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六单元测评及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tdj2000 文档编号:411411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20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六单元测评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六单元测评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六单元测评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六单元测评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六单元测评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测评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踊跃(yn)怠慢(di)戛然(ji)B.糜子(mi)璀璨(cn)行辈(xn)C.羁绊(j)蹊跷(q)棱角(lng)D.亢奋(kn)凫水(f)纨绔(zh)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5月24日,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评选结果在京揭晓,我市两个家庭入选。B.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C.“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

2、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B.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D.中国有句老话,顾名思义。显然,她们把我想象成了一位五大三粗的男子汉。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一回到老家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乡亲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B.在济宁众多的旅游景点中,游客们尤其特别喜欢曲阜的“三孔”。C.第三极地之所以火爆的原因,在于这部纪录片美到极致的风景和独特的风俗人情。D.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5.下列选项中与下面的文字衔

3、接自然、连贯、得体的一句是()财富是什么?商人摆弄着手机说,财富就是赚来的金钱;学者推了推眼镜说,财富就是创造的知识;哲人拍了拍地球仪说,财富就是拥有的智慧;农民望了望金黄的麦浪说,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得出了不同的答案。 A.财富就是广阔的田野B.财富就是成长的麦苗C.财富就是收获的庄稼D.财富就是播下的种子6.“拆字对联”是一种活泼精巧的对联样式,体现了汉字之美。下列四副对联中不属于“拆字对联”的一项是()7.假如你被选为“走进家乡名胜古迹”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编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旅游宣传册。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给这本旅游宣传册拟一个

4、新颖、恰当的书名。(1)旅游宣传册书名:。 (2)活动过程: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乡宴停刀落箸,乡宴至美。在我的老家,管做乡宴的厨师叫“大师傅”。平日里,他们与土地为伍,与粮食蔬菜相伴,并无异于常人之处。只有在喜事场上,他们才被主家以“天地君亲师”中的“师”称呼,身份便有了些许特殊。只见“大师傅”马步扎得稳当,一个炒锅盈握在手,翻炒之间尽显如虹气势,“砧板”和“传菜”臂助左右,不敢怠慢。或许,他们不知“八珍”是何烹饪之术,更叫不出几道“满汉全席”中的菜品名号,不论是批切锲斩,还是煎炒烹炸,全靠代代传续,耳濡目染。他们用娴熟的烹饪技艺制作出富有地方风味的菜肴,灵趣中透

5、出憨鲁,粗粝中带着精细,一如他们性情的折射。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一名做乡宴的“大师傅”,我们村也有,是我的伯祖父,也就是我的大爷。二堂哥结婚的时候,那十六桌酒席宴就出自他老人家之手。他是长辈,本应到外村请“大师傅”来伺厨的,他不允,说还是由自己做才放心。家人拗不过他,只好答应。随着二堂哥婚期的临近,我似乎闻到了那股浓浓的菜香。大爷常说,做宴席讲究五个字:质、色、香、味、器,缺一不可。对于食材的质,大爷向来很在意。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做一方宴。要想做出亲近唇齿的味道,就不能忽视本地食材,因为它们接了我们脚下的地气,还渗入我们肌体的水气。按照本地风俗,不管谁家办喜事,本家族人和左邻右舍都要

6、去帮忙。炉灶锅台,杯碟碗筷,刷得纤尘不染,干货菜蔬,鸡鸭鱼肉,逐一备齐。大爷并不急于过油、走红,而是先吊了一锅清汤。照他的话说,这叫“唱戏的腔,厨师的汤”。厨师没了清汤,做出的菜肴就没有底味,不论是烧、扒,还是炖、焖、煨、汆、涮、烩、熬,味道再好,终究是浮着的。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浮夸之辈。炉膛中,松柴毕毕剥剥地燃烧着,酱锅里的汤汁上下翻涌,锅底箅丝上的肉慢慢红润起来。大爷一声令下,大家抖擞起精神,火速“备宴”。搅动鸡蛋的嘚嘚声,切葱姜末发出的唰唰声,“粗斩细剁”肋条肉形成的马蹄声,给鲤鱼、鸡过油响起的噼里啪啦声各种声音融汇在一起,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小院子

