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页共 14页企业会计学企业会计学0 01 1 会计的信息使用者会计的信息使用者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一)投资者(股东)一)投资者(股东)关注与企业投资者的决策关系比较密切的是该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二)债权人二)债权人关注企业能否如期偿还贷款本金并支付利息,决定是否贷给企业以更多的资金;或作出是否给企业贷款的决策。(三)政府及有关部门三)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通过财务会计信息了解企业所承担的义务。(四)社会公众等其他外部使用者四)社会公众等其他外部使用者 除了上述外部使用者以外,也可以为企业内部使用者企业内部使用者
2、所使用。0 02 2 会计基础会计基础企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我国的行政单位行政单位预算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企业则一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0 03 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可靠性(二)相关性(三)可理解性(四)可比性(一)可靠性(二)相关性(三)可理解性(四)可比性(五)实质重于形式(六)重要性(七)谨慎性(八)及时性(五)实质
3、重于形式(六)重要性(七)谨慎性(八)及时性0 04 4 会计要素的计量会计要素的计量计量是指为了在财务报表中确认和计列有关会计要素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计量基础)两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不同计量单位和不同计量属性的组合形成了不同计量模式。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0 05 5 库存现金库存现金(一)现金的管理(一)现金的管理1.1.现金的适用范围现金的适用范围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允许企业使用现金结算的范围:(1)职工工资、津贴;(2)个人个人劳务报酬;(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
4、个人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个人的其他支出;(5)向个人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6)出差人员必须携带的差旅费;(7)结算起点(1000 元)以下的零星支出;(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它支出。2.2.现金日常收支管理现金日常收支管理(1)企业库存现金的限额是指为保证各单位日常零星支出按规定允许留存现金的最高数额,由其开户银行根据实际需要核定,一般为 3-5 天的零星开支需要量。(2)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开户银行当日送开户银行。(3)企业可以在现金使用范围内支付现金,但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坐支)。(4
5、)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应当在取款凭证上写明具体用途,并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后,交开户开户银行审核后方可支取银行审核后方可支取。(5)紧急情况必须使用现金的,企业应当提出申请,经开户银行审核批准开户银行审核批准后,予以支付现金。(6)不准用不符合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即不准“白条顶库”;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不准用银行存款账第 2页共 14页户代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储;不准保留账外公款;不得设置小金库等。(二)现金日常收支的核算(二)现金日常收支的核算企业的现金收入,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有关科目。企业的现金支出包
6、括现金开支范围以内的各项支出。企业实际支付现金时,应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库存现金”科目。(三)现金清查的核算(三)现金清查的核算现金清查的方法采用账实核对法账实核对法。如发现账实不符,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更正。0606 应收票据的核算应收票据的核算0707存货的初始计量存货的初始计量(一)存货采购成本(一)存货采购成本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二)存货加工成本(二)存货加工成本存货加工成本,指自制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三)存货其他成本(三)存货其他成本存货其他成本
7、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如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设计费用等。(四)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成本(四)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成本1.投资者投入的存货2.盘盈的存货下列费用企业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应计入存货成本:(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2)仓储费用,不含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须的费用;(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0808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第 3页共 14页(一)个别计价法(一)个别计价法指对库存和发出的每一特定存货或每一批特定存货的个别成本或每批成本加以认定的一种方法。(二)先进先
8、出法(二)先进先出法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并根据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次序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在材料等存货按实际成本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时,以本月各批进货数量和月初数量为权数计算材料等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收货数量(四)移动加权平均法(四)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将每次进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存货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作为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原
9、有存货成本+本批收货的实际成本原有收货数量+本次收货数量0909计划成本法的核算计划成本法的核算(一)科目设置(一)科目设置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应设置“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等科目。(二)外购原材料的核算(二)外购原材料的核算1.单货同到2.单到货未到(应付账款)3.货到单未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三)发出材料的核算(三)发出材料的核算1.购买时以实际成本入账2.材料入库时,将实际成本转为计划成本实际成本=计划成本+超支差异(或-节约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如下:本月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
10、计划成本或者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率1010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期末,企业计算出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如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按恢复增加的数额,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需要注意的是,当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其冲减的跌价准备金额应以“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冲减至零为限。1.可变现净值的确定(1)对于持有以备出售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一估计
