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 理 学主讲教师:李郁清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心理过程第三章 心理状态第四章 个性心理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心理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和和行为行为规规律的科学律的科学。一、人的心理现象(一)个体心理(一)个体心理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发生、表现在个人身上的发生、表现在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个体心理包括: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指在个人身上表现的心理心理过程指在个人身上表现的心理历程,操作程序。包括:历程,操作程序。包括:认识过程:
2、感觉、知觉、记忆、思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维、想象情绪情感过程:如喜、怒、哀、惧情绪情感过程:如喜、怒、哀、惧意志过程:如作出决定、执行决定意志过程:如作出决定、执行决定2、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所具有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状况和相对稳定的性的独特状况和相对稳定的性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心理状态基本可分为意识状心理状态基本可分为意识状态和无意识状态。态和无意识状态。意识是一种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能清楚觉知的状态。包括觉醒、注意、应激等不同的水平。无意识是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不能清楚觉知,通常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
3、制的状态。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个体身上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体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状态意识:注意无意识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个性心理特质:能力、气质、性格(二)社会心理人是社会的动物,总会与其他社会成员形成种种社会关系,接受相互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社会心理现象。社会心理现象包括:个体社会心理:如从众、社会促进等。群体社会心理:如人际关系、凝聚力、群体氛围等。大众社会心理:如时尚、流行、舆论、风俗等。二、人的行为(一)行为的概念行为是有
4、机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运动、活动和动作构成。1、情境情境:围绕人的各种刺激的总和。刺激:引发人产生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的各种事物。可分为:外部刺激:物理刺激、社会刺激内部刺激:生理刺激、心理刺激2、反应的形式生理变化躯体运动言语活动(二)心理与行为的关系1、心理与行为的区别心理:是内隐的、主观的精神现象行为:是外显的、客观的物质现象2、心理与行为的联系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因此心理支配行为。心理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为什么心理学要研究行为人的行为与心理之间的联系是一种较普遍的对应关系,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或客观的物
5、质指标;心理是支配、调控行为的内在精神活动或观念形式。心理学研究的模式心理学研究行为心理推论心理活动规律概 括、总结 指导 调 控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的本质心理的本质关于心理本质的哲学探讨唯心主义心理观:“天下无心外之物”(明王守仁)唯物主义心理观:强调物质第一性u庸俗唯物主义:心理是脑的分泌物u辨证唯物主义: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一)脑是心理的器官u脑是心理器官的科学证据动物演化个体发展医学临床案例(二)心理的产生方式是脑的反射1、什么是反射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也是心理产生的基本方式。2、反射弧反射弧
6、:实现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弧的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反射的环节:开始环节中间环节终末环节效应器的活动会重新成为刺激引起反应,称为反射的反馈。反馈的存在说明反射不是单向的一次性的活动。感受器传入NN中枢传出N效应器反馈4、反射的种类(1)无条件反射动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不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就可以实现的反射。其反射弧是固定的神经联系。(2)条件反射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起来的反射。其反射弧是暂时神经联系。心理视窗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研究心理视窗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研究5、两种信号系统以具体事物作为信号刺激所
7、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以语言、文字作为信号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什么是反映反映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反映是任何物质形态所固有的属性。反映的不同形式无生命物质:物理的、化学的反映生命物质:生物性反映(感应性)多细胞动物:心理反映人类:意识(人的心理)(二)人的心理反映的特点1、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的内容是源于客观现实的。2、心理现象的观念性(非物质性)头脑中的映象与客观事物非常相似,但本质不同。被反映者是以物质的方式客观存在的,映象是以观念的状态存在于头脑中的。3、心理活动的主观性心理活动是主体
8、的人的精神活动,带有主体个人的特点。个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以主观世界为中介折射的。4、心理反映的能动性(1)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2)心理产生后对客观现实又有能动的反作用。人反映客观现实是有目的的、有选择性的。人反映客观事物时要求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不满足于现象,这种对本质、规律的追求反映了心理的主观能动性。心理调节着人的目的性实践活动。5、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缺乏了人类社会生活,缺乏社会生活对人心理的影响,人的心理将异常。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人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特征是不同的。人们的社会分工也制约着不同职业活动的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甚至形成独特的社会心理。一定的文化塑造了置
9、身于这种文化中的群体、个体的心理。每个个体都是这种文化的复制品。第三节第三节 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一、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一、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一)心理发展的概念(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指人的一生所发生的心理心理发展指人的一生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变化过程。在教育领域,心理发展主要指人的在教育领域,心理发展主要指人的心理的积极的有序的发展变化,是心理的积极的有序的发展变化,是个体心理的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个体心理的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过程。(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性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婴儿期(01岁)幼儿期(16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初
