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中医诊疗指南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717146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91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OPD中医诊疗指南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COPD中医诊疗指南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COPD中医诊疗指南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COPD中医诊疗指南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COPD中医诊疗指南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版)铜梁区中医院肺病科 汪克敏定义定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肺外)的不良效应 。COPD 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在其病程中常出现急性加重,急性加重是促进疾病持续进展的主要因素。城市农村总体12.14.97.812.75.48.812.45.18.20246810

2、1214男性女性总体COPD患病率(%)#Zhong et al.AJRCCM,2007;176:753-760男性vs女性:P0.01城市vs农村:P0.01中国COPD的流行病学调查40岁以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病率和死亡率 我国 COPD 的总体患病率为 8.2,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2.4和 5.1。随着年龄增加,男女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轻度和中度COPD的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可能高于10,在老年人群中的比例可能明显增高。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预计 2020年将成为全球致死原因第3位和经济负担第 5位。COPD多属于中医学的“咳嗽”、“喘病”、“肺胀”等范畴。为进一步完善诊疗规范,

3、促进中医诊治水平的提高,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 建设项目组组织成立了由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基础研究、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统计学、卫生经济学等多学科人员组成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修订小组,参照 2008 年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依据指南研究与评价的评审、指南标准化会议确 定 的评价指 南标准和苏格兰指南 制定 组 织所归纳的指南制定步骤,以循证医学思想为指导,注重中医特色。归纳既往和现有的相关证据进行了充分收集和评价。证据来源包括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Cochrana 图书馆;教科书;相关专著;国家、行业学会颁布的

4、相关诊疗标准等;尚未发表的有关中医治疗 COPD 临床研究报告。根据制定的推荐意见的证据质量分级共分级别等次,获得了42篇不同质量等级的相关证据(其中 级篇、级篇、级篇、级 篇、级 篇、级 篇、级 篇、级 篇),并采用共识法最终形成证据的推荐意见,编写成本指南,以供参考。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1.1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综合分析确定。COPD 的主要症状慢性咳嗽、咳痰和(或)呼吸困难、危险因素接触史、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诊断 COPD 的必备条件。肺功能指标是诊断 COPD 的金标准。用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70

5、 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COPD 早期轻度气流受限时可有或无临床症状。胸部 线检查有助于确定肺过度充气的程度。排除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结核等其他肺部疾病。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1.2 疾病分期 1.2.1 急性加重期 急性加重是指患者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基础用药。通常在疾病过程中,短期内患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当患者出现运动耐力下降、发热和(或)胸部影像异常时可能为COPD 加重的征兆。2006 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首次将急性加重期定义为在 COPD 病程中出现

6、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急性加重,病情变化大于每日自然病程变化程度,并且需要改变日常治疗方案。1.2.2 稳定期 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1.3 严重程度分级 基于研究目的不同,COPD 严重程度可根据肺功能、功能性呼吸困难程度、生活质量、是否存在合并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进行评估,其中反映气流受限程度的 FEV1下降有重要参考意义。根据肺功能的变化等将 COPD 严重性分为级。级(轻度 COPD):轻度气流受限(FEV1/FVC100%70%,但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通常可伴有或不伴有咳嗽、咳痰。级(中度 COPD):气流受限进一步恶化(50%

7、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并有症状进展和气短,运动后气短更为明显。此时,由于呼吸困难或疾病的加重,患者常去医院就诊。级(重度 COPD):气流受限进一步恶化(3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50%),气短加剧,并且反复出现急性加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级(极重度 COPD):严重的气流受限(FEV1 占预计值百分比 30%预计值)或者合并有慢性呼吸衰竭。此时,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如果出现急性加重则可能有生命危险。此外,BODE指数(包含体重指数、气流阻塞程度、呼吸困难、运动能力等)和 COPD急性加重次数也可作为 COPD严重程度监测指标。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肺脏感邪,迁延失治,痰瘀稽留,

8、损伤正气,肺、脾、肾虚损,正虚卫外不固,外邪易反复侵袭,诱使本病发作,其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急性加重期以实为主,稳定期以虚为主。COPD 急性加重期:病机为痰(痰热、痰浊)阻或痰瘀互阻,常兼气虚或气阴两虚,虚实相互影响,以痰瘀互阻为关键。痰热日久损伤气阴,气虚则气化津液无力,津液不得正化反酿成痰浊而使阴津生化不足。痰壅肺系气机,损及肺朝百脉,可致血瘀,气虚帅血无力也可致瘀;瘀血内阻而使津液运行不畅,促使痰饮内生,终成痰瘀互阻。痰壅肺系重者,可蒙扰神明,表现为痰热、痰浊之分,多为急性加重的重证。COPD稳定期:发作缓解,病情稳定,痰瘀危害减轻,但稽留难除,正虚显露而多表现为气(阳)、阴虚损,集中

