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教研室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教研室 2022-10-71l 总总 论论l一、中药一、中药(本草本草)、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的概念l药药 植物植物占绝大多数,使用最普遍。占绝大多数,使用最普遍。l物物 动物动物 l的的 矿物矿物l来来 化学制品化学制品 l源源 生物制品生物制品l 2022-10-72l 反映了我国的历史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及自然资文化及自然资 l 源的特点。源的特点。l中药学中药学 l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l “药物以草为本药物以草为本”,“药之众者,莫过于草,故举多者,言之本草。药之众者,莫过于草,故举多者,言之本草
2、。”l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2022-10-73l 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经验指导下使用的药物。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经验指导下使用的药物。(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包括植物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制品和生物制品)动物药、矿物药、化学制品和生物制品)草药?草药?l 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22-10-74l二二.学习中药学的重要性学习中药学的重
3、要性l 1.1.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l 辩证论治:理、法、方、药辩证论治:理、法、方、药l 2.2.药是治病的武器,是方剂学和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药是治病的武器,是方剂学和临床各学科的基础。l 与中医基础学的关系:与中医基础学的关系:l 中基:脏腑中基:脏腑 寒热寒热 表里表里 虚实虚实 痰痰l 中药:归经中药:归经 四气四气 升降升降 补泻补泻 化痰化痰l 五色五味入五脏五色五味入五脏 浮沉浮沉2022-10-75l 与方剂学和临床各学科的关系与方剂学和临床各学科的关系l 辨证、立法辨证、立法l 组方组方 临床实践临床实践l 中药理论中药理论 l 俗语云:俗语云:“
4、识医不识药,识医不识药,l 十医九不着十医九不着”l 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在中医学中的地位l 在现代医药学中的地位在现代医药学中的地位2022-10-76三三.学习中药学的要求学习中药学的要求1.1.掌握中药、中药学的概念和中药学基本掌握中药、中药学的概念和中药学基本 理论知识(性能、炮制目的、配伍关理论知识(性能、炮制目的、配伍关 系、系、用药禁忌等)。用药禁忌等)。2.2.掌握掌握130130余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特殊用法;余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特殊用法;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品因品种不同而效用有别
5、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品因品种不同而效用有别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注意。2022-10-773.3.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各时期的代表性著作),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各时期的代表性著作),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4.4.熟悉熟悉8080余种较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余种较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5.5.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收及其它炮制方法。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收及其它炮制方法。6.6.了解了解8080余种较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特殊用
6、法及使用注意。余药仅供参考。余种较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余药仅供参考。7.7.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2022-10-78l 第一章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l l各时期的代表著作各时期的代表著作l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作者托名神农,成书于约公元二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作者托名神农,成书于约公元二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药学专著,载药365种,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种,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2022-10
