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届高三语文届高三语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言行和和典型事例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来塑造人物形象。年年 份份高考试高考试题套数题套数 传记选传记选文份数文份数 所占所占比例比例选传记类选传记类散文省份散文省份2011年18套1266.7%全国全国1 1、大纲全国卷、大纲全国卷2 2、课标全国卷、课标全国卷、安徽、安徽、江苏、江西、上海、江苏、江西、上海、四川、浙江、重庆、辽宁四川、浙江、重庆、辽宁 2012年18套1266.7%课标全国卷、大纲全国卷课标全国卷、大纲全国卷2、山东、山东、安徽、北京、安徽、北京、江西、辽宁、江西、辽宁
2、、上海、四川、重庆上海、四川、重庆 2013年17套1164.7%全国新课标卷全国新课标卷1、全国新课标卷、全国新课标卷2、北上海京、江苏、天津、辽宁、安北上海京、江苏、天津、辽宁、安徽、湖北、四川、广东、上海徽、湖北、四川、广东、上海2014年17套1270.5%全国新课标卷全国新课标卷1、全国新课标卷、全国新课标卷2、山东、浙江、福建、安徽、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安徽、辽宁、天津、湖北、重庆、四川、广东天津、湖北、重庆、四川、广东2015年15套746.7%全国新课标卷全国新课标卷1、全国新课标卷、全国新课标卷2、江苏、安徽、四川、广东、上海江苏、安徽、四川、广东、上海确立阅读的切入点确
3、立阅读的切入点1 1、以文言字词句的基础着手;、以文言字词句的基础着手;2 2、懂得传记类文本的选文特点;、懂得传记类文本的选文特点;3 3、根据阅读进行解读:、根据阅读进行解读:(1 1)人物()人物(2 2)事件()事件(3 3)品德)品德(1 1)从体裁上说,选文大多为史传作品从体裁上说,选文大多为史传作品 。所所选材料以选材料以人物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官职、法律律有关的内容。有关的内容。(2 2)所选文章的)所选文章的内容内容都有一定的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现实意义,一般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一般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3 3)所选的材料
4、篇幅较短,)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600600字字(标点)(标点)左右,文后有一定量的注释。左右,文后有一定量的注释。注释注释往往给阅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定的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读提供一定的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4 4)涉及到的实词和虚词及考题中的例句越)涉及到的实词和虚词及考题中的例句越来越来越贴近教材贴近教材。人物传记文体特点人物传记文体特点具体内容上,要理清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二是职官。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具体内容上,要理清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
5、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四是性格评价。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步骤:三次审读,完成解题步骤:三次审读,完成解题(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二)、审读题目(二)、审读题目、推断文意。、推断文意。(三)、核对文章、完成答题。(三)、核对文章、完成答题。一、初读文章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明确梗概.1、弄清其人其事、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勾画出文中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出现的地
6、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解其人其事。2、疏通语句、疏通语句:圈画圈画重点实词、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并添加出文段中虚词和句式,并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注意:注意:跨跨“难难”阅读时阅读时难免会碰到一难免会碰到一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和句子。这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和句子。这时候不要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先时候不要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先“跨跨”过去过去,一般一般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推敲,以免浪费时间,以免浪费时间。可能读到后面可能读到后面再返回来看就迎刃而解了,也有可能再返回来看
7、就迎刃而解了,也有可能文后有注释,还有可能题目中有启示文后有注释,还有可能题目中有启示,或者命题回避了这一难点。,或者命题回避了这一难点。孙傅孙傅,字伯野,海州人,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登进士第(考中进士。登,上考中进士。登,上,升;第,科举考试及升;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格的等次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为为(做,担任)礼部员外郎。时蔡(做,担任)礼部员外郎。时蔡翛翛xio为为(做,担任)尚书,傅(做,担任)