9、于肺脾肾,气(阳)、阴虚损中以气(阳)为主,肺脾肾虚损以肾为基。故稳定期病机以气(阳)虚、气阴两虚为主,常兼痰瘀。本病急性加重期常见风寒袭肺、外寒内饮、痰热壅肺、痰湿阻肺、痰蒙神窍等证,稳定期常见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等证 。血瘀既是COPD 的主要病机环节,也是常见兼证,常兼于其他证候中,如兼于痰湿阻肺证则为痰湿瘀肺证,兼于痰热壅肺证则为痰热瘀肺证,兼于肺肾气虚证则为肺肾气虚瘀证。治疗应遵“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 急性加重期以清热、涤痰、活血、宣肺降气、开窍而立法,兼顾气阴。稳定期以益气(阳)、养阴为主,兼祛痰活血。2.1 急性加重期 研究证据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

10、基础上应用中药治疗COPD 急性加重期,可以显著提高疗效、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致残率等。2.1.1 风寒袭肺 主症:主症:咳嗽,喘息,恶寒,痰白、清 稀,舌苔薄白,脉紧。次症:次症: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肢体酸痛,脉浮。诊断:诊断:咳嗽或喘息,咳痰白、清稀;发热、恶寒、无汗,或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舌苔白,或脉浮,或浮紧。具备 、项,加、中的项。治法:治法:宣肺散寒,止咳平喘。方药:方药:三拗汤(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合止嗽散(医学心悟)加减。(炙)麻黄9g,杏仁9g,荆芥9g,紫苏叶9g,白前9g,百部12g,桔梗9g,枳壳 9g,陈皮 9g,炙甘草 6g。加减加

11、减:痰多白黏,舌苔白腻者,加法半夏9g、厚朴 9g、茯苓 12g;肢体酸痛甚者,加羌活9g、独活 9g;头痛者,加白芷 9g、藁本 6g;喘息明显者,紫苏叶改为紫苏子9g,加厚朴 9g。中成药中成药:通宣理肺丸,杏苏止咳颗粒,感冒疏风颗粒。2.1.2 外寒内饮 主症主症:咳嗽,喘息气急,痰多,痰白稀薄、泡沫,胸闷,不能平卧,恶寒,舌苔白、滑,脉弦、紧。次症次症:痰易咯出,喉中痰鸣,无汗,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脉浮。诊断诊断:咳嗽或喘息;恶寒、无汗,或鼻塞、流清涕,或肢体酸痛;痰白稀薄或兼泡沫、痰易咯出;喉中痰鸣;胸闷甚至气逆不能平卧;舌苔白滑,或脉弦紧或浮弦紧。具备 、项,加 、中的 项。治

12、法治法:疏风散寒,温肺化饮。方药方药:小青龙汤(伤寒论)合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加减。(炙)麻黄9g,桂枝 9g,干姜 6g,白芍 9g,细辛 3g,法半夏 9g,五味子6,紫苏9,杏仁9,厚朴9,炙甘草6。加减:咳而上气,喉中如有水鸡声,加射干9、款冬花9;饮郁化热,烦躁口渴、口苦者,减桂枝,加石膏30(先煎)、黄芩9、桑白皮12;肢体酸痛者,加羌活9、独活9;头痛者,加白芷9。中成药中成药:风寒咳嗽颗粒,小青龙颗粒。2.1.3 痰热壅肺 主症主症:咳嗽,喘息,胸闷,痰多,痰黄、白黏干,咯痰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次症次症:胸痛,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舌苔厚。诊断诊断:咳嗽

13、或喘息气急;痰多色黄或白黏,咯痰不爽;发热或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具备 、项,加 、中的 项。治法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方药方药:清气化痰丸(医方考)合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加减。(全)瓜蒌 15,(清)半夏9,浙贝母9,栀子9,桑白皮12,黄芩9,杏仁9,白头翁12,鱼腥草18,麦冬12,陈皮9。加减:痰鸣喘息而不得平卧者,加葶苈子9(包煎)、射干9、桔梗9;咳痰腥味者,加金荞麦(根)20、薏苡仁12、桃仁9、冬瓜子12;痰多质黏稠、咯痰不爽者,减半夏,加百合12、南沙参12;胸闷痛明显者,加延胡索9、赤芍12、枳壳12;大便秘结者,加(酒)大黄9、枳实

