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习题精练获奖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056028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习题精练获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习题精练获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习题精练获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习题精练获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习题精练获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心亭看雪张 岱 作家作品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本文选自陶庵梦忆,题目中的“看”是欣赏、观赏的意思,“看雪”点明了事件,“湖心亭”交代了赏雪的地点。中心意旨本文描写了湖心亭超然脱俗的雪景,叙述了作者在湖心亭的奇遇,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趣,流露出他避世、清高、脱俗的情怀。结构思路1.简洁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张岱的小品文,文字简洁而又隽永,叙事直白而有情韵,读之亲切喜人。

2、本文出语自然,明白如话,不夸张,不藻饰,又不乏雅趣,其炼字炼句之功,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大雪过后万籁无声的空寂,着一“绝”字,境界全出。本文多运用白描手法,用简笔勾勒出景物、人物,朴素淡雅,却又耐人寻味。如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写“湖上影子”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都是用白描来写意传神的。作者曾盛赞宋代米芾的“云山戏墨”,可见如此写景,也是他在艺术上自觉或不自觉的追求。表达技巧2.如诗如画的意境。这篇小品文,具有如诗如画的美感,兼有文的画意,诗的气质,可视之为散文诗。如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朦胧中景物的特点,用“痕”“点”“芥

3、”“粒”等量词,称量雪的世界,捕捉景物特点。在这一画面里,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小形成了强烈对比,充满诗性宇宙的意味。让人想到世间万物的相对性,从高山之巅来看,西湖也不过是一勺水而已。而写冰雪世界的洁美,也映射了作者高洁自持的人格理想和不媚不俗的精神追求。3.错落互见。这篇短文,在叙事上言简义丰,曲尽其趣。错落互见手法的运用,是其鲜明的特点。如写湖心亭奇遇,对方惊叹作者的不期而至,犹如作者惊叹对方的捷足先登;又如“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一句,问姓氏而不言姓氏,却从“金陵人”导出,暗含诀别之意,姓氏知否,顿时变得无足轻重,悲凉之情,隐忍不发,却又切实可感;又如文章结尾,从舟子口中道出“痴”意,其

4、实从作者到“金陵人”,又何尝不知自己的癫狂痴迷呢?假舟子之辞,顿时妙趣横生。1.如何理解“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往”?从“舟中人两三粒”及舟子其人出场发声来看,作者肯定不是一个人去湖心亭看雪的。那么他又说“独往”,是不是矛盾?这个问题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要去其形式,存其精神。这里不能单纯理解为作者目中无人。实际上,这表现了作者傲岸自恃的情怀,是明末江南文人独立不羁精神的表现,其根源是魏晋风度。只有作者这样的雅士,才会夜赏西湖雪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如舟子,就不会有这个雅兴和追求。重点难点2.如何理解“痴”字的含义?从舟子口中道出的“痴”字,看似随意,实则意味深长。从本文来看,作者的“痴”表现在

5、: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特立独行、率性认真的一面;痴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痴情,“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和淡淡的哀愁。可见“痴”字不是简单的断语,而是有其深邃的内涵。古今对译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雾气,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6、,湖上影子,惟长堤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两三粒而已。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注释注释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更(gng)定: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拏(n):撑(船)。拥毳(cu)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裹、围。毳,鸟兽的细毛。雾凇(sng)沆砀(hngdng):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

7、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一白:全是白色的。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评析评析总写雪景和雪夜舟中看雪。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拉着我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道:“不要说相

8、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注释注释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强:尽力。三大白:三大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此:客居此地。舟子:船夫。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句式句式是金陵人:判断句,“是”表判断。见余大喜:省略句,省略了主语“两人”,即“两人见余大喜”。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省略句,在“而”与“别”之间省略“与之”,即“余强饮三大白而与之别”。评析评析叙述湖心亭中奇遇。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是日更(n)定拥毳(cu)衣炉火B.崇祯(zhn)五年雾凇沆砀(dn)C.余拏(n)一小舟与余舟一芥(ji)D.铺毡(zhn

9、)对坐莫说相公痴(ch)答案答案C拏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余挐一小舟撑(船)B.是日更定矣(更多)上下一白(全)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勉强)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D.大雪三日(雪花)拥毳衣炉火(裹、围)答案答案AB.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C.强:竭力,尽力。“强”在这里是古今异义词,不可望文生义。D.雪:下雪。“雪”在此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现象,名词用作动词,下雪。.3.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雾凇沆砀:(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B.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穿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

10、湖心亭看雪。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一个叫金陵的人。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答案答案C“金陵”是地名,不是姓名。4.填空。(1)本文作者,明末清初文学家,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等。(2)本文文笔简练,用“余住西湖”“独往湖心亭看雪”“”“”就把作者看雪的行踪交代得非常清楚。(用原文句子填写)答案答案(1)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2)到亭上及下船解析解析(1)张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对于他的代表作要有针对性地识记。(2)本题考查对文章线索(作者的游踪)的整体把握能力。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日更定矣问其姓氏,是金陵人B

