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进阶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嘟柿的记号肖复兴在北大荒,有一度我对嘟柿这种从未见过的野果子充满想象。嘟柿长在山地和老林子里。我所在的生产队在平原,嘟柿只在遥远的梦中,一直躺在林予的小说和林青的散文里睡大觉。一直到1971年秋天,我所在的兵团师部宣传队被拉到完达山下的一个连队体验生活,嘟柿一下子又活蹦乱跳地出现在我的面前。说起嘟柿,队上吹小号的一个北京知青对我说:那玩意儿在完达山里多的是。我知道,他常到完达山伐木、打猎、采蘑菇,便对他说:哪天你带我去找找嘟柿怎样?他一扬手说: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看他胸有成竹的样子,我问他怎么有这么大的把
2、握,他告诉我:这里的每一棵树其实都跟咱们人一样,都有它们各自不同的记号。每条被人踩出来的小路,也有自己不同的记号。这些记号,在他的眼睛里司空见惯,像是熟悉的接头密语,呼应着、带着他走向这一片嘟柿地。这是一片灌木丛,旁边是一片有些干涸的沼泽。湿润的泥土,让四周杂草丛生得格外茂密,椴树、柞树、白桦多种树木,高大参天,遮住烈日。蓊郁的林色笼罩,有些幽暗,有从树叶间投射进来的阳光,显得特别明亮,像舞台上的追光一样,照在花草上,小精灵般跳跃。扒拉开密密的草叶,终于看见了嘟柿北大荒的嘟柿,我想象、向往多年的嘟柿!一颗颗、密匝匝地,长在叶子的上面,而不像葡萄缀在叶下。叶子烘托着嘟柿个个昂头向上,很有些芙蓉出
3、水的劲头儿。嘟柿的个头儿不大,比葡萄珠儿还小,比黄豆粒大一点儿,这样的不起眼,让我有些失望。不过,它的颜色多少给我一点儿安慰,不是黑紫色,而是发蓝,不少是天蓝色,很明亮,甚至有些透明;皮薄薄的,一碰就会汁水四溢。没有成熟的,还有橙黄色甚至是微微发红的,摇曳在绿色的叶间,星星般闪烁。小号手告诉我:这玩意儿越到秋深,颜色越深,现在看颜色好看,但不好吃;经霜后,颜色不那么明亮了,味道才酸甜可口。挂霜的嘟柿,像咱们老北京吃的红果蘸,样子和味儿都不一样呢!我摘下几颗尝尝,果然不大好吃,有些发涩,还很酸。凭着林中的记号,那些树木,那些小路,那些花花草草,甚至那些野兽的蹄印,他轻车熟路带我走下山,走出老林子
4、。只是,我始终不知道那些记号具体是些什么,仿佛那是对我屏蔽而唯独对他门户大开的秘境神域,是我不可见而唯独他可见可闻的魔咒或神谕。我离开北大荒已经近五十年了,一切恍然如梦,但那次进完达山去寻找嘟柿的情景,记忆犹新。去年秋天,我在天坛,坐在双环亭的走廊里,画对面山坡上的小亭子,一个戴鸭舌帽的老头儿站在我身后看。一直到我画完,合上画本,起身准备走了,他还站在那里,盯着我看,看得我有些发毛。他发话:怎么,不认识我了?我望着这位显得比我岁数还要大的老爷子,问道:您是?忘了?那年,我带你进完达山找嘟柿原来是小号手,我一把握住他的手。他是怎么一下子就认出我来的呢?他呵呵笑道:是人是事是物,都有个自己的记号,
5、你忘了在完达山,咱们是怎么进山找到嘟柿的,又是怎么出山回来的了?我一拍脑门,连声说:没错,记号!记号!然后,我问他:那你说我的记号是什么?他一指我的右眼角:你忘了,你这儿有一道疤?没错,那是到北大荒第二年春天播种的时候,播种机的划印器连接的铁链突然断裂,一下子打在我的右眼角上,缝了两针。这么个小小的记号,居然被他发现,一直记到五十年后。年初,读福柯的老书词与物,他写道:“必须要有某个标记,使我们注意这些事物;否则,秘密就会无限期地搁置相似性的世界,只能是有符号的世界相似性知识建立在对这些记号的记录和辨认上。”福柯还引用了学者克罗列斯的话:“产生于大地深处的所有花草、树木和其他东西,都是些魔术般
6、的书籍和符号拥有上帝的影子和形象或者它们的内在效能。这个效能是由天空作为自然嫁妆送给它们的。”魔术般的符号!自然的嫁妆!说得真是精彩!读完这几段话,我想起了小号手,想起五十年前他带领我进完达山寻找嘟柿的情景。(节选自文汇报2020年7月14日)注:嘟柿:野生的蓝莓。在原文中作者曾提到“没来北大荒之前,曾经看过林予的长篇小说雁飞塞北和林青的散文集冰凌花,两本书写的都是北大荒,都写到了嘟柿”。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嘟柿,详细地介绍了嘟柿的叶子、味道、大小、颜色。B.文章回忆了在北大荒跟随小号手寻找嘟柿的生活片段,表达了对小号手的思念