10、期(1518岁)2、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三)心理年龄特征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征。注意:1、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形成起来的,因此不存在一个古今中外统一的、一成不变的、永久性的年龄特征。2、年龄特征是指在每一个年龄阶段中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3、年龄特征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大多数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趋势。4、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及其特征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绝对不变的。二、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生物因素: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遗传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
11、提。(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可能性。2、生理成熟的作用成熟是一种先天决定的,相对独立于环境的机体成长或身体变化顺序。生理成熟制约着心理发展的次序和规律。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生活和教育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方向和个别差异。总结个体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遗传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则是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决定因素。遗传和环境、成熟于学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心理机能方面是不同的。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共同作用三、心理发展的动力社会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12、和个体原有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第四节第四节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与教育一、心理与教育的辨证关系(一)学生的心理是教育依据的背景与前提(二)教育促进心理的发展(三)心理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教育实践丰富和深化着心理学研究二、心理学的教育作用(一)测量与描述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发展水平(二)解释与说明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与问题(三)预测与控制教育主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三、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分支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科教学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历程。心理过程之内涵 包括:认识过
13、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一、感知一、感知(一)感知的概念(一)感知的概念1、感觉的定义、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感觉就是信息向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感觉就是信息向人脑的传递或人脑接受信息的过程。人脑的传递或人脑接受信息的过程。感知的定义感知的定义2、知觉的定义、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知觉是人脑对感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知觉是人脑对感觉信息的
14、组织和解释过程。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这是什么?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区别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感觉的产生不依赖经验,而经验在知觉产生感觉的产生不依赖经验,而经验在知觉产生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联系联系感觉与知觉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阶段。感觉与知觉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阶段。感觉产生后会迅速升华为知觉,知觉在感觉感觉产生后会迅速升华为知觉,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基础上产生。2、感知的作用感知的作用感知是人认知世界的开端,是一感知是人认知世界的开端
15、,是一切比较复杂高级的心理活动的基切比较复杂高级的心理活动的基础。础。感知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感知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条件。3、感知的种类(1)感觉的种类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温度觉、触压觉、痛觉)觉、肤觉(温度觉、触压觉、痛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觉(2)知觉的种类按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分视知觉听知觉(2)知觉的种类按知觉对象分按知觉对象分物体知觉物体知觉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社会知觉(2)知觉的种类按知觉是否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按知觉是否是对
16、事物的正确反映分分正常的知觉正常的知觉错觉错觉知觉的种类(3)观察观察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二)感知的规律1、感觉的规律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产生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产生感觉的能力。感觉的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刺激量。段时间的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视觉:晴朗夜空视觉:晴朗夜空3030英里以
17、外的烛光英里以外的烛光听觉:安静房间听觉:安静房间2020英尺以外手表的滴答英尺以外手表的滴答声声味觉:两加仑水加入一茶匙糖后有甜感味觉:两加仑水加入一茶匙糖后有甜感嗅觉:一滴香水弥散三居室嗅觉:一滴香水弥散三居室触觉: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公分外落在面触觉: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公分外落在面颊颊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性。韦伯定律IIK刺激强度的增加量刺激强度的增加量原初刺激强度原初刺激强度k常数常数(2)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
