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旧教材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阅读.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85905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PPTX 页数:203 大小:8.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旧教材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阅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03页
2023(旧教材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阅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03页
2023(旧教材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阅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03页
2023(旧教材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阅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03页
2023(旧教材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阅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任 务 群 三(一)小说阅读语语 文文2023内 容 索 引第一步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第二步典题回顾与盲点排查第三步重难攻坚与热考突破第四步新题模拟与变式训练小说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常考文体。小说的阅读鉴赏,关涉故事情节、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叙事技巧等核心要素。高考题突出考查考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其选材和命题都体现出鲜明的“去模式化”“去套路化”的特点,要求考生能敏锐地把握文本内容,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文学作品,能具体清晰地阐释自己对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表现形式及作品风格的理解,准确地传达出基于个体阅读经验的审美感悟。第一步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第一步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第二步典

2、题回顾与盲点排查第二步典题回顾与盲点排查经典试题回顾经典试题回顾(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文本一支队政委(节选)王愿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爬不上去。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怎么不成!”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的脸被拂晓时的月光一照,更是苍白,简直像是块白石头刻出来的。“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一定!”他扭身戳了戳正在酣睡的林大富。小伙子一骨碌爬起来,愣眉愣眼地问:“政委,

3、要出发?”“不,有任务!”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对我说:“咱们到那边竹林里去。”我疑疑惑惑地背起他,来到了那片竹林边上。这时,启明星贼亮贼亮的,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了。老胡四下里看了看,选了一棵大毛竹,靠在上面坐下来,又问了我一句:“真的叫你干啥你干啥?”“真的,快说吧!”我被他弄得又糊涂又心焦。“好!”他伸手从挎包里掏出两根绳子,“噗”的一声扔在我面前,然后两手往竹子后面一背,厉声说:“把我绑起来!”“该不是叫伤口疼得他精神错乱了吧?”我想。本想不干,无奈已经有言在先了。我一面绑,一面问:“这是干啥?你疯啦?”他没搭我的腔,只是一个劲叫着:“绑紧点,绑紧点!”等我们把他两手绑好,他又把那条伤腿

4、伸开,蹬住了另一棵竹子:“把这也绑住!”我们也照办了。看看我们都弄妥了,他咬咬牙说:“来,使劲挤它!”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我叫过小林,轻轻地打开了他伤口上的布带子。伤口,像个发得过了火的开花馒头,又红又肿。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快,快下手哇!”他在催我。“我,我干不来!”我痛苦地说。“你答应过我嘛,黄兴和同志!”他哀求似的说,“你总不能瞪着眼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话说疮口出了脓,比不长还受用,帮我挤挤就好了。好了,那不给队上减少了个累赘?又可以多帮你干点工作。”对我说完软的,又对小林来硬的:“林大富同志,三大纪律头一条就是服从命令,我命令你:挤!”我横了

5、横心:“干!”便让小林抱住他的腿,我两手握着伤口按下去。随着手劲,我觉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问:“老胡,怎么样?”“没关系,你,你别管我!”我继续用力挤着伤口。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却又不敢看。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减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话岔开来:“老胡,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说说不上”他低声回答。他把“上”字说成了“桑”,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再追上来怎么办呢?”我又问。“嗯”他猛地抖了一下,那两株竹子也跟着索索地抖一阵。“要是真来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嗯”他又是一阵猛抖。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扭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抠住地面,那

6、被痛苦扭歪了的脸上,汗水顺着那浓黑的眉毛和鬓角,一串串地流着。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压下想住手的打算,火辣辣地喊了声小林:“快,快去化杯盐水来!”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然后滑过指缝掉落到脚下的草丛里。我停住了手。这才觉得自己的脊背一阵发冷,原来衣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汗水湿透了。我俩把他的伤口用盐水洗净,包扎好了,然后解开绳子,扶他在草地上平躺下来。他紧闭着眼,像睡着了似的。我撩把野草擦着手,坐到他的身边,小林正在掰着他的手指,他手里紧握着一把潮湿的泥土。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淡淡地洒在他的脸上。他无力地睁开了眼,深深地吸了口气,说:“老黄,痛啊!”汗珠映着阳光,

