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少见占位性病变ct诊断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76868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脏少见占位性病变ct诊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肝脏少见占位性病变ct诊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肝脏少见占位性病变ct诊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肝脏少见占位性病变ct诊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肝脏少见占位性病变ct诊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毛存华肝脏淋巴瘤分为原发性淋巴瘤和继发性淋巴瘤两种类型。肝脏原发淋巴瘤较少见,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大体病理:单发结节或肿块型,多发结节或肿块型,弥漫型或肝肿大型,病灶边界不清楚,肝脏弥漫性肿大,未见明确结节、肿块,后期可合并肝硬化。单发结节型与肝细胞癌鉴别:后者动脉期明显强化,门、延期退出。多发结节与肝转移瘤鉴别:后者原发病史+牛眼征。肝平滑肌肉瘤较罕见。有关肝脏平滑肌肉瘤的组织起源尚不明确。多数认为起源于血管或胆管平滑肌细胞,或系多潜能的间叶细胞分化所致。表现为:单发巨大肿块,内有大的出血、坏死及囊变灶,可达肿瘤边缘,2/3有假包膜。动脉供血,动脉期强化,门、延期仍呈高密度。易出现肝内转

2、移,表现为多发小囊。l与巨块型肝癌:前者常常坏死囊变,位于病灶中心,可 以延仲到边缘;后者的坏死以中央坏死为主,很少达肿瘤周边。后者强化快进快出,前者三期均有强化。l 与肝囊腺瘤:典型的肝囊腺瘤边界清,轮廓规则,囊性成分所占比例较大,肿瘤边缘可见典型强化壁结节向囊内突出;门静脉很少受累。仅见推移或受压改变。平滑肌肉瘤的强化实质部分较厚实且不规则。肝脏的原发性脂肪肉瘤十分罕见,发病率极低。可发生于 成人,也可发生于婴幼儿。文献的个案报道年龄248岁,女性略多。脂肪肉瘤预后一般较差,少转移,易复发。肝脏原发性脂肪肉瘤常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如有症状,多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肝脏肿块,可有肝区疼痛、黄疸,伴

3、短期内体重下降等。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指标。平扫显示:脂肪肉瘤大多呈囊实性或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有包膜,内见分隔,或伴纤维条索影,病灶内可见散在分布的高密度影。CT值在-100+2OHU。强化显示:动脉期:软组织密度成分或索条影略有强化或明显强化,等于或低于肝实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外围逐渐强化至均匀,但略低于肝实质。肝脏癌肉瘤,是指肝肿瘤的一部分或全部被肉瘤样纺锤形或类圆形肿瘤细胞替代,也称肉瘤样肝细胞癌。本病少见,好发于5060岁年龄,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5:l。临床早期症状主要是腹痛和发热。缺乏特征性,一般早期很难发现。由于病变生长快,恶性度高,易侵犯周同组织器官,发生肝外远处

4、转移和腹膜种植等。平扫显示:肿瘤呈囊性低密度,中心可见不规则间隔,边缘部可见乳头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环状不规则强化,边缘见乳头或结节状强化,间隔不强化,类似胆管细胞癌的表现。门静脉期:肿瘤的中心仍无强化是本病的特点。类癌,广义上指用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和(或)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方法、生化方法及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方法确定的一组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性质的所有肿瘤的总和。根据其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两种类型肿瘤: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具有高度有丝分裂活性、存在坏死和血管侵犯的恶性上皮肿瘤。类癌,此为狭义的类癌”,指一种分化较好、较少细胞多形性改变的偏良性或者低度恶性肿瘤。肝脏的类癌

5、多是由其他脏器的类癌转移而来,其中,肺、小肠、胃、胰腺是最常见的原发类癌部位。肝脏的原发类癌极其罕见。确诊肝脏原发性类癌需要完全排除其他部位类癌的肝脏转移的情况,需要全身的影像检查,术中探查及以后的随访证实其他部位,如肺、消化道等无原发肿瘤的存在。肝原发类癌的病因不明其发生的机制可能有:肝内胆管内衬上皮的祖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肝脏的全能干细胞本身就可以分化为肝细胞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其他细胞多形性肿瘤;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棘细胞在向前肠移行的过程中,一些分散的细胞残留于各器官中,最后可以形成神经内分泌肿瘤。平扫:肿块多呈分叶状,多无包膜;不均匀低密度,中心可见小片状坏死;病灶内可