18、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常见的感觉适应现象视觉适应暗适应明适应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温度觉与触压觉的适应(3)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的对比。感觉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先后对比(继时对比)同时对比(4)感觉的相互作用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他感觉器官收到刺激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的相互作用。(5)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2、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在一定时间内,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它们从知觉背景中区
19、分出来,对它们作出清晰的反映,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条件客观条件对象与背景的差异对象与背景的相对活动关系对象的特征主观因素个人的经验、情绪、动机、兴趣、需要等(2)知觉的整体性你看到了什么?我们将由不同部分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者在刺激不完整的情况下产生对事物完整的认识,知觉的这种特性叫作知觉的整体性。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经验刺激物的特点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良好轮廓(3)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事物时,人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赋予事物一定的意义,知觉的这种特性叫作知觉的理解性。撒旦的脸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知识经验的影响言语指导的影响实践活动任务的影响(4
20、)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了的时候,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视觉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良好轮廓知觉理解性二、记忆(一)记忆的概念1、记忆的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记忆是一个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2、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水平和保持时间长短分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种记忆系统的比较保持时间记忆容量信息编码方式转入下一阶段的条件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0.252秒受感官条件限制物理特性编码注意
21、1分钟左右72组块听觉、视觉、语义复述1分钟以上无限大意义编码三种记忆系统间的关系刺激SM痕迹消失注意STM遗忘复述LTM提取提取失败3、记忆表象记忆表象简称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重现出的该事物的形象。表象的特点直观性概括性表象的作用:从感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二)记忆过程的分析记忆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1、识记识记就是信息输入和编码的过程。(1)识记的种类按识记时的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分无意识记: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识记(1)识记的种类按识记的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分机械识记:根据事物的
22、外部联系,依靠简单重复而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在对材料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2)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识记的目的和任务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识记的方法2、保持和遗忘(1)保持保持就是对信息的储存过程。保持的动态变化。(2)遗忘遗忘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现或错误的再现。遗忘的种类暂时性遗忘永久性遗忘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是先快后慢(3)复习及时复习分配复习反复阅读和尝试回忆相结合多样化复习多种感官参与3、再现再现就是对信息的提取过程。再现的形式再认回忆(1)再认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辨认出来,叫再认。影响再认速度与准确性的条件:对旧事物识记的牢固程度。当前呈现的
23、事物与过去识记过的事物的相似程度。(2)回忆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仍能在头脑中出现出来叫回忆。回忆的种类无意回忆与有意回忆直接回忆与间接回忆(三)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三、思维(一)思维的概念1、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思维就是对信息的深入改造并使信息重新改组和建构的过程。2、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凭借的媒介不同动作思维:依据实际动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凭借直观形象或已有的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
24、在联系的思维过程。(2)按思维活动探索目标方向的不同集中性思维(求同思维):综合已有信息,朝着同一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上寻找问题的各种可能的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特征: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的独特性(3)根据思维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常规性思维: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规律和程序直接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二)思维的基本过程(心智操作)1、分析和综合分析是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
25、,分别加以考虑的心智操作。综合是在思想上把对象的各部分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虑的心智操作。2、比较比较是在思想上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心智操作。3、抽象、概括抽象是在思想上把各种对象或现象之间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并把这些共同属性和其他属性分离开来的心智操作。概括是在思想上把抽象出来的各种对象或观念之间的共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概念或理论系统的心智操作。4、具体化和系统化具体化是把抽象概括中获得的概念推广运用到同类其它事物上的过程。系统化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或知识形成层次分明的统一的整体系统的过程。(三)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1、什么是问题和问题解决问题指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的情境。问题的基本成