7、。C.文章引用福柯的话和福柯在书中引用的话语是为了突出记号的意义及作用。D.本文语言通俗、生活化,但寓意深远;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章富有深意。2.“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本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个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记号”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内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天上的莫日格勒王小东乞颜部的巴特离开布尔罕山,在白海青(猎鹰)的指引下向草原东北方走去,身后是塔塔尔人的队伍。仇恨的火种点燃了最初战事,随后干旱降临了,长生天(蒙古民族以“苍天”为永恒最高神,故谓“长生天”)的威势让草原人收起弯刀。战斗变成找寻和追逐。毡帐一路从布尔罕山搭建到草原深处,从初春
8、流转到盛夏。夜色中,洁白的毡帐浮在草海上,人们睡得安稳。草原人遵循古训,无论怎样的仇敌,都不能在夜里偷袭。晨光刺破天际,草原从酣梦里醒来。马跃跃欲试,草原马匹性子烈,一天里不跑顺畅,不肯停歇。阳光照进草原。人不能直视天空,日光和深蓝能埋葬人的眼。篝火旁,野物只剩骨架,人们把最肥美的肉留给了白海青。白海青抖落羽毛上的尘土,展开翅膀,箭一样飞向太阳,闪耀金芒的后背遮住了天光。在白海青的引领下,乞颜部和塔塔尔人的队伍像合在了一处。年老的萨满阿日善从草地拾起枯草,念念有词。阳光炙烤大地,本是水草最肥美的季节却满目枯黄。人找水,草也在找。日光渐盛,草原在眼前向远方铺展开去。人们等待老萨满与长生天的对话。
9、老萨满脸上的皱纹里藏着泥土和阳光。他俯身叩拜,双手张开,以拥抱的姿态亲近苍天。许久,他哑着嗓说,跟白海青走,往草原东北走。乞颜部首领手握苏鲁锭(蒙语意思是“矛”),像握紧整片草原。老萨满与他耳语,首领颔首回望塔塔尔人的队伍,他喜欢战斗,不习惯被追逐。仇恨的种子由先人种下,后人来终结。草原起风了,漫天尘土遮住了白海青身形。两支队伍终于在烈日下举起弯刀,刀光闪耀在草原上,草原沉默不语。塔塔尔人疑惑,这时节生灵都成了打蔫的草,怎么乞颜部人一夜就重生了。塔塔尔人的战马在等待主人的号令,主人的勇武就是它们的勇武。它们不知,主人的头已被乞颜部人的弯刀斩下,滚落到枯草深处。马蹄踩踏着主人的鲜血,血水浸入枯草
10、根部,长生天不给的,人给。(1)草是真正的主人,所有来自草原的,终将回归草原。枯草沐浴着落日余晖,仿佛黄熟了,等待收割。拼杀过后,失败者用血涂抹大地,草原沉寂下来。老萨满面向遍地尸身,长跪不起。无论是朋友还是仇敌,都需祭奠。手握苏鲁锭的男人,终于握紧了整片草原。最后一名塔塔尔人倒在了白色毡帐前,毡帐里走出一群女人和孩子。乞颜部首领挥手,马背上的兄弟敛了刀光。他示意身后的伴当(仆役),把剩余水囊给女人和孩子。老萨满说:晨时沾着露水的草足以养护身体,积存的水囊是决战的利器。他要求乞颜部勇士将剩余的水囊留给了塔塔尔女人和孩子。他说,真正的草原巴特,对抗的从来都是手握弯刀的强敌。一位姑娘站在女人们中间
11、,面色白得像白海青的羽毛。她下颌微抬,面容平静得像潭深水,看着染血的乞颜部儿郎似乎看一群可怜人。姑娘拿起脚边的水囊,递给身旁的孩子,袖口里,握刀的手松了松。长生天在等一个人,老萨满也在等。老萨满俯身跪地,他笃定,这姑娘是上天的恩赐。老萨满告诉首领,长生天收回了圣水,圣水源头在神山西麓,只有长生天选定的女人在白海青的指引下才能抵达。老萨满叩拜苍天,沉默地将刀插入自己的胸膛,身体躺倒在无边草海里。最后望向草原的眼有困惑,他不知自己指引的是重生,还是毁灭。夜幕下,乞颜部首领的毡帐灯火通明。姑娘直视首领:“我见识了您的悲悯,可您的欲望仍留在刀鞘上。”首领觉得这姑娘同所有女人都一样,又同所有女人都不一样
12、。她叫莫日格勒。“水是草原的命,我将去完成使命。”首领知道,姑娘说完这句话,心早随白海青飞走了。草原风硬,送别的歌声被风推着往前赶,悠远又苍凉。白海青在前,莫日格勒踏上了去往神山的路。姑娘走烂了马靴,她用脚丈量草原与神山的距离。莫日格勒已经把自己融进泥土,渐渐走成一株草,一棵树。她索性匍匐在地,耳边越来越清晰的水声是长生天的昭示。她爬到白桦成林的山坡,透过枝叶缝隙,天上的云朵像绽放在枝头的花,白海青融入了云隙里。人在找水,树也在找。圣水等待与祭拜者的约会。姑娘用最后的气力祈求:“草原离开圣水,就像巴特没了战马。您收回的馈赠,我用性命再求来。”莫日格勒倒在了神山上,圣水顺着她的来路缓缓流向无边的
