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单元复习课件系列单元复习前前221221年年前前209209年年前前207207年年前前202202年年前前138138年年前前6060年年2525年年208208年年前前2727年年罗马帝罗马帝国建立国建立成就辉煌,影成就辉煌,影响西方响西方秦朝秦朝两汉时期两汉时期秦朝秦朝建立建立陈胜陈胜吴广吴广起义起义秦朝秦朝灭亡灭亡西汉西汉建立建立张骞张骞第一第一次出次出使西使西域域东汉东汉建立建立赤壁赤壁之战之战时空坐标时空坐标 整合教材整合教材200200年年官渡官渡之战之战220220年年魏国魏国建立建立西域西域都护都护复习旧知秦
2、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疆域:面积340万平方公里左右,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制度:郡县制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复习旧知第9课 秦统一中国政治: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政治: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皇帝制度建立皇帝制度中央:三公制中央:三公制地方:郡县制地方:郡县制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最高统治者最高统治者服服从从听听命命君主专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度的基本格局,为
3、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用,影响深远。郡(守)郡(守)县(令)县(令)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丞相丞相太尉太尉皇帝皇帝军事军事行政行政监察监察中央百官中央百官复习旧知第9课 秦统一中国方面方面内容内容政治政治文化文化经济经济交通交通军事军事建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小篆)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统一车轨;建灵渠统一车轨;建灵渠派派蒙恬蒙恬北击匈奴,修筑北击匈奴,修筑长城长城(西起(
4、西起临洮临洮,东到,东到辽东辽东)铜权铜量复习旧知第9课 秦统一中国例题讲解1.(2021昆明)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A分封制B郡县制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2.(2021江西)秦开创的体制包含三大要素:君主“独制”,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材料中“体制”的创立()A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C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解析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
5、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郡县制。全国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郡县制。全国3636郡,后增至郡,后增至4040多郡,长官多郡,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因此:称郡守。在郡下设县,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因此:B B符合题符合题意;意;ACDACD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B B。解析:解析:A.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开创了全新的政治体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开创了全新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就是中央集权制度,这种体制,
6、就是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后世沿用,为后世沿用,故选项故选项A A符合题意;符合题意;B.B.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不符合题意;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不符合题意;C.C.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集权发展到顶峰 ,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D.D.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A。B BA A例题讲解3.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秦之兴】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7、(1)材料一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2)如表列出了秦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请你完成它。答案:答案:(1 1)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 2)圆形方孔钱;度量衡;小篆;车轨;长城)圆形方孔钱;度量衡;小篆;车轨;长城 措施经济统一货币为 A,统一 B 文化统一文字为 C 交通统一 D 和道路宽窄,开凿灵渠军事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 E 材料一: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上译文:田租人头税,经营盐铁的赋税,
8、是过去的二十倍。或者替富人耕田 要交一半的租税。所以贫民经常是穿牛马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据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所载:秦帝国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和口赋两大项。田租即土地税,“收泰半之赋”,即是土地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秦帝国民众的负担,除了田租,还有口赋,也就是人头税。秦朝的暴政有何表现?表现:沉重的赋税材料二: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上译文:又连年累月徭役频繁,刚刚结束,新的役使又来了。一年去戍守边疆,一年去服劳役,是过去的三十倍。表现:繁重的徭役复习旧知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秦始皇用焚书坑儒手段秦始皇用焚书坑儒手段加强思想控制,以思想一统巩固政治
9、一统的需要加强思想控制,以思想一统巩固政治一统的需要的的思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焚书坑儒思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是极其野,是极其野蛮残暴的事,对于古文献的保存和学术的传授,蛮残暴的事,对于古文献的保存和学术的传授,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焚书坑儒”当时中国文化的一次摧残:“焚书”政策针对当时的书册文物,只保留了医学、农牧等技术实用书籍,大量 对秦政权无益的珍贵文献从此失传,春秋战国的百家言论在这段时期受到严重的摧残,“坑儒”政策也是第一个被中国历史所纪录的国家政权对知识分子大规模的逮捕行为秦始皇采纳之,下令各郡、县立即查禁所有诗、
10、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30天内全部焚烧。此即“焚书”。次年,秦始皇大怒,下令搜捕咸阳城内的方士儒生,后来的审问过程中,方士儒生互相告发,共有460余人受到株连,秦始皇下令将此460余人全部坑杀。此即“坑儒”评价:复习旧知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背景:因大雨误期按律要被处死时间: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过程:陈胜吴广起义军攻陈县建立张楚政权直逼咸阳,秦二世反击,陈胜吴广被害,起义失败。影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复习旧知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项羽项羽、