26、分给定:一组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障碍问题解决是一种有目的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包括一系列的认知操作阶段。问题解决的3个基本特征:目的指向性认知操作操作序列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1)提出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动机强度(2)思维定势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状态影响我们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陆钦斯(Luchins)的量水实验问题ABC求D1211273100214163259931843105494262152059431623493207153931882876325组别人数 灵活地直接解决(%)定势习
27、惯解决(%)其他实验组(1-8题)7917812控制组(1,7,8题)571000(3)功能固着(4)迁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5)个性差异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四)创造性思维的过程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思维结果的新颖性和效用性.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灵感状态灵感,是指人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某种新形象、新概念和新思想由于偶然因素的触发而突然出现的顿悟现象。2、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验
28、证阶段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3)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4)培养优良的个性(五)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四、想象(一)想象的概念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构成想象形象的主要方式:粘合夸张与强调典型化(二)想象的种类1、根据想象是否有无预定目的分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进行的想象。有意想象: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2、根据想象结果的新颖性分(1)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形成正确
29、再造想象的条件丰富的表象储备。语言文字描述鲜明、生动、形象。主体的知识经验。(2)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过程。产生创造想象的条件:要有创造欲望和动机原型启发积极的思维活动3、幻想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分为:理想空想第二节第二节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一、情绪情感概述(一)情绪情感的概念1、定义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2、情绪与情感的关系u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情绪与情感的产生基础不同情绪更多是与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而情感则是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
30、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2)情绪与情感的表现形式不同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暂时性、冲动性和外显性。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和内隐性。(3)情绪与情感发生、发展的时间不同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于后。u情绪与情感的联系(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2)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情绪表现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影响。3、情绪与情感的功能(1)信号功能(2)感染功能(3)调节功能(二)情绪与情感的机体变化1、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2、机体外部的表情变化表情指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二、情绪与情感体验(一)情绪的强度(二)情绪的紧张度(三)情绪的
31、快感度(四)情绪的复杂度三、情绪与情感的种类(一)情绪的种类1、心境心境是一种带有渲染作用的,比较持久而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心境的特点:弥散性2、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激情状态下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3、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应激状态下个体的身体机能将得到极大的激发。频繁的应激容易破坏身体的免疫机能,影响身体健康。(二)情感的种类1、道德感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2、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3、美感美感是人们根据美的需要,按照个人的审美标准对
32、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四、挫折(一)挫折的概念性挫折是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二)挫折后的表现形式1、挫折后的积极表现形式升华补偿改变策略2、挫折后消极的表现形式攻击行为固执行为退化行为白日梦逆反3、挫折后妥协的表现形式自我安慰自我整饰推诿(三)处理挫折的策略1、情境转移2、精神宣泄3、代偿转移4、心理咨询5、宽容受挫者第三节第三节 意志过程意志过程一、意志概述(一)意志的概念1、意志的定义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2、意志的特征(1)有明确的目的性(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3、(3)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二)意志与认知、情感的关系1、意志与认知的关系意志是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意志对认识活动过程有巨大的影响。2、意志与情绪情感的关系情绪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或阻力。意志对情绪有调节、控制作用。二、意志的过程(一)采取决定阶段1、动机斗争动机斗争的类型双趋斗争双避斗争趋避斗争2、目的的确定3、选择行动的方法(二)执行决定阶段1、意志对行动的调节2、克服内外困难3、经受成败的考验三、意志的品质(一)自觉性(二)果断性(三)自制性(四)坚持性第三章 心理状态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状态概述心理状态概述一、心理状态的概念(一)心理状态的定义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面临一定情境时表现出来的、相
34、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状况与特征。(二)心理状态的特点1、动态性2、直接现实性3、综合性二、心理状态与脑的激活(一)睡眠状态(二)觉醒状态(三)注意状态(四)应激状态三、心理状态与自我觉知意识状态无意识状态第二节第二节 注意注意一、注意概述(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与集中性。注意的特性选择(指向)性集中性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注意是一种信息的内部选择机制。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状态。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二)注意产生的条件根据注意产生和保持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注意可以分为不随意注意、随