13、草海。白海青再没回来。莫日格勒再没回来。首领记得莫日格勒对他说:“圣水不是分割草原的疆界,是连通的血脉。拿苏鲁锭的手握不住草原,仁慈的心能。”莫日格勒又说:“我在等心装下整片草原的人,如果我回不来,你就娶一个女人,叫她莫日格勒吧。”莫日格勒不知道,乞颜部首领的心不仅装得下整片草原,更装得下整个世界。很多年后,首领才知道,(2)所有女人都是莫日格勒,所有女人又都不是莫日格勒。一条河自大鲜卑山西麓流下,曲折如经脉,贯穿草原。人们都叫它莫日格勒河天下第一曲水。(有改动)【注】小说讲述的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上莫日格勒河的历史传说。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寻
14、找和争夺水源为线索,用短小的篇幅讲述久远而宏大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B.小说讲述的故事,如同打开一幅尘封的历史画卷,邈远而真实,悲壮惨烈,既表现了草原民族的血性,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辉。C.文中画框的句子,描写了莫日格勒带着民众的期待毅然去完成“使命”时的场景,刻画出她坚毅勇敢的形象。D.小说语言清新,多用蒙古语音译词语,充满了浓浓的草原味道;又间用许多充满哲理的语言,增加了小说的意蕴和可读性。5.文中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句子,请解读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6.请简要分析文中老萨满的形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补锅人补的是什么干亚群每隔一段时间,母亲会把家里做饭的铁锅
15、拎出去,拿一把铲子“咻咻”地刨。锅灰清除后,饭煮得特别快。可锅像人一样是有年纪的,上了年纪的锅就像老人一样会豁嘴。锅是慢慢老的,从渗一滴水开始,一点点地漏。这时候,锅与人一样等候补锅人的出现。如果补锅人不出现,锅就一直耷拉着耳朵,补锅人不来,锅就没办法被端到灶上,就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不经老师允许不能坐到座位上去。锅渗水了,不能煮饭。母亲心急火燎赶到集市上买了一口新锅。新锅烧开的第一锅水是不能喝的,带着一股生铁味。锅冷却后,母亲拿着一片月牙形的砂轮,不停地锉,新锅大张着嘴巴,发出“啊嘎啊嘎”的声音。新锅的饭菜里有一股生铁味,吃在嘴里涩涩的。所以,母亲宁愿补一口旧锅。补锅人是外乡人,他的脸灰扑扑
16、的,似乎因为整天跟锅打交道,那些锅灰都腻着他。补锅人年龄不好猜,看上去过于沧桑,脸上的皱纹像机耕路一样。补锅虽不是力气活,但有时会看到他流汗,那些汗纵横流淌,流过沟沟壑壑后才滴下来,落到地上分成八辫。那些汗是热出来的,他得把一些敲烂的锅铁放进炉中,待锅铁熔化了,用铁水补锅。补锅人用一把小榔头,围着锅的破洞轻轻敲,一些经不起敲的铁锈碎片纷纷坠落。这是补锅的第一道程序,像一位医生的清创术,得把周围坏死的组织清理掉。与坏死的组织不同的是,那些碎片有再生的价值,它们还得回到原来的位置。补锅人把铁锈片收集起来,放进炉中。有人戏称补锅人是锅的再生父母。补锅人有耐心,不急不躁拉着风箱。只有我们按捺不住,个个
17、伸长脖子去瞧。补锅人看见了,腾出一只手冲我们摇摆,叼着烟的嘴巴含含糊糊发出一串声音。我们的好奇心并没有因为他的阻止而消失,反而与他炉底的火一样旺起来。这时有几只破旧的铁锅被人拎过来。来人咨询锅还能不能补,补的话多少钱。补锅人像一位老中医,一丝不苟地执行望、闻、问、切的程序,捏捏,敲敲,瞧瞧,对破锅一一做出诊断,有的可以小补,有的大补,但大补的工钱有些贵,所以他劝人别补了。至于小小补,他有时干脆免费。那些得到免费修补服务的婶婶们,叽叽喳喳给他几句赞美,补锅人呵呵应着。别人和他讨价还价,他也呵呵应着。接着,他呼呼,吹几口烟灰;又呼呼,那是拉风箱。补锅人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碎铁慢慢消失了,只剩下红彤
18、彤的水。他欠了欠身子,左手拿了一块布垫,上面装有火灰。右手用长柄铁勺从炉上的锅中舀出一点铁水,放到左手的布垫上。放下铁勺的同时,一手拿卷布条用力压铁水珠,使铁水珠嵌在旧锅的破眼上。他似平胸有成竹,过了一会,补锅人把布条拿开,锅上的眼不见了。补锅人走了,带着一句响响亮亮的“补鑊哦”。他一走,所有补过的锅再次坐到灶眼上,延续着人间烟火。吃大锅饭,吃铁锅煮出来的米饭,居然成了现代人的一个念想。只是,补锅人的修补这个念想,已无力实现。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买新锅这一事件交代了当时愿补旧锅的原因,也自然引出了下文的补锅情节。B.补锅人的汗水顺着脸上的皱纹
