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肾的排泄机能肾的排泄机能一、排泄一、排泄 机体将物质代谢的终产物和进入机体将物质代谢的终产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以及过剩的物质,经血液体内的异物以及过剩的物质,经血液循环由相应的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循环由相应的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肾的排泄机能2排泄途径:排泄途径:1 1呼吸器官:呼吸器官:COCO2 2 、H H2 2O O 2 2大肠:胆色素、无机盐大肠:胆色素、无机盐 3 3皮肤:水、汗腺分泌皮肤:水、汗腺分泌 4 4肾脏:尿液肾脏:尿液肾的排泄机能3肾的排泄机能4肾的排泄机能5二、肾的功能概述二、肾的功能概述 1 1排泄代谢终产物:排泄代谢终产物:含氮物质、电解质、水含氮物质、电解质、水 2
2、 2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 3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羟化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羟化维生素维生素D D3 3等等肾的排泄机能6(一)肾单位和集合管(一)肾单位和集合管figfig(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figfig(三)近球小体(三)近球小体fig fig 近球细胞:分泌肾素近球细胞:分泌肾素 系膜细胞:具有吞噬功能系膜细胞:具有吞噬功能 致密斑:感受小管液中致密斑:感受小管液中NaNa+含量的变含量的变化化肾的排泄机能7肾的排泄机能8肾的排泄机能9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肾单位肾单位肾小体肾小
3、管肾小囊肾小球远曲小管髓袢近曲小管 集合管近球小体肾的排泄机能10肾的排泄机能11肾的排泄机能12肾的排泄机能13四、肾血液循环特征四、肾血液循环特征(一)(一)肾的血液供应特征:肾的血液供应特征:1 1血液供应丰富血液供应丰富 2 2经过两次毛细血管网经过两次毛细血管网(二)肾血流的调节(二)肾血流的调节 肾的排泄机能141 1自身调节自身调节 动脉血压在动脉血压在8080180mmHg180mmHg范围内变化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仍然保持相对恒定。时,肾血流仍然保持相对恒定。肌原学说、管肌原学说、管-球反馈学说球反馈学说2 2神经和体液调节神经和体液调节 肾神经:肾交感神经肾神经:肾交感神经
4、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的排泄机能15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在有效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滤过压的作用下,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囊形成原尿的过程。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进入肾小管后,肾小液中一些原尿进入肾小管后,肾小液中一些物质通过小管上皮细胞又回入血液的过物质通过小管上皮细胞又回入血液的过程。程。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 肾小管上皮或周围血管中的代谢物肾小管上皮或周围血管中的代谢物又分泌、排泄入小管的过程
5、又分泌、排泄入小管的过程 通过血浆与小管液物质的交换,最通过血浆与小管液物质的交换,最后形成终尿后形成终尿肾的排泄机能16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滤过 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从毛细血管到中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从毛细血管到达肾小囊腔的过程。滤过的液体称为达肾小囊腔的过程。滤过的液体称为超滤液或原尿。超滤液或原尿。肾的排泄机能17n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Glomerular filtration filtration rate GFR)rate GFR)单位时间内单位时间内(每分钟每分钟)两侧肾生成的超滤液量两侧肾生成的超滤液
6、量 体表面积体表面积1.73 m1.73 m2 2个体个体 125ml/min125ml/minn滤过分数滤过分数 (filtration fraction)(filtration fraction)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流量的百分比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流量的百分比 125/660 X 100%=19%125/660 X 100%=19%肾的排泄机能18一、有效滤过压一、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入球端:入球端:6.0 6.0-(2.7+1.32.7+1.3)=2.0k
7、Pa=2.0kPa 出球端:出球端:6.0-6.0-(4.4+1.34.4+1.3)=0=0肾的排泄机能19二、滤过膜及其通透性二、滤过膜及其通透性1 1组成:组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基膜层基膜层上皮细胞层上皮细胞层肾的排泄机能20外层中层内层水分子水分子阳离子阳离子葡萄糖葡萄糖小分子小分子阴离子阴离子白蛋白蛋白质蛋白质机械屏障: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静电屏障:静电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肾的排泄机能21(1)(1)机械屏障决定了溶质分子的半径不同,通透机械屏障决定了溶质分子