14、9、厚朴9,甚者加芒硝(冲服)9;热甚烦躁、面红、汗出者,加石膏30(先煎)、知母12;热盛伤阴者,加天花粉12、生地黄15、玄参12;痰少质黏,口渴,舌红苔剥,脉细数,为气阴两虚,减半夏、加太子参12、南沙参12;兼外感风热者,加金银花 12、连翘12、薄荷6。中成药中成药:蛇胆川贝液,清气化痰丸,清肺消炎丸,痰热清注射液。2.1.4 痰湿阻肺 主症主症:咳嗽,喘息,痰多,痰白黏,口黏腻,舌苔白、腻,脉滑。次症次症:气短,痰多泡沫,痰易咳出,胸闷,胃脘痞满,纳呆,食少,舌质淡,脉弦。诊断:诊断:咳嗽或喘息、气短;痰多、白黏或呈泡沫状;胃脘痞满;口黏腻,纳呆或食少;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具备、

15、2项,加、中的2 项。治法治法:燥湿化痰,宣降肺气。方药方药: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和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加减。法半夏12,厚朴9,陈皮9,薤白12,茯苓15,枳壳9,芥子9,紫苏子9,莱菔子9,豆蔻9,生姜6。加减:痰多咳喘,胸闷不得卧者,加麻黄6、葶苈子9(包煎);脘腹胀闷,加木香9、(焦)槟榔9;便溏者,减紫苏子、莱菔子,加白术12、泽泻9、葛根9;大便秘结,加(焦)槟榔12、枳实9;外感风热者,减薤白,加金银花9、连翘12、僵蚕9;外感风寒者,加麻黄6、荆芥9、防风9。中成药中成药:桂龙咳喘宁胶囊,咳喘顺丸,每次5,每日3 次;苓桂咳喘宁胶囊,苏子降气丸。2.1.5 痰蒙神窍 主症主

16、症:喘息气促,神志恍惚、嗜睡、昏迷、谵妄,舌苔白、腻、黄。次症次症:喉中痰鸣,肢体瘛疭甚则抽搐,舌质暗红、绛、紫,脉滑、数。诊断诊断:神志异常(烦躁、恍惚、嗜睡、谵妄、昏迷);肢体瘛疭甚则抽搐;喘息气促;喉中痰鸣;舌质淡或红、舌苔白腻或黄腻,或脉滑或数。具备 、中项加、中的2 项。治法治法:豁痰开窍。方药方药:涤痰汤(奇效良方)加减。(清)半夏9,天南星6,天竺黄6,茯苓15,陈皮9,枳实9,丹参15,人参9,石菖蒲6,细辛3,生姜6。加减:舌苔白腻有寒象者,加用苏合香丸3,姜汤或温开水送服,每次1丸,每日1次或2 次;痰热内盛,身热,谵语,舌红绛、苔黄者,加水牛角 30(先煎)、玄参12、连

17、翘12、黄连6、(焦)栀子9,或加用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腑气不通者,加(生)大黄6(后下)、芒硝9(冲服);抽搐明显者,加钩藤9、全蝎6、地龙12、羚羊角(粉)0.6(冲服)。痰蒙神窍偏痰热证,病机以痰、热、瘀为主,治以清热豁痰,活血开窍,用涤痰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苇茎、杏仁、石菖蒲、胆南星、薏苡仁、桃仁、虎杖、鱼腥草、竹茹等)联合清开灵注射液、香丹注射液。中成药中成药:偏痰浊蒙窍者,苏合香丸,口服或鼻饲。偏痰热蒙窍者,安宫牛黄丸或局方至宝丸,口服或鼻饲;清开灵注射液或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稳定期稳定期 多个较高质量级别的证据表明,采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COPD 稳定期具有明显的疗效,

18、表现在改善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其疗效均好于单纯西医治疗。2.2.1 肺气虚 主症主症:咳嗽,乏力,易感冒。次症次症: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自汗,恶风,舌质淡,舌苔白,脉细、沉、弱。诊断诊断:咳嗽或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恶风,易感冒;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或细弱。具备、中的3 项。治法治法:补肺益气固卫。方药方药:人参胡桃汤(济生方)合人参养肺丸(证治准绳)加减。党参15,黄芪15,白术12,核桃仁15,百部9,川贝母9,杏仁9,厚朴9,紫苏子9,地龙12,陈皮9,桔梗9,炙甘草6。加减:咳嗽痰多、舌苔白腻者,减黄芪、川贝母、百部,加法半夏9