7、-79l 梁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成书于约公元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成书于约公元500500年左右,载药年左右,载药730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类的方法。l 南朝刘宋时期雷敩著炮炙论,叙述药物通过适宜的炮制,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南朝刘宋时期雷敩著炮炙论,叙述药物通过适宜的炮制,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收录了性,收录了300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并提出在炮制药品前,应注意区别混淆品。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并提出在炮制药品前,应注意区别混淆品。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也标志着本草学新分支学科的产生。炮制专著,也标志着本草学新分支学科的
8、产生。2022-10-7102022-10-711l 本草拾遗,作者陈藏器,成书于开元年间本草拾遗,作者陈藏器,成书于开元年间 (公元(公元713713年年 741741年),将各种药物功用概年),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即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为后世中药按临床功效分类的括为十类,即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为后世中药按临床功效分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2-10-712 证类本草又名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作者唐慎微,载药证类本草又名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作者唐慎微,载药15001500多种,药后附有方剂以相印证,有多种,药后附有方剂以相印证,有
9、学术、实用、文献价值。学术、实用、文献价值。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1518151815931593),成书于明代(),成书于明代(于于1552155215781578年间年间),载药),载药18921892种,集种,集16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贡献。出贡献。2022-10-713 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成书于中国药学大辞典,陈
10、存仁,成书于19351935年,药物辞典类大型工具书。年,药物辞典类大型工具书。2022-10-714l 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成书于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成书于19771977年年 中华药海载药约中华药海载药约80008000种,成书于种,成书于19841984年年 中华临床中药学、中华本草等成书于中华临床中药学、中华本草等成书于19981998年年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为中药,二部为西药,每年出版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为中药,二部为西药,每年出版次。l 解放后,中药发展的概况解放后,中药发展的概况2022-10-715l 第第 二二
11、 章章 l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l l “阴干暴干,采治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阴干暴干,采治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l 本经本经2022-10-716l 第一节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中药的产地l 道地药材道地药材把那种一地所产、其品种、质量、疗效均优的药材,称为把那种一地所产、其品种、质量、疗效均优的药材,称为“道地药材道地药材”(地道地道药材)。药材)。l 新修本草言新修本草言“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l 陈嘉谟说:陈嘉谟说:“凡诸草木昆虫,各有相宜地产,气味功力自异寻常凡诸草木昆虫,各有相宜地产,气味功力
