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课件第2章-人际交往的内涵和基础.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88529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件第2章-人际交往的内涵和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件第2章-人际交往的内涵和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件第2章-人际交往的内涵和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件第2章-人际交往的内涵和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件第2章-人际交往的内涵和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章 人际交往的内涵和基础主要内容: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内涵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功能第三节 人际交往的内在动力学习目的和要求1、了解人际交往的内涵、人际交往的类型。2、了解人际交往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3、认识人际交往的内在动力。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内涵一、人际交往的实质及特点1、人际交往的概念两种解释:第一种:指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人与他人之间的交往、相处。(交往互相往来),(相处彼此一起生活、学习、工作中接触来往,互相对待)(总之,人际交往即为人处世)。第二种:指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人们为了彼此传达思想、交换意见、沟通感情、满足需要等目的运用语言、行为等方式而进行的联系过程。对人际交往的

2、实现过程分析可知:1、人际沟通是人际交往活动的起点和手段(或方式、途径)。人际交往通过人际沟通实现。2、人际关系是指在交往(或沟通)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或心理关系、心理距离)。3、与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比较,人际交往指整个过程,更具整体性和强调人们在心理、情感上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从人际交往出发,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2)人际交往、人际沟通、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第一,人际交往、人际沟通、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人际沟通是人际交往的起点和手段(途径、方式)。人际交往通过人际沟通方式实现,人际沟通结束时形成人际关系。第二,人际交往、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总的说,二者既有区别

3、又有联系。区别:人际交往着重强调交往的整个动态过程,而人际关系却强调交往的相对静态的结果;联系: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建立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也是人际关系形成的途径;而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表现和结果。二者一动一静,一前一后,相辅相承,共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图表示如下:人际沟通 结果 人际关系 (交往的起点或手段)人际交往 (沟通的结果)强调整个动态的过程 4、人际交往具有的特征(1)人际交往的主体是个体的人。本课程主要讲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类型。这种交往活动是个体与进入其生活范围内的其他人之间经常性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各种联系和往来。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同学同事之间的交往等,都属

4、于人际交往。(2)人际交往主要研究人们在交往中的心理情感和行为,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而不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3)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作为心理和情感上的沟通,人际交往不是单向的“输出接受”关系,而是双向的“输出反馈”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交往的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的心理和情感都发生变化。二、人际交往的类型1、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交往这类交往是在具有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家庭和家族内部进行的,如亲子、祖孙、夫妻、婆媳、叔侄、甥舅等交往关系。血缘性的人际交往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最直接、最普遍的交往。2、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是在生活于共同地域中的人们

5、之间进行的,如同胞、同乡、邻居等交往关系。由于共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传统习惯,使生活在一起的人们形成共同的感情和性格,交往相对密切。地缘性的人际交往对社会的影响十分广泛。3、以业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是在由共同的职业、行业、专业、事业而联系在一起的人们之间进行的,如同学、同事、同行、战友、师生等交往关系。由于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从事一定的职业或具有某一社会身份,并且它们十分现实地关系到人的生存,因而业缘性的人际交往在整个人际交往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对社会的影响也最大。4、以趣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起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共同的观念,包括人们彼此之间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事

6、物的一致的看法,这会使人感到能够相互理解而乐于交往。另一方面是共同的兴趣、爱好,人们由于趣味相投而乐于交往。这类交往表现为知已、朋友、棋友、酒友等。三、人际交往关系(即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1、二者的区别 社会关系概念:属于社会学范畴。社会学认为,社会关系实际上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不同社会角色的关系。社会关系的范围较广,凡是人们在社会群体生活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都属于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伦理关系、法律关系、宗教关系等等。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是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身份、职业、利益等因素。这种关系的建立、维持或解体,要受到利益、社会秩序、社会规范等因素的制约,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二者既区别,又联

7、系。人际关系概念:人际关系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它不同于社会关系,它是个人与他人在交往中所形成的心理、情感上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带有强制性,它的建立、维持或解体,仅仅取决于人的内心情感。2、二者之间的联系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首先,社会关系制约着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发生的,每个人都隶属于一定的社会集团,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位置和身份,这些都直接制约着人的现实生活,因此其爱憎、接纳或排斥等情感指向必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次,人际关系也影响社会关系。人是性情中人,当他在与他人进行经济、政治、伦理、法律等活动时,不可避免地会

8、受到心理、情感和个性上的影响,从而对上述活动产生正面或负面作用。可以说,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是交织在一起的。如: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形象描述:夫妻局,父子科兄弟办公桌对桌儿子开车爸爸坐孙子倒水爷爷喝女儿现金出纳员儿媳负责财务科。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功能一、人际交往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人际交往是个体生存的必要手段从人类群体的发展来看,早期人类的个体能力十分有限,因此要想活下去,就必须与他人形成群体,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从人类个体发展来看,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是没有任何行为能力的,离开与他人的联系(照顾),婴儿无法生存。即便是在人类智慧和力量已非常发达的今天,即便是成年人

9、,人们的生产、生活仍然是在相互协作和交往中完成的。可以说,人类生存是群体力量的结果。2、人际交往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性格发展离不开与他人的关系。心理学认为,婴幼儿在成长初期与照料者的关系如何,会影响其性格、心理的发展。当孩子的各种需要都能及时得到满足,与照料者形成稳定而亲密的联系时,便易于发展出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此外,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经验等也主要来自与他人的交往。由于客观世界的无限广大和个人实践活动的局限性,人们不可能事事都去亲身实践,大部分信息和知识是通过人际交往获得的。同时,与人交往本身也是一种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经验,有