7、晶亮晶亮的。我觉得自己的眼睛仿佛被这晶亮的反光刺得发痛,一滴咸咸的东西滚下来,流到了嘴角上。(有删改)文本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陈毅的伤口始终愈合不了,到了1935年6月,他已不能行走。游击队缺医少药,只有四种成药:八公丹、万金油、人丹和济公水。陈毅把万金油涂在伤口上,再换上新纱布。不久,伤口情况有所好转。夏天,陈毅还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可是到了9月,伤口变得疼痛难忍,腿也肿了起来。为了去南雄开会,他不得不拄着拐棍,脚步蹒跚地翻山越岭。这时他决定彻底治疗一下他的腿伤。他叫警卫员把他伤口中的脓挤出去。警卫员看到陈毅痛得脸色发白,急忙停下手来。陈毅命令他继续挤,警卫员说他下

8、不了手。陈毅已经痛得浑身发抖,“好吧,”他说,“用绳子把我捆起来,这样我就不会发抖了。”警卫员把陈毅的腿捆在树上又继续挤,直到把脓挤净并挤出了一片碎骨头才停下。然后,用盐水冲洗了伤口,用涂过万金油的干净布包扎好。陈毅痛得像得了舞蹈病似的浑身发抖,但不久就恢复了自制力,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的确如此,伤口彻底愈合了,再也没有发作。注见陈丕显回忆录赣南三年游击战争。材料来自1984年3月23日对胡华的采访。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依次写到“月光一照”“启明星贼亮贼亮的”“太阳已经出来了”,既推进了情节发展,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9、B.文本一中的老黄是小说叙述者,也是“手术”的实施者,小说通过描写他不敢下手、不敢看等情形,烘托了老胡的刚毅。C.文本二中陈毅“术”后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这样的话语既带着战争年代的特定色彩,也表现出陈毅的乐观与幽默。D.通过对老胡和陈毅战胜身体痛苦的描写,两个文本不仅写出了战斗生活的艰苦卓绝,更写出了革命信仰的巨大力量。答案 A解析 A项,“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错误。环境描写交代了时间的推移,推动了情节发展,并未暗示人物心理。2.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答案 意志坚强:为了继续战斗,能够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处事果断:一旦决定“手术”,坚决实施

10、;善于做思想工作:为了说服战友,或说理,或命令,或请求,切实有效。3.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6分)答案 文本一是小说,可以虚构;文本二是纪实作品,强调真实。文本一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言行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了老胡这一艺术形象;文本二以采访、回忆录等为基础,记录了陈毅的真实经历。文本一以描写为主,语言生动形象;文本二以叙事为主,语言平实简洁。考情解码考情解码 文本选材选材灵活多样,以中国当代小说为主,兼及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选文内容有与时代宏大主题、革命文化、传统文化联系越来越紧密的趋势。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主要考查中外著名作家的作

11、品,如鲁迅、老舍、莫泊桑、海明威等。这提醒考生,既要注重传统经典作品的阅读,又要具有时代视野和世界文学视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奏响时代主旋律,坚定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2022年全国甲卷借鉴新高考采用复合文本参照的方式命题,不但扩大了命题视野,也对考生的文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题型特点题型保持稳定,题目由一道“四选一”客观题和两道简答题组成。客观题题干核心为“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属于综合考查;简答题通常从三要素角度设题,考点一般随年份交替出现,整体分布相对均衡,尤其重视对小说情节和形象的考查。近年来,简答题也在不断创新,体现出因文设题的特点,如2022年全国甲卷支队政委第9题和20

12、20年全国卷第9题。这些题型既紧扣文本,又体现出较强的情境性和知识迁移特点。学情分析一轮复习中考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文本解读不到位,致使简答题答案缺乏准确性和概括性;(2)组织答案存在严重的模式化倾向,答案缺少针对性;(3)思考片面,缺乏整体把握文本具体作答的能力;(4)鉴赏形象及塑造手法题往往偏离文本;(5)作用类题目分析不到位,要点牵强;(6)知识体系不牢固,艺术技巧赏析题丢失要点;(7)对题目所设情境理解不透,答案浅显偏狭、脱离文本。一轮盲点排查一轮盲点排查(2022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江上注冯至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