19、纵横流淌,既写出了补锅的不易,也增强了感染力。C.文章两次把补锅人比作医生,意在说明补锅人能通过高超的技艺使铁锅重获新生。D.文章卒章显志,在表达对补锅行当怀念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不解。8.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9.文章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补锅人补的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听雨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的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
20、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椽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
21、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已经20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
22、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却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雨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1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
23、画横线句子中的“涨”“满”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小溪和池塘雨后的变化,用字凝练,不可置换。B.老华侨每当知道有家乡人到马德里,就赶过来聊天,聊雨声,说明他对雨声已经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C.第段画框线的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在雨中快速敏捷的身姿。D.“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两次,这是首尾呼应的写作技巧,强调了这些故事在文中的重要性,有深化主题的作用。11.结合语境,品析第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粗词的表达效果。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12.每个人都有乡愁,你的乡愁是什么?写出来与大家分享。答案以
24、及解析1.答案:B解析:“表达了对小号手的思念”分析错误,文章借助多个材料主要表达的是人生哲理,即记号是我们辨识相似性世界的密码。故选B。2.答案:(1)形散: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文章选材丰富,有寻找嘟柿的经历,有与小号手的重逢,有读福柯文章的记录。材料丰富,看似散乱。回忆与现实结合。文章古今连接,回忆与现实结合,在有限篇幅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思绪跨度极大,有散乱之形。手法灵活。文章方法多样,有叙述,有描写,有议论,有抒情。手法多样而富于变化,有散乱之形。(2)神不散:结构不散。文章以“记号”为标题、线索,内容都与“记号”有关,如寻找嘟柿借助记号、我眼上的记号、福柯文中的记号等。做到了
25、结构严谨,散而不乱。主旨集中。文章借助多个材料表达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记号是我们辨识相似性世界的密码。中心集中,情感聚焦,哲理升华,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解析:题干有两个关键词“形散”“神不散”,回归文本寻找依据。筛选“形散”“神不散”这两个关键词在文中的具体体现,再分析其作用。文章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回忆与现实结合,思绪跨度极大;手法灵活而富于变化,有散乱之形。文章以“记号”为标题、线索,表达中心;结构严谨,主旨集中,散而不乱。整合时注意结合文本内容,紧扣“形散”“神不散”两个关键词归纳探究其表现。3.答案:(1)表层义:指具体的记号,如寻找嘟柿时凭借的那些树木,那些小路,那些花花草草,甚至那些野