19、,茯苓15;自汗甚者,加浮小麦15,(煅)牡蛎15(先煎);寒热起伏、营卫不和者,加桂枝6、白芍9。中成药中成药:玉屏风冲剂,黄芪颗粒。2.2.2 肺脾气虚 主症主症:咳嗽,喘,气短,动则加重,纳呆,乏力,易感冒,舌体胖大、齿痕,舌质淡,舌苔白。次症次症:神疲,食少,脘腹胀满,便溏,自汗,恶风,脉沉、细、缓、弱。诊断:诊断:咳嗽或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动则加重;恶风,易感冒;纳呆或食少;胃脘胀满或腹胀或便溏;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沉缓或细弱。具备、中的2项,加、中的2项。治法治法:补肺健脾,降气化痰。方药方药:六君子汤(校注妇人良方)合黄芪补中汤(医学发

20、明)加 减。党 参15,黄芪15,白术12,茯苓12,杏仁9g,川贝母9,地龙12,厚朴9,紫菀9,紫苏子9,淫羊藿6,陈皮9,炙甘草6。加减:咳嗽痰多、舌苔白腻者,减黄芪,加法半夏12,豆蔻9;咳痰稀薄,畏风寒者,加干姜9、细辛2;纳差食少明显者,加神曲12g、豆蔻12、(炒)麦芽12;脘腹胀闷,减黄芪,加木香9、莱菔子9、豆蔻9;大便溏者,减紫菀、苦 杏仁,加葛根9、泽泻12、芡实15;自汗甚者,加浮小麦15、(煅)牡蛎20(先煎)。中成药中成药:慢支固本颗粒,玉屏风冲剂,金咳息胶囊。2.2.3 肺肾气虚 主症主症: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易感冒,舌质淡,舌苔白,脉细。

21、次症次症:恶风,自汗,面目浮肿,胸闷,耳鸣,夜尿多,咳而遗溺,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弱。诊断诊断: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动则加重;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溺;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或细弱。具备、中的2项,加、中的2项。治法治法:补肾益肺,纳气定喘。方药方药:人参补肺饮(症因脉治)加减。人参9,黄芪15,枸杞子12,山茱萸9,五味子9,淫羊藿9,浙贝母9,紫苏子9,赤芍12,地龙12,陈皮9,炙甘草6。加减:咳嗽明显者,加(炙)紫菀12、杏仁12;咳嗽痰多、舌苔白腻者,加法半夏9、茯苓15;动则喘甚者,减沉香,加蛤蚧粉2(冲服);面

22、目虚浮、畏风寒者,加肉桂5(后下)、泽泻9、茯苓12;腰膝酸软者,加菟丝子12、杜仲12;小便频数明显者,加益智仁9、金樱子12;畏寒,肢体欠温者,加(制)附子9(先煎)、干姜6。也可采用调补肺肾方冬虫夏草3(单煎),五味子9,丹参9,茯苓15,山茱萸9,淫羊藿9,枸杞子12 加减。中成药中成药:固肾定喘丸,固本咳喘胶囊,百令胶囊,气虚甚而肾阳虚者,右归丸。2.2.4 肺肾气阴两虚 主症主症:咳嗽,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自汗,盗汗,腰膝酸软,易感冒,舌质红,脉细、数。次症次症:口干,咽干,干咳,痰少,咯痰不爽,手足心热,耳鸣,头昏,头晕,舌质淡,舌苔少、花剥,脉弱、沉、缓、弦。诊断诊断:

23、喘息、气短,动则加重,自汗或乏力,动则加重;易感冒;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头晕;干咳或少痰、咯痰不爽;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脉沉细或细弱或细数。具备、中2项加、中的1项加、中的2项。治法治法:补肺滋肾,纳气定喘。方药方药:保元汤(景岳全书)合人参补肺汤(证治准绳)加减。人 参9,黄芪15,黄精15,(熟)地黄15,枸杞子12,麦冬15,五味子9,肉桂3(后下),紫苏子9,浙贝母12,牡丹皮9,地龙12,百部9,陈皮9,炙甘草6。加减:咳甚者,加(炙)枇杷叶12、杏仁9;痰黏难咯明显者,加百合15、玉竹12、南沙参12;手足心热甚者,加知母9、黄柏9、地骨皮12、鳖甲15;