12、自异寻常”;“地产南北相殊,药力大地产南北相殊,药力大小悬隔小悬隔”。2022-10-717l 水提取物(人参皂甙)的量水提取物(人参皂甙)的量%l日本长野县红参日本长野县红参 13 13l韩国红参韩国红参 14 14l日本长野县白参日本长野县白参 4 4l韩国白参韩国白参 3 3l中国生晒参中国生晒参 3 3l中国大力参(红参类)中国大力参(红参类)6 6l 应按地道药材的生态环境、栽培技术、产品质量去发展药材生产,总以确保疗效为标准。来应按地道药材的生态环境、栽培技术、产品质量去发展药材生产,总以确保疗效为标准。来认识道地药材的含义。认识道地药材的含义。2022-10-718l 第二节第二
13、节 中药的采集中药的采集l 中药的采收季节、时间和方法,对中药的质量好坏和疗效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药中药的采收季节、时间和方法,对中药的质量好坏和疗效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药材的采收应该在有效成份含量最高时进行。材的采收应该在有效成份含量最高时进行。l 如园参中人参皂甙含量的季节变化如园参中人参皂甙含量的季节变化l月份月份 1 4 6 8 10 12 1 4 6 8 10 12l人参皂甙人参皂甙%7 10.1 20.3 22.6 16.2 7.8%7 10.1 20.3 22.6 16.2 7.8 l 故采收应在故采收应在6 6 9 9月为宜。月为宜。2022-10-719l
14、一般药材的采收时间及方法一般药材的采收时间及方法l植物类:植物类:l 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l 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连根拔起。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连根拔起。l 叶类: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时。叶类: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时。l 花类:在花正开花时进行,或含苞欲放花类:在花正开花时进行,或含苞欲放l 时摘取花蕾。时摘取花蕾。l 果实和种子: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果实和种子: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l 亦有未成熟时采收的。亦有未成熟时采收的。2022-10-720l 根和根茎类:多以农历二、八月采收。根和根茎类:多以农历二、八月采收。l 少数夏季采收。少数夏季采
15、收。l 树皮和根皮类:清明至夏至间剥取皮。树皮和根皮类:清明至夏至间剥取皮。l 亦有秋后或早春采者。亦有秋后或早春采者。l 动物: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动物: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l 矿物:大多可随时采收。矿物:大多可随时采收。l “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功,卒无裨益。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功,卒无裨益。”千金翼方千金翼方 2022-10-721l 第三节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中药的贮藏l l 贮藏中药,由于药材受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质量不断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性质和程贮藏中药,由于药材受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质量不断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质变后的中药,质量
16、低劣,有效成分损失,可致疗效降低,失去药用价值,甚至产度各有不同。质变后的中药,质量低劣,有效成分损失,可致疗效降低,失去药用价值,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危害人体健康。生不良反应,危害人体健康。2022-10-722l目前中药的贮藏养护方法主要有:目前中药的贮藏养护方法主要有:l l 晾晒处理晾晒处理l一、干燥处理贮藏一、干燥处理贮藏 烘干处理烘干处理l 微波干燥处理微波干燥处理l 远红外干燥处理远红外干燥处理 容器密封贮藏容器密封贮藏l二、密封贮藏二、密封贮藏 罩帐密封贮藏罩帐密封贮藏l 库房密封贮藏库房密封贮藏2022-10-723l三、吸潮养护三、吸潮养护 吸潮剂吸潮养护吸潮剂吸潮养护l 机
17、械吸潮养护机械吸潮养护l四、化学药剂养护四、化学药剂养护 硫黄熏蒸养护硫黄熏蒸养护l 低氧低药量养护低氧低药量养护l 自然降氧自然降氧l五、气调养护五、气调养护 机械降氧机械降氧l 充二氧化碳充二氧化碳 2022-10-724l 第三章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中药的炮制l l 炮制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称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称“炮炙炮炙”、“修治修治”、“修事修事”。l 炮制前后药物成份质和量会有所变化、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可因之