13、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时节正是晚秋,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向南望去,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平原。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了,子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太阳已经西斜,岸上三三两两集聚了十来个人:有的操着吴音,有的说着楚语。有人在抱怨,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弄得田也不好耕,买卖也不好做。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吴王余昧死了,本应该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个这样贤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洁。”“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这样的人,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

14、轻人愤恨地说。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为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有意义得多吗?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对于友情是怎样好的一幅画图!”季札在死友墓旁挂剑的事,子胥从前也若有所闻,他再低下头看一看自己佩着的剑,不觉起了一个愿望:“我这时若有一个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剑,当作一个友情的赠品,而我永久只是一个人。”子胥这样想时,也就和那些人的谈话隔远了,江水里的云影在变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这时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渔船,船上回环不断地唱着歌:日月昭昭乎侵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侵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心!他听着歌声,身不由己地向芦苇丛中走去。西沉

15、的太阳把芦花染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边永久捉不到的一块宝石。渔夫的歌声又起了: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歌声越唱越近,渔舟在芦苇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子胥无言,渔夫无语,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船到江中央,水流变得急骤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的宁静。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他想这是从郢城那里流来的。他立在船头,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为那里的楼台也曾照映在这同一的水里。他望着江水发呆,不知这里边含有多少故乡流离失所的人的眼泪。父亲的、哥哥的尸体无人埋葬

16、,也许早已被人抛入江心;他们得不到祭享的魂灵,想必正在这月夜的江上出没。郢城里的王公们都还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谁知道这时正有一个人在遥远的江上,想把那污秽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样一个人呢?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但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两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运命,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而这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的人的口里。船缓缓地前进着。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

17、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嗫嚅,但他最后不得不开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给你作纪念呢?”渔夫倒有些惊奇了。这时子胥已经解下他的剑,捧在渔夫的面前。渔夫吓得倒退了两步,他说:“我,江上的人,要这有什么用呢?”“这是我家传的宝物,我佩带它将及十年了。”“你要拿这当作报酬吗?”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见有些行人,不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既然远行,山水就成为他们的阻碍;他看惯了走到江边过不来的行

18、人,是多么苦恼!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闲暇,就把那样的人顺便渡过来。因为他引渡的时候多半在晚间,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样的歌曲。“这值得什么报酬呢?”子胥半吞半吐地说:“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渔夫听了这句话,一点也不懂,他只拨转船头,向下游驶去。子胥独自立在江边,望着那只船越走越远了,最后他才自言自语地说:“你这无名的朋友,我现在空空地让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将来我却还要寻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坟墓。”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剑,觉得这剑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个永久难忘的朋友保留着这支剑。(有删改)注历史小说伍子胥写于1942

19、1943年,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复仇故事,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小说共九节,江上为第六节,写伍子胥过了昭关,继续跋涉,前往吴国。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胥过了昭关,所见风景与前大不相同,那大片绿色和原野,也是子胥再次“获得了真实的生命”的心情写照。B.“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表现了逃亡中的子胥的心态,只有在江上的这段短暂时光,他才能够平和地欣赏风景。C.子胥同渔夫道别,说话时“有些嗫嚅”“半吞半吐”,表现的是子胥渴望同渔夫交流,又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D.“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子胥在江上领会到渔夫的“世界”,他对自己

20、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答案 B解析 B项,“只有在江上的这段短暂时光,他才能够平和地欣赏风景”分析有误。此时的子胥是在享受渔夫带给他的“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2.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位老人欣赏季札不就王位的高洁,也称赞他以美好的行为感动了世人。B.那位年轻人认为季札不顾百姓死活,只顾独善其身,逃避了济世的责任。C.季札挂剑一事进一步说明了他的品行,也为后文的子胥赠剑做了铺垫。D.季札的退耕田园,与下文渔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达出本文的隐逸主题。答案 D解析 D项,对小说的主题理解错误,本文的主题不是“隐逸”。3.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

21、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答案 子胥登上渔船,清新的空气、和谐的橹声等都使他感到安宁。船到江中央,月涌江流,子胥的思绪随着江水奔涌,复仇的情绪渐趋激昂。渔船缓缓前行,子胥观察摇橹渔夫,体会渔夫的世界,感念渔夫的恩惠,享受到不曾体验过的柔情。4.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案 把渔夫改为无意施恩的普通人,更显出平凡人“恩惠”的博大。借渔夫来书写一个散淡处世的境界,与伍子胥的世界构成

