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标21篇文言文梳理及阅读训练第18篇记承天寺夜游第18篇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版本及考情(人教八上27课,苏教八上17课,北师九下8课;2011年已考)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su xng 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 考虑,想到 共同、一起 睡觉 于是 形容水的澄澈 交错、纵横 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脱,脱下 三、重点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与自己同乐的
2、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助词,的样子 介词,在,到 语气词,罢了 四、问题探究1.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方法是什么?写月色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方法: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2.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3.
3、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闲人”意为“清闲的人”,在这里并不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情感: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苏轼才华横溢,
4、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仕途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旷达。5.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五、文章中心本文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门 高兴 考虑、想到 交错纵横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
5、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文章第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C.文章第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4.文中“闲人”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
6、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闲人_D 表现出苏轼的悲凉之情。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受污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二、(2015黑龙江绥化)阅读文言文,回答14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ng)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
7、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注释】染:染成。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夕舂:夕阳。D 2.翻译下列语句。(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2)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湖水被染成绿色之美,山岚被笼上暮色之妙,都出现在朝日初升,夕阳未落山之际。(或湖水被染成绿色之美,暮烟凝聚在山间之妙,都出现在朝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3.请品析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用比喻的修辞,把“月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8、4.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苏轼借月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袁宏道借月表达了独到的审美情趣,从而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示例:生活中遇到困难、失意时要做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译文: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这一段时间之内。其实湖水被染成绿色之美,暮烟凝聚在山间之妙,都出现在朝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有了它们)西湖才把浓媚的姿态发挥到了极点。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情意,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用,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