11、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第 4页共 14页(2)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如材料、半成品等):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一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一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2.估计售价的确定1111 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核算初始成本=购买价格购买价格中包含交易费用应计入“投资收益”购买价格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债券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购买价格)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贷:银行存款等1212 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的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的核算借:银行存款(售价)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2、公允价值变动(或借方)投资收益(差额,或在借方)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投资收益(或相反)131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企业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照购入时实际支付的款项作为初始成本。购入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利息分两种情况处理:购入分期付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时,价款中包含的已到期未领取的利息,应计入“应收利息应收利息”科目;购入一次还本付息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时,价款中包含的从发行日起至购入日止的利息,应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应计利息”科目。账务处理: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债券面值)利息调整(差额)应收
13、利息(已到期未领取的利息)贷:银行存款(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的利息收入是由票面利息和利息调整摊销构成,按利息调整摊销划分,可以分为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直线法是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计量时形成的时息调整金额在其持有期间平均摊销。第 5页共 14页实际利率法是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确认实际利息收入,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贷:投资收益(实际价款*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收到利息收入,借:银行存款贷: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141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
14、算(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取得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如果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1.持有期间的现金股利和利息(1)初始入账时确认的应收股利或利息的收回。企业应于实际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2)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股票投资,则企业在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宣告分派现金股利借
15、: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发放的现金股利: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股利2.资产负债表日的核算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作为其他综合收益计入所有者权益。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公允价值变动贷:其他综合收益(价值下降做相反分录)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则做相反会计分录。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确定发生减值的,还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差额)其他综合收益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出售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价款)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账面余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按
16、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将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从所有者权益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借记或贷记“其他综合收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之和。购买方发生的其他各项直接相关费用确认为当期损益,计入管理费用。1515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一)权益法的适用范围(一)权益法的适用范围权益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量,以后则要根据投资方应享有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第 6页共 14页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相应调整的一种账务处理方法。投资方对被投资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及对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17、,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二)权益法的核算程序(二)权益法的核算程序采用权益法核算,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应当设置“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明细科目,分别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以及因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而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金额。1.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投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2.投资后,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相应调整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分别下列情况处理:(1)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差额的处理。前者大于后者,不调整投资成本;后
18、者大于前者,调整账面价值,计入营业外收入。(2)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产生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处理。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照所持表决权资本的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当期投资收益。第二,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的净亏损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照所持表决权资本的比例计算应分担的份额,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第三,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因为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中已经包含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而被投资单位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
19、必然使净损益减少,因此,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第四,被投资单位当年其他综合收益发生变动的,投资企业应按照所持表决权资本的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3.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处理。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应按照持股比例确认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中归属于本企业的部分。1616 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概述(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概述1.折旧的概念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在
20、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而逐渐转移的价值。固定资产的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2.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企业应对除以下情况的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已提足折旧仍在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单独估价入账的土地。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3.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因素(1)折旧的基数。(2)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3)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4)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1.1.年限平均法(平均折旧)年限平均法(平均折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其中:月折旧率