22、对比。放弃描述惊险的外部冲突,转向探究人物的内心冲突。使故事的传奇色彩有所减弱,而现实寓意则有所增强。(答出3点即可)第三步重难攻坚与热考突破第三步重难攻坚与热考突破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任务一任务一 概括类题目概括类题目:筛选准确筛选准确,要点齐全要点齐全小说阅读概括类题目包括情节概括、形象概括、环境概括、主题概括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准确筛选出相关信息,分角度加工,形成要点,必要时还需加以印证并简要分析。概括类题目虽然是常规题,但因筛选不准确、整合不全面、表述不简洁,考生失分仍然比较严重。这是二轮复习需要加强练习的题目。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典题语境典题语境(2021浙

23、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麦子红柯他们住在祖国边疆旷野中的土房子里,要一直守护下去。不管是谁,问他们搬不搬走?他们都说要住下去。当然了,老婆婆的回答要平和一些:“搬走怎么办呢?你前脚走,草就后脚跟过来,这儿的草有多凶哇,你刚转个身,它们就爬到窗户上,往屋里钻。”老头脾气躁:“往哪搬?我搬走你住呀。”老头总以为他住的是宫殿。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房子又矮又小。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这儿的树都是矮个儿,都是那种憨厚的榆树,树杈很多,叶子很密,就是长不高。风大。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滚,蹿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

24、的嗥叫。风嗥叫起来,地都动呢。老头吓唬老婆婆:“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老婆婆战战兢兢:“老天爷为啥抽它们?”老头说:“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不得谁整天乱跑。”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老婆婆走到浓密的树林里,老头发现她竟然一身金黄,飘动着团团芳香,就像一头金色的豹子。豹子走在麦田里,麦子哗哗响起来。麦子的金光洒在榆树上,榆树叶子油汪汪的;麦子的金光洒在云朵上,云就像戴了金笼头,云跟牲畜一样弯下脖子在明净辽阔的苍穹上吃草,云吃草的声音很柔和,窸窸窣窣。老婆婆摸麦穗呢。她的手像一只跳鼠,跳到麦芒上,麦芒浓密绵长就像夏天的睫毛,老婆婆触摸到夏天最

25、美丽的地方。麦子在老婆婆掌心里颤动。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老婆婆的手黄巴巴的,长满了像豆子一般的金黄的茧,那些茧豆真大呀,又圆又壮实,比麦粒儿大,比麦粒儿好看,就像一颗小太阳。大漠的太阳都这样子,小小一点,原野就像合起来的手掌,太阳在金色的指缝间回落。有时太阳会挂在树梢上,挣扎半天也挣不脱,把树都拉弯了,茂密的树梢牢牢地抱着太阳不肯松手,就像一个粗野的汉子紧紧抱着他心爱的女人。老婆婆的额头闪动着快乐的光芒,发出梦呓般的叫声:“长高了,长胖了。”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麦粒儿肥肥胖胖,软乎乎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老婆婆用手轻轻拍打着:“哭哇哭哇,快哭上一声。”老婆婆曾生过一个孩子,那孩子夭

26、折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生过孩子。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那时,他们年轻力壮,老头自己动手做了几只木碗,换了一口大锅,好像他们要生一大群孩子。她说:“拿什么养活他们呀?”丈夫自豪得不得了:“咱们这里,想要多少娃娃就有多少娃娃。”丈夫大手一指,外边是辽阔的原野。旷野无边无际,伸向远方,好多年以后,从大城市来的洋学生把这辽阔的土地叫太平洋。老头不知道什么太平洋,老头只知道他要养许多娃娃,老头就从太平洋开始的地方垦荒。老头端着簸箕注把金黄的麦种大把大把撒出去,那正是落日时分,泥土波涛汹涌就像沸腾的金属。老头的手臂跟鹰一样伸向苍穹,把落日给遮住了,手臂粗壮的黑影投落到地上,随即发出一阵粗重的

