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情境默写 专项练习题汇编沁园春 长沙(答案参考)1.在沁园春 长沙 中, 伟 人面对大千世界, 词人发出慨叹, 表现其雄心壮志的词句是: , , ?1.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2.“ 。 ”两句在沁园春 长沙 中起过渡作用, 描写词人旧地重游, 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2.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在沁园春 长沙 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 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 , , 。3.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4.沁园春 长沙 中“ , ”用夸张手法写出 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劈波斩浪的气魄。4.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5.沁园春 长沙
2、中“ , ”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 正当强劲有力之时。5.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6.沁园春 长沙 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 , 。”6.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7.沁园春 长沙 上 片中描写由近而远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 , 。”7.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短歌行(答案参考)1. 曹操短歌行 中,“_, _”, 两句话写出 了客人尊贵, 宾客欢宴的场面。1.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2. 曹操短歌行 中,“_, _”两句借用管子.形解 的话, 表明贤才多 多益善。2.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3. 曹操短歌行 中,“_, _”两句写 出 了主客久别重逢, 欢快畅谈, 念念不忘往 日 的情谊。3
3、.契阔谈讌 心念旧恩4.化用史记 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名句是:4.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5.诗经 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 曹操在短歌行 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这两句是:_, _。5.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6. 用“朝露”来做比喻, 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 _, _ 。6.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7. 引 用诗经小雅鹿鸣 里的诗句来表明 自 己热情礼遇贤才的句子是: _, _, _, _。7.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8. 曹操在短歌行 中“_, _, _, _”四句, 写明夜里一 群寻巢乌鹊绕树环飞, 以此比喻 三国鼎立的局面下, 有些人才犹豫
4、不决, 彷徨不知何从, 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8. 月 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梦游天姥吟留别(答案参考)1.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 (或主旨 ) 的句子是: _, _。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2.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李白梦游天姥而非瀛洲, 是因为瀛洲“_”, 而天姥山与之相比, 却“_”。2.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_”一句描写有的仙人穿着七彩仙衣御风而来的景象,“_ ” 一 句描写有的仙人在音乐的引导下乘车而来的景象。3.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4.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李白飞渡镜湖到达剡溪, 剡溪的景象是: _
5、, _。4.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_, _”两句, 描写天姥山上野兽的叫声, 让人毛骨悚然。5.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6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 梦中进入神仙世界的李白首先看到的景象是: _, _。6.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 月 照耀金银台7.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_, _”两句, 描写神仙世界出现前, 天空黑云笼罩 、 水面烟雾迷蒙的景象。7.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_, _。8.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9.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_, _”两句, 借助天台山从侧面表现天姥山的高峻
6、。9.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10.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用夸张直接描写天姥山高峻的诗句是: _, _。10.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1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 描写在电闪雷鸣中“_, _”, 走过它就来到了一个光辉斑斓 的神仙世界。11.洞天石扉 訇然中开2312.对 自 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_, _”。1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1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 _”。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_
7、, _”, 徜徉山水的乐趣, 才是最快意的。13.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1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_, _”两句, 描写神仙洞府即将打开时, 突然电闪雷鸣的震撼场面。14.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1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_, _”两句, 描写诗人着好装束开始登山。15.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登高(答案参考)1.杜甫登高 中“_ ”一句, 从高处着笔写夔州的特定环境,“_ ”一句, 写 出 了飘泊无定的悲苦生涯。1.风急天高猿啸哀 万里悲秋常作客2.杜甫在登高 中, 发出“_, _”的感慨, 抒发了漂泊异乡 、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也 蕴含着与生命
8、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3.杜甫登高 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_, _ 。”前 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3.风疾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4.杜甫在登高 中, 为我们营造了一 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 日 图的句子是: _, _。4.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5.今人常用杜甫在登高 中的“ _, 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 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5.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6.杜甫的登高 中, 道出郁积于心的 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 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_, _ ”。6.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9、念奴娇 赤壁怀古(答案参考)1.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_, _”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1.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2.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_, _”两句, 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 引起后面对 历 史的缅怀。2.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3.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具体描写赤壁景象的句子是: _, _, _。3.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4.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_, 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 把周瑜面 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4.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5.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 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 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 _, _。5