8、的半径不同,通透性不同性不同 2.2.滤过屏障的通透性特征滤过屏障的通透性特征 1.8nm1.8nm能自由通过能自由通过半径半径 1.81.83.6nm3.6nm能部分通过能部分通过 3.6nm3.6nm完全不能通过完全不能通过 (白蛋白白蛋白)分子量分子量6900069000单体可通过单体可通过肾的排泄机能22 带正电荷的溶质最易带正电荷的溶质最易通过;中性溶质次之;负通过;中性溶质次之;负电荷溶质不能通过。电荷溶质不能通过。(2)(2)静电屏障决定了溶质分子所带电荷的静电屏障决定了溶质分子所带电荷的不同,通透性不同不同,通透性不同肾的排泄机能231.1.滤过膜滤过膜 面积面积通透性通透性机
9、械屏障作用机械屏障作用血尿血尿静电屏障作用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蛋白尿2.2.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的排泄机能24肾小球肾小球Cap.Cap.血压血压血浆胶体血浆胶体渗透压渗透压囊内压囊内压有效有效滤过压滤过压 GFR GFR 尿量尿量=如:大失血如:大失血交感交感N N+、NE Cap.NE Cap.收缩收缩 高高BpBp病晚期病晚期肾肾A A入入硬化而缩小硬化而缩小如:快速大量输液如:快速大量输液稀释胶渗压稀释胶渗压如:结石、肿瘤如:结石、肿瘤肾的排泄机能253.3.肾小球血浆流量肾小球血浆流量肾的排泄机能26一、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与分泌的方式
10、一、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与分泌的方式 被动重吸收:水:渗透压被动重吸收:水:渗透压 溶质:电化学差溶质:电化学差 主动重吸收:耗能主动重吸收:耗能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功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能肾的排泄机能27肾的排泄机能28Na+99%重吸收重吸收 大多数在近球小管大多数在近球小管(6570%),10%远曲小管远曲小管,Na+重吸收机制重吸收机制 近球小管前半段近球小管前半段:泵泵-漏模型漏模型 和和Na+-H+交换交换 近球小管后半段近球小管后半段:Na+,Cl-细胞旁路和跨上皮细细胞旁路和跨上皮细胞被动重吸收胞被动重吸收 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Na+2Cl-
11、K+共转运载体共转运载体 肾的排泄机能29Na+GlucoseAAwaterProximal tubule 前半段前半段泵泵-漏模式漏模式(back leakage)管管腔腔血血管管HCO3-Cl-Cl-肾的排泄机能30Na+K+管腔组织returnK+,NH3主细胞闰细胞主动泌H+肾的排泄机能31Cl-被动重吸收 近球小管 与Na+重吸收密切相关 继发性主动重吸收 髓袢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 和 Na+共转运肾的排泄机能32return肾的排泄机能33H2O 被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 99%重吸收重吸收(180L/day1.5L/day)近曲小管近曲小管6570%与溶质一起重吸收与溶质一起重吸收(渗
12、透作渗透作用用)髓袢髓袢1015%远曲小管远曲小管1020%和集合管和集合管1015%受抗利尿激素受抗利尿激素(ADH)影响影响 升支粗段没有重吸收升支粗段没有重吸收肾的排泄机能34l葡萄糖葡萄糖 100%近曲小管重吸收近曲小管重吸收 与与Na+继发性主动转运、载体蛋白继发性主动转运、载体蛋白有关有关肾的排泄机能35 肾糖阈肾糖阈:尿中刚刚出现糖时的血糖浓度尿中刚刚出现糖时的血糖浓度(或不出或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正常值:正常值:160160180mg180mg 葡萄糖吸收极限量葡萄糖吸收极限量(TMG):(TMG):当全部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能力都达当全部肾小管对葡
13、萄糖的吸收能力都达到极限时的重吸收量。到极限时的重吸收量。肾的排泄机能36H+H2ONa+ureaNa+Cl-K+,H+,NH3Na+,H2O,HCO3-K+,H+,NH3Na+,H2O,尿素肾的排泄机能38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 1 1 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渗透性利尿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而导致的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而导致的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尿。糖尿病病人常常会多尿,其原因如下糖尿病病人常常会多尿,其原因如下 血糖增加血糖增加肾小球滤过葡萄糖多,肾小球滤过葡萄糖多,超过肾糖阈
14、超过肾糖阈近曲小管不能全部重吸收近曲小管不能全部重吸收多出的葡萄糖在小管液中浓度增加多出的葡萄糖在小管液中浓度增加小管小管液的渗透压升高液的渗透压升高阻碍了肾小管对水的重阻碍了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吸收水在小管内积存水在小管内积存尿量增加。尿量增加。肾的排泄机能392近球小管的球管平衡:近球小管的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和减小,近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和减小,近端小管是定比吸收的,既近端小管的重端小管是定比吸收的,既近端小管的重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吸收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机制:与管周毛细血管和胶体渗透机制:与管周毛细血管和胶体渗透压的改变有