27、唰唰声。麦种的大网捕获了土地,肥大的土块跟鱼群一样跳起来,向四周奔窜。太阳落下去,麦子升起来。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老头端着空簸箕,眼睛充满梦幻般的光芒。那年,他去团部接受重要任务。他已经30岁,他在农场最偏远的地方开荒种地,领导想起了他的婚姻问题。传他去团部的重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他骑马跑了三天三夜,赶到团部。他喊报告进去的时候,政委正给一个青年女子谈话,政委的脸色不太好看。那女子却眉是眉眼是眼,长得很好看。他都看呆了。女子不看他,他看人家。政委说:“怪我无能,没把工作做通。”漂亮女子转身走了。他劝政委别生气:“那么漂亮的女子根本不适合我。”政委吃惊地看他,他说:“我那地方需要

28、结实的女人,跟马一样结实的女人。光漂亮不中用。”政委说:“你要身体棒的,还真有一个,长相差些,心灵绝对美。”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他很快就见到那个大块头女人,他们在猪圈见面的,她是炊事班长,兼管猪圈。她接触过好几个男的,都没谈成。她跟猪待在一起,那些猪个个肥壮无比。大家发出惊叹:谁跟她过日子,谁就能肥壮起来。就是没人动这个念头。他们见面,她就说:“你这么壮,你还来找我。”他说:“谁不想壮。”“你想壮?”“我想壮。”“你找对人啦。”他们就这么说好了,她跟他走。她骑上团部最好的大白马,跟他走了。走进荒漠她就显出优势,她在空旷荒凉的景象中亮丽起来,他不停地看她,他故意把她让到前边,她圆浑浑

29、的长脖子跟枯死的胡杨打个照面,胡杨就亮起来。坚实的木纹显得很清晰,她整个庞大的身躯一下子让大荒漠充满了生机。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女人和骏马走在太阳的谷地里,女人就像起伏的群山。他没想到他能娶这么大一个媳妇儿,一个顶三个。“你说我一个顶三个。”“三个女人才顶你一个。”“从来没人这么说过我。”“我是你男人才这么说你。”“你是我男人,你就天天这么说我,我喜欢你这么说我。”跟那个年代所有的边疆故事一样,他们的洞房在地窝子里。他们说:“我们虽然住的是地窝子,但我们种的是太阳。”麦子生长的样子就像太阳升起来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长满谷地的麦子,大片大片的麦子太阳落下去,麦子长起来。老

30、头端着大簸箕,麦种撒光了,簸箕里还有泥土的光芒。“我把泥土的光芒端回来啦。老婆子开门啊。”泥土金闪闪的,老婆婆被吸引住了。“我们是簸箕命。”他们伸出手,手指蛋上指纹的纹路,没有一只斗,全是簸箕。斗才聚财,簸箕不聚财。老婆婆说:“咱不要财。”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搓出几十颗胖乎乎的麦粒儿,轻轻拍打着:“哈哈,我有这么多孩子。”(有删改)注簸箕:用竹篾或柳条编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等。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图解文本图解文本提纲挈领读文章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易错点易错点1情节概括情节概括,要点不清要点不清情节是小说塑造人物、表现

31、主题的重要载体。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是鉴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本的起点。“情节概括”往往要求以一定的角度、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考生在实际答题中往往对情节的发展阶段切分不准,出现要点不清的问题。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例1】请围绕老头、老婆婆两人对麦子的热爱,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4分)答案 开端,两位老人因对麦子的热爱坚守边疆;发展,两位老人走进麦田,抚摸麦子,把麦子看作自己的孩子;高潮,老头播撒麦种,回忆往事,心情愉快;结局,老头、老婆婆表达心声,不图发财,只关心麦子,视麦子如子女。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考生答案坚守边疆热爱麦子相识结婚

32、不求名利(2分)错因分析题干要求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考生没有分清主要情节和插叙、补叙的情节之间的转换,错误地把“相识结婚”作为梳理概括的要点,因而造成答题要点不清。解答此题,可围绕“麦子”这条全文的主线串联全文,然后以老头、老婆婆的视角,切分细节和场面,然后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脉络进行梳理,再用简要的文字表述。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易错提醒易错提醒概括情节要注意三点1.注意情节概括的角度。梳理概括情节时无论采用结构连贯法、线索连贯法,还是场面连贯法,都要抓住情节概括的角度,同时注意不要把插叙、补叙等内容直接当作小说的主要情节,要合理地进行转换。当然,这些可在概括主要情节时提到