21、=年折旧率12年折旧率=1预计使用寿命(年)100%2.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3.3.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第 7页共 14页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4.4.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可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直线法与加速折旧法的比较直线法与加速折旧法的比较
22、:直线折旧法使固定资产使用的各个会计期间或利用固定资产完成的工作量平均摊配了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使用方便,易于理解,但是却没有考虑到这种摊配的均衡性。加速折旧法克服了直线法的不足。这种方法使得前期负担的折旧费多于后期,因此保持了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均衡,同时还能够减少前期的所得税额。但是,在固定资产各期工作量不均衡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单位工作量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不均衡。1717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提示】
23、【提示】商誉不属于本章所指无形资产,因为商誉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企业从不同渠道取得的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方式有所不同。1.1.外购取得无形资产外购取得无形资产无形资产通常是按实际成本计量,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除外)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如专业服务费用、测试无形资产是否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费用等)。2.2.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在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公允的前提下,应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与折合资本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资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借:无
24、形资产非专利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3.3.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1.1.无形资产的取得无形资产的取得(1)购入的无形资产。借:无形资产专利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2 2)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研究阶段: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企业无法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的,应将发生的研发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无法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的,应将发生的研发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2.2.无形资产的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企业应将无形资产在一定年限内摊
25、销。企业应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合理估计,对于估计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系统合理的摊销,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则不需摊销,但应于每年年末对其进行减值测试。关于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有以下规定:(1)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期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2)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期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3)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期不应超过二者之中较短者;第 8页共 14页(4)没有明确的合同或法律规定无形资产的有效年限的,企业应综合各方面情况判断,以确定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经综合各方面情况判断
26、后,仍无法合理确定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的,该项无形资产应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无形资产,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遵照一定的原则:即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再摊销。企业自用的无形资产,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出租的无形资产,摊销时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3.3.无形资产的转让无形资产的转让(1)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企业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即出售无形资产后,就不再拥有占有、使用和处置的
27、权利。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或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2)转让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租金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费”科目;同时结转其他业务成本。对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需要注意的是,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1818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一)计量模式的选择(一)计量模式的选择企业应于会计期末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但是,同一企业
28、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只能采用一种模式,而且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同一企业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只能采用一种模式,而且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二)成本计量模式的核算方法(二)成本计量模式的核算方法企业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按期计提折旧或摊销,并按计提的折旧或摊销金额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或“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科目;同时,企业取得的房地产租金收入,应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费”等科目。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对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减值测试。经减值测试后确定发生减值的,应计提减值准备
29、,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需要注意的是,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年度不得转回。需要注意的是,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年度不得转回。1919 短期借款的会计核算短期借款的会计核算2020 应付账款应付账款(一)应付账款概述(一)应付账款概述应付账款是指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第 9页共 14页1.当企业取得了证明所购货物的所有权已经转移或所接受劳务已经发生的凭据(如发票账单)时,应确认应付账款的发生。2.所购物资已经验收入库,但是发票账单未能同时到达的情况下,企业应付物资供应单位的债务已经成
30、立,在会计期末为了反映企业负债的情况,需要将所购物资和相关的应付账款暂估入账,待下月初再用红字予以冲回。(二)应付账款的账务处理二)应付账款的账务处理1.一般情况下的账务处理为核算应付账款,企业应设置“应付账款”科目核算应付账款的形成及其偿还情况。2.附有现金折扣条件的账务处理如果在折扣期内付款,取得的现金折扣被看成是理财收益,计入“财务费用”科目。3.商业折扣的处理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如果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销售额中扣除折扣。2121 应付票据应付票据应付票据是指企业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开出的商业汇票,根