10、.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6.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表现周瑜有儒将风度, 且指挥若定的句子是“_, _”。6.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7.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 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 、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 _”。7.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8.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从不同方面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刻画,“_”以婚事衬托其少年得意; “_”写其装束, 表现了他的儒雅风度。8. 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9.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表现千百年来, 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淘洗干净的词句是: _, _, _。9.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10.念奴娇 中感叹自己多愁善感, 过
11、早长出花白头发的诗句是“_,_。”10.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劝学(答案参考)1.孔子曰:“学 而时习之”, 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 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 中提出“_”的观点, 继 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1.学不可以 已2.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 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 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 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 还可以改变原 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_, _, _。2.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3.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 将 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 形成鲜明对照, 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 在强调学习必须 持之以恒, 用马来说理,“_, _”是从反
12、面进行论说 。3.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 中说“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荀子在 劝 学 中说“_, _ 。”4.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5.“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 是因为“_ ”。说 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 自 己不足的道理。5.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6.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 如果不专一, 便会像螃蟹一样,“_, _”。6. ( 蟹 ) 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7.论语 中孔子说:“学 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在荀子的劝学 中,
13、也有一 句直接提到 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_, _ 。7.吾尝终 日 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第 35 页 共 41 页8. 以雕刻为喻, 强调学习应当坚持, 说明只有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_, _ 。8.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9.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 并且从正面设喻, 指出即使像蚯蚓, 虽“_, _”, 如果用心专 一也会“_, _”。9. ( 蚓 ) 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10. 荀子劝学说:“_, _, _。”以靛青的例子来说明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 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10.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11.“_, _ ”, 通过“木”于
14、“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 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11.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12. 荀子在劝学 中说, 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 自 己的两个句子是: _, _。12.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3. 荀子认为人的知识 、道德 、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 需“就砺”; 人要改造成为“_ ” 的君子, 就要“_”, 可见, 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13.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 日 三省乎己赤壁赋(答案参考)1 赤壁赋 中写江上水气弥漫, 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_, _ 。”1.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2 赤壁赋 中写作者荡
15、漾江中, 与水中的生物和岸上的动物为伴的句子是:“_, _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3.赤壁赋 中, 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明智之人, 他深知 自 己的想法不可能经常得到, 只好通过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之中的 句子是“_, _”。3.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4.赤壁赋 中 以 月 亮作比, 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_, _”。4.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5.赤壁赋 中从不变的角度, 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诗句是:“_, _。”5.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6.赤壁赋 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诗句是:“_, _。”6.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7.
16、苏轼在赤壁赋 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 以“_, _”两句写箫声能使深渊里的蛟龙为之 起舞, 孤舟中的寡妇听了落泪, 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7.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8.赤壁赋 中苏轼以“_, _”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 曹操率领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能文 能武 、 志得意满的一代英雄形象。8.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59.在赤壁赋 一文中, 写作者与友人在江中驾着一叶 小船, 饮着美酒的句子是“_, _”。9.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10.苏轼在赤壁赋 中感慨人生短暂, 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_, _”。10.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11.苏轼在赤壁赋 中表示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 同明月一道