33、。2.注意界定故事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故事情节的高潮阶段是最难确定的,一是可以根据小说的矛盾冲突来确定,矛盾冲突最激烈的阶段就是小说的高潮阶段;二是可以根据主人公的情感发展来确定,主人公情感思想达到最激昂的阶段就是小说的高潮阶段。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3.注意准确、全面,内容不能有交叉。尤其是暗考故事情节概括的题型,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特别要注意人物活动、心理描写的关键细节,要进行提炼、概括,防止内容上交叉重叠,也不能过于笼统宽泛。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换个角度再练练换个角度再练练(原创)阅读支队政委(文本见“经典试题回顾”),小说没有曲折的情节,却

34、有感人的故事,请简要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答案 奇怪老胡的请求;疑惑老胡的安排;对他的要求又糊涂又心焦;突然明白老胡的意图;为老胡的伤痛痛苦;紧张胆怯地为老胡挤压伤口;为老胡没有答话心慌;被老胡的坚毅感动到流泪。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易错点易错点2形象概括与性格特点区分不明形象概括与性格特点区分不明“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的内容;而“形象特点”除了“性格特点”外,还要把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考虑进去。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时,大多数考生虽然也明白应主要依据其外貌、衣着、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仔细分析、概

35、括,但仍存在答题不准确、不全面、交叉重复等问题。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例2】小说中,老头和老婆婆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答案 老头和老婆婆是驻守在边疆的农垦工人;他们热爱土地,质朴坚毅,性格乐观,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考生答案老头脾气暴躁,性格倔强。他们热爱土地,热爱劳动,把麦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不贪财,不爱财,默默奉献。(2分)错因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答案要点应该包含性格特点、精神品格和人物身份等。考生答案虽然答出了性格特点和精神品格,但没有答出人物的职业和身份信息,而且性格特点的概括没有抓住本质。“脾气暴躁”并不准确

36、,没有体现人物的乐观、豁达、开朗等。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增分策略增分策略准确概括人物形象注意三点审清要求,把握重点审读题干时,尤其要分清考查“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检索信息,务求全面要从“情节”“描写”“评论”“背景”等多个角度检索,不要遗漏关键信息。概括回答,力求准确一要结合小说主题的情感倾向,抓住形象本质特点,不能简单地借用文本中的语言描述,以免答题浮于表面;二要注意同类合并,不能只罗列要点而不概括,导致要点过多,交叉混乱。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换个角度再练练换个角度再练练文中政委说:“你要身体棒的,还真有一个,长相差些,心灵绝对美。”请结合有关内容,概括老婆婆

37、“心灵美”的具体体现。答案 热爱劳动,是炊事班长,兼管猪圈,养的猪膘肥体壮。为人直爽幽默,与老头仅仅简短的几句话,就成了夫妻,不抱怨条件艰苦,坚守边疆一生。勤劳乐观,没有子女,把麦子视为子女;虽是种地,却说“种的是太阳”。不贪财,乐于奉献,甘认“簸箕命”,说“咱不要财”。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易错点易错点3环境概括环境概括,特点与作用特点与作用“混答混答”概括环境特点要注意区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概括自然环境特点,首先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其次要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能体现景物特点的形容词。概括社会环境特点,首先要找到体现社会环境的词句,描写社会环境的文字不像描写自然环

38、境的文字那样集中,阅读时要注意发现并整理相关信息;然后再多角度思考社会环境特点。但在实际答题中,考生易将特点与作用“混答”。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例3】(原创)小说第段所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描写简要概括。(4分)答案 居住环境差。“房子又矮又小”“房子高不起来”。自然环境恶劣。树长不高,都是那种生存能力强的榆树;风大,发出猛兽似的嗥叫。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考生答案狂风怒吼,树丛矮小;表现了恶劣的生活环境,渲染了人物出场的环境氛围。(2分)错因分析本题既涉及自然环境,也涉及社会环境,考生只答了自然环境而遗漏了社会环境,要点不全。其次是混答了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答