18、而不同。故炮制是否得当,直接炮制前后药物成份质和量会有所变化、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可因之而不同。故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宜当重视。影响临床疗效,宜当重视。2022-10-725l 第一节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炮制的目的l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l 药安全。(减毒)如:药安全。(减毒)如:l 半夏半夏 生半夏生半夏刺激胃粘膜刺激胃粘膜呕吐呕吐l 姜半夏姜半夏镇吐镇吐l 乌头硷(有毒)乌头硷(有毒)浸泡、煎熬浸泡、煎熬l 乌头乌头 可去毒。可去毒。l 消旋去甲乌药硷消旋去甲乌药硷耐热故可保耐热故可保l 留。留。2022-10-726l 二、增强药
19、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二、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l (增效)(增效)l 生药水煎液溶出甚少。生药水煎液溶出甚少。l如延胡索如延胡索 (生物硷)醋炒后水煎液溶出增加(生物硷)醋炒后水煎液溶出增加,止痛止痛l又如:明矾又如:明矾枯矾枯矾燥湿、收敛燥湿、收敛l 槐花槐花槐花炭槐花炭止血止血2022-10-727l l 蜜炙百部、紫菀蜜炙百部、紫菀润肺止咳润肺止咳l 酒炒川芎、当归酒炒川芎、当归温经活血温经活血l 又如:又如:醋炒香附、延胡醋炒香附、延胡舒肝止痛舒肝止痛l 姜汁炙川连、竹茹姜汁炙川连、竹茹止呕止呕l (此与辅料药性有关)(此与辅料药性有关)2022-10-728l三、改变药物
20、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适应三、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适应 l 病情的需要。(改性)病情的需要。(改性)l如:生地黄(甘、苦、寒,清热凉血,养如:生地黄(甘、苦、寒,清热凉血,养l 阴生津)阴生津)l 熟地黄(甘、微温,补血滋阴。)熟地黄(甘、微温,补血滋阴。)l 生首乌(甘、苦、平,截疟,解毒,生首乌(甘、苦、平,截疟,解毒,l 润肠通便)润肠通便)l 制首乌(甘涩、微温,补益精血,固制首乌(甘涩、微温,补益精血,固l 肾乌须)肾乌须)2022-10-729l四、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藏和制四、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藏和制 l 剂。剂。l五、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五、纯净
21、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l六、矫臭、矫味,便于服用。六、矫臭、矫味,便于服用。2022-10-730l 第二节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炮制的方法l 可分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它制法等五大类型。可分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它制法等五大类型。l 纯净处理纯净处理去掉灰屑、杂质及非去掉灰屑、杂质及非l 药用部分。药用部分。l修治修治 粉碎处理粉碎处理粉碎药物及符合制剂粉碎药物及符合制剂l 及其它炮制法之需。及其它炮制法之需。切制处理切制处理利于炮制、贮藏、利于炮制、贮藏、调剂及有效成份煎出。调剂及有效成份煎出。2022-10-731l 洗洗除去杂质。除去杂质。l 淋淋使其清洁或软化。
22、使其清洁或软化。l 泡泡使其软化。使其软化。l水制水制 润(闷、伏)润(闷、伏)l 漂漂去除腥味,盐分或有毒去除腥味,盐分或有毒l 成份。成份。l 水飞水飞使药物细腻,内服易使药物细腻,内服易l 吸收,外用少刺激。吸收,外用少刺激。2022-10-732l火制:火制:l 清炒清炒便于粉碎、缓和药性,便于便于粉碎、缓和药性,便于l 有效成份的煎出。或增强收有效成份的煎出。或增强收l炒炒 敛止血作用。敛止血作用。l 减少药物刺激性,增效。减少药物刺激性,增效。l 固体辅料炒固体辅料炒l 使药物酥脆易煎便服。使药物酥脆易煎便服。2022-10-733 l 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改变药性,增强
23、疗效或减少副作用l 蜜炙蜜炙滋补强壮的作用。滋补强壮的作用。炙炙 醋炙醋炙引药入肝,止痛,减毒。引药入肝,止痛,减毒。l 酒炙酒炙升提、通经活血。升提、通经活血。l 盐炙盐炙引药入肾,补肾作用。引药入肾,补肾作用。l 姜汁炙姜汁炙止呕、制寒、去毒。止呕、制寒、去毒。l 煅煅使药物酥脆易碎,充分发挥药效使药物酥脆易碎,充分发挥药效l 煨煨去油、减毒、增效。去油、减毒、增效。l 烘焙烘焙使之干燥而利于贮藏或粉碎。使之干燥而利于贮藏或粉碎。2022-10-734l 煮煮以增强药效,降低毒性。以增强药效,降低毒性。l 清蒸清蒸软化药材,便于切软化药材,便于切l 蒸蒸 制或干燥保存。制或干燥保存。l水火
24、共制水火共制 辅料蒸辅料蒸改变药性。改变药性。l 潬潬除去非药用部分,便于除去非药用部分,便于l 干燥。干燥。l 淬淬便于粉碎,易煎出,增药便于粉碎,易煎出,增药l 效。效。2022-10-735l 制霜制霜 榨油取霜以减毒榨油取霜以减毒l 风化取霜风化取霜l其他制法其他制法 日晒夜露制霜日晒夜露制霜l 发酵发酵 改变药性,生产新药改变药性,生产新药l 发芽发芽 生产新药生产新药l “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l .陈嘉谟陈嘉谟.2022-10-736l 第四章第四章 中药的作用中药的作用l 第一节第一节 中药作用
