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第二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初建和巩固-秦汉.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91688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24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广东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第二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初建和巩固-秦汉.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1年广东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第二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初建和巩固-秦汉.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1年广东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第二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初建和巩固-秦汉.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1年广东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第二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初建和巩固-秦汉.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1年广东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第二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初建和巩固-秦汉.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一秦的统一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巩固考点一秦的统一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巩固一、秦的统一1.条件(1)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2)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实现了局部的统一。(3)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增强。(4)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广泛吸纳人才,有统一之才能和愿望。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基础梳理基础梳理3.结果: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2.作用: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

2、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确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位世袭,皇权至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确立“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诸卿分掌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地方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守、县令(长)等官职,由皇帝直接任命,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图解历史秦朝中央官僚机构三、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三、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加强皇权(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2)汉武帝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中朝,以削弱相权。2.深化中央集权,加强地方管理(1)背景:汉初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汉武帝为监督郡国长官而专门设立十三州刺史,成为地方的专职监察官员。(3)结果:成功分解诸侯国势力,王国问题得以解决。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选官制度:察举制(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2)选官标准:孝廉(德行、才干)。(3)特点:由地方向中央推荐

4、人才为官。教材知识补遗朝议制度朝议制度是我国古代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军国要务,并最终由皇帝作出决断的制度。朝议制度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国家制度,是封建统治集团普遍实行的一种决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主阶级内部最高层次的民主。它较为有效地限制了君权的非正常行使。考点二秦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考点二秦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1.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赵过还推行代田法。(2)水利工程:漕渠、白渠、龙首渠等。2.手工业的发展(1)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2)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

5、排。(3)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4)丝绸之路:中国素有“丝国”的誉称。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3.商业的发展(1)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2)据说,西汉长安有“市”九处。(3)西汉时,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教材知识补遗1.编户制度两汉对百姓的管理,主要实行编户制度。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代政府实行极为严密的户籍制度,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将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

6、人口、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以及兵役。汉代的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除了基本的赋税外,统治者还征收各种附加税,百姓还要为官府服役,妇女也不能幸免,超期服役现象很常见。编户制度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为国家提供稳定的兵源,但沉重的赋役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2.地主田庄西汉末年,豪强地主已经用田庄的形式剥削农民。东汉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立了封建地主田庄。地主田庄的内部,实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等。地主田庄的多种经营,保证了各类生活资料基

7、本上都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依赖外界供应。在田庄里,剥削者和劳动者多是聚族而居,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豪强地主利用宗族血缘关系压迫剥削劳动人民。豪强地主的贫困的宗族亲戚,也大多成为地主田庄的劳动者。他们对豪强地主有极强的依附性。依附田庄的农民除了向田庄主交纳实物地租外,还要为田庄主服各种劳役。地主田庄还拥有私家武装,称“部曲”“家兵”,由依附农民组成。他们在农闲时操练军事,平时为地主豪强看家护院,巡守警卫,战时则随豪强地主出征打仗。地主田庄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生产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考点三汉代儒学及科技文化考点三汉代儒学及科技文化一、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从“无为”到

8、“有为”的原因(1)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2)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西汉稳定。2.董仲舒的新儒学(1)特点:糅合道家、法家、阴阳家的一些思想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内容a.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b.为加强君权,提倡“天子受命于天”,宣扬“君权神授”思想。同时提出“天人感应”学说,想以“天”来约束君主。c.为维护统治秩序,巩固君权,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3.汉武帝尊儒的具体表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1)起用儒士参与国家大政,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2)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4.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科技 四大发明相关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数学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制记数法,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体系农学西汉氾胜之书是我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医药学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二、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二、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文学 出现以楚辞为基础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其

10、特点为辞藻华丽,手法夸张,体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代表作为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张衡的二京赋文字 秦朝以小篆为官方字体,平时书写多使用隶书教材知识补遗教材知识补遗 1.法律儒家化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作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从总体而言,就是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法律实施过程中,使儒家思想成为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等各个法律部门的基本原则和灵魂,也就是说儒家伦理道德获得法律

11、上的效力和权威。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体现了礼法合一的特点,影响深远。2.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但最早源于孔子。“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在一定时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但三纲五常经过了发展,特别是经过朱熹的发展,使它逐渐成为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一、西周至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一、西周至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中央体制地方体制选官体制西周家国一体

1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内外服制度和分封制;地方具有较强独立性世卿世禄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秦朝首次建立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体制推行郡县制,用封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推行军功制度;秦朝以吏为师西汉首创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实现分权的做法由郡国并行到推恩令;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首创察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但也存在一定问题综合提升综合提升二、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二、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一一)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概而言之,在历史学实践中,所谓“专制主义”,主要是通过权力、身份和分配三方面来识别认定的。它们是:1.高度集中化的单一君主权力。2.全体臣民对单一君主的

13、人格依附与单一君主对全体臣民的人身支配,君臣间无条件的统治权力与效忠义务。3.财富、资源与声望高度集中于君主个人及其家族。(二)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制而言的制度。古代的分封制和现代的联邦制度都是地方分权的制度。中央集权制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地方政府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的独立性,必须严格地服从中央政府的政令。1.中央集权的主要表现(1)地方无立法权。(2)地方人事权归中央政府。(3)在司法、财政、军事各方面,地方都无自主权。(4)地方政府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2.中央集权的作用(1)积极作用a.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与发展。b.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2)消极作用a