6、有小点状钙化。增强:动脉期:肿瘤边缘增强明显,边界清楚或不清楚,在肿瘤中心或周边可见无强化囊性密度影;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肿瘤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中心可有对比剂滞留。1.与肝细胞癌:后者多有肝硬化背景,强化扫描“快进快出”。部分肿瘤有假包膜存在,门脉瘤栓多见。实验室检查AFP多为阳性。对不能完全鉴别的肿瘤,组织活检有助于鉴别。2。与肝内胆管细胞癌:后者病灶周围可以出现胆管扩张,而类癌不常见。肝脏原发性鳞癌,病因不明,可能与畸胎瘤或肝内结石有关。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肝脏囊肿内衬的立方或者柱状上皮发生灶状鳞化、不典型增生及间变,最后发展为原位癌及浸润性癌。病理类型主要是角化或者非角化两种类型。

7、大体病理显示肿瘤多呈单发囊实性肿块,切面呈灰白色,质地中等,可见囊腔或坏死。其发病年龄较大,平均年龄63岁,男性多于女性。平扫:肿瘤呈囊性或者囊实性,呈不均匀低密度影,大小从2.5cm25cm不等,边缘不规则,部分边缘不清,无包膜,可有分隔、钙化。囊壁厚薄不一致。增强扫描,肿瘤囊变区无强化,实质成分可强化,门静脉内可见瘤栓形成。肝原发性鳞癌的诊断应该首先除外其他部位鳞癌转移至肝脏的情况。需要和肝脏囊腺瘤等囊实性占位鉴别,由于本病罕见,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最终的诊断需要病理学诊断。胚胎性肉瘤,也称间叶性肉瘤或恶性间叶瘤。成人很少见,但占所有儿童肿瘤的10%,是儿童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超过50%的病

8、人的年龄在610岁之间,发病无性别差异。该病预后较差。肿瘤直径一般较大,超过1Ocm,最大可超过30cm,单发、境界清楚、质软的球状肿物,一般有囊性胶样、出血性及坏死性病变。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部分患者有腹痛病史。可有腹部扪及肿物病史.CT平扫:可大部分表现为囊性低密度影,周边可见较少实性软组织成分。病灶中心可以出血,囊性病灶内偶尔可见到液体-坏死组织分界。肿瘤钙化罕见。增强扫描:病灶中心液化坏死区无强化。周边实性成分可以部分强化,部分可以出现延迟强化。瘤细胞呈梭形及星状,细胞大小不一 1.胆管细胞囊腺癌 多继发于囊腺瘤,呈多囊性改变,有分隔,可见壁结节及乳头样软组织影突入囊腔,可以钙化。

9、好发年龄较大,而胚胎性肉瘤好发年龄小。肿瘤中心为坏死液化,无囊腔样结构。2.肝细胞癌囊变 肝细胞癌坏死多呈大片状坏死,周围壁厚薄不均,具有典型“快进快出强化方式。肝细胞癌多并发于肝硬化,相关检查多为阳性,AFP多升高。3.肝内胆管细胞癌 囊变程度及周围扩张的胆管可以与胆管细胞囊腺癌鉴别。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组织发生不清楚,以往认为它是一种错构瘤,最近研究认为它是一种克隆性增生的真性肿瘤,来源于原始多潜能干细胞。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青年女性常见,大多数无肝炎,肝硬化病史,血生化检验无异常。少数可与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节性硬化并存。平扫:肝内单发孤立性肿块,多在右肝,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差异较

10、大,236cm,边界较清。密度差异较大,可见脂肪密度,低密度及软组织密度。钙化出血坏死囊变较少。强化扫描:,不均匀中度强化及明显强化,呈索条状及斑片状。肝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间叶性肿瘤,起源于肝窦周围有贮集脂质能力的干细胞,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失调有关。多发生于40岁以上肥胖者,女性较男性多见 CT表现:肿瘤多位于肝右叶、肝边缘,部分突出于肝表面。可单发或多发,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平扫呈低密度灶,与同层皮下脂肪密度相似。通过测量CT值可作出定性。黏液瘤是以组织中富含酸性黏多糖和糖蛋白性黏液基质为特征的良性间叶性肿瘤。一般不呈进行性生长。好发于心肌、骨、皮肤和软组织。CT平扫:表现为以囊性为主的囊实性占位性病变,有时肿块较大,可占据整个肝叶,界清,对肝脏和周围器官产生压迫、病灶内可见条索状、小片状软组织密度。病变的周边及中央可见多个更低密度灶。钙化和出血少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内实性成分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病变强化程度和范围增加;病灶周边包膜可见强化,囊性区各期均无强化。少见恶性肿瘤:1、肝淋巴瘤2、肝平滑肌肉瘤3、肝脂肪肉瘤4、肝癌肉瘤5、肝类癌6、肝鳞癌7、肝胚胎性肉瘤 少见良性肿瘤:1、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肝脂肪瘤3、肝黏液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肝脏少见占位性病变ct诊断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