25、的基本原理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l一、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一、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l 正气不足正气不足l发病发病 阴阳失去平衡阴阳失去平衡 病病阴阳阴阳l 外邪内侵外邪内侵 偏盛偏衰偏盛偏衰l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l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l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l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2022-10-737l 治病治病以药性之偏来纠正病性之偏,调整脏腑功能,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之恢复平衡。以药性之偏来纠正病性之偏,调整脏腑功能,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之恢复平衡。
26、l 以偏纠偏以偏纠偏l “药以治病,因毒而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药以治病,因毒而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欲救其偏,则以气味之偏者能也,正者不及也。阳偏胜耳;欲救其偏,则以气味之偏者能也,正者不及也。”l 景岳全书景岳全书类经类经2022-10-738l 二、中药的作用二、中药的作用l 治疗作用: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功治疗作用: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功 l 效效l 副作用,指常用剂量时出现副作用,指常用剂量时出现 l 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与治疗需要无关l 不良作用不良作用 的不适反应的不适反应l 毒性反应,指药物对身
27、体的毒性反应,指药物对身体的l 损害性反应损害性反应2022-10-739l 第二节第二节 中药的功效中药的功效l l 中药功效:亦称为中药的中药功效:亦称为中药的“功能功能”。是对中药治疗作用高度概括的表述形式。是对中药治疗作用高度概括的表述形式。l 中药功效的认识和概括,是根据机体的用药反应,即用药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通过审证求因、中药功效的认识和概括,是根据机体的用药反应,即用药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通过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方法归纳出来的。辨证论治的方法归纳出来的。l 2022-10-740l 功效与主治的关系:中药的主治,是指其所主治的病证,又称为功效与主治的关系:中药的主治,是指其
28、所主治的病证,又称为“应用应用”或或“适应证适应证”。从。从认识方法而言,主治是确定功效的依据;从临床运用的角度来看,功效提示中药的适应范围。认识方法而言,主治是确定功效的依据;从临床运用的角度来看,功效提示中药的适应范围。l 中药功效是联系中药主治(应用)和性味归经的枢纽,因此是学习中药学的重点内容。中药功效是联系中药主治(应用)和性味归经的枢纽,因此是学习中药学的重点内容。2022-10-741l功效的分类:功效的分类:l l.l.对因治疗功效(治本)对因治疗功效(治本)l 包含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病理产物等方面的内容。包含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病理产物等方面的内容。l祛
29、邪的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祛邪的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清热l 泻下、涌吐、解毒、杀虫等泻下、涌吐、解毒、杀虫等l扶正的功效:益气、助阳、滋阴、补血扶正的功效:益气、助阳、滋阴、补血l 2022-10-742l调理脏腑气血功能的功效:理气、活调理脏腑气血功能的功效:理气、活l 血、安神、开窍、潜阳、息风血、安神、开窍、潜阳、息风l消除病理产物的功效:消食、利水、消除病理产物的功效:消食、利水、l 祛痰、化瘀等。祛痰、化瘀等。l 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病理产物四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上述划分又是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病理产物四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上述划分又是相对的