39、案不符合题目要求。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增分策略增分策略概括环境特点明确三点明确环境构成明确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分清两类描写。明确答题方向分清题干要求的是概括环境特点还是分析环境作用,组织答案时语言一定要对准要求,准确表述。明确答题规范先概括环境特点,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要注意规范概括用语和分析用语。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换个角度再练练换个角度再练练第段描写环境有何用意?(4分)答案 交代背景,写环境的恶劣,突出守护边疆荒漠土地的艰难。衬托人物,用环境的恶劣衬托主人公守土的顽强精神。暗示主题,通过写整天乱跑的风“挨打”,揭示坚守边疆土地的重要性。任务一 任务二 任

40、务三 任务四 易错点易错点4主题概括主题概括,把握不准把握不准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看作品背景,看人物特征,看情节发展,看语言情感色彩,看整体倾向。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歌颂、赞扬、倡导什么;讽刺、批判、谴责什么;揭示什么人生道理;反思什么现象;表达了什么情感。考生虽然明白这些通用的方法,但在实际答题中依然会因把握不准主题而失分。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例4】这篇小说以麦子为题,表达了怎样的主题?(4分)答案 这篇小说通过一对老夫妻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坚守边疆种麦劳动的故事,以“麦子”象征守护边疆的这对夫妇旺盛顽强的生命力,赞颂了他们质朴坚毅的品格、自信

41、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求名利的奉献精神,表现了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做贡献的深刻主题。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考生答案这篇小说以麦子为题,描写了一对老夫妻在边疆种麦子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热爱土地、热爱劳动、热爱麦子的精神和自信乐观、不求名利的生活态度。(2分)错因分析考生对主题把握不准,理解不透。理解到“赞颂了他们质朴坚毅的品格、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求名利的奉献精神”这一浅层面的主旨不难;但考生没有理解“麦子”和“边疆”这特定的事物和地点赋予主题的深层含义。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增分策略增分策略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

42、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的思想性格方面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换个角度再练练换个角度再练练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答案 是全文的主线,结构上串联全文。象征守护边疆的这对夫妇旺盛、顽强的生命力。揭示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做贡献的主题。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任务二任务二 作用类题目作用类题目:角度清楚角度清楚,分析到位分析到位小说作用类题目(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标题作用)可以分别从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考虑,还可以加入读者的感受。作用类题目,

43、除了考虑其对本身的作用外,还要考虑其他三个方面及读者的感受,这就是“4循环+1读者”模式。但在实际答题中,考生存在角度不清、分析不到位的问题。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典题语境典题语境 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发报员刘菊花骆驼说实话,我做梦也不会想到,刘菊花会来找我。就在去年,秋天吧。天空像书上说的那样万里无云。其实,也不知道是多少里无云,因为我的心情好,感觉万里都不够。刘菊花面带微笑,无数苍老的痕迹,布满了那张当年青春荡漾的脸,那笑容里甚至还带着几丝祈求。不敢想象,当年在小镇红极一时的刘菊花,在多年以后,会以如此模样,出现在我的面前。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当时,市

44、里正举办一届技能大赛,范围广泛。我负责这次大赛的具体事务。刘菊花来找我,是想参加这届比赛。至今也不知道,刘菊花是如何打听到我的。她甚至还托我的那位在县城某局当副局长的同学为她说情。我对刘菊花说,只要有技能,谁都可以参加啊。刘菊花说,我这个技能,你是知道的,十几年前,不必说;现在,不知道还算不算?我当然知道。刘菊花一说,我真的犯难了。我不敢贸然回答她。我告诉她,我请示了相关领导后,再给她答复,但请她一定放心,我会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刘菊花满怀希望地离开了。我难以将刚才这个刘菊花,与当年那位刘菊花联系起来。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我需要啰唆几句。刘菊花当年是云盘梁所在的那个小镇邮电所的发报

