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2022-202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案(定稿).docx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4047525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7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2022-202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案(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教科版2022-202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案(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案课题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单元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六年级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3课。在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上,有过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学说,即“地心说”和“日心说”。在教科书中,列举了“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代表人物和学说的主要观点。“地心说”以托勒密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地球是宇宙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及其他天体都是绕着地球在转。“日心说”是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还自转,自转一周24小时。当然,每一种学说在历史上都有其产生、发展、修正、革新的过程,教科

2、书罗列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对比分析,了解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人类科学的进步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发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键在于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因此本课需要学生依据正确的地球运动再次模拟实验,最终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正确解释。这样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及严谨的逻辑推导过程,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在科普读物中了解过“地心说”和“日心说“,对这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是有所了解的,比如:“地心说”是以地球为中心,太阳绕着地球转;“日心说”是以太阳为中心,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且绝大多数学生会支持“日心说”,

3、但是学生对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以及观点的推理过程了解并不多。尤其是后来的科学家基于“日心说”的理论模型,经过长期的实践观察与实验,得到的佐证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2.知道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3.知道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科学探究目标1.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2.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科学态度目标1.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2.乐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3.有

4、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动力。2.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之不易。重点重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与证据间的联系。难点难点: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进行分析,并将证据与昼夜交替的解释结合起来。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手电筒、地球模型、彩笔、铁丝、反光的小圆片、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聚焦1. 引入:在上一课的研讨中,我们发现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是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关键。在学习本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国古代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

5、教学提示:出示关于盖天说和浑天说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2.提问:你怎么看待这两种学说?古人为什么这么认为?(预设:我不同意“盖天说”,同意“浑天说”。根据三年级的学习,我们通过望远镜观察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等,可以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古代人们认识地球,是在望远镜还没有发明、航海技术不够发达等落后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会形成不全面甚至错误的认识。)3.小结:这两种学说虽然有很多错误的观点,但它们为后人的观察和研究提供了基础。4.揭题:历史上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板书: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阅读资料,

6、初步了解昼夜交替学说设计意图:上一课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假设的验证,由于证据不足,还未讨论完全,此处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相关的古老学说,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真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错误观点也有存在价值。科学探索与研讨探索一: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1.讲解: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总结了前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心说”,影响了欧洲一千多年。一千多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并完成学习帮助卡。(教学提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7页的最后一段材料,以及本课标题页关于“傅科摆”的图片和介绍,指出前者否

7、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后者证实了地球自转。)4.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再次做昼夜模拟实验与前一次做昼夜模拟实验有什么不同?小组1:我们认为与前一次实验相比的不同之处是证据更加充分;实验条件不同,增加了地轴;增加反光的小圆片,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且自转时,地球模型上的昼夜变化;等等。主持人:现在你们认为昼夜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小组2:我们认为昼夜现象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并且绕地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而形成的。主持人:大家还有什么补充吗?请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没有。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5.小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

8、获得更多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科学探索永无止境。对比阅读两种学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展示自己的组图,并陈述自己的解释。设计意图:这是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探究的终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解释能充分反馈学习效果。 拓展上网搜集有关人类发现地球自转的证据的资料。课堂小结关于地球的运动,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转的同时绕地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板书教学反思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发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键在于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为了确定这一关键信息,本课补充了新证据:

9、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可以排除“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的假设。在此基础上改进原有模型,再做模拟实验,最终得出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阅读文献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因此,设计学习帮助卡引导学生阅读、研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再次模拟昼夜交替现象的实验中,如果手电筒的光无法照向各个方向,可以考虑采用功率较强的小灯泡。实验结束后,要让学生明白“日心说”并不是人类对地球运动状态研究的终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不断地修正观点。所以,目前的结论只是基于人类现有科技基础得出来的,不能盲目相信权威,要形成自己的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24) > 六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科版2022-202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案(定稿).docx)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