7、里的花花草草也被这气氛所感染,欢快地摇曳着。薄暮时分,“备宴”收尾,二堂哥和伯父送来糖茶,表示感谢。大家围坐在八仙桌旁,讲古说今,大爷话不多,深邃的眼神让人捉摸不透。晚9点左右,大家散去,大爷斜躺在连椅上,不一会儿就响起了沉重混沌的鼾声。第二天,阳光灿烂,天气晴好。唢呐声声,鞭炮齐鸣。二堂哥迎来了堂嫂。他们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炸开花的呛味,非常好闻。另一头,大爷将两碗宽心面下好了,由本家嫂子用红漆木盘端给两位新人。宽心面,嫩香腆润,每碗一整根,代表一心一意,蕴含美好的寄托。这时,“传菜”的伙计捎话过来,客人已经遵照安排入座,大爷将手勺一挥,宣布开席!宴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8、从天刚破晓到日上中天,大爷在“砧板”的配合下,忙而不乱,一口炒锅在手,或翻或转,动作流畅自然。做完最后一道“四喜丸子”,他长舒一口气,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脸膛泛红,让人感觉很温暖。送走宾客,伯父安排大家会餐,再次表示感谢。我又尝到了大爷的手艺。大爷多喝了两盅,他说,他记不清做过多少次乡宴了,但这次喜宴是他做得最满意的一次。大家打趣他,说他之前故意留了一手。他摆摆手说,每次都很用心,但这次感觉不一样,至于啥感觉,一时半会说不清。许多年过后,我结婚了,“大师傅”是从外庄请来的,因为大爷再也不能做喜宴了,或者说,我永远没有机会品尝他做的菜了。我陪客人入座,一道道菜端上餐桌,菜品用了很多新式调料,客人

9、推杯换盏,赞不绝口,我却停了一下筷子,忆起大爷,还有他做的乡宴。那滋味,那么美,是浓浓的亲情,是家的味道。8.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9.理解第段“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浮夸之辈”这个句子的含义。10.赏析句子。(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2)简要分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4分)11.文章结尾段能否删去?为什么?(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月光饼琦君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做

10、得很薄,当中夹上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掰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地掰开嚼。家里亲友们送来的月饼很多,每个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是“嫦娥奔月”“刘备招亲”“西施拜月”等图画,旁边还印有说明。我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沓。长大以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看,还把它钉成一本,留作纪念。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在我家度中秋节,她也喜欢吃月光饼。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

11、肯,两个人就吵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长了不少雀斑。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她就掩面哭泣起来,把一叠画纸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心里不免又心疼又后悔,也哇的一声哭起来。母亲走来狠狠地训我一顿,又捧了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抬眼望着母亲问道:“表嫂,你说我脸上的雀斑长大以后会好吗?”母亲抚着她的肩说:“你放心吧!女大十八变,变张观音面。你越长大,雀斑就越隐下去了。”母亲又笑笑说:“你多拜拜月亮菩萨,保佑你长得美丽。月光饼供过月亮,吃了也会使你长漂亮的。”表姑

12、半信半疑地摸着月光饼面上的芝麻,和我两个人呆愣愣地对望了好一会儿。她忽然掰下半个饼递给我说:“我们分吧!我跟你要好。”我看看地上撕碎了的画纸与踩烂的饼屑,感谢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地去后院里,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了有一张观音面。表姑长大以后,脸上的雀斑不但没有隐去,反而更多了。可是婚后夫妻极为恩爱,她生的两个女儿,都出落得玫瑰花儿似的。我们见面时谈起幼年抢吃月光饼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说:“月亮菩萨还是听我的祷告的。我自己脸上的雀斑虽然是越来越多,而她却保佑我有一对美丽的女孩子。”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做的比大陆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

13、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注释】观音面:在这里指美丽的容貌。腻口:因太甜或油腻不想多吃。12.本文贯串全文的线索是什么?13.本文开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光饼的外形、用料、滋味等方面内容。事隔多年,作者为什么还对这些内容记忆犹新?14.结合上下文,分析画线句子中“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15.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16.作者在台湾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觉台湾的各种月饼“做的比大陆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从全文看,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三、作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民风民俗就像一

14、颗颗闪亮的珍珠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下更加光彩夺目。你的家乡也一定有特别的风俗,那里有怎样的故事?你有过怎样的经历?你对民风民俗有怎样的认识?请以“民风民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600字。第一单元 单元测评答案 一、1.答案:A解析:B项中,“行”应读hn;C项中,“徕”应读li;D项中,“纨”应读wn。2.答案:A解析:B项中,第一个“?”应为“,”;C项中,“:”应为“,”;D项中,“等等”和“”不能连用,应删掉“,等等”。3.答案:B解析:“无所不为”的意思是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含贬义。该词用在B项中褒贬失当。4.答案:D解析:A