11、刘邦、刘邦起义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背景:陈胜起义后六国旧贵族企图恢复旧国,楚国大将项燕之子项梁与梁之侄项羽也乘机起兵。他们率八千精兵渡江北上,连破秦军队伍达六七万人,称楚怀王,以为号召。项梁,项羽叔侄成为当时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巨鹿之战是以楚军为首的各诸侯义军与秦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最终一举全歼秦军的主力,彻底埋葬秦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个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命运,影响深远。项羽在此战中确立了他在各路义军中领导地位。复习旧知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结果:秦将章邯突袭项梁军于定陶,项梁战死,起义军大败。这是起义军第二次遭到巨大挫
12、折四年楚汉之争,争夺帝位刘邦胜利,西汉建立(前202年)为什么刘邦能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项羽(前232前202年)刘邦(前247前195年)项籍,字羽,下相人,楚国贵族出身,自称“西楚霸王”,拥有军队40万。字季,沛县人。出身农民,早年任亭长小官,自称“沛公”,拥有军队不足10万。u项羽进入咸阳,自恃功高,杀死秦王,纵兵烧杀,掠取财宝。u刘邦率军到达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u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u刘邦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善用人才军纪严明复习旧知例题讲解1.(2021广东一模)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
13、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核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2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着“楚河”“汉界”字样,这来源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结果是()A陈胜打败秦二世 B刘邦战胜吴广C陈胜战胜吴广D刘邦战胜项羽解析:解析:A.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B.“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符合,不符合题意;题意;C.C.依据题干信息依据题干信息“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
14、自多亡命无核之徒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核之徒”,可以看出,可以看出,题中材料主要强调西汉初君臣的出身,故题中材料主要强调西汉初君臣的出身,故C C符合题意;符合题意;D.“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C。解析:解析:A.A.陈胜打败秦二世陈胜打败秦二世 ,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B.B.刘邦战胜吴广刘邦战胜吴广 ,不符合史实;,不符合史实;C.C.陈胜陈胜战胜吴广战胜吴广 ,不符合史实;,不符合史实;D.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楚汉之争是刘邦和项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楚汉之争是刘邦和项羽之间为争
15、夺帝位进行的战争,最终刘邦战胜项羽,故选项羽之间为争夺帝位进行的战争,最终刘邦战胜项羽,故选项D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D。C CD D例题讲解3.材料一:“仁者,爱人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材料二:“及至始皇弱天下之民然陈涉(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材料三: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益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汉书食货志材料四:(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择食,寒不可衣.”汉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如何发展孔子思
16、想的?(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陈胜起义在历史上有何作用?答案:答案:(1 1)孔子)孔子:“:“仁仁”,孟子,孟子:“:“仁政仁政”(”(或民贵君轻或民贵君轻)(2 2)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作用秦末农民起义。作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规模的农民起义。面对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军事力量薄弱人口锐减,国家贫困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弱,残破荒凉,人民生活困苦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复习旧知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下令“兵皆罢归家”
17、,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的减免徭役及兵役。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复习旧知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这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局面
18、。文景之治的成果,为后来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题讲解1.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对此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A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B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C消除秦王朝的残余势力 D加强中央集权2.(2021桂林)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这使得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越来越小。汉武帝这样做是为了()A推行休养生息B实施盐铁专卖 C确立正统思想D削弱诸侯实力解析:解析:A.A.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暴失作业,而大领懂。凡米石五元暴失作业,而大领懂。凡米石五元,
19、人相食,死者过半人相食,死者过半”,可见西汉建立初期社会十分穷困,为改变这种穷困,汉高祖采取了体养生息的政策,可见西汉建立初期社会十分穷困,为改变这种穷困,汉高祖采取了体养生息的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故选项恢复和发展生产,故选项A A符合题意;符合题意;B.B.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C.C.消除消除秦王朝的残余势力,不符合题意;秦王朝的残余势力,不符合题意;D.D.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A。解析:解析:据所学知识,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推恩令。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削弱王国实力据所学知识,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推
20、恩令。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削弱王国实力的建议,汉武帝接收其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允许诸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的建议,汉武帝接收其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允许诸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小的侯国,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D D符合题意;符合题意;ABCABC项与材料反映的推恩令无关,排除。故答案为:项与材料反映的推恩令无关,排除。故答案为:D D。A AD D例题讲解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三: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益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汉