8、尚书,傅为为(省(省略略“之之”,对他,向他)言天下事,劝其,对他,向他)言天下事,劝其亟亟(j,立刻)有,立刻)有所建所建(建立的功业),(建立的功业),不然必败。翛不能用。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迁(升迁)秘书少(升迁)秘书少监,至中书舍人。监,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宣和末,高丽入贡入贡(向朝廷进献财物(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使者土产),使者所过所过(经过的地方),(经过的地方),调调夫夫(调遣服劳役的人)(调遣服劳役的人)治治(准备)舟,(准备)舟,骚然骚然(扰乱,使地方不安宁)(扰乱,使地方不安宁)烦费烦费(大(大量耗费)。傅言:量耗费)。傅言:“索民力以妨索民力以妨农功农功(农事),
9、而农事),而于于(对)(对)中国中国(中原,也指(中原,也指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特指宋朝)无丝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特指宋朝)无丝毫之益。毫之益。”宰相宰相谓谓(认为)其(认为)其所论所论(论(论断,观点)断,观点)同同(与(与相同)苏轼,相同)苏轼,奏奏(上奏章)(上奏章)贬贬(省略(省略“之之”,孙傅)蕲,孙傅)蕲q州安置。州安置。事件:事件:(1 1)为礼部员外郎时,为礼部员外郎时,建言建言蔡蔡翛翛,不被采,不被采纳;纳;(2 2)宣和末,建言高丽事,被贬蕲州;许翰因宣和末,建言高丽事,被贬蕲州;许翰因言孙傅事,翰亦罢去;言孙傅事,翰亦罢去;(3 3)靖康元年,上章乞复祖宗法度,有名言之)
10、靖康元年,上章乞复祖宗法度,有名言之论断;论断;(4 4)靖康元年十一月,金人围都城,孙傅亲自)靖康元年十一月,金人围都城,孙傅亲自督战,大宋兵败,金人登城;督战,大宋兵败,金人登城;(5 5)靖康二年,钦宗诣金帅营,留守京城,辅)靖康二年,钦宗诣金帅营,留守京城,辅助太子;金人索要宋王室人员,傅留太子不遣;助太子;金人索要宋王室人员,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太子于民间,并密谋匿太子于民间,并紿紿金人;孙傅与太子共赴金人;孙傅与太子共赴金营。(有计谋,有节气)金营。(有计谋,有节气)(6 6)靖康三年二月,死于朔廷。)靖康三年二月,死于朔廷。品格:品格:敢言、爱民、忠君、敢于担当、视死如归。敢言、
11、爱民、忠君、敢于担当、视死如归。从内容上看,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大从内容上看,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大多为多为“一人多事一人多事”型,即选文围绕主人公的思想型,即选文围绕主人公的思想性格特点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性格特点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结构一般可以概括为:人文章结构一般可以概括为:人简历简历性格性格特点特点事件事件事件事件事件事件事件事件“层层划读层层划读”,就是在每读完一个事件(或人,就是在每读完一个事件(或人物)片断时,在文章中用笔以竖线划出,这样做物)片断时,在文章中用笔以竖线划出,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有利于读懂原文意思,理清文章脉的目的,一是有
12、利于读懂原文意思,理清文章脉络;二是即使对原文中的内容读不懂,但也可以络;二是即使对原文中的内容读不懂,但也可以知道这个事件发生在这个知道这个事件发生在这个时间时间、这个、这个地点地点,是,是谁谁和这个人之间的事,达到和这个人之间的事,达到“故事没读懂,但题做故事没读懂,但题做对了对了”的效果。的效果。二、审读题目二、审读题目,推断文意推断文意.方法方法: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特别是的推断。特别是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把握文段
13、主旨。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间的法度,受到
14、时人赞许。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解读:解读:这类试题四个选项的排列顺序与阅这类试题四个选项的排列顺序与阅读
15、材料的行文顺序一般是一致的。更重要读材料的行文顺序一般是一致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题目一般要求选出的是这样的题目一般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不正确的一项一项”,而这,而这“不正确的一项不正确的一项”并非全错并非全错,而是,而是大部分正确,只是个别小地方与原大部分正确,只是个别小地方与原文不一致文不一致,因此,因此这四个选项可以成为再读这四个选项可以成为再读文章时的文章时的“导引导引”,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理解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文意的理解。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倒读法倒读法”的运用的运用。答题技巧:答题技
16、巧:在总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找出文段中与在总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一一对应。叙述或分析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主要是曲解词义、对象错位、时序颠倒、事件杂曲解词义、对象错位、时序颠倒、事件杂糅、无中生有、言过其实、强加关系(因糅、无中生有、言过其实、强加关系(因果)果)等。等。答案选答案选“C”(1)原文原文“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妃主,傅留太子不遣”表明金人并未索求表明金人并未索求太子。太子。(无中生有(无中生有,事件杂糅)事件杂糅)(2)“别求状类宦者