30、。相对的。2022-10-743l2 2对症治疗功效(治标)对症治疗功效(治标)l 对症治疗功效是指能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症状,具有减轻痛苦,防止病势恶化的对症治疗功效是指能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症状,具有减轻痛苦,防止病势恶化的意义。止痛、止咳、止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涩肠止泻、涩精止遗等皆属对症治疗功效。意义。止痛、止咳、止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涩肠止泻、涩精止遗等皆属对症治疗功效。l 临床遣方用药时,因根据具体病情,或治其本,或治其标,或标本兼治。临床遣方用药时,因根据具体病情,或治其本,或治其标,或标本兼治。2022-10-744l 第五章第五章 中药的性能中
31、药的性能l 性性性质、特征:四气、五味、归性质、特征:四气、五味、归l性性 能能 经、经、升降浮沉、毒性。升降浮沉、毒性。l(药性药性)能能作用:功效,主治。作用:功效,主治。l 气味气味苦寒。苦寒。l 性性 归经归经心、胃、大肠经。心、胃、大肠经。l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沉降。沉降。l如黄连如黄连 功效:清热燥湿(清里热、燥里湿功效:清热燥湿(清里热、燥里湿l 能能l 主治:清心、胃火热,燥泄大肠湿主治:清心、胃火热,燥泄大肠湿l 热,治热病高热,胃肠湿热等证。热,治热病高热,胃肠湿热等证。2022-10-745l 中药性能中药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
32、出来的,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l 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l 中药性状中药性状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药物为观察对象。l 2022-10-746l 第一节第一节 四四 气气l一、含义一、含义l 寒(甚于凉,大寒)寒(甚于凉,大寒)l 性质基本一致性质基本一致l 凉(次于寒,微寒)凉(次于寒,微寒)(属阴)(属阴)
33、l四气四气 热(甚于温,大热)热(甚于温,大热)l 性质基本一致性质基本一致l 温(次于热,微温)温(次于热,微温)(属阳)(属阳)l 平平 不凉不温之谓,但按药性皆偏之不凉不温之谓,但按药性皆偏之 l 理,实际仍有偏凉或微温,不过其理,实际仍有偏凉或微温,不过其l 寒热偏性不显著而已。寒热偏性不显著而已。2022-10-747l 中医学认为,病证寒热根本上讲是由于人体阴阳偏盛、偏衰而引起的。四气反映了药物在影中医学认为,病证寒热根本上讲是由于人体阴阳偏盛、偏衰而引起的。四气反映了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
34、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2022-10-748l二、来源二、来源l 西瓜使人感觉凉西瓜使人感觉凉 l 快快寒凉性寒凉性l 机体发生的反应机体发生的反应l (正常机体)(正常机体)生姜使人感觉温生姜使人感觉温l 暖暖温热性温热性l药物药物机体机体l 知母、石膏治愈知母、石膏治愈l 热证热证寒凉性寒凉性l 对疾病的疗效对疾病的疗效l (异常机体)(异常机体)附子、肉桂治愈附子、肉桂治愈l 寒证寒证温热性温热性2022-10-749l三、作用(一般中药的作用规律)三、作用(一般中药的作用规律)l 寒寒 清热泻火清热泻火l 凉血解毒凉血解毒 热证、阳证。热证、阳证。l 凉凉 养阴生津
35、养阴生津l作作 用用l(共性共性)热热 温里散寒温里散寒l 补火助阳补火助阳l 温经通络温经通络 寒证、阴证。寒证、阴证。l 温温 回阳救逆回阳救逆 2022-10-750l说明:说明:l l.l.四性实际只有寒热二性,每个药物只四性实际只有寒热二性,每个药物只l 能有一个性,非寒则热。其与药物的能有一个性,非寒则热。其与药物的l 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l 关系。关系。l 2.药之寒热是相对病之寒热而言的,只药之寒热是相对病之寒热而言的,只l 能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能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l 变化方面的基本倾向,并不说明药物变化方面的
36、基本倾向,并不说明药物l 的具体作用。的具体作用。2022-10-751l 药之寒热药之寒热病之寒热病之寒热l 掌握四性,分清寒热、逆治可纠偏。掌握四性,分清寒热、逆治可纠偏。l 病病“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l “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l 用用药原则药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l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l “温以调阴,寒以调阳,温以调阴,寒以调阳,l 盖使阴阳调而得其正盖使阴阳调而得其正”l 3 3四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四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l (主要与炮制有关)。(主要与炮制有关)。20