35、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1、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1)客观因素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刺激物的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2)主观因素主体的个性倾向性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2、随意注意保持的条件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对活动的结果的兴趣直接兴趣:对活动过程本身的兴趣合理地组织活动。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3、随意后注意产生的条件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但几乎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
36、产生的条件:练习与熟练。二、注意的特征(品质)(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一个对象或一定的活动上而不发生变化的特性。狭义的注意稳定:保持在一个对象上广义的注意稳定:保持在一种活动上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对象的特点主体的状态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注意分散(分心):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将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注意分配
37、的条件:在同时进行的多种活动中,只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其他活动都相当熟练,达到自动化程度。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间有一定的联系。注意分配的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四)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改变到另一个对象上。区分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制约注意转移的难易程度和速度的条件:原来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引起注意转移的新的活动的特点。个体神经活动过程的特点。三、注意与学习(一)要善于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教师要善于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组织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注意要考虑其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随意注意加深学生对活动任务的理解根据教学中的具体情况,采用
38、一些方法促使学生注意。让学生采用自我监控的方法调节注意。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三)交替利用两种注意以维持课堂注意两种注意交替是课堂注意的最佳模式。第四章 个性心理第一节第一节 个性心理概述个性心理概述一、个性的概念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独特的心理面貌。二、个性的特征(一)独特性与共同性(二)稳定性与可变性(三)整体性(四)社会性与生物性三、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倾向性: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指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智力)、人格(气质和性格)。
39、第二节第二节 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一、需要(一)需要的概念需要是个体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的特点:对象性紧张性驱动性周期性发展性(二)需要的种类按需要的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按根据需要的对象的性质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三)需要的发展与层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马斯洛认为,人是一个一体化的整体,人类的基本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即所谓的需要层次。2、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的层次结构3、每一时刻最占优势的需要决定人的意识与行为。4、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
40、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只有满足低级需要的基础上,才出现高级需要。在进化过程中,高级需要出现得更晚。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并非是对立的,低级需要部分满足可产生高级需要。有些人可以放弃低级需要而追求高级需要。二、动机(一)动机的概念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二)动机产生过程内驱力需要诱因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三)动机的种类1、生物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交往动机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亲近、交流、往来以获得他人的关心、理解、合作的动机。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指个人在从事某种重要的活动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2、内因性动机与外因性
41、动机内因性(内在)动机:主要由个体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外因性(外在)动机:外在因素诱发的动机。3、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4、主导动机与辅助动机(四)学习动机1、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并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2、学习动机的结构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三个方面的内驱力:(1)认知的内驱力: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把学业看作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3)附属的内驱力:为了获得长者和同伴们的赞许和认可而努力搞好学习的需要。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2)充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习反馈:使学生获得对学习的过程及结果的
42、了解。反馈的作用:激励动机;提供信息。好的反馈的标准:及时的、充分的(3)适当开展竞赛竞赛的消极之处:不利于复杂作业的管理;助长中差生的自卑感;有可能造成学生的自私不合,集体观念淡薄,干扰了合作行为。(4)正确使用表扬与批评使用惩罚时应注意:在实施惩罚之前,必须先让学生充分了解惩罚的行为标准。惩罚只限于知过能改的行为。使用惩罚时应考虑学生心理需求上的个别差异。多使用剥夺式惩罚,少使用施予式惩罚。(5)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正确归因归因的维度:外归因和内归因稳定归因与不稳定归因可控归因与不可控归因学生的四种典型的归因模式:积极的成功归因:成功能力强自尊、自豪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积极的