24、盗汗者,加(煅)牡蛎20(先煎)、糯稻根(须)15。中成药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百令胶囊。偏肺阴虚而有燥热者,养阴清肺丸。偏肺肾阴虚者,百合固金丸;麦味地黄丸。偏肺肾阴虚而内热咳喘者,蛤蚧定喘丸。偏肾阴虚者,左归丸口服。兼证 血瘀证:主症主症:口唇青紫,舌质暗红、紫暗、瘀斑,脉涩、沉。次症次症:胸闷痛,面色紫暗。诊断诊断:面色紫暗;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瘀点;舌下静脉迂曲、粗乱。具备、中的项。治法治法:活血化瘀。方药方药:可选用川芎9,赤芍12,桃仁9,红花9,莪术9。可根据所兼证候的不同,临床上可增减上述药物。中成药中成药可选用血府逐瘀口服液(胶囊),口服,每次10ml或6粒,每日次。

25、其他治法其他治法 3.1 单方验方 紫河车1具,焙干研末,每次1.5,每日3次,饭后口服,适用肺脾气虚、肺肾气虚证。葶苈子粉,装胶囊,每次1.5,每日2次,饭后口服,用于痰浊壅肺的咳喘。鱼腥草、金银花、金荞麦根茎各15。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痰热证。地龙焙干研末,装胶囊,饭后口服,每次3,每日2次,用于痰热证。3.2 针灸治疗 3.2.1 针刺 主穴为肺俞(双)、大椎、风门(双)。咳甚者,配尺泽、太渊;痰多者,配足三里、中脘;体虚易感冒者,配足三里;痰壅气逆者,配天突、膻中;肾虚失纳之虚喘者,配肾俞、关元、太溪;心悸者,配心俞、内关。针刺大椎、中脘、尺泽、关元,采用提插捻转相结合手法

26、。针刺肺俞、风门、心俞、肾俞,采用提插捻转相结合手法。针刺合谷、太渊、内关、鱼际、太溪,以捻转为主,提插为辅进行。针刺天突穴,用小幅度提插捻转行针法,得气后不留针。针刺足三里,采用提插捻转相结合的行针手法。急性加重期每日针刺1 次,稳定期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每次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根据具体病情采取虚补实泻,即稳定期多为正虚,针用补法;急性加重期多为邪实,或虚实夹杂,故针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天,继续治疗1或个疗程。3.2.2 灸法 气虚、阳虚者,宜灸或针灸并用,取穴同上。以艾条温和灸为主,在留针期间或起针之后进行,每穴灸510min,以局部潮红为度

27、。3.3 拔火罐 阴虚内热,或肺部感染有热象者,宜针刺后拔火罐。在起针后,用较大火罐或广口玻璃瓶拔于大椎与两肺俞之间。如患者消瘦,可用小火罐拔于两侧肺俞穴处。留罐 10min左右。3.4 穴位贴敷 3.4.1 天灸 主穴选取肺俞、大椎、风门、天突、膻中等穴。药物组成:白芥子 30、甘遂15、细辛15、延胡索10、干姜10、丁香10。将上述药物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药粉2,用鲜姜汁调和,做成直径约为1.5cm、厚约0.5cm的圆饼贴于上述穴位上,用cmcm大小胶布固定,成人贴h,儿童贴23h。治疗时间为三伏天。常配合服用中药。3.4.2 舒肺帖 第1组

28、为大椎、肺俞、定喘、肾俞等穴;第组为天突、膻中、肾俞、膏肓俞等,两组穴位交换贴敷。将舒肺贴药物(芥子、芫花、延胡索、干姜、细辛、椒目、肉桂)软膏贴敷,一般12h 后取下,如有烧灼感可提前取下,无烧灼感可延迟12h取下。每710天贴敷1次,2个月为个疗程;也可于“三伏天”前的第10天、“三伏天”内的第10、20、30天,“三伏天”后的第10天各贴敷1次。常配合服用中药。3.4.3 冬病夏治消喘膏 由(炒)芥子、荜茇、细辛、麻黄、石菖蒲等药物组成。穴位选取两侧肺俞、心俞、膈俞个穴位,每个穴位贴敷1个药丸,直接贴压于局部,按压成饼状,并用脱敏胶布固定,表层再粘贴橡皮膏固定、防渗,每次h,三伏期间每10天1次,共3次。常配合服用中药。该指南供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内科医生临床使用。适合于 COPD 的中医辨证治疗,对于合并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 COPD 患者的诊治可参考使用,对于合并有气胸、胸腔积液、肺栓塞和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严重心功能不全者不建议使用。该指南中的药物剂量为参考剂量,供临床应用时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COPD中医诊疗指南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