31、据承兑人不同,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应付票据按票面是否注明利率,分为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我国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 6 个月。(一)不带息应付票据一)不带息应付票据不带息票据是指在票据到期日,按票面金额支付不计算利息的票据。不带息票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票据面值所记载的金额不含利息;另一种是面值中已包含了部分的应计利息。前一种情况可按票据的面值记账,后一种情况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对面值中所包含利息部分不单独核算,将其视为不带息应付票据,按面值记账;二是按一定的利率计算票据面值中所含的利息,将其从购入资产的成本中扣除后记账。在票据到期时无力偿付,应该根据票据的类型区别处理。如果票
32、据为商业承兑汇票,则将应付票据的到期本息之和转入应付账款;如果票据为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到期无力支付时,承兑银行将代为支付票据款,同时对出票人尚未支付的汇票金额作逾期贷款处理,并且按照每天万分之五计收利息,企业应将应付票据的到期本息之和转入短期借款。(二)带息应付票据二)带息应付票据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票据的面值和票据上规定的利率即票面利率计算预提应付利息,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2222 短期薪酬的核算短期薪酬的核算(一)工资一)工资应付工资的核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资发放的核算;二是工资分配的核算。1.应付工资发放的核算。在实际工作中,工资结算包括应付职工工资的计算,代扣
33、款项的计算及实发金额的计算和发放。2.应付工资分配的核算。企业每月实际发生的工资费用,不论是否在当月支付,都应该按照职工的工作性质和有关的成本开支范围及费用划分规定进行分配。(二)职工福利二)职工福利职工福利是指准备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经费。职工福利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医疗保健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独生子女保健费等,以及按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2323 增值税的核算增值税的核算应交税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应向国家交纳的各种税费,这些应交税费在未交纳之前暂时停留在企业,形成一项流动负债。企业应设置“应交税费”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应交纳的各种税费。企业依法应交纳的各项税费主要包括
34、: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第 10页共 14页(一)一般纳税人应交增值税的核算一)一般纳税人应交增值税的核算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讲,增值税属于一种价外税,即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以及发生应税行为收取的增值税不计入销售收入,购进货物和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增值税一般也不计入货物和劳务的成本,在价外单独核算。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核算的特点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2.般纳税人增值税的核算为了反映和监督增值税的结算情况,企业应设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并按其内容分设专
35、栏进行明细核算。企业对应交增值税设置的专栏主要有以下几个:“进项税额进项税额”“”“销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已交税金金”“”“转出多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等。(二)小规模纳税人的核算二)小规模纳税人的核算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小规模纳税人是指: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 50 万元以下(含 50 万元)的;除上述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 80 万元(含 80 万元)以下的纳税
36、人。2 24 4 长期借款的核算长期借款的核算(一)长期借款的取得(一)长期借款的取得企业在借入长期借款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如实际收到金额与借款本金存在差额,应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如果为了购建固定资产而借入长期借款,在借入过程中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辅助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应予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发生的应予费用化,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二)长期借款利息的核算(二)长期借款利息的核算企业筹建期间的借款费用,应直接计入“管理费用”科目;如果借入长期借款是为了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
37、营活动的资金需要,则发生的借款利息,应直接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科目;如果借入长期借款是为了满足建造固定资产的资金需要,在固定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前并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款利息支出应当资本化,即应将利息支出计入“在建工程”科目;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利息支出,以及按会计准则和制度规定不能予以资本化的利息支出,则应费用化,直接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科目。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利息支出在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时,才可以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1)资产支出(只包括为建造固定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已经发生;(2
38、)借款费用已经发生;(3)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取得的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应按照每期应计利息数额,借记“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科目;取得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应按照每期应付利息数额,借记“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三)长期借款的偿还三)长期借款的偿还企业在归还长期借款时,冲销长期借款的账面价值,同时支付银行存款。2 25 5应付债券的概述应付债券的概述(一)应付债券的概念与分类(一)应付债券的概念与分类企业债券是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书面凭证。企业发行的债券按发行方
39、式可分为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按有无担保可分为抵押债券和信用债券;按债券本息的支付方式可分为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和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等。第 11页共 14页(二)债券发行价格的确定(二)债券发行价格的确定债券发行价格的影响因素一般包括:债券的面值、票面利率、票据期限以及发行时的市场利率等。由于债券的名义利率(或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或市场利率)的不同,债券就可能按平价发行、折价发行或溢价发行。债券发行价格=到期偿还的本金按市场利率折算的现值+票面利息按市场利率折算的现值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的发行价格=债券面值 x 复利现值系数+债券面值 x 票面利率 x 年金现值系数=债券面值xPVIFi
40、,n+债券面值 x 票面利率 xPVIFAi,n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发行价格=债券面值 X(1+票面利率 X 期数)X 复利现值系数2626应付债券的核算应付债券的核算(一)应付债券的发行一)应付债券的发行债券无论是按面值发行,还是溢价发行或折价发行,均按债券面值计入“应付债券面值”科目,按实际收到的价款记入“银行存款”科目,按实际收到的款项与面值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二)应付债券的利息调整二)应付债券的利息调整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照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债券的利息费用,同时,债券的利息调整也应在债券的存续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发行债券