43、失败归因:失败缺乏努力内疚对成功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消极的成功归因:成功运气好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愿望消极的失败归因: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沮丧、无能感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第三节第三节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一、能力和智力(一)能力的概念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才能天才(二)能力的结构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智力是由一个一般因素(G因素)和一组特殊因素(S因素)构成。两种因素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不同。G因素是智力结构中的主要成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主体。S因素代表个人某一种特殊的能力,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表
44、现出来。任何人都有G因素,但数量不同。2、塞斯顿的群因素论认为能力包括一组地位平等的因素。包括:词的理解力语词运用能力计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记忆能力知觉速度推理能力3、弗农的智力层次结构说认为智力不是由一些独立的因素构成的,而是按层次排列的。是对二因素说的深化。4、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说认为智力可以从操作、对象、产物三个维度来考查。每种能力与某种操作、信息内容和产品有一种独特的粘合。5、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斯腾伯格认为智力由三部分控制,分别为成分性智力、经验性智力和情境性智力。人类的智力乃是由互相连接的三边关系组合的智力统合体。成分性智力指个体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经由思考、判断、推
45、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经验性智力指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问题时,统合不同观念而形成的顿悟或创造力的能力。情境性智力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得的知识经验以处理其日常事务的能力。6、我国心理学界对能力结构的基本观点一般能力(智力)特殊能力(三)能力的测量智力测量特殊能力测量衡量智力的指标智龄比率智商:离差智商:100实际年龄智力年龄SMX 15100智商的分布所谓智商的分布,即人群中处于各种智力等级的人的比例。智力是呈正态分布的。智 商占人口百分比分 级130以上2.2非常优秀1201296.7优秀11011916.1中上9010950中等808916.1中下70796.7近愚70以下2.2智
46、力缺陷智商的分级智商的稳定性与变动性智商是相对稳定的,稳定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加大,稳定系数与两次测验间隔时间成反比。智商也是变动的,年龄小时变动较大。二、气质(一)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强度速度稳定性与灵活性指向性气质的特点主要受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二)气质的类型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根据人体液的多少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类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现在人们仍使用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名称,但其内涵已发生变化。四种气质类型的特点胆汁质:感受性低,有一定耐受性,反应快而不灵活,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外倾性明显,行为有一定的可塑性。直率、热情、精力旺盛
47、,情绪易激动,心境变换剧烈,脾气急躁。多血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快而灵活,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露明显,外倾性明显,行为可塑性大。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转移,兴趣变化,缺乏持久力。粘液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缓慢,具有稳定性,情绪兴奋性,内倾性明显,行为有可塑性。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难转移,善于忍耐。抑郁质:感受性高,耐受性低,速度慢,刻板而不灵活,情绪兴奋性高而体验深,内倾性特别明显,行为可塑性小。情绪体验深刻,行动迟缓,能察觉他人易察觉的事物,富于幻想,胆小。(三)气质的学说(生理机制)1、体液说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巴甫洛夫认
48、为,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和抑制,而在兴奋、抑制的过程中有三种基本的特性:强度、平衡性、灵活性神经过程的强度是指神经细胞和整个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极限。神经过程的均衡性是指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间的相对关系。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是指兴奋过程或抑制过程更迭的速率。神经活动过程的三种特性的不同组合,可把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划分为四种类型,这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被认为是四种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及特征神经类型神经活动特征行为特征气质类型兴奋型 强、不均衡攻击性强、易兴奋、不易约束、不可抑制胆汁质活泼型 强、均衡、灵活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好交际多血质安静型 强、均衡、不灵活安静、坚定、迟缓
49、、有节制、不好交际粘液质抑制型 弱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抑郁质(四)气质与教育活动正确区分和对待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在了解学生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和控制自己气质的能力。三、性格(一)性格的概念性格是个人表现在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个性的核心。性格是社会化的结果。(二)性格与能力、气质1、性格与能力的关系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方向和能力的发展水平。能力影响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的方式。2、性格与气质的关系(1)区别: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主要体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的,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
50、映了人的社会性。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从评价标准看: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2)联系: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的难易程度和速度。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三)性格的结构1、性格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对别人、集体、社会的态度特征对劳动、工作、学习的态度特征对自己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行为特征性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