26、兽的蹄印等记号。也指小号手认出我时凭借的右眼角的疤痕。(2)深层义:比喻辨识相似性世界的密码、符号。解析:文章以“记号”为线索回忆了几件事,每一件事都紧扣“记号”展开。“记号”的含义丰富,表层义指那些具体的记号:寻找嘟柿时凭借的记号、小号手认出我时凭借的右眼角的疤痕等;深层义比喻辨识相似性世界的密码、符号。4.答案:A解析:A.“小说以寻找和争夺水源为线索”说法错误。由文中情节的发展脉络“乞颜部的巴特离开布尔罕山身后是塔塔尔人的队伍”“无论怎样的仇敌,都不能在夜里偷袭”“首领颔首回望塔塔尔人的队伍,他喜欢战斗,不习惯被追逐。仇恨的种子由先人种下,后人来终结。草原起风了,漫天尘土遮住了白海青身形
27、。两支队伍终于在烈日下举起弯刀,刀光闪耀在草原上,草原沉默不语”“圣水不是分割草原的疆界,是连通的血脉。拿苏鲁锭的手握不住草原,仁慈的心能”等多处可知,文章的线索是两个部族的关系发展,而不是寻找和争夺水源。故选:A。5.答案:(1)草原上部族间的刀光剑影,草原上的荣辱兴衰,无论是勇武的胜者还是被割下头颅的失败者,对于永恒的草原而言都只是匆匆一瞬。都将化为历史的灰尘融入草原的时空。因此说“所有来自草原的,终将回归草原”。草是草原上人事兴衰与历史的见证者,因此说“草是真正的主人”。(2)草原上的女人用慈爱喂养了草原上的人们,她们如同草原上的圣水莫日格勒河滋养草原一样,因此说:“所有的女人都是莫日格
28、勒”;草原上女人不只是圣水,她们是象征着仁慈,悲悯、善良、智慧的神,她们如神圣的莫日格勒河水,已经融入草原民族的血液里,因此说“所有女人又都不是莫日格勒”。解析:(1)首先理解“真正的主人”,在文中,塔塔尔人和乞颜部两个部族通过斗争在争夺草原,“手握苏鲁锭的男人,终于握紧了整片草原”是他们争斗的目的,但战胜者就真的成了草原的主人吗?从文中“老萨满叩拜苍天,沉默地将刀插入自己的胸膛,身体躺倒在无边草海里。最后望向草原的眼有困惑,他不知自己指引的是重生,还是毁灭”“拿苏鲁锭的手握不住草原,仁慈的心能”可以看出,即便是战胜者,也不是草原真正的主人。“主人的头已被乞颜部人的弯刀斩下,滚落到枯草深处。马
29、蹄踩踏着主人的鲜血,血水浸入枯草根部,长生天不给的,人给”可见,草原上部族间的刀光剑影,草原上的荣辱兴衰,无论是勇武的胜者还是被割下头颅的失败者,都将化为历史的灰尘融入草原的时空,“所有来自草原的,终将回归草原”。因此草才是草原上人事兴衰与历史的见证者,其他的人事都只是匆匆的存在不能永恒,草才是草原真正的主人。(2)由文中“一条河自大鲜卑山西麓流下,曲折如经脉,贯穿草原。人们都叫它莫日格勒河天下第一曲水”可知,莫日格勒指的是贯穿草原、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流。“所有的女人都是莫日格勒”,是把草原的女人比作莫日格勒河,她们的共同点就是“滋养”,莫日格勒河可以滋养草原万物,草原上的女人则是用慈爱滋养了草
30、原上的人们,就像传说中莫日格勒,“莫日格勒倒在了神山上,圣水顺着她的来路缓缓流向无边的草海”,她用生命的代价为草原祈求圣水,是草原上的女人的缩影,因此说:“所有的女人都是莫日格勒”;“所有女人又都不是莫日格勒”,这句话的含义是,草原上的女人,不仅仅像圣水,她们身上有着更丰富更深厚的价值和意蕴,她们是象征着仁慈、悲悯、善良、智慧,她们已经融入草原民族的血液里,因此说“所有女人又都不是莫日格勒”。6.答案:(1)老萨满是乞颜部的宗教首领,他对天地虔诚,充满智慧,带领部落寻找水源。(2)老萨满具有悲悯情怀。当塔塔尔人被打败后,他要求乞颜部勇士将剩余的水囊留给了塔塔尔女人和孩子。(3)老萨满是草原部族
31、和解的象征。他“沉默地将刀插入自己的胸膛,身体躺倒在无边草海里。最后望向草原的眼有困惑”,表明他对族人征战行为的否定与不解,以死表明他与塔塔尔人的和解。解析:(1)依据“人找水,草也在找。日光渐盛,草原在眼前向远方铺展开去。人们等待老萨满与长生天的对话。老萨满脸上的皱纹里藏着泥土和阳光。他俯身叩拜,双手张开,以拥抱的姿态亲近苍天”“许久,他哑着嗓说,跟白海青走,往草原东北走”可知,老萨满的身份是乞颜部的宗教首领,他对天地虔诚,充满智慧,带领部落寻找水源。(2)依据“老萨满说:晨时沾着露水的草足以养护身体,积存的水囊是决战的利器。他要求乞颜部勇士将剩余的水囊留给了塔塔尔女人和孩子。他说,真正的草