14、.地方官员一切“倚办于上”,地方政治具有保守性。b.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社会管理成本。c.思想文化控制严密的专制,易导致科学文化的保守性,新的社会因素不易成长。3.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的关系中央集权不等同于专制主义,但它们之间联系密切。中国中央集权制是伴随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而建立的。三、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三、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1)在思想内涵上,汉代新儒学将阴阳家的思想、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的一部分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之中,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2)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汉代新儒学则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

15、皇权专制),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3)在政治地位上,先秦儒学是在野的、带有相当的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的学说。汉代新儒学,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封建统治时期的正统思想。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等思想为汉代新儒学所继承。汉代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的。四、如何正确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确立了儒家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而不是禁止诸子百家学说在社会上流传;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2.董仲舒学说当中的神秘主义

16、倾向十分浓重,大量借用了阴阳家的思想因素,这尤其表现在其“天人感应”理论上。董仲舒还特别强调法治,把儒法两家糅合为一体,既主张“以教化为大务”,又主张“正法度之宜”,其实质是“外儒内法”,也就是汉宣帝所说的“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这种统治思想一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奉行。五、秦汉时期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五、秦汉时期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1.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基本形成,并且经历了多次社会动荡的历史考验而愈益完备。以宰相为统领的中央分司设职的官僚制度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管理形式逐渐完善。选官制度的进步,满足了行政体制的人才需求,也促进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2.以农耕经济和畜

17、牧经济为主体形式,包括渔业、林业、矿业及其他多种经营结构的经济形态逐步走向成熟。借助交通和商业的空前发展,各个基本经济领域互通互补,共同抵御灾变威胁,共同创造社会繁荣,使物质文明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3.秦文化、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区域文化因子,在秦汉时期经长期融汇,形成了具有统一风貌的汉文化。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国家教育体制的逐步健全,成为适应专制主义政治需要的文化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志。4.经历这一时期,以“汉”为标志的民族文化共同体已经初步形成。当时以“大汉”“皇汉”“圣汉”“强汉”自称的民族对于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主题一汉代孔子的形象主题一汉代孔子的形象史料

18、呈现史料一史料呈现史料一 史记成书于公元前91年,其中的孔子世家有这样一段内容: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料二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2公元前59年,西汉第九位皇帝,汉武帝之孙)墓出土的陪葬品中有一面青铜衣镜,镜框木质背板绘有孔子图像,并配有题记:史料探究史料探究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殁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至于今不绝,学者宗之。自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胃(谓)至圣矣!史料应用(1)分别指出史记与“孔子衣镜”的史料类型。(史料实证素养水平的要求是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

19、2)对比分析史记与“孔子衣镜”题记的相关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并加以说明。解读解读史料实证素养水平1的要求是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如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片史料、口述史料等,如果均是文献史料,则可以从一手和二手史料方面加以划分。水平3的要求是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一则史料一般包括事实描述和价值判断两部分,所以辨析史料时可以从史料描述的事实、秉承的价值判断是否一致等角度进行甄别。发现说明两段文字对孔子的评价高度相似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影响之下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孔子在西汉备受推崇两段文字的内容高度相似“孔子衣镜”上的题记可能引用(参考

20、)了史记中的相关记载;或两段文字也有可能使用了同源史料;或由于铜镜出现时间不可考,也有可能是司马迁参考了铜镜上的题记内容个别表述不同,如:“孔子衣镜”上少了“天子”字样,多了“至于今不绝”等版本的差异或主观意图答案答案(1)史记属于文献史料,“孔子衣镜”属于实物史料。(2)主题二众论秦朝灭亡的原因主题二众论秦朝灭亡的原因史料呈现史料一史料呈现史料一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

21、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史料二史料二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史料三史料三 秦没有在征服之后处理好民族融合、文化同化和官员的职责方面的问题,所以,秦二世而亡。随后的汉朝吸取了秦的经验教训。因此,汉祚能延绵数百年而不衰,民族能融合为一体,文化能包容万象而长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汉朝解决了这些困扰秦朝的问题。也正是在汉朝,民众才没有了所谓的楚人、秦人、齐人等地域之分,而统一被称为汉人,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华夏族才真正融合为一个有着共同语言和文化的民族。张斌从地域文化冲突的角度浅析秦朝的灭亡

22、史料四史料四 以往认为,秦朝的问题主要是暴政,而汉初的与民休息政策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汉朝站住了。我不否认这一因素,但同时我认为秦朝的失败还和区域性文化差异及冲突有关。秦的那套法律制度,是商鞅从魏国引进的,一开始也遭到许多人反对,但后来获得成功,受到关中百姓的欢迎,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但秦朝统一后,将这套制度推广到东方各地,便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特别是在楚、齐、赵等自身文化传统比较深的地区,矛盾更为尖锐。陈苏镇汉帝国如何避免重蹈秦朝的覆辙史料应用(1)史料一、二认为秦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2)史料三、四对秦朝速亡,提出了哪些新的解释?(3)综合以上史料,你认为分析历史问题要注意什么?解读解读首先要明确历史学是一门解释学,传统史学都是从秦王朝暴政的角度去解释秦朝的灭亡,但往往有一些角度没有关注到。中国古代史中有这样一条主线,即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春秋战国的民族交融到秦汉统一,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到隋唐统一,辽宋夏金的民族交融到元明清的统一,所以从民族交融、文化认同不够的角度去解释秦朝的速亡是一个新视角。直到两汉,各种文化差异减少,汉民族形成,统一国家的认同感大大增强。答案答案(1)秦的暴政使秦朝短暂而亡。(2)秦没有处理好民族融合、文化同化和官员的职责方面的问题,以及区域性文化差异的冲突。(3)要敢于质疑传统的观点,注意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广东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第二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初建和巩固-秦汉.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