17、永世长存名句是“_, _”。11.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 而长终12.在赤壁赋 中, 苏轼以“_, _”两句写 自 己面对月下美景, 兴致所至吟诵明月之诗, 让人不禁陶醉其中。12.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13.苏轼在赤壁赋 中, 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其中写月 亮正升起时美妙景色的句子是“_, _”。13. 月 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 间14.苏轼在赤壁赋 中写泛舟江上让人感到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 超然独立, 又像长了翅膀升入仙境一样的句子是 “_, _”。1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15.在赤壁赋 中, 作者借“客”之口, 以“_, _”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 可谓生动形象。15.寄
18、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16.在赤壁赋 中, 苏轼用“_, 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的军容之盛。16.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17.苏轼在赤壁赋 中 以“_, _”两句形容箫声美妙动听, 如丝般缕缕回旋不止, 给 人以美的享受。17.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18.苏轼在赤壁赋 主客对话中化用论语 子罕 中“逝者如斯夫”, 表达万物看似流逝却并未真正逝去的两句是 “_, _”。18.逝者如斯 而 未尝往也19.苏轼在赤壁赋 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其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的句子是 “_, _”。19.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答案参考
19、)1 、侍坐 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 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 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_, 毋吾 以也 。居则曰:_! _, _?1 、 以吾一 日长乎尔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2 、侍坐 中 面对孔子的提问, 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_, _, 加之以师旅, _; 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 _。2 、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谨 且知方也。3 、侍坐 中 面对孔子的询问, 公西华认为 自 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 对于宗庙祭祀之事, 他说“_,_。”3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64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 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
20、路:_, _。4 、为 国 以礼, 其言不让5 、侍坐 中 面对孔子的询问, 曾皙描绘了一 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 _, _。5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 而归6 、侍坐 中, 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 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 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 、亲切 、 活跃的环 境 。他说:_, _。6 、 以吾一 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7 、侍坐 中, 对于子路的回答, 孔子没有直接表态, 而是用神态去暗示:_。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 又不伤 其自尊。7 、 夫子哂之8 、侍坐 中, 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 从_:“_!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8 、 夫子喟然
21、叹 日:“吾与点也!9 、侍坐 中, 从言谈 、动作 、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子路的性格直率, 从“_”可以看出;冉 有比较谦虚, 从他述志时说“_, _”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 从“_, _。 _,_, _, _ 。”可以看出;曾皙从容酒脱而又谦恭, 从“_, _, _”的动作 神态中可以看出。9 、率尔而对 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非 曰 能之, 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 端章 甫, 愿为小相焉 鼓瑟希 铿尔, 舍瑟而 作 阿房宫赋(答案参考)1 、阿房宫赋 中作者泼墨写意, 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 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_, _ 。1 、覆压三百余里, 隔
22、离天 日 。2 、阿房宫赋 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 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 的句子是: _, _; _, _ 。 。2 、歌台暖响, 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风雨凄凄 。 。3 、 用倒置式的暗喻, 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 既贴切又形象 。将喻体置放在前, 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 令 人惊奇, 再出现本体, 解释原因, 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语句是: _, _。3 、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4 、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 又起到了笼盖全篇 、 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_, _; _,。_4 、六王毕, 四海一; 蜀 山
23、兀, 阿房出 。5 、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 说明人心没有区别, 都追求幸福快乐 、都挂念家小, 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 自 肥作了有力地抨 击的语句是: _, _ 。_, _。5 、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6 、 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 并且还挥霍无度, 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 给 人民带来 了深重的灾难 。揭露和控诉了秦的 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_, _?6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7 、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 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 咎由 自取, 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_, _ 。_, _。7 、 灭六国者六
24、国也, 非秦也。7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88 、杜牧在文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 要吸取历史教训, 不要让历史重演, 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 是: _, _; _, _。8 、秦 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六国论也(答案参考)1 、对于战国六国和后来的秦皇朝覆灭的原因,古代许多名家都有其真知灼见,请分别默写出下列名家总结六国或秦灭亡的根本原 因 。苏洵 六国论: _,_,_,_。 贾谊过秦论: _。杜牧阿房宫 赋:_,_; _, _。1.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2 、
25、苏洵认为赂秦导致了六国力亏 、 灭亡, 六国论 第二段中“_, _, _”概括出了“不赂者”的下场。2 、 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 不能独 完3 、苏洵在 六国论结尾处提出了六国联合起来可行的对抗秦国的办法“_, _, _, _”, 此举定会让秦人寝食难安。3. 以赂秦之地, 封天下之谋 臣,以事秦之心, 礼天下之奇才4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苏洵在 六国论 一文中用作论据, 把它高度浓缩为“_, _ 。”11个 字, 说明了燕灭亡的原因。4.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5 、 六国论 中苏洵批评赵国残害良将, 叹息其不能武力对抗秦到底的句子是: _, _, _。5.洎牧以谗诛, 邯
