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原卷版).docx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08018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专题 05 05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重难点梳理】【重难点梳理】 1、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 本主义。台湾可保留军队 (2)最初提出:针对台湾问题; (3)确立: 1982 年宪法的规定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1984 年全国人大 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的回归 原因: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实力大增,国际地位提升;“一国两 制”成为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的指导

2、思想;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不列颠及北 爱尔兰联合王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 时间: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正 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意义: 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可以实践 的,是邓小平理论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澳门的回归 过程:198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 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政府正式行使对澳门主权,人民 解放军进驻澳门。 意义:中国统一历程中的重要一步,科学的“一

3、国两制”理论的又 一成功实践,为中葡交往搭建了安全和谐的桥梁,也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 3、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979 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停火;并且倡导“三通”。 80 年代以来,两岸民间交流活动增加 1992 年在“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上达成共识 1995 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是解决台湾问 题的纲领文件 2002 年,中共“十六大”报告强调“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4. 目前阻碍台湾统一的障碍因素 (1)“台独”势力 (2)国际反华势力 【要点透析】 1“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 是邓小平

4、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港、澳、台都是中国不可 分割的组成部分。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 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3)政策长期不变。即长期保持这些地区现行制度。 (4)保证港、澳、台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 在港、 澳、 台设置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1)两者的关系: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

5、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 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2)两者的区别: 设立的区域不同: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设立的,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 居的地区设立的。 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 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坚持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解决的问题不同: 特别行政区是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 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 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设立的。 3.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历史根据:公元 230 年,三国时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率水军到达台湾;隋 朝时, 隋炀

6、帝曾三次派人前往台湾; 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 管理台湾和澎湖岛, 从此, 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1661 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 年台湾回到祖 国的怀抱,1683 年清政府进军台湾,1684 年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85 年,清 政府正式将台湾建为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2)法律依据:在法律意义上,中国对台湾拥有不容争辩的主权,台湾属于中国领土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国内法来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序言”中明确指出: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2005 年 3 月 14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 反分裂国家法规

7、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 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国家决不 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 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完成统一祖国的 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从国际法来看:开罗宣言 中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北三省、 台湾、 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波 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1972 年中美上海公 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 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971 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合法席位, 证明世界上最权

8、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与中国 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组成部分。 4朝鲜半岛的统一与中国海峡两岸统一之比较 共同点:都是同一民族内部的统一与团结;都属于不同社会制度的统一;都将对亚太地区乃 至世界和平与稳定产生巨大影响;统一都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不同点:朝鲜统一属于两个国家之间的统一,中国则不同,因为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个地方 行政区域,不是独立国家;朝鲜的分裂主要是由外国干涉所致,而中国海峡两岸的 分离主要是内战所致; 朝韩谈判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对等谈判, 而中 国的统一则是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平等协商, 是在“一国两制”的基础

9、 上,和平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 【单元巩固训练】【单元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21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4848 分分) ) 1.如图漫画 步步高升 中, 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 沿着一级级阶梯 “步步高升” , 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漫画中的“人民政协”( ) A具有人民民主性质 B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 C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21949 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案时,有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 共同纲领 , 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 对党中央所持态

10、度的合理解 释是当时( ) A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 B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C 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 D中国共产党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 3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推 知( ) 中共 党员 民主 党派 无党 派 工人 农民 解放 军 归国 华侨 少数 民族 妇女 人数 668 274 284 100 63 60 30 177 147 比例 54.48 % 22.85 % 23.16 % 8.16 % 5.14 % 4.89 % 2.45 % 14.43 % 11.99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性质 B全国人民代表主要

11、是由政协推选产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41954 年宪法的文本表述中,条文中尽量没有用“为、时、应、得、其、凡”等字, 而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 , “规定之”中的“之”字用 在一句话的末尾,没有实际意义,也都去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1954 年宪法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1954 年宪法具有严谨的宪法结构 C有利于民众对宪法的理解和拥护 D1954 年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5下表为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表,表中的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 时间段 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 改革开放初期至 20

12、世纪 90 年代初 1982 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法 20 世纪 90 年代初到党的十五大召开 公司法、 银行法、 劳动法、 合伙企业法、 价格法 1997 年至今 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 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险法 A.完善法律程序 B突出社会立法 C维护国家统一 D注重经济立法 6学者高建等认为,它的实施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点推进的基础性工程。1998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来华访问时, 在西安现场观看了与之相关的活动并和那里的村民们进行了座谈。 “它”指的是 ( ) A基层民主制度 B

13、 “一国两制”方针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7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55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1956 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 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初步形成 C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 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D 1992 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8 (2018 长春一模)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 需要亚洲国家

14、共同努力。 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 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 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 ”这次国际会议( ) A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B促使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的形成 C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 D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缓和 9从 1950 年到 1951 年,新中国不仅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 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成上述 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 ) A “一边倒”意识形态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 “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101973 年 2 月,毛泽东会见基辛

15、格时说: “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说过,我说要搞一条横 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土耳其、欧洲。 ”这是著名的“一 条线”外交战略,其提出的主要背景是( ) A苏联成为中美共同对手 B中美已抛弃意识形态分歧 C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D中美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111979 年初,邓小平在美访问期间,会见了大多数美国内阁部长、议员、州长、市 长,以及企业、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重要人士。对媒体人士也来者不拒,对记者的 提问均予以答复。邓小平的这些做法旨在( ) A传递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B表达对美国新闻自由的赞赏 C宣传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D肯定美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12 2

16、017 年初, 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 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 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 A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第第 1313 题题 2525 分,第分,第 1414 题题 1212 分,分,共共 3737 分分)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与台湾关系大事记 1950 年 6 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有关封锁台湾海

17、峡的声明中声称: “台湾未来地位的决 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 ” 1954 年 12 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 ,将中国的台湾置于美 国的“保护”之下。 1972 年 2 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 公报称: “美 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 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 李庆山志愿军援朝纪实 材料二 1948 年 9 月 8 日,蒋介石签署中华民国总统令,公布“修正国定纪念日日期 表” 。其中规定: “九月三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全国

18、一律悬旗庆祝,各级机关学校团体分别 集会纪念,并由各该地地方政府召开各界纪念大会,同时致祭忠烈,抚慰遗族。 ”1951 年 8 月,周恩来签署通告,宣布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 9 月 3 日,每年全国举行纪念。至此, 海峡两岸抗日胜利纪念日保持一致,但纪念活动却各搞各的,自说自话。 2008 年,国民党再度执政,台湾当局恢复了对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纪念规模。2014 年,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 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 日,并规定“每年 9 月 3 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 。两岸表述虽各有侧重,但彼此照顾到对方 的关切,互动意味明显加强。 席志刚胜利日:两岸

19、,70 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台湾地位认识的变化,结合史实分析 20 世纪 5070 年代美国对台政策的背景。(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两岸纪念抗战胜利日活动从“各搞各的,自 说自话”到“互动意味明显加强”的有利因素。(13 分) 14(2018河北名校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 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 一个国 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 而是由这个国家 的内部政治决定的。 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 晚清并 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 ,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 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 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 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 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 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四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原卷版).docx)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