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课案课案一一 读懂诗家语读懂诗家语课前一句话博学之博学之,审问之审问之,慎思之慎思之,明辨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之。中庸中庸课案一 读懂诗家语 懂点诗歌基本常识读懂诗家语,方悟诗歌情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技巧010102020303突破一 懂点诗歌基本常识 古代诗歌分类古代诗歌诗古体诗近体诗 词曲唐以前的诗称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句式大体整齐,有一定节奏韵律,但在句数、平仄、对仗等方面没严格规定,可算自由诗。按每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各句字数不等)等。还包括楚辞和乐府诗。近体诗是指定型于唐并盛于唐的格律诗,在句数、字数、对仗、平仄等方面都
2、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为区别于过去的非格律诗,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词萌生于南朝盛于宋。开始是用来为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为谱配词叫填词,填词所选的调子叫词牌,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宋、金时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调,发展到元代,形成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高考重点考查)与套数;杂剧是可演出的戏曲。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如山坡羊潼关怀古;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
3、成有一定的规则。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乐情,哀景对哀情。(2)前后内容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突破二 读懂诗家语,方悟诗歌情 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一、改变词性(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如:“锦帽貂
4、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2.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3.形容词作名词。如:“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李白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4.形容词用作使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禅院)5.形容词用作意动。如:“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杜牧登九峰楼
5、寄张祜)6.名词作状语。如:“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强虏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主谓倒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正常语序:。2.宾语前置3.主、宾换位 二、语序倒装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正常语序:。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正常语序:。晴川上的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上的芳草萋萋晴川上的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上的芳草萋萋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秋色渐渐变晚,黄花传报霜信秋色渐渐变晚,黄花传报霜信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对话省略
6、2.意象组合 三、空白省略例:”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互文,是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的一种修辞方法,能收到经济笔墨、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四、互文见义如杜牧泊秦淮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烟笼寒水月笼沙”,其意思应是,其意思应是“烟气、月光笼罩着凄凉寒烟气、月光笼罩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所谓典故,就是诗文中引用的故事或有来历的词语。恰当运用典故,对丰满诗歌形象,丰富诗歌内涵,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都很有好处。五、常见典故 如辛弃疾永遇
7、乐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语出史记,表明自己虽年纪老大,但雄心犹在,尚能为国杀敌立功。词人豪爽语出史记,表明自己虽年纪老大,但雄心犹在,尚能为国杀敌立功。词人豪爽刚烈的气节、矢志报国的热情、壮志难酬的悲愤、英雄迟暮的凄凉尽含其中。刚烈的气节、矢志报国的热情、壮志难酬的悲愤、英雄迟暮的凄凉尽含其中。突破三 掌握鉴赏读诗歌的基本技巧 一、读标题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读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标题揭示的写作
8、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读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读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读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读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读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李世南画扇题李世南画扇 李肇李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答案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运用想象与
9、联想,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运用想象与联想,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潺潺水声潺潺水声”瑟瑟瑟瑟秋风秋风”村庄村庄”钟声寺庙钟声寺庙”等画面图景。诗人由画等画面图景。诗人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二、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会提供相关的注释。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村行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万壑有声
10、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树似吾乡。【注】【注】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991)(991)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原:原野。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原:原野。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答案 感情变化: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前三联写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感情变化: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前三联写作者骑马走在山路
11、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尾联写当作者看到原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尾联写当作者看到原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三、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二首绝句二首(其一其一)【注】【注】杜甫杜甫迟日江山
12、丽,春风花草香。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 此诗描绘了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此诗描绘了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
13、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四、析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鹧鸪天晏几道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
14、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答案 因为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因为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五、明典故 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点诗的门面,提高诗的质量。用典太多,晦涩难懂,但适当用典,的确有利于诗歌思想内容的表达。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庆庵寺桃花庆庵寺桃花南宋南宋谢枋得谢枋得【注】【注】寻得桃源好避秦,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桃红又是一年
15、春。花飞莫遣随流水,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怕有渔郎来问津。【注】【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答案 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避秦”来写来写“避避
16、元元”;用;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跃然纸上。六、抓尾句 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壬辰寒食壬辰寒食王安石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答案 全诗抒发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全诗抒发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表达了作者羡慕自由自在的渔樵生活。快的情绪,表达了作者羡慕自由自在的渔樵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