15、关。压的改变有关。肾的排泄机能40肾的排泄机能41肾的排泄机能42一、一、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的作用(一)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的部位(一)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的部位 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分泌,沿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分泌,沿神经轴突运送至垂体后叶(神经垂体)神经轴突运送至垂体后叶(神经垂体)贮存,当神经冲动刺激兴奋时释放入血。贮存,当神经冲动刺激兴奋时释放入血。(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部位(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部位 远曲小管、集合管远曲小管、集合管肾的排泄机能43(三)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三)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 增加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增加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16、,促进水的重吸收性,促进水的重吸收肾的排泄机能44(四)影响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的因素(四)影响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的因素u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ADH eg 出汗出汗 ADH eg 饮清水饮清水 一次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加的现象称一次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加的现象称水利尿水利尿。u循环血量的改变:循环血量的改变:ADH ADH 肾的排泄机能45血浆晶体渗透压循环血量、血容量血浆晶体渗透压感受器(位于视上核周围)容量感受器(位于腔静脉和右心房处)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ADH)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对水的重吸收尿量肾的排泄机能46血浆晶体渗透压循环血量
17、、血容量血浆晶体渗透压感受器 容量感受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ADH)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大量出汗、呕吐大量失血肾的排泄机能47血浆晶体渗透压循环血量、血容量血浆晶体渗透压感受器 容量感受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ADH)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大量饮清水大量输液肾的排泄机能48渗透性利尿渗透性利尿水利尿水利尿发生部位发生部位近球小管近球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远曲小管、集合管发生机制发生机制小管中溶质浓度小管中溶质浓度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刺激条件刺激条件小管内渗透压高于小管内渗透压高于血管内渗透压血管内渗透压大
18、量饮水,血浆晶大量饮水,血浆晶体渗透压体渗透压刺激感受器刺激感受器 无无晶体渗透压感受器晶体渗透压感受器重吸收方式重吸收方式 水的被动渗透水的被动渗透主动调节水重吸收主动调节水重吸收肾的排泄机能49二、二、醛固酮的作用醛固酮的作用(一)合成、分泌部位: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一)合成、分泌部位: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二)作用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二)作用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三)生理作用:(三)生理作用:增加远曲小管、集合管对增加远曲小管、集合管对Na+的通透性,的通透性,促进促进Na+的重吸收,同时可排出的重吸收,同时可排出K+。即。即保保钠、保水、排钾。钠、保水、排钾。(四)醛固酮分泌的有效刺激(四)醛固酮分泌的有效刺激 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醛固酮系统 血血Na+浓度降低或血浓度降低或血K+浓度升高浓度升高肾的排泄机能50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肾素(近球细胞)肾素(近球细胞)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I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髓质分泌E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II 收缩血管收缩血管 醛固酮醛固酮 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III 醛固酮醛固酮 收缩血管收缩血管肾的排泄机能51肾的排泄机能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