45、员,她收发电报的技术,在全县范围内,无人可比。发报间那满壁的奖状、锦旗,足以说明一切。“长得像画报上的人儿样”,这是小镇人对她的评价。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刘菊花已经在邮电所发报很多年了。我们常常偷偷地在她发报间的窗下,偷听她发报。她把“1”不读成一,要读成“幺”;“7”不读成七,要读成“拐”;“0”不读成零,要读成“洞”当她读出这些令我们无比兴奋的读法和音调时,我们便一遍又一遍 地跟着她极小声地念,然后便捂着嘴,窃窃地笑。她的嗓音惊人地动听,我们认为,远比广播里县广播电台的女播音员的声音动人。我们常常听着听着 就忘记了回家,直到她下班出来,对我们一声吼,我们才鸟兽般散去,意犹未尽。任务一 任务

46、二 任务三 任务四 而今,我在给朋友报手机号码的时候,都难以改变对那几个特别数字的读法。我将刘菊花准备参赛的事情汇报后,领导也十分为难。领导说,电报退出我们这个通信舞台好多年了,新的一代人,谁知道什么叫电报啊?这次,连打算盘都不在此列,电报,就更不能算了。我不知如何答复刘菊花,我的眼前,老是闪现出她当年的模样,老是闪现出她前几天报名参赛时那双期盼的眼睛。我把情况告诉了我的那位副局长同学。同学在电话里,半天没有作声。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我讲述了刘菊花的一些情况。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电报业务退出通信舞台后,刘菊花便被调到另外一个小镇任报务员,每天面对一大堆报刊信件,刘菊花很快就觉得索

47、然无味。她常常在下班之后,一个人戴上耳机,很认真地演练收报或发报,几乎到了忘我的境界。小镇邮电所的领导怕这样长期下去会出事,便向县局领导做了汇报。领导们商议后,将她调回县城,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下来的刘菊花,表现日渐怪异,常常独自静坐,对着领导特批给自己留作纪念的那些发报工具发呆。她时常自言自语地背诵电报内容,说出来的,全是数字,没有几个人能够听懂。她甚至将报纸上或者书上的文章,翻译成电报,一个人默默地背诵,默默地收发。她常常对人说,她这样一手好技能,就这样废了,她不甘心!大家都认为,刘菊花算是被她的特长毁了。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同学告诉我,这次一定要想办法帮帮她,让她展示一下技

48、能,说不定可以改变她的病态。我再次向领导提出这事,结果可想而知。我在焦虑不安中度过一段时日。某天,在与市电视台的一位当编导的朋友喝酒聊天时,我茅塞顿开。我当即与他商定,让刘菊花参加他的梨州奇人节目。没想到,刘菊花在电视节目录制现场,表现得那么出人意料。我的那位编导朋友说,这是他编导生涯十几年来,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奇人。刘菊花天生就是个搞表演的料子,可惜发现得太迟了!她的镇定自若,简直是与生俱来!我要对她进行包装!让她快速红起来!我的那位编导朋友慷慨激昂地对我说。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果然就红了。刘菊花的节目在市台播出后,反响强烈。人们对刘菊花对数字的超强记忆能力,极为佩服。刘菊花很快就

49、成了名人。后来,在我的那位编导朋友的努力下,刘菊花又多次参加了省、市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刘菊花在电视里,表现依然那么镇定自若:她转过身去,短暂地看一下背后那满版的数字,然后,面对观众,一字不差地背出。在聚光灯下,在阵阵掌声里,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刘菊花,坐在小镇那个简陋的发报间里,美丽动人的样子。美中不足的是,无论编导们怎么引导,刘菊花始终改不了那唯一的“缺点”,她始终把“1”读成“幺”,把“7”念成“拐”(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1年19期)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图解文本图解文本提纲挈领读文章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易错点易错点1情节作用分析不全面情节作用分析不全面情节在人物

50、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情节作用题既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也考查分析作品基本特征的能力。对情节作用的分析,要多点观照,力求准确全面。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例1】小说以“无论编导们怎么引导,刘菊花始终改不了那唯一的缺点,她始终把1读成幺,把7念成拐”结尾,有什么好处?(6分)答案 与前文情节形成照应。这样写在结构上起伏跌宕,有开有合。凸显人物的职业特征。刘菊花把“1”读成“幺”,把“7”念成“拐”,塑造了一个把职业作为生活习惯的优秀报务员形象。引发我们对传统职业者在时代发展中如何把控自我命运的思考。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考生答案小说以刘菊花的“缺点”结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旧教材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阅读.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