37、22-10-752l 第二节第二节 五五 味味l一、含义一、含义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本经本经l 辛辛辛辣、麻胀感觉,芳香气味。辛辣、麻胀感觉,芳香气味。l 酸酸包括涩(即味涩、性涩)。包括涩(即味涩、性涩)。l 甘甘甜味。甜味。l五味五味 苦苦包括火焦味。包括火焦味。l 咸咸l 淡淡淡而无味淡而无味 “本草不言淡,淡附于本草不言淡,淡附于l 甘甘”实际是甘味最淡薄者(余甘实际是甘味最淡薄者(余甘l 之味),淡附于甘,甘淡并称。之味),淡附于甘,甘淡并称。2022-10-753l说明:说明:l 1.1.一药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味,但有主次之分。一药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味,但有主次之
38、分。l 2.2.若一药具两个以上的味,主要之味起主要若一药具两个以上的味,主要之味起主要l 作用。作用。l二、来源(五味确定的依据)二、来源(五味确定的依据)l 主要是通过味觉器官辨别出来(即药物实际滋味)。其次是根据五味的作用反推其味(即药物作主要是通过味觉器官辨别出来(即药物实际滋味)。其次是根据五味的作用反推其味(即药物作用的标识)。如:用的标识)。如:l葛根(甘、凉)葛根(甘、凉)发汗解肌发汗解肌 甘、甘、辛辛、凉。、凉。l玄参(苦、甘、寒)玄参(苦、甘、寒)软坚软坚 苦、甘、苦、甘、咸咸、寒。、寒。2022-10-754l三、作用三、作用l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辛散、酸收、
39、甘缓、苦坚、咸软”“”“淡味渗泄淡味渗泄”内经内经l “凡酸者,能收能涩;苦者,能泄能燥能坚;甘者,能和能补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凡酸者,能收能涩;苦者,能泄能燥能坚;甘者,能和能补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此五味之用也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此五味之用也”本草从新本草从新2022-10-755l l 发散表邪发散表邪治表证,解表药味多辛治表证,解表药味多辛l 散散 祛散风邪祛散风邪治外风证及外风引动内风证治外风证及外风引动内风证l (发散发散)祛散风湿祛散风湿治风湿痹证治风湿痹证,祛风湿药味多辛祛风湿药味多辛(苦苦)l 祛散湿邪祛散湿邪治湿
40、阻中焦证。化湿药味皆辛治湿阻中焦证。化湿药味皆辛l l辛辛 行气行气治气滞证,行气治气滞证,行气 、芳香化湿药味多辛味芳香化湿药味多辛味 行血行血治血瘀证,活血药味多辛治血瘀证,活血药味多辛l 行行 宣通肺气宣通肺气治肺气不宣之咳嗽治肺气不宣之咳嗽l (运行运行)芳香开窍芳香开窍治窍闭神昏证,开窍药味多辛治窍闭神昏证,开窍药味多辛l 芳香避秽芳香避秽治秽浊证治秽浊证l l 禁忌禁忌辛味药性多辛散,易伤津耗气(阴),故辛味药性多辛散,易伤津耗气(阴),故l 气虚、津亏阴虚者慎用气虚、津亏阴虚者慎用2022-10-756l 收敛止汗收敛止汗治虚汗证治虚汗证l 收收 收敛止血收敛止血治虚证出血证治虚
41、证出血证l (收敛收敛)敛肺止咳敛肺止咳治肺虚久咳治肺虚久咳 l酸酸 涩肠止泻涩肠止泻治久泻久痢治久泻久痢l味味 涩涩 l (固涩固涩)涩精止遗涩精止遗治遗精遗尿治遗精遗尿l l 禁忌禁忌酸涩味能收敛邪气,故有实酸涩味能收敛邪气,故有实l 邪者不用。邪者不用。2022-10-757l 补(补养、强壮)补(补养、强壮)补益,补益,l 治虚证,补虚药味多甘治虚证,补虚药味多甘l 作用作用 和(调和)和(调和)调和药性调和药性l甘甘 缓(缓急)缓(缓急)缓急止痛缓急止痛l味味 解毒解毒解食物、药物中毒解食物、药物中毒l l 禁忌禁忌甘味药性多腻滞、难消化,甘味药性多腻滞、难消化,l 易助湿,脾胃湿滞
42、勿用。易助湿,脾胃湿滞勿用。2022-10-758l 降肺平喘降肺平喘治咳嗽证治咳嗽证l 降泄降泄 降胃止呕降胃止呕治呕呃治呕呃l 通泻大便通泻大便治积滞便秘治积滞便秘l 通泄通泄 通利小便通利小便治小便不利证治小便不利证 l 泄泄 疏泄肝气疏泄肝气治肝郁证治肝郁证l苦苦 疏泄疏泄 疏泄血结疏泄血结治血瘀证治血瘀证l味味 清泄邪热(苦寒)清泄邪热(苦寒)治热证治热证l 苦寒治湿热证苦寒治湿热证l 燥燥燥湿燥湿 苦温治寒湿证苦温治寒湿证l 坚坚某些苦寒药如知母、黄柏能泻火坚阴某些苦寒药如知母、黄柏能泻火坚阴l 禁忌禁忌苦味多燥苦味多燥,易伤津液易伤津液,阴津不足者当阴津不足者当l 慎用。慎用。2
43、022-10-759l 软软(软坚、软化软坚、软化)软坚散结软坚散结治痰火治痰火l 作用作用 或瘀血凝滞或瘀血凝滞l 下(泻下)下(泻下)泻下通便泻下通便l咸咸 l味味 禁忌禁忌咸能滋水,故便溏,水肿者不宜用咸能滋水,故便溏,水肿者不宜用l 作用作用渗(渗利)渗(渗利)渗利水湿渗利水湿治水淡治水淡 湿证(小便不利、泄泻、淋浊)湿证(小便不利、泄泻、淋浊)l味味 禁忌禁忌淡味性多能通利,易伤津液,故津淡味性多能通利,易伤津液,故津l 液不足者慎用。液不足者慎用。2022-10-760四、气和味的关系四、气和味的关系1 1四气和五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四气和五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 的作用,两
44、者结合起来才能构成较成的作用,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构成较成 完整的药性,从而发挥协同作用。完整的药性,从而发挥协同作用。l 温温(祛寒祛寒)辛温辛温发散风发散风l 辛辛 寒寒风寒表证风寒表证(发散发散表证表证)凉凉(清热清热)辛凉辛凉发散风发散风 热热风热表证风热表证2022-10-7612 2性和味都有多种,两者结合,可反映药物性和味都有多种,两者结合,可反映药物 的多种作用和性能。的多种作用和性能。l 发散风热发散风热l 辛辛辛寒辛寒 透发肌热透发肌热l 清敛肺气清敛肺气l 酸酸酸寒酸寒清敛清敛 清热涩肠清热涩肠l同一寒性同一寒性 甘甘甘寒甘寒清热生津或养阴清热生津或养阴l 药有药有 苦苦苦寒