11、.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湖心亭一点长堤一痕答案答案DA.代词,这/判断动词,是。B.名词,白色/名词,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C.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副词,还。D.数词,一。.2.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1)课文中采用白描手法写雪景的语句是:(2)课文中表示知己相见意外惊喜的语句是:(3)文中表现舟子俗人之见的句子是:答案答案(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解析解析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意,审清题干要求,按要求准确填

12、写出相应的句子。1.作者在湖心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酒逢知己千杯少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君向潇湘我向秦答案答案BCB、C两项正好与“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情景相似。其一,表达“相逢何必曾相识”;其二,与刚认识的人痛饮。其他两项不能反映这两点。2.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一个“痴”字,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作者对人生于茫茫天地间的深沉感慨。C.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与民同

13、乐的情怀。D.文章委婉地传达出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答案答案C“与民同乐”的说法不恰当,文章中并未体现这一情怀。3.张岱自题小像有云:“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辞。联系课文的思想感情,你觉得张岱的自题小像中包含了他怎样的深意?请写出你的理解。答:答案答案(示例)作者在自嘲中讽世,显示了自己的卓然独立。解析解析结合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意思对即可。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高度写意、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

14、出了大雪的威严。烘托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意境。B.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偶写人物,亦口吻如生,流露出作者的遗世独立、孤高自赏的情怀。C.“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觉其小。用白描的手法表达出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感慨。D.文章结尾写舟子喃喃自语,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从侧面写出俗人无法理解文人的高雅,展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答案答案D“侧面写出”说法有误,应是正面描写。2.运用下列词语写一段关于雪景的话(词序可调整)。漫天飞舞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粉妆玉砌冰雪世界答:答案答案(示例)推开窗,漫天飞舞的雪花扑面而来,眼前

15、呈现的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河岸边婆娑的垂柳,山丘上挺拔的云杉,此时都如同玉树琼枝;雪中,那些平日里颜色各异的建筑,此时一色洁白,恰似天上的琼楼玉宇好一个干干净净的冰雪世界!解析解析理解所给词语的含义,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准确抓住雪景的特点进行描写。(2019浙江宁波期中,16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16、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完全无恙也。(选自张岱西湖梦寻自序)注甲午指清顺治十一年、南明永历八年,丁酉指清顺治十四年、南明永历十一年。1.()用“/”

17、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答:(2)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答: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雾凇沆砀”形容湖面上雪花水汽一片弥漫的情景。B.“一芥”“两三粒”是虚写,给人一种朦胧苍茫的夜间观雪感受。C.张岱梦中的西湖与他二十八年后见到的西湖,已经完全不一样了。D.“大喜”不但写出了客人见到“我”的惊喜,也暗示了张岱夜遇知己的高兴。4.()赏析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作用。(2分)天与云与山与

18、水,上下一白。答:.5.()有人评价张岱的作品是“痴人说梦”,结合阅读材料,说说你对他的“痴”和“梦”的理解。(3分)答:1.答案答案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解析解析结合文章内容,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于是赶快跑开,说是我为了(看)西湖而来,如今我所看到的西湖成如此景象,反倒不如保全我梦中的西湖。所以可断句为: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2.答案答案(1)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往湖心亭看雪。(2)我梦中西湖所存在的东西,现实的西湖反倒没有了。解析解析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是”,代词,

19、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开始。“余”,第一人称代词,我。“拏”,撑(船)。“无”,没有。3.答案答案C由乙文中“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可知,C项叙述错误。4.答案答案三个“与”字叠用,运用白描手法,形象地体现了天空、云层、群山、湖水之间白茫茫一片的雪景。解析解析叠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群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宛如中国山水画,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据此理解作答。5.答案答案张岱的“痴”是痴爱西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

20、闲情雅致。张岱的“梦”是对往事的回忆和追念,是故土之念,是故国之思。解析解析湖心亭看雪中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现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乙文作于作者七十岁时,张岱多年客居杭州,明亡后“避迹山居”,西湖的美好景色每日都萦绕在他的梦中。于是,他又两至西湖,没想到“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他在失落感叹之余,只能以“保我梦中之西湖”作为自慰,写作了西湖梦寻,为后人留存“西湖之影”。文章说明了写作西湖梦寻的缘由,表达了作者在国破家亡之后对故国家园的思恋情感,还有一种往事成空的苍凉情感。参考译文乙我生不逢时,离开西湖已经28年了,但西湖没有一天不在我的梦

21、中出现,而梦中的西湖也从未有一天离开过我。以前甲午年、丁酉年,(我)两次来到西湖,像涌金门商家、祁家、钱家、余家和我家这样的湖畔一带的庄园(都不复存在了),只剩下一堆瓦砾。我梦中西湖所存在的东西,现实的西湖反倒没有了。等到断桥一看,凡是以前的柳树,桃树,亭台楼阁,像被洪水淹没了一样,几乎没有了。我于是赶快跑开,说是我为了(看)西湖而来,如今我所看到的西湖成如此景象,反倒不如保全我梦中的西湖,还能保持完整没有毛病。1.(2019山西大同矿区恒安一中月考,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壑尤美尤:特别B.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翅膀D.饮少辄醉辄:

22、就答案答案C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2.(2019山东滨州五校第一次月考,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答案答案AA项应为:湖中/人鸟声/俱绝。3.(2019浙江杭州周浦中学等四校期中,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湖心亭看雪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张岱在文中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出了西湖雪后奇景。B.雨果是法国积极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C.“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D.更,古代夜间

23、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时左右。答案答案C“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投壶”,一种游戏。“六艺”中的“射”是“射箭”。(2018山东枣庄中考,913)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回答问题。(15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

24、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注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毳(cu)衣:细毛皮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相与步于中庭。(2)是日更定矣。2.()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25、耳。译文:(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相与步于中庭。B.独往湖心亭看雪。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更有痴似相公者。4.()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3分)答:5.()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4分)答:1.答案答案(1)一起(2)这解析解析两个词语均为教材注释的重点词语,解答此题,一

26、是在于日常积累,二是依靠上下文语境,同时注意“是”在古代作指示代词“这”的特殊用法。2.答案答案(1)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2)(想不到)湖中哪能还会有您这样的人!解析解析翻译文言语句要注意的是:语意与原句相吻合,翻译后的语句要通顺,重点的文言词语要翻译准确。如第(1)句中的“但”是“只是”的意思;第(2)句中的“焉”是“哪”的意思。3.答案答案BA.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相与于中庭步”。B.省略句,省略了主语“余”,应是“余独往湖心亭看雪”。C.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D.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更有似

27、相公痴者”。4.答案答案角度1: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角度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角度3: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8、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解析解析首先要理解句意,然后选定赏析的角度,比如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再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甲文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在解答时,可以仔细分析本体和喻体;再结合“积水空明”来分析比喻的表达作用,最后要点明表达的思想情感。5.答案答案横批:闲痴“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意思对即可)解析解析题干“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已经提示了拟写的横批内容。两文的题眼分别为“闲”和“痴”。对拟写横批的阐释,可以结

29、合两文抒发的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甲文表现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在内心深处,他也不愿做一个“闲人”。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乙文的一个“痴”字,体现了赏雪人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2017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121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30、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1.()解释

3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雾凇沆砀(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2.()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B.何陋之有?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D.属予作文以记之。.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译文:(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文:4.()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2分)答:1.答案答案(1)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2)蔚然:茂盛的样子。解析解析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

32、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1)答题时要答完整,不要丢失“的样子”。(2)中的“然”是形容词词尾,意为“的样子”。2.答案答案CA.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C.“之”当助词“的”讲时,“之”后往往是名词,“之”与后面的名词构成偏正关系。“山之僧”就符合这种情况,本项“山间之朝暮”也符合“之”作为“的”的用法。所以C是正确答案。D.代词,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3.答案答案(1)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解析解析(1)句中需要注意“

33、强”是“尽力,竭力”的意思,“而”在此处是连词,表顺承,可以翻译为“然后”。(2)句属于判断句,主要翻译成“是”这种形式。注意“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者”(表判断)等词要翻译准确。4.答案答案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感悟能力。文章主题一部分来自写作背景,一部分来自文本,学习时都要进行相应的了解。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在明朝覆灭之后写的回忆性散文,用的还是明朝纪年,所以有对故国往事的怀念。文章突出了张岱的“痴”,这个

34、“痴”包含了“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所以湖心亭看雪的思想感情应当同时包含写作背景“对故国往事的怀念”和他的“痴”。醉翁亭记写于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文章重点写“乐”,思想感情是“表达了被贬后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文人多是孤独的,他们的孤独是灵魂的孤独,是文化的孤独。请你参加“品味文人的孤独”专题学习活动。(1)你认为谁是孤独的?请任选下面一人,写出对其“孤独”的理解。(形式不限)陶渊明杜甫苏轼鲁迅屈原是孤独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他孤独的宣告。张岱是孤独的。隆冬深夜去湖心亭看雪,茫茫天地,余舟一芥,遗世而独立。

35、答:(2)下列诗词中,不属于表现文人孤独的一项是()A.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答案答案(1)(示例1)陶渊明是孤独的。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离开熙熙攘攘的世俗,归隐田园,与酒为伴,与菊为友。(示例2)鲁迅是孤独的。他以独立的人格抗拒整个国民的劣根性,用自己的笔不停呐喊,荷戟独彷徨。(2)D解析解析(1)采用符合题意的句式写出对所选文人孤独的理解即可。答案不唯一。(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描写西湖美景的句子,表达的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是表现文人孤独的。一谈到湖心亭,就想到了那副著名的对联:“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学习了本文,老师出了上联:驾小舟深夜赏雪景。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对出下联吗?下联:答案答案(示例)逢知音亭中饮大白解析解析对联的上下联应字数相等,词性一致。先分析老师所给上联的特点,再联系文章内容补出下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习题精练获奖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