10、利于个人更好地发展。3、人际交往是个体事业成功的有利保证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人际交往,人的成功更是在他人的协助下才能实现。个人不可能单枪匹马地打天下,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种知识、信息的大量涌现,再有能力的人也不可能自己完全掌握,他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这就更要求必须学会与人交往。4、人际交往是个体自我认知的有效方式人是理性的动物,人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在认识外在世界的同时,还力图认识自身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生存是否有价值?自己的威望和地位有多高?这就是人的自我价值感。当上述问题得到肯定的答案时,自我价值感就能够确立,生活就会富有意义,人就充满热情。

11、相反,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自我价值感就得不到确立,人就会感到自卑、自我厌恶、自暴自弃。那么,自我价值感是怎样获得的呢?它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他人的反应、评价、态度以及自己与他人的比较获得的。(即俗话:人贵有自知之明)二、人际交往对社会(群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人际交往是构成人类社会整体存在的基础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人际交往是组织、联系个人的纽带,它把分散的个人凝聚成群体,继而构成人类社会整体。2、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群体)良性发展的必要保证。社会分工的出现以及越来越精细化的趋势,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另一方面也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重要。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能够

12、使社会各部门的人们相互支持和协作,这就保证了生产和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正常发展。尤其是在特定的群体企业中,注重人际关系,关心员工的心理感受,从感情上拉近企业与员工的距离,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企业凝聚力。3、人际交往是社会秩序的稳定剂如前所述,人际交往是人们彼此间心理、情感上的联系,由此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维系社会稳定的纽带。良好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可以使人们保持愉快的心境,控制冲突,消除和化解矛盾,从而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第三节 人际交往的内在动力本节主要探讨:为什么会存在人际交往活动?导致人们进行交往的动机是什么?根据心理学家们的研究,人际交往现象的出现,有其生物学方面和社会心理方

13、面的原因。一、人际交往的生物学基础从生物学角度研究表明:人是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生物。动物界所存在的个体对同伴的依恋、依附、合群、印刻现象从自然性的角度为人的交往活动准备了前提条件。具体支撑观点如下:(一)“印刻”理论著名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组鹅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母鹅自己孵化,这部分小鹅出壳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物体是母鹅。根据常识,这部分小鹅会跟随母鹅,同它保持亲近和依恋的关系。事实也确实如此。另一部分鹅蛋是人工卵化的,小鹅出壳后所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物体是实验者本人。这部分小鹅便把实验者当成母鹅,紧紧追随,把研究者当成母亲来亲近和依恋。这种有机体在其生命早期的敏

14、感阶段对最早看到的活动物体产生依附的现象,被称为“印刻”。通过印刻而形成的依附行为,对有机体产生持久、深刻的影响。人类的生物发展水平虽然比动物要高得多,但人类也有同“印刻”相类似的过程。如: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自幼与狼、熊等动物生活在一起的狼孩、熊孩,他们都对其伴生动物产生了强烈的依恋而逃避人类。此外,人类的婴儿也会在“敏感期”出现对母亲的依恋。人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需要,正是在这种最初的依恋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本能”理论另外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对群体的依赖是人的本能或遗传,是人类祖先时代就已经形成的能力。人类的祖先古猿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差,要想保护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就必须以群集的方式活动,依

15、靠群体的力量来抵御灾害,获得食物。经过长期的进化,这种集群的习性传递给后代,使人类先天具有与人共处、交往的需要。总之,动物的依附、合群倾向和表现,为人际交往这一人类行为的形成奠定了生物学基础,对我们认识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二、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基础(即社会心理需要基础)(一)需要层次理论最著名的是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如下: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爱和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123451.生理需要指人们在衣、食、住所等方面的需要。这是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的需要。2.安全需要指人们生活中要求有安全感、稳定感,包括人身的安全、生活的稳定、防御灾难、对周

16、围的事物有所了解、未来有所保障等。也是人在生活中非常强烈的需要。3.爱和归属的需要指人是社会性动物,希望生活在群体之中,希望被他人接纳,得到他人的关心、热爱、理解、信任和支持,希望得到异性的爱。4.尊重的需要:这一需要由两部分组成,自我尊重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前者包括个体对自信、成就、独立、个人力量、自我价值的需求。后者包括别人对自己的承认、接纳、注意、名誉、赞赏等。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真正从事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自己和社会所期望的人。这是人的最高层次、最有意义的需要,也是最难满足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人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既有物质

17、性的需要,也有精神性的需要。但无论什么性质的需要,都是社会性的,都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才能实现的。(二)人际交往需求理论心理学家威廉姆斯库兹提出,人有三个方面的需求爱、归属和控制,这些需求推动了人们去进行交往。这一理论被称为人际交往需求理论。爱的需求反映的是一个人有表达和接受爱、友谊的愿望,这种愿望促使他要与他人建立一定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这一需求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是喜爱、亲密、友善、热心等,而与此相反的行为则是憎恨、冷淡、厌恶、孤独等。归属的需求反映的是希望自己存在于群体之中,与他人在一起的愿望。每个人都是社会性的,其生存离不开他人,故会产生与人交往,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的愿望。这一需求所形成的行为特征是沟通、交往、相容、参与、协同等,而相反的行为则是孤立、退缩、排斥、疏离等。控制的需求反映的是人希望拥有一定的权力,对他人发生影响的愿望。每个人都追求自我价值,希望得到尊重,故会产生控制的欲望。这一需求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是运用权力、权威去控制他人或接受他人的控制,相反的行为是抗拒权威、忽视秩序、逃避责任、追求自我。上述三种需求反映出人际交往是人的心理需要。总结:总的来说,人是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生物。动物界所存在的依恋、印刻现象从自然性的角度为人的交往活动准备了前提条件;而人类生活的社会性和生存、发展需要,则是促使人与人之间建立密切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决定性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际交往心理学课件第2章-人际交往的内涵和基础.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