26、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6 、 六国论 中苏洵引用古人之言, 用一个比喻句生动地表现出了秦的贪婪, 不断割地退让的方法来对付秦人是不可行的, 只会增长他们的气焰 。“_, _, _, _。”6.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 灭7 、 六国论 中表现六国祖辈创业艰辛的句子是_, _, _, _。7.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 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论语 十二章(参考答案 )1.论语 十二章 中, 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 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 , ?( 1 ) 人而不仁 如乐何2.论语 十二章 中,“ , ”这两句 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 懂得了仁义的道理, 就应
27、该用 自 己的一生去实 践它, 有时为了捍卫它, 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 ) 朝闻道 夕 死可矣3.论语 十二章 中, 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 3 )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4.论语 十二章 中, 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 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 4 )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 自省也95.论语 十二章 中, 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 。( 5 )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6.论语 十二章 中,“ , ”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 文饰胜过了质 朴就会虚浮。( 6 ) 质胜文则
28、野 文胜质则史7.论语 十二章 中, 孔子对有道德 、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 , 。( 7 )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大学之道 礼记(参考答案 )1.大学之道 中, 表明物和事皆有规律, 推演万物皆有道的句子是“ , , , ”。1.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2.大学之道 中, 用“ ”来表明大学之道的最高 境界。2.在 止于至善3.大学之道 中, 齐家的前提条件是“ ”, 修身的前提条件是“ ”。3.先修其身 先正其 心4.大学之道 中, 对所有人提出个人修 养要求的两句是“ , ”。4.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5.大学之道 中用三句话概括了
29、大学的道理:“ , , 。”5.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老子 四章(参考答案 )1.老子 四章 中, 人不但要了解别人, 也要了解自 己, 即“ , ”, 以提高 自身修养。1.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2.老子 四章 中, 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东西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 , 。2.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3.老子 四章 中, 在事情将成之时, 人们不够谨慎, 开始懈怠, 所 以 出现“ , ”的结果。3.民之从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4.老子 四章 中, 指出“有”给 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的两句是: , 。4.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5.老子 四章 中, 指出 自夸和 自 高 自 大的害处的两句是:
30、 , 。5.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屈原列传(参考答案 )1.在屈原列传节选 中, 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 自 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 。1.“离骚”者, 犹离忧也。2.在屈原列传节选 中, 司 马迁认为屈原离骚 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 、 不能明辨是非以外, 还有“ , ”,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 当时朝廷小人当道 、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2.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3.在屈原列传节选 中, 司 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 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 也就是心中有怨气, 而导致屈原有怨气 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原 , 。3.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4.在屈原列传节选 中, 作者司马迁连用
31、了“ , ”这两个被动句写 出 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 、 忠心耿 耿却被诽谤的现实, 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4.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5.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 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 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 中有形象的描述: , 。5.故劳苦倦极, 未尝不呼天也过秦论(参考答案 )1.过秦论 中最能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挡的句子是: , , 。1.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 至尊而制六合。2.最能揭示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奴役天下百姓, 造成人民起来反抗的一 句是: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3.秦始皇统一 中国后对外采取了一 系列文治武攻之举措
32、。在南方: , 。在北方: , 。3. 南取百越之地, 以为桂林 、 象郡/乃使蒙 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匈奴七百余里4.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 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 。文中“ , ”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4.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 而报怨5.为 了 防止百姓反抗, 秦始皇实行愚民政策, 有关句子是: , 。5. 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 家之言离骚(参考答案 )1. 文中以博大的胸怀, 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2. 文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 、严于律 己, 但早晨被诟骂 、 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2.余虽好修姱以鞿
33、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103.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 但是为了 自 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句子是:3.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4. 用比喻的手法, 写 出 自 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4.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 谣诼谓余以善淫。5.表明 自 己追慕古代圣贤, 宁死不失正义的句子是:5.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6.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 始终不能明了 自 己心迹的句子是:6. 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7. 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句子是:7.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8.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 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8.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