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掌握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并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在作品中 运用。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通过欣赏作品直观的来认识主体与背景,并在情境中通 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自主探究,深入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并举一反三,学 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了解美术 创作的基本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主体与背景的概念,了解二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处理好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并加以运用。 三、教学策略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美术创作中,专业性质突出的一节课,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能够
2、为学生将来的独立创作奠定基础,可以运用自如的表现自己的想法。为了利于学 生的理解,我采取直观的作品欣赏分析,让学生直接找到主体就是画面最主要的 形象,最突出的那个。而背景就是衬托主体的,烘托画面的。为了能够深入的探 讨二者的关系,我运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发现主体物不变,背景变化,画面产生 的效果。并且挖掘出主体与背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取决于作者的想法。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教学程 序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设计目的和说 明明 课前准 备 组织教 组织教学:收集风景图片(可以是自然景观 也可以是人文景观)或者自己喜欢的图片 导入:学生课前交
3、流自己带来的图片,教师 可以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图片的特点,从专 使学生养成收 集整理材料的 习惯 学 业的角度欣赏可以是风格上的、色调上的、 表现内容。 利用每节课对 学生适当的进 行美术素养的 渗透。 讲授新 课 考眼力:老师也带来一些图片,请你欣赏。 我播放这些图片时速度快一些,你认真看 1青年女歌唱家肖像 2猫头鹰 3树林 你看到什么了?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 再次出示这几幅图,老师播放的那么快,你 为什么能迅速记住画面的形象呢? 学生:因为那些形象是画面的主体物,让人 第一眼即能记住的形象, 它是画面最突出的。 而画面还有些形象,请继续欣赏:你发现了 吗?学生描述:那些形象起到陪衬、衬
4、托的 作用,我们把它叫做背景。 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 主体与背景 主体形象一般 在画面是最先 映入眼帘的, 通 过一个快速的 播放既激起学 生的兴趣又可 以让学生迅速 抓住主体物的 特点引入学习 内容。 尝试发 现 探究形 成 结合画面你能说说什么是主体物?什么是背 景吗?欣赏悄悄话荷塘夏趣人与 树 树与人 。 学生小结:主体与背景不是固定不变的,任 何事物都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物,关键看我 们想表现什么? 我今天请来了一个小朋友,他的名字小明, 他是我这幅作品中的主体物,教师出示小明 (教师可以自制画出小明的形象)我要给他 添加背景,你来帮我想想。 学生想象(学生 可以大胆想象)老师可
5、以根据学生描述,现 利用两幅作品 的欣赏直观的 了解主体与背 景的较色转换 是取决于作者 的创作意图。 用创设情境的 方法引导学生 解决主体与背 景的关系, 在情 境中学生自主 欣赏提 升 教学检 测 教学拓 展 场演示添加背景 1主体物与背景使画面构 图饱满的 小明与爸爸妈妈 2 背景富有想象 力的 3表现的画面有故事情节的更有趣的 小结:主体物是作者最想表达的,在画面是 主要的,能引人注意的。而背景是烘托主体 物,使画面更完整,构图更饱满二者缺一不 可它们的关系是密切的。 在原有的四幅作品上变换主体物,如果将小 明擦掉,坐过山车的小朋友们是主体物了, 猫是主体物了。 书中作品 相同的背景不
6、同的主体物画面的效果 欣赏学生的作品: 教师适当讲解作画的步骤, 1先画主体物,再添加背景 2主体物在画 面的位置 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表现主体形象,借助背 景来烘托主体。 画面的主体可以说是画面的主角,在人生的 舞台上我们自己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 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 我们相互配合、 支持、 才能和谐,才会形成最美的画面。 主体与背景也可以在电脑中互换哟,很有趣 的,下周老师带你们去电脑室尝试,是不是 很期待呀,那你们回家收集一些材料,我们 下周见啦。 探究发现主体 不变, 背景变化 了画面的效果, 更加深了学生 对主体与背景 二者关系的理 解。 利用欣赏直观 的解决相同背 景, 不同主体的 画面效果, 及如 何表现画面的 主体与背景, 继 续深入的引导 学生如何让表 现画面。 从一幅画面延 伸到如何做好 自己, 对学生进 行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