21、书食货志材料四:(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择食,寒不可衣.”汉书(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建立后当时的社会境况。汉初统治者釆取了什么措施改变这种境况。由此出现了什么统治局面?(2)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怎样的认识?答案:答案:(2 2)社会境况)社会境况: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到处都是荒凉景象。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到处都是荒凉景象。措施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休养生息的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减轻赋税和徭役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提倡勤俭
22、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统治局面统治局面:文景之治文景之治(2 2)认识)认识: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面临的局面 1.经济上繁荣富庶2.思想上不统一3.封国作大,直接威胁到中央统治面对这些局面,刘邦是如何处理的呢?复习旧知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作用: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王国问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颁布推恩令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设立刺史制度,监督地方政府和皇族,加强皇帝的权威。罢黜百家,尊崇儒
23、术措施: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优秀的学生经考核后可以直接做官;在地方设立官学,以培养后备官员。目的:为了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复习旧知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这一政策传承长达两千年之久,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评价“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政治角度:“罢黜百家”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文化角度:积极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消极限制了其他各家学术
24、思想,对学术发展不利统一铸币措施:收铸币权归中央,铸五铢钱;平抑物价西汉铜币五铢钱,字体清晰,重量实为五铢,不易盗铸,铁官使用的封泥是检验产品的证明。背景:汉初,币制混乱,各种铜币大小、轻重、成色很不一致。民间私铸行为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意义:汉武帝整顿财政,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食盐和铁由国家垄断经营。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国家的财政力量得到大大充实复习旧知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盐铁官营的流程:民制、官收、官运、官销。募民自备 生产费用煮盐,政府提供主要的 生产工具 牢盆以间接控制其生产,产品由官府收购北伐匈奴通西域东定朝鲜南平百越通西南夷通过和平交往和战争,各民族之间
25、的联系加强了,许多民族地区正式进入了中国的版图。汉族的封建经济制度和封建文化,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周围各民族地区,有些民族还显著地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加强复习旧知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秦汉之际,匈奴族建立起强大的国家,经常挥师南下,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限于国力,西汉初期,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影响: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例题讲解1.(2021娄底)汉武帝为筹措对匈奴作战的经费,向地方富商借贷,但有些富商大贾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对此,汉武帝()A颁布推恩令B
26、统一度量衡 C实施盐铁官营专卖 D命张骞通西域2.(2021开远一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言之有理即可输文采”这里所说的“秦皇汉武”指的是()A秦始皇和汉高祖 B秦始皇和汉文帝 C秦始皇和汉景帝 D秦始皇和汉武帝解析:解析:A.A.颁布推恩令,不符合题意;颁布推恩令,不符合题意;B.B.统一度量衡,不符合题意;统一度量衡,不符合题意;C.C.据所学可知,为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专卖,这样增强了中央的经济实力,为汉武帝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专卖,这样增强了中央的经济实力,为汉武帝很多政策的实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故选项很多政策的实行奠定了经济基
27、础,故选项C C符合题意;符合题意;D.D.命张骞通西域,不符合题意;命张骞通西域,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故答案为:C C。解析: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皇指的是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皇指的是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汉武指的是汉武帝,开创了中国的大一统局面。故答案为封建王朝;汉武指的是汉武帝,开创了中国的大一统局面。故答案为D D。C CD D例题讲解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材料二:夏五月,兵皆罢归家,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
28、县,复故爵田宅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1)阅读材料一,西汉初年,统治者面对如此社会境况,推行的政策是什么?材料三反映了该政策的哪一项措施?继任统治者继续推行该政策,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形成哪一治世局面?(2)依据材料四,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为哪位皇帝提出了什么政策?答案:答案:(1 1)休养生息政策;下令)休养生息政策;下令“兵皆罢归家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文景之治。,让士兵还乡务农;文景之治。(2 2)汉武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的灭亡:汉武帝晚年,发生了著名的“
29、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因此冤死。汉朝经历多年对外战争,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汉朝国力衰弱,前朝积蓄被挥霍殆尽。王莽篡权:公元9年,王莽建国号为“新”,年号为“始建国”,西汉灭亡。王莽篡汉改制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导致了王莽政权的覆灭。第13课 东汉的兴衰复习旧知概况:西汉皇族后裔刘秀在绿林军配合下一举摧垮新莽大军,攻破长安,新朝灭亡,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东汉的建立东汉初年的社会局面: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即位即位年龄年龄寿命寿命(岁)(岁)和帝1
30、0102727殇帝1 12 2安帝13133131顺帝11113030冲帝2 23 3质帝8 89 9桓帝15153636灵帝12123434少帝14141414献帝9 95454皇帝太后外戚争权宦官和帝和帝窦太后窦太后窦宪窦宪郑众等郑众等殇帝殇帝邓太后邓太后邓骘邓骘 李闰、江京等李闰、江京等 安帝安帝阎太后阎太后阎显阎显孙程等孙程等19人人顺帝顺帝梁皇后梁皇后梁商、梁冀梁商、梁冀冲帝冲帝梁太后梁太后梁冀梁冀质帝质帝梁太后梁太后梁冀梁冀桓帝桓帝梁太后梁太后梁冀梁冀单超等单超等5人人灵帝灵帝窦太后窦太后窦武窦武曹节、曹节、张让张让等等东汉中后期宦官外戚争权简表外戚宦官 粉墨登场复习旧知表现:外戚