41、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以及各期利息费用的方法,其中,实际利率是指将应付债券在债券存续期间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应付债券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三)应付债券的偿还三)应付债券的偿还对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到期偿还债券本金时,按债券面值借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应付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在债券到期支付债券本息时,按债券面值借记“应付债券面值”科目,按债券利息借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按债券本息之和贷记“银行存款”科目。2727盈余公积盈余公积(一)盈余公积的概念和内容(一)盈余公积的概念和内容盈余公积是指公司按照规定从税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
42、企业提取盈余公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债权人权益,防止企业过量分配利润,同时为企业扩大再生产提供积累资金。公司制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主要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按其提取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法定盈余公积。其是指企业按照法定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制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当年税后净利润的 10%提取,非公司制企业也可以按照超过 10%的比例提取。在计算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时,不应包括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公司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达到注册资本的 50%时可以不再提取法定公积金(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
43、损)。二是任意盈余公积。其是指公司在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等类似权力机构批准,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非公司制企业经类似权力机构批准,也可以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佘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区别在于各自计提的依据不同,前者以国家的法律或行政规章为依据计提,后者由企业自行决定提取。(二)盈余公积的用途(二)盈余公积的用途盈余公积的主要用途有以下三项:(1)弥补亏损。(2)转增资本。(3)发放股利。(三)盈余公积的核算三)盈余公积的核算企业应设置“盈余公积”科目核算盈余公积的提取和使用情况,该科目贷方登记企业提取盈余公积的数额,借方登记企业盈余公积使用的数额,期末贷方余额
44、反映企业累计提取盈余公积的余额。企业应分别设置“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2828销售商品收入销售商品收入第 12页共 14页(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二)销售商品收入的会计核算二)销售商品收入的会计核算1.1.通常情况下销售收入的核算通常情况
45、下销售收入的核算借: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结转已销商品实际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如果企业发出的商品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应通过“发出商品”科目单独核算,不应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发出商品”科目专门用来核算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但已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2.2.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的核算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的核算商业折扣是指企业为促进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价格扣除。企业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的,应按照扣除商业折扣之后的金额确定销售收入的金额。3.3.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核算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核算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
46、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现金折扣的核算有两种方法:总价法和净价法。4.4.已售商品发生销售折让的核算已售商品发生销售折让的核算销售折让是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已售出的商品发生销售折让的,应冲减发生当月的销售收入。5.5.销售退回的核算销售退回的核算销售退回是指企业售出的商品由于质量、品种等不符合要求等原因发生的退货。如果销售退回的是未确认收入的商品,只需将原计入“发出商品”科目的金额转回即可,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发出商品”科目;如果已确认收入的商品发生退回的,应冲减退回当期的销售收入,同时冲减当期的销售成本。发生销售退回时,按规定允许
47、扣减当期销项税额时,应冲减“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的相应金额,如退回的商品已发生现金折扣的,还应同时调整退回当期的财务费用;如果已确认收入的商品发生的退回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6.6.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核算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核算企业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时,按合同或协议的约定通常要求购货企业分期预付货款,销售企业在收到最后一笔款项时发出商品。销售企业一般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分期预收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通过“预收账款”科目核算。7.7.销售库存材料等的核算销售库存材料等的核算企业除了销售商品之外,日常活动中还可能
48、发生销售库存材料、销售随同商品出售但单独计价的包装物等其他业务。企业销售该类存货的收入应作为其他业务收入核算,其他业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比照销售商品收入,同时结转的相关存货的成本作为其他业务成本核算。2929本年利润本年利润(一)利润的含义及构成一)利润的含义及构成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用货币表现的全部经营活动获得的最终成果,也称为财务成果,包括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各项收入的总和与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之间的差额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1.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第 13页共 14页允价值变
49、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2.利润总额企业的利润就其构成来看,既有通过经营活动而获得的,也包括那些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事项所引起的利得或损失。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中,营业外收入(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或损失)。它与正常经营活动无关,是偶发的、企业不可控制的,一般不会重复出现的事项产生的利得(或损失)。3.净利润净利润是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以后的余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用公式表示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二)利润的会计核算(二)利润的会计核算1.营业外收支(1)营
50、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2)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是指不属于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与企业经营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按照有关规定应从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损失。2.所得税费用所得税是企业为获得一定收益而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出,因此,应将其作为费用处理,在净利润前扣除。(1)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x 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按照所得税法计算的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是计算应交所得税的依据。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税前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按照会计准则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