45、苦寒清热泻火、解毒清热泻火、解毒l 咸咸咸寒咸寒清热滋阴潜阳清热滋阴潜阳l 淡淡甘淡寒甘淡寒清热利水清热利水2022-10-762l3 3性味相同、而功用不一定相同,因一味性味相同、而功用不一定相同,因一味l 当中有多种作用。当中有多种作用。l 黄连黄连清热燥湿、泻火清热燥湿、泻火l 解毒解毒l如同一苦寒药如同一苦寒药 大黄大黄泻热通便泻热通便l 丹参丹参活血化瘀活血化瘀2022-10-763l五、五味的阴阳属性及其与五脏的关系。五、五味的阴阳属性及其与五脏的关系。l 1 1五味的阴阳属性五味的阴阳属性l 辛、甘、淡辛、甘、淡属阳属阳 l 酸、苦、咸酸、苦、咸属阴属阴l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
46、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素问素问l 2 2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五味与五脏的关系l “夫五味入胃,各有所喜攻,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夫五味入胃,各有所喜攻,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2022-10-764l 辛先入肺辛先入肺肺气郁闭,以辛散之肺气郁闭,以辛散之l 五味所入五味所入 酸先入肝酸先入肝醋炒玄胡,入肝止痛醋炒玄胡,入肝止痛l(五脏所欲五脏所欲)甘先入脾甘先入脾米炒人参,补脾米炒人参,补脾l“久而增气久而增气,苦先入心苦先入心l物化之常也物化之常也”咸先入肾咸先入肾盐炒杜仲盐炒杜仲l
47、辛伤皮毛辛伤皮毛l有害(五伤)有害(五伤)酸伤筋酸伤筋l“气增而久,气增而久,甘伤肉甘伤肉l夭之由也。夭之由也。”苦伤气苦伤气(苦为心火之味,苦为心火之味,l 多则化火伤气多则化火伤气)l 咸伤血咸伤血2022-10-765l 第三节第三节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l一、含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一、含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l 升升升提、升阳升提、升阳l(上升)(上升)作用趋向基本一致作用趋向基本一致 l 浮浮上行、发散上行、发散向上、向外向上、向外l(浮越)(浮越)(升浮并称)(升浮并称)l 沉沉下行、通利下行、通利l(下沉)(下沉)作用趋向基本一致作用趋向基本一致l 降降降逆、收敛降逆、收敛 向
48、下、向里向下、向里l(下降)(下降)(沉降并称)(沉降并称)2022-10-766l二、作用二、作用l 表证表证发汗解表发汗解表l 病位病位在上在上 头风痛头风痛祛风止痛祛风止痛l 在表在表 l升浮升浮 食停上脘食停上脘涌吐涌吐l 病势病势病势下陷病势下陷久痢、脱肛、久痢、脱肛、l 内脏下垂内脏下垂升阳升阳2022-10-767l l 里热证、里寒证里热证、里寒证清清l 病位病位在下在下 热、温里热、温里l 在里在里 便秘便秘泻下泻下l 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利水渗湿利水渗湿l沉降沉降 咳喘咳喘止咳平喘止咳平喘l 病势病势病势病势 呕呃呕呃止呕、止呃止呕、止呃l 上逆上逆 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阳上亢
49、、肝风内动 l 潜阳息风潜阳息风2022-10-768l三、升降浮沉的依据三、升降浮沉的依据l1 1升降浮沉的依据是药物的功效(即主要升降浮沉的依据是药物的功效(即主要l 的、直接的关系)的、直接的关系)l2 2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质地的关系是: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质地的关系是: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是间接的关系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是间接的关系l 温热辛甘温热辛甘升浮升浮l 寒凉酸苦咸寒凉酸苦咸沉降沉降l“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升,热无沉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升,热无沉”l 纲目纲目2022-10-769 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无本质联系,不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无本质联系,不 作为判断的根本依据。作为
50、判断的根本依据。l “凡轻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降。凡轻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降。”说明:说明:l 1 1以上是一般规律,很多药物的情况不以上是一般规律,很多药物的情况不l 是这样。是这样。l 2 2升降浮沉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升降浮沉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l 的。主要与炮制、配伍有关。的。主要与炮制、配伍有关。l 3 3有些药物的升降浮沉不明显,或存在有些药物的升降浮沉不明显,或存在 l 双向性。双向性。2022-10-770l 第四节第四节 归归 经经l一、含义:一、含义:l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