31、宦官交替专权,把持朝政。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启示:统治者要爱护百姓,实施仁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兴,民之所望民兴,国之根本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顺应民心;要善于调整政策;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李世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李世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刘秀:天地之性,人为贵。刘秀:天地之性,人为贵。复习旧知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军阀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瓦解,战争不断第13课 东汉的兴衰例题讲解1.“东汉王
32、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材料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局面()A光武中兴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C黄巾起义 D王莽改制2.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下列哪一项措施与光武帝无关()A释放奴婢 B合并郡县,裁减官员C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D削弱诸侯国势力解析:解析:A.A.光武中兴,不符合题意;光武中兴,不符合题意;B.B.依据题干信息依据题干信息“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来斗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说的是东汉时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说的是东汉时期外戚与宦官交
33、替专权,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故选项动摇了东汉的统治,故选项B B符合题意;符合题意;C.C.黄巾起义,不符合题意;黄巾起义,不符合题意;D.D.王莽改制,不符王莽改制,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合题意;故答案为:B B。解析:解析:A.A.释放奴婢,不符合题意;释放奴婢,不符合题意;B.B.合并郡县,裁减官员,不符合题意;合并郡县,裁减官员,不符合题意;C.C.允许北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不符合题意;方少数民族内迁,不符合题意;D.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削弱诸侯国势力这是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这是汉武帝推行推恩令的做法,与光武帝无关,故选项推行推恩令的做法,与光武帝无关,故
34、选项D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D。B BD D例题讲解3.阅读材料,两幅图都反映出东汉初年安逸祥和的世俗景象,请写出与之相关的治世局面的名称。答案:答案: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都反映出东汉初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都反映出东汉初年年“光武中兴光武中兴”的安逸祥和的世俗景象的安逸祥和的世俗景象黄土高原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伊朗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帕米尔高原毛皮、香料、药材、珠宝西方东方丝绸、瓷器、铁器、漆器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中亚文明西亚文明西方文明“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
35、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季羡林丝绸之路经过的文明区域复习旧知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军事上:修筑长城,阻挡匈奴的侵扰;北击匈奴意义:匈奴主力几乎全部被歼,匈奴边患已基本得到解决经济上:在河西地区大规模屯田开垦;少数民族(匈奴)与汉族经济交流频繁,日益融合,共同保护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地位: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次数次数时时 间间目目 的的结果结果/政治意义政治意义公元前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及西域各族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前119年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西域各国纷纷派
36、使节来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政治、经济意义?丝绸之路没有张骞通西域,就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张岂之了解西域沟通西域经济: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复习旧知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时间:公元前60年丝绸之路是汉朝利益之所在,设置西域都护府是维护国家利益的一种需要意义: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广大地区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随着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西域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中原地区的文化制度对西域产生了很大影响复习旧知第
37、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为恢复对西域的管辖,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甘英开辟通往西亚路线。东汉:对西域的管理,重建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联系 例题讲解1.(2021桂林)汉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区域,“东则接(连接)汉,厄以(作为关隘)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汉朝称此区域为()A辽阳B西域C荆楚D江南2.(2021乌苏二模)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联络大月氏以夹击匈奴 B走访乌孙等西域国家C将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D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解析:解析:据题干据题干“东则接(连接)汉,
38、厄以(作为关隘)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东则接(连接)汉,厄以(作为关隘)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结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是对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的描述。公元前合所学可知,材料是对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的描述。公元前6060年,西汉政府设置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这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了西域都护府,这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B 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析可知ACDACD项不符,排除。故答案为:项不符,排除。故答案为:B B。解析:解析:A.A.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派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以夹击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派遣张骞