17、二人杀之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杀了两,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不是杀的宦官。个外貌像宦官的人,不是杀的宦官。(对(对象错位)象错位)(3)“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添加出文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可见,误),可见,误伤太子者为伤太子者为“都人都人”。(对象错位)(对象错位)三、再读文章三、再读文章,完成答题完成答题 语言题语言题:依照全文意思,推断并确依照全文意思,推断并确定字词、句子的文中之意,结合定字词、句子的文中之意,结合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翻译。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翻译。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18、译成现代汉语。(语。(10分)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姓,吾当死之。(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一项是(3分)(分)()A宣和末宣和末/高丽入贡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使者所过/调夫治舟调夫治舟/骚然骚然烦费烦费/傅言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宣和末
19、/高丽入贡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使者所过/调夫治舟调夫治舟/骚然骚然烦费烦费/傅言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贬蕲州安罝/C宣和末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所过调夫治舟/骚然骚然烦费烦费/傅言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索民力以妨农功/而而 于中田无丝毫于中田无丝毫之益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所过调夫治舟/骚然骚然烦费烦费/傅言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而于中国无
20、丝毫之益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奏贬蕲州安罝/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断句的前提是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粗通大意,然后利用,然后利用文本中的文本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称、人名、地名、官职名称、官府宫廷名、官职升降专用术语官府宫廷名、官职升降专用术语、文言虚词、句子结构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来断句。等来断句。步骤:三次审读,完成解题步骤:三次审读,完成解题(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1 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
21、概括了解其人其事;勾画出事件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明确事件勾画出事件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明确事件。2 2、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宾语。(二)、审读题目(二)、审读题目、推断文意。、推断文意。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特别是认真阅读最后一,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特别是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三)、再读(三)、再读文章、完成答题。文章、完成答题。依照全文意思,推断并确定字词、句子
22、的文中之意依照全文意思,推断并确定字词、句子的文中之意,结合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翻译。,结合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翻译。2015全国课标卷全国课标卷传主:传主:来护儿,生平,家世;来护儿,生平,家世;事件事件:(1 1)幼年,豪壮语,见大志,惊群辈;)幼年,豪壮语,见大志,惊群辈;(2 2)及长,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长,慨然有立功名之志;(3 3)开皇初,因战功(平陈之战)进位加赏;)开皇初,因战功(平陈之战)进位加赏;(4 4)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更显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更显善政,而被百姓爱戴)为炀帝赞誉;善政
23、,而被百姓爱戴)为炀帝赞誉;(5 5)大业六年,御赐还乡,宴乡里父老,朝野)大业六年,御赐还乡,宴乡里父老,朝野共荣。共荣。(6 6)大业十二年,抗上;炀帝被试,亦遇害。)大业十二年,抗上;炀帝被试,亦遇害。评价:评价:于财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等于财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等 有效的文言文复习:有效的文言文复习:一、文言文一、文言文120120实词汇释实词汇释 二、文言文二、文言文1818虚词汇解虚词汇解 三、官员选、任、调、升、降、罢用词、主要刑三、官员选、任、调、升、降、罢用词、主要刑罚名称、主要地名、天文时令罚名称、主要地名、天文时令(时间季节)(时间季节)用词用词、饮食器皿名称、婚丧特别用词、饮食器皿名称、婚丧特别用词(丁忧)、(丁忧)、皇帝皇帝专用词语专用词语(幸、敕、受禅等)、(幸、敕、受禅等)、年龄特殊称谓、年龄特殊称谓、祭祀常用词语、科举常见词汇、常见礼仪礼物用祭祀常用词语、科举常见词汇、常见礼仪礼物用语、房屋家具车马词汇语、房屋家具车马词汇(户、牖、案、几、轼、(户、牖、案、几、轼、辙、骈、乘等)、辙、骈、乘等)、作战及武器用词、少数民族各作战及武器用词、少数民族各类称呼等。类称呼等。四、重点讲解词类活用、句式特点;其次才是所四、重点讲解词类活用、句式特点;其次才是所谓的实词虚词推断法、翻译法、断句法。谓的实词虚词推断法、翻译法、断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