.语文课程拓展性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两个。43.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学习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
27、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44.(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45. 识字与写字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综合运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46. 对于识字与字,第一学段应(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合理安排识字与写字的量。47.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积累与梳理的教学,重在培养(兴趣)、(语感)和(习惯)。48.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
28、学。49. 对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第一、二学段可以围绕(我爱我家)、(我爱上学)、文明的公共生活等主题进行设计学习任务。50.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对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共设置了(饮水思源)(珍爱自然)(童年趣事)等三个学习主题。51.对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主题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52.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主题学习评价在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对(作品情境)、(节奏和韵味)的大体感受;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理解),(作品的语言和形象)的具体感受;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
29、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53.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设置学习主题与情境,在第一学段设置了(生活真奇妙)、(我的小问号)等学习主题。54. 整本书阅读教学任务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55.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为主。5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应设计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发现、思考、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应注意不同学段的特点,
30、第一学段,重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引导学生多观察相似事物的异同点,多问为什么 57.跨学科学习的教学在第一至第三学段以观察、(记录)、(参观)和(体验)为主。58. 跨学科学习要拓展学习资源,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59. 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60.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61. 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62.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31、要注重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63.教师要关注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同一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差异性)。64. 小学语文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65.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66. 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串语文学习全过程,终结性评价包括(学业水平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结果。67. 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
32、的发展水平。6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69.小学语文教学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多元互动)。70.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要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的问题和不足,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第一学段的评价要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
33、(学习兴趣和积极性)。7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应统筹安排(评价内容)。评价要(真实)、(完整)地记录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表现。过程性评价还应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72.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要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兴趣、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73.小学过程性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整体性)。应重视(增值)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幅度,避免(过度评价)、(无序评价)对日常学习造成干扰,避免用评价结果的简单比较衡量学生的学业表现。74. 在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可通过课堂观察、(对
34、话交流)、(小组分享)、(学习反思)等方式,收集和整理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性表现。75. 过程性评价要拓宽(评价视野),倡导(学科融合)。76.(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77. 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深入分析这些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78.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评价,(作业)评价是教学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阶段性)评价是在教学关键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7
35、9.作业评价的关键是(作业设计),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难度适宜)。80.作业布置上,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81. 阶段性评价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评价手段,可以采取(纸笔形式),也可以设计(综合的学习任务)。82. 阶段性评价应关注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主题学习评价,采用(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会)、读书分享会等方式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可通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等,评价学生跨学科学习的阶段性成果。83.小学毕业水平考试命
36、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84. 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其中16年级一共推荐(75)篇。二、简答题。1.小学语文课程的课程理念包含哪五个方面?答:(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2.怎样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答: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
37、展。(1)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2)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3)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4)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3.对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这一课程理念,我们该怎样理解?答:(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
38、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2)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性,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4.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要求的提出促进了学习方式上的哪些变革?答:(1)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2)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
39、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4)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5.简单阐释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语言运用的内涵。答:(1)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2)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3)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4)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6.如何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四大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答:(1)语言是重
40、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2)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3)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4)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7.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对于阅读与鉴赏方面是如何要求的?答:(1)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2)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3)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
41、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4)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8.试简述小学语文第二学段(34年级)对于表达与交流板块的具体目标要求。答:(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
42、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9.简述小学课程内容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及载体形式。答:围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主题,注重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中华人文精神;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主要载体为汉字、书法,成语、格言警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古代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古代文化常识、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10.谈谈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