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19届全国高三模拟考(二)全国 I卷文综历史试题 word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01017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师联盟2019届全国高三模拟考(二)全国 I卷文综历史试题 word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百师联盟2019届全国高三模拟考(二)全国 I卷文综历史试题 word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百师联盟2019届全国高三模拟考(二)全国 I卷文综历史试题 word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百师联盟百师联盟 2019 届全国高三模拟考届全国高三模拟考(二二) 文科综合试卷文科综合试卷 本试卷共 30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小题,每小题 4分,共 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老子认为,民众的贫穷、难治,社会秩序混乱,均是君主有为的结果。无论是刑罚,还是君主 的令、言,均不符合无为政治理想,不符合道不干涉、不强制万物自然发展的态度。这反映 出() A.君主集权已经确立 B.道家思想始终无法被统治者接受 C.儒道思想相互融合 D.老子对春秋时期社会现实的批判 25.在叙利亚古城帕尔米拉的古墓中发现大量绢、绮、锦等

2、丝织品。绮的组织结构在汉代普 遍存在,其中一块绮的花纹图案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对鸟纹绮十分相似,此外还出土了 织有汉字铭文“萌”的丝锦。这说明() A.世界各地的丝织技术都来源于中国 B.汉代东西方之间存在密切交流 C.丝绸之路推动了汉代纺织技术革新 D.经济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进程 26.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裴耀卿为江淮河南转运使,凡三年中运米 700万斛,此时北方需南粮 仍不甚殷。安史之乱起,自长江入黄河的漕运遂成为军国要事。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央政府对南方地区的控制加强 B.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C.藩镇割据影响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D.大规模海运的开始 27.明朝初年,各地藩王王府的文官

3、由中央直接选任,并纳人国家官僚系统正常的考察,升迁途 径中.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完善科举制度 C.重视官员监察 D.防止地方靖难 28.晚清时期主要农产品及农产制成品输出量(部分)单位:担 上表反映的历史现象() A.推动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表明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D.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 29.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曾谈到“革命军骤起,有不可向迩之势,列强仓猝,无以为计,故只得守其 向来局外中立之惯例,不事干涉。然若我方形势顿挫,则此事正未可深恃”。此忧虑和担心说 明的现实问题是() A.革命尚未有足够实力和绝对胜利的

4、把握 B.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速度过快 C.列强“中立政策”暂时缓解了民族矛盾 D.中国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30.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认为,三纲五伦是孔学的核心思想,曰忠、曰孝、曰 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的反孔主要 表现在() A.从现代社会发展角度评判孔教价值 B.揭示孔学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联系 C.强调尊卑贵贱阻碍了民主权利实现 D.个性解放为核心的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31.1974年,在中美关系的谈判中,基辛格希望中国承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则坚持 认为台湾问题采用什么方式,是否采用和平方式,将由中国人自己决定。这反

5、映出() A.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B.美国坚持“两个中国”原则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D.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成为共识 32.古希腊神话中英雄的一大特点就是藐视命运,强烈谴责命运的无情捉弄,并奋起相抗。如 俄狄浦斯与“弑父娶母”的神谕抗争,当最终神谕应验时,他悲愤之下刺瞎双眼,自我流放他 乡。这说明古希腊() A.神权始终控制人们的思想 B.公民非常重视个体权利的实现 C.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思想 D.民主意识构成传统文化的精华 33.英国 1701年的嗣位法强调未来所有的君主必须是国教徒,禁止君主用土地和头衔犒 赏其偏爱的外国人,并且强令下院议员被国王授予职位后应进行重新选举。该法案内容旨在

6、 A.确保议会行使立法权 B.进一步限制王室特权 C.赋予法律至高的地位 D.保障资产阶级参政权 34.据 1918年 1月 3日真理报报道,在苏俄全国境内,农民都在“自发地进行易货贸 易”,“维亚特卡省(产粮省)和雅罗斯拉夫尔省(粮食消费省)之间甚至还签订了易货贸易合同”, 维亚特卡省用 20万普特黑麦来交换雅罗斯拉夫尔省的布匹和烟草。这说明当时苏俄() A.新经济政策得到了普遍拥护 B.余粮收集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C.政府提倡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D.政府政策受到了不同程度地抵制 35.20世纪 60年代,针对世界形势的变化,以卡尔 多伊奇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随着两极向多极 转变,战争的次数可

7、望减少,形势更为稳定。 而以肯尼思 华尔兹为首的一些学者则认为,两 极体系比多极体系更为稳定。据此可知,这两种认识() A.体现了美苏对峙与世界力量中心增多的国际格局 B.都明确指出未来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是消除战争动荡 C.说明第三世界成为制约美苏两极的重要政治力量 D.使未来世界政治格局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强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前后,民族归附与分离并行,威胁最大的是突厥。打败突厥之后,唐 太宗并没有把突厥迁入华夏内地散居同化,也没有把他们赶回故地,而是就地安置,“因其习俗 而抚驭之”,任用突厥首领治理,朝廷不派官员,基本是自治,相当于世袭