39、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以夹击匈奴,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沟通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故选项匈奴,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沟通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故选项A A符合题意;符合题意;B.B.走访乌孙等西域国家,不符合题意;走访乌孙等西域国家,不符合题意;C.C.将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不符合题意;将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不符合题意;D.D.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A。B BA A例题讲解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述表格。(2)对比材料三
40、中的两幅图,指出西汉疆域在西北方向增加了哪一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地区归属中央政权是如何实现的?答案:(答案:(1 1)郡县制;经济;郡县制;经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匈奴。;匈奴。(2 2)地区:西域地区(或今新疆地区)实现:张骞通西域;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地区:西域地区(或今新疆地区)实现:张骞通西域;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人物类别秦始皇汉武帝政治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建立 颁布“推恩令”;削爵除国;建立刺史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盐铁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思想“焚书坑儒”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军事北击,修筑长城漠北战役书写不方便;笨重;材料昂贵造纸术的改进在纸发明以
41、前中国古人有哪些书写材料,这些材料有哪些缺点复习旧知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蔡伦整理定型了造纸工艺的流程,使造纸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便于推广使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这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医学的发展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首次记载了人工呼吸、药物灌肠和胆道蛔虫治疗方法,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是中国最早开始进行全身麻醉外科手术的医生。华佗一生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发明了“麻沸散”来辅助外科手术。黄帝内经是一部综合论
42、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 司马迁1.作者2.体例3.记载范围4.史学价值史学的发展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黄帝到汉武帝首创纪传体,是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爱憎分明,体例完善,史料翔实人固有一死,或重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泰山,或轻于鸿毛5.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 2.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 3.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6.影响复习旧知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复习旧知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宗教的传播佛教: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白马寺创建于公元68年,是佛教
43、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教义:讲忍耐顺从,刻苦修行,用来世的幸福安慰今生不幸的人们,迎合了统治者害怕人民反抗的心理,因此受到了大力扶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化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宗教创新: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了修身养性炼丹求仙长生不老,太平道以治病来传道,对贫苦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太平道传播很快。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教义和传播方式上相似,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两汉时期科技文化发达的原因有哪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两汉科技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两汉时期政治统一,促进了各地人民的交流;民族交流的增多;丝绸之路开通后,外来文明的传入。例题
44、讲解1.(2021聊城)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丰富史书内容B确保内容真实C维护封建统治D提高史书质量2.(2021南阳二模)竹简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纸的出现和传播,迅速替代了传统的书写材料,文明获得空前的发展。由此可知()A使用简牍成本较高B专制统治禁铜思想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D纸张促进文化传播解析:解析:由私人修史转向政府官修史书,可以看出政府对修史的重视和控制,体现了史由私人修史转向政府官修史书,可以看出政府对修史的重视和控制,体现了史书修撰的政治性,也就是说史书修撰要为政治统
45、治服务书修撰的政治性,也就是说史书修撰要为政治统治服务,即维护封建统治即维护封建统治.故答案为:故答案为:C C。解析:解析:根据材料根据材料“简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纸的出现和传播,迅速替代简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纸的出现和传播,迅速替代了传统的书写材料,文明获得空前的发展。了传统的书写材料,文明获得空前的发展。”可知,纸张促进文化传播,可知,纸张促进文化传播,D D符合题意;符合题意;ABCAB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答案为: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答案为:D D。C CD D例题讲解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史料说发明】据下面史料,指出蔡伦造纸
46、的原料和优点。简述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意义“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范晔的后汉书(2)【名片解名人】请你完成下列名片的填写。答案:答案:(1 1)原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原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优点:原料易找,价格更宜,易于推广。优点:原料易找,价格更宜,易于推广。意义: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意义: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2 2)张仲景:生活时代:东汉;职业:医学家;成就:著有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张仲景:生活时代:东汉;职业:医学家;成就:著有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被后世称为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被后世称为“医圣医圣”。华佗:成就: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华佗:成就: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五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