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实践 第一节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主要讲授的问题v 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任务v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v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初设想一、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建国初期的国际形势建国初期的国际形势(1)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和向社会主义转变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2)美苏由战时的合作走向对峙,冷战局面开始,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封锁,试图扼杀新中国政权。建国初期的国内形势v中国是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农业国,这是建国之初的中国新民主主
2、义社会的基本国情。v经济上,财政极其困难,物价波动。v军事上,国民党残余仍在西南、华南和西北。v政治上,国民党潜伏下的特务分子和政治土匪疯狂进行各种破坏和颠覆活动。建国之初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任务v建国后头三年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v党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以便为全面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的改造。七届三中全会v一九五年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战略策略方针。v一个中心任务:争取用三年实现国家经济状况好转。v策略方针:不要四面出击。v三个条件:土地改革完成;工商业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
3、节俭。二、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转变奠定的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为转变提供了条件。新民主主义经济v在社会经济结构上,是实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通过剥夺的方式,将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占现代工业百分之八十的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没收归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所有,这就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成分,也是社会主义因素,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同时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新民主主义政治v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政
4、权的建立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新民主主义文化v 新民主主义文化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既是民主革命的结果,也是实现革命转变的必要条件。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v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更现实的条件。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v从年冬开始到年春,党领导完成了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工作。v土地改革工作的完成,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巩固了工农联盟。镇压反革命的胜利v从年月开始到年结束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粉碎了国内外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和复辟阴谋,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为进行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及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安
5、定的社会条件。“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v从年月开始在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始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是无产阶级政党反对资产阶级腐蚀的斗争,也是改造国家机关、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运动。“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v从年月开始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也是进一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运动。抗美援朝的胜利v从年月到年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的侵略,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维护了世界和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当稳定的和平环境。
6、国民经济的恢复v经过三年的努力,到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年的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年增长,比历史上最好的年增长。v同时,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国营工业的发展尤其巨大。其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三、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初设想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最初设想v第一,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才能向社会主义过渡。v第二,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v第三,设想经过长期的准备条件后,一举消灭资本主义。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实践 v第二节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讲授的问题v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内容v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7、历史必然性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内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v年月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问题。v年月,在对李维汉的报告的批示中对总路线做了第一次阐述。v年月,向全国宣布了总路线。v年月,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完整准确表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v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v主体实现社会
8、主义国家工业化。v两翼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必然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必然性v首先,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v其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v再次,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巩固工农联盟,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需要v第四,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重要依靠力量。v第五,经过三年的实践,党中央已经积累了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v第六,国际环境和苏联过渡时期的理论和实
9、践,对中共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实践 第三节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主要讲授的问题v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v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v 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和意义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v第一,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和“先集体化,后机械化”的设想。毛泽东提出:在经济落后,生产不发达、缺乏生产资料和资金的中国广大农村,必须先有合作化,然后才能使用大机器。他强调,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协作能够形成新的生产力。即使没有大批农业机械,只要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生
10、产力的目的。v第二,关于农业合作化的现实条件和可能性的分析。首先,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不断胜利,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积累的政治条件和日益发展的国营经济的物质基础为农业改造提供了可能;其次,国内国际条件十分有利。再次,广大农民中蕴藏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v第三,提出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主要包括:、提出了把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推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要不失时机地搞好农业生产。、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掌握农村的阶级政策,要依靠贫农,巩固地团结中农,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坚持自愿互利原则;农
11、业社会主义改造步骤v是循序渐进的“三步走”。v第一步是按自愿自互利的原则,号召农民组织带有某些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互助组;(建国年)v第二步是在互助组基础上组织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半初级农业合作社;(年上半年)v第三步是在初级社基础上组织大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下半年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v首先,采取了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以及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引导农民自觉联合,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政策。v其次,尊重农民的特点,实行从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步骤和方式,即保证了改革的成功,又未引起生产力的破坏。v第三,在土地改革后,不失时
12、机地引导个体农业走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挫伤农民个体经营的积极性,又充分利用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制止了农村的两极分化,也有利于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v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指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用和平赎买的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v毛泽东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资本主义是“在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v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已经
13、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它必须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领导下,以各种形式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联系,并接受工人监督;它主要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而存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针改造的方针v方针:和平赎买实行这一方针的依据有两方面;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二是有对资产阶级和平改造的可能 和平改造的可能性v这是因为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在一定时期,我们
14、仍要与他们保持联盟。v保持这种联盟决不是为了保存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而是利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接受和平改造的可能性,使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个对抗性矛盾,通过非对抗性的办法加以解决。使党和国家减少损失,使社会减少震动,以达到消灭资本主义、消灭资产阶级的目的。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政策业改造的政策v利用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对国计民生有利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继续存在,并有一些发展。v限制就是限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 v改造就是把资本家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利用、限制都是为了改造,改造是政策的核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表现v第一,民族资本所经营范围大多
15、直接是直接相关国计民生的行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它能弥补工业产品的不足,以保证国家集中精力于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同时又可用来换取农产品以加强工农联盟。v第二,可以利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的生产与经营技术恢复和发展生产,同时带动更多技术人员的培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表现v第三,可以通过税收和物价政策,将资本主义企业领域转化为国家积累。v第四,可以用来活跃内外贸易和流通。v第五,维持和吸收就业。v国家通过对企业活动范围的管理、劳动保护政策、价格政策、税收政策和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企业利润分配等,把资本主义的剥削、无政府状况和投机活动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内容、步骤v对资
16、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在内容上包括两个方面:v一方面是企业的、制度的改造,v另一方面是对人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内容、步骤v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阶段。v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v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它经过了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两个阶段。对资本主义改造的意义v第一,它标志着在中国,资产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被消灭,实现了解放生产力的变革;v第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理论和政策的科学性,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是毛泽东思想发展
17、中的重大成果。三、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v第一,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份,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已经完成。v第二,它进一步解放了中国社会的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v第三,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v第四,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完成消灭私有制这样一场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变革,既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既没有引起巨大的震荡,反而大大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反映和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与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