8、封建。唐太宗与异族 分天下,还有更深一层考虑,把“敌国变成异族自治,留住外部监督,不留边祸,则外有制衡,内不 失道”。.清朝入关后,并没有把汉人排除出政权之外,而是建立了一套权力分享的“满汉复职 制度”。并在中央另设理藩院,既与中央政府保持隶属关系,又可按民族地区传统方式处理族 内事务,有相对的自治权。康熙年间,南方有三藩之乱,北方蒙古族噶尔丹的分裂叛乱。康熙 采用战争方式解决民族分离问题并取得胜利。雍正年间,在西藏实行驻藏大臣、达赖、班禅 “互参制”。不改变各族旧有制度,不改变各族内部的社会结构,“至于衣服制度,不妨仍其旧 俗”. 摘编自邱成岭论中国古代民族政策观 材料二 甲午战后,梁启超积

9、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强调“合群”的必要性,要求国人确立“国群” 认同,结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政治实体。他指出国家是国民个体彼此之间“团结”、“补 助”,“捍救”与“利益”的保护者,是民族立于世界之最有力的竞争单位。由此,梁启超创造了他 最有价值的“大民族主义”理论。 摘编自暨爱民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民族政策观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关于民族国家的观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2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上图展示的是二战后不同国家对经济体制的改革,请选取相关联的历史现象(

10、两个或两 个以上),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明确) (二)选考题:共 25分。请考生从 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 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一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伴随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俄觊觎西藏地区。面对列 强侵略,十三世达赖喇嘛及西藏地方政府动员号召全藏僧俗官民坚决予以反击。而清廷以避 免衅端为由,令驻藏大臣进行压制,从而激化了西藏地方政府与清廷间的裂痕。为挽救处于 风雨飘摇中的西藏政局,1906年 1907年清政府先后任命大臣张荫棠、联豫整顿藏务

11、,清末西 藏新政由此拉开了序幕。新政首先从整肃吏治和调整行政体制入手,查办腐败官员,强化驻 藏大臣权力,总制全藏。达赖、班禅优加封号,不再参与行政事务管理。经济上废除繁重的 徭役和残酷刑罚,发展实业,开埠通商鼓励出口,派人出国学习先进科技。军事上调北洋新军 六千人入藏,训练新军加强兵备,建立边疆防御体系。文化上兴办汉文学堂,创办藏、汉文白 话报纸,宣传汉族的儒家文化传统和西方的进化论等。新政最终因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和 破坏,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者的文化沙文主义,、大民族主义,以及一些措施脱离藏族地区的实 际而归于失败。 一一摘编自杨娅清末西藏新政改革述评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

12、末西藏新政的历史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西藏新政.(8分) 46.历史一一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问题,是东京审判的焦点之一。1945年 8月 9日,日本决定接受 波茨坦公告,但同时照会美国等主要盟国,确认无条件投降,并不包含改变天皇统治国家 大权的要求。美国政府内的部分高官希望通过不废除天皇制,以促使日本早日投降.1945年 9月 22日,美国政府宣布的战后初期的对日政策决定:“美国希望使用最低限度的军队和 资源达到占领目的,在能够达到满足美国目的的限度内,最高统帅将通过包括天皇在内的日 本政府机关团体行使权力”。英国也

13、希望利用日本现存天皇制体制进行民主改革即实行间 接统治的对日方针。国民政府特别是蒋介石对这一问题采取了非常慎重的态度。早在 1943 年 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总统在开罗会议期间谈到天皇制问题时,表示:此次日本战争祸首, 实只几个军阀,应先将军阀打倒。至于国体问题,宜由日本人民自己解决,以免构成民族间永 久之错误。在东京审判过程中日本内阁和军部为了保护天皇,承担了侵略战争的全部责任, 这使得昭和天皇的责任更加难以追究。1946年 4月 3日远东委员会通过了远东委员会关 于远东战犯的逮捕、审判及处罚政策的决定,规定“如果没有特别的授权,对日本国天皇免 于战犯起诉”. 一一摘编自宋志勇论东京审判的

14、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东京审判中日本天皇能够逃避审判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皇逃避审判带来的影响。(7分) 47.历史一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刘知几(661年一 721年),唐代史学家。生于世代官宦之家书香门第,文才颇佳,尤喜史 学,年少时便博览史籍。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中进士,长期任职于史馆。因史馆监修制度 使其 “善恶必书”的实录理想无法得遂,故退而私撰史通,历九年而成,是中国第一部系统 性的史学理论专著。该书较为客观地论述了唐代以前的史籍源流及前人修史的得失。在中 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史学家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

15、三长”的论点。史学,即历史知 识;史识,指历史见解;史才,是研究能力和表述技巧。其中史识是最重要的。史识的核心是忠 于历史事实,秉笔直书。他大胆“疑古惑经”,对被奉为儒家经典的春秋、尚书中的 记载进行质疑,对孔子“春秋笔法”以及后世对孔子和春秋等书的盲目崇拜也予以批判。 他强调对史学的评价标准,还在于“激扬名教”。此外,他还主张好的历史著述应有文学的映 衬,文学功底是影响史学家叙述优劣的关键因素。刘知几思想对后世经史之学产生了深远影 响。 摘编自赵海旺略论刘知几史学批评的基本原则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知几的主要史学思想。(8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刘知儿史学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热门考点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百师联盟2019届全国高三模拟考(二)全国 I卷文综历史试题 word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