32、原巴特,对抗的从来都是手握弯刀的强敌”可知,老萨满具有悲悯情怀,当塔塔尔人被打败后,他要求乞颜部勇士将剩余的水囊留给了塔塔尔女人和孩子。(3)依据“老萨满俯身跪地,他笃定,这姑娘是上天的恩赐。老萨满告诉首领,长生天收回了圣水,圣水源头在神山西麓,只有长生天选定的女人在白海青的指引下才能抵达”“老萨满叩拜苍天,沉默地将刀插入自己的胸膛,身体躺倒在无边草海里。最后望向草原的眼有困惑,他不知自己指引的是重生,还是毁灭”可知,老萨满以死表明他对族人征战行为的否定与不解。那个塔塔尔姑娘,是上天的恩赐能求取圣水的人,事实证明最后姑娘以死求取来的圣水滋养了草原上不分种族部落的所有的人。他以死表明他与塔塔尔人
33、的和解,老萨满是草原部族和解的象征。7.答案:D解析:D.“也表达了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不解”错。不是不解,而是一种复杂情绪,既要顺应潮流肯定时代的进步,也表达了对曾经岁月的留恋和感怀。故选:D。8.答案:使用拟人、比喻修辞,把漏了的锅当成有年纪的老人、犯错误的小学生来写,赋予它人的模样、状态、表现等等,生动形象、亲切可爱,富有文采、感染力和画面感,引人联想想象,增强吸引力和可读性。在精细的描写中体现了作者对补锅行当的熟悉和喜爱,突出补锅职业的重要性。为下文抒发感情埋下伏笔作下铺垫,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补锅行当的留恋,表达了对勤劳朴实、忠厚善良的能工巧匠和靠双手吃饭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解析:找准答题
34、区域:可锅像人一样是有年纪的,上了年纪的锅就像老人一样会豁嘴。锅是慢慢老的,从渗一滴水开始,一点点地漏。这时候,锅与人一样等候补锅人的出现。如果补锅人不出现,锅就一直耷拉着耳朵,补锅人不来,锅就没办法被端到灶上,就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不经老师允许不能坐到座位上去。明确手法并加以分析:使用比喻修辞,如“可锅像人一样是有年纪的”“就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不经老师允许不能坐到座位上去”,突出相似点;运用拟人手法,如“慢慢老”“等候”“一直耷拉着耳朵”,赋予它人的样子,生动形象具体感,引人联想想象,增强可读性画面感。归纳出表达效果:在具体的描述中体现了作者对补锅行当的熟悉,突出补锅的重要性,结构上:为下
35、文抒发对补锅职业的留恋以及表达对勤劳朴实、忠厚善良的能工巧匠等劳动人民的赞美做铺垫。9.答案:补锅人补的是有漏洞的破锅。补锅人“补”的是一日三餐的饮食生活、物质美味、人间烟火。“锅渗水了,不能煮饭”“新锅的饭菜里有一股生铁味,吃在嘴里涩涩的。所以,母亲宁愿补一口旧锅”。补锅人补的是一种传统生活方式。坏了的铁锅要及时修补,“修补”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补锅人补的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补铁锅、吃大锅饭、吃铁锅煮出来的米饭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生活印记。补锅人补的是一种传统手工艺,一种能能可贵的工匠精神。补锅人在高超的技艺中演绎着传统手艺人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默默无闻、认真踏实工匠精神,一口口铁锅在他手
36、中重获新生,延续着人间烟火。解析:标题的意蕴:从浅层而言,“补锅人补的是什么”这个题目意思是补锅人补的是用漏了的坏锅,文章两次把补锅人比作医生,意在说明补锅人能通过高超的技艺使铁锅重获新生;民以食为天,享用物质食粮离不开锅,也就是强调了补锅人在乡村世界的重要性,那么深层而言这个题目就融入了作者对补锅这一农村生活不可或缺的手艺的赞美喜爱和敬重、珍惜之情。补锅人首先补的是有漏洞的破锅:“补锅人不来,锅就没办法被端到灶上”。其次补锅人“补”的是一日三餐的饮食生活、物质美味、人间烟火:“锅渗水了,不能煮饭”“新锅的饭菜里有一股生铁味,吃在嘴里涩涩的。所以,母亲宁愿补一口旧锅”。然后补锅人补的还有现代生
37、活中缺失的精神,比如勤劳朴实、正直善良、吃苦耐劳、精益求精、认真踏实等工匠态度职业操守等:“补锅人是外乡人,他的脸,那些锅灰都腻着他。补锅人年龄不好猜,看上去过于沧桑,补锅虽不是力气活,但有时会看到他流汗,那些汗纵横流淌,流过沟沟壑壑后才滴下来”“补锅人用一把小榔头,围着锅的破洞轻轻敲,得把周围坏死的组织清理掉”“补锅人有耐心,不急不躁拉着风箱”。最后补锅人补的是难能可贵的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淡泊名利、坚守初心、不忘本职的责任感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补锅人把铁锈片收集起来,放进炉中。有人戏称补锅人是锅的再生父母”“来人咨询锅还能不能补,补的话多少钱。补锅人像一一做出诊断,有的可以小
38、补,有的大补,但大补的工钱有些贵,所以他劝人别补了。至于小小补,他有时干脆免费”“至于小小补,他有时干脆免费”“补锅人走了,带着一句响响亮亮的所有补过的锅再次坐到灶眼上,延续着人间烟火”。总结:补锅匠这种苦活,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工业发达的年代,靠手工吃饭的人没有活路,这也导致许多精湛技艺慢慢的开始失传,不知道再过几十年,还会不会有人懂得补锅匠到底是什么,是质朴、热情,是叮叮当当对手艺的执着与认真。10.答案:B解析:B.“说明他对雨声已经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的表述有误,联系第段中“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
39、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的内容可知,老华侨每当知道家乡人到马德里,就赶过来聊天,聊雨声,是因为雨声纾解了老华侨的思乡之愁。故选B。11.答案:这些动词描写雨落下的各种声音以及带给作者美妙的感受,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中雨声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雨声的迷恋和陶醉。解析:解题时,需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文本语境作答。结合语境中“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等内容可
40、知,“打”“敲”“击“落”这些动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雨落下的各种美妙的声音,和这些声音给作者带来的美好体验,十分鲜活和灵动地给读者展现出山中雨声的节奏和韵律之美;结合“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可知,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雨声的陶醉和喜爱之情。12.答案:示例:我的乡愁就是回不去的故乡。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母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到现在,隔着多年的时光,尽管小时候玩耍的地方依稀有印象,可物是人非,很多的人与事都只能留在记忆里。满大街都是陌生的人与陌生的房子,只剩下的一口乡音,证明我来自这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结合“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
41、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可知,听雨让作者回忆起儿时听雨的情景,再现了故乡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结合“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可知,海外华侨听雨思乡的往事,引起了作者强烈的共鸣;结合“今夜,我听的是雨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等内容分析可知,在回忆与联想中,“听雨”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升华为浓浓的乡愁。解答时,根据以上分析和自身实际,可以从某一个和故乡有关的物或行为谈由此引发的对儿时或家乡的怀念,也可以由自己远离家乡谈起,抒发对故乡物是人非的感情。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