15、项中的句子搭配不当,应改为“他一回到老家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看到乡亲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B项中的句子语义重复,“尤其”和“特别”保留一个;C项中的句子句式杂糅,“之所以”和“的原因”删掉其一。5.答案:C解析:分析前面商人、学者和哲人的说法,可知横线上应填最终的“结果”,所以应选C项。6.答案:D解析:解答时,认真研读每副对联中上下联的用字即可。这四副对联中,比较难理解的是C项。其实,通过分析可知上联“上七刀”“下八刀”分别是对“切”和“分”的拆字解释,下联“东二点”“西三点”是对“东”和“西”的拆字解释。7.示例:(1)风景这边独好(2)收集名胜古迹的相关信息;实地采访,拍摄名胜古迹的相关

16、照片;整合信息,编写旅游宣传册。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类试题,解答第(1)题时,所想的书名要富有新意,简洁醒目;解答第(2)题时,设计的活动过程要具有可操作性。二、(一)8.答案:本段开篇点题,揭示了文章的内容;具有统领全篇的作用;奠定全文感情的基调;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解析:首段一般有点题、奠定情感基调、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激发阅读兴趣等作用。根据这些作用,结合本文特点做出选择。9.答案:为人处世如做乡宴,注重本色底味;做人要有人味,一个人如果只注重做表面功夫,他只能是一个浮夸的人。解析:答案要突出为人处世的本色底味,不能浮夸。10.(1)答案:这句话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

17、现了婚宴“备宴”时热闹、欢快的景象,突出了喜宴菜品的丰盛和厨师精湛、娴熟的烹饪技艺。解析:解答时,先明确修辞手法,再指出句子内容和表达效果。(2)答案:这句话运用神态描写和外貌描写,表现了大爷满意、放松的心理和“备宴”的辛劳。解析:解答时,先指出使用的描写方法,再揣摩句子中表现出的大爷的心理和辛劳。11.答案:不能。在内容上,结尾段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乡村喜宴的美,照应文章的开头。在结构上,结尾段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解析: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内容上突出乡宴之美,结构上总结全文。(二)12.答案:本文贯串全文的线索是月光饼。解析:线索的种类很多,有物线、事线、情线等。通过阅读全文,可知

18、本文以月光饼为线索。13.答案:月光饼寄托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思念之情,是作者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解析:解答时,扣住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两个方面回答。14.答案:“我”“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有画纸被撕碎、月光饼被踩碎、说了伤害表姑的话。解析:学会归纳内容要点,能够根据该段内容归纳出几个要点。15.答案:结构上,该段与开头相呼应;内容上,深化了中心。解析:把握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6.答案:这是对比(或衬托)手法,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解析:明确本文对比的写法,以及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三、提示:写作时,可以描绘节日习俗、风味小吃、风土人情等,

19、以此来展现中国人特有的民族风情,抒发民族自豪感。在文体选择方面,可选择记叙类文章写作,切忌客观罗列中国传统节日,或是写一个节日,罗列该节日人们的各种纪念活动。因为这样写类似于说明文,缺乏感情色彩。写作时,可以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第二单元测评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地壳(k)彗星(hu)腐蚀(sh)B.沼泽(zho)香蒲(p)迁徙(x)C.褶皱(zh)缄默(jin)陨石(yn)D.损害(sn)连翘(qio)追溯(sh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宣嚷覆盖周而复始争论不休B.萌发漂移草长莺飞海枯石烂C.物侯搁置衰草连天目空一切D.辩论致密

20、风雪载途单调枯躁3.下列关于语文常识的叙述中,有误的一项是()A.大雁归来节选自沙乡年鉴,作者是利奥波德,他是英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B.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作者是阿西莫夫,他是美国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C.空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等,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D.恐龙无处不有一文,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时,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4.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B.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C.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

21、而复始。D.演唱会门票刚刚开始预订,市民们便趋之若鹜,以致一票难求。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B.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D.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6.下列解说无误的一项是()A.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正确。B.这部电视剧已刷新近十年省级卫视收视的最高纪录。解说:“

22、这部电视剧刷新纪录”是这个句子的主干。C.大吉大利耳濡目染万紫千红百花齐放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相同。D.夜晚,月亮升起来了,月光洒在白桦树上,把叶子变成了亮闪闪的星。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7.某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各题。(1)【提信息】【材料一】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材料二】在2014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23、。”请从两则相关材料的提取主要信息。(每则材料限12字以内)材料一:材料二:(2)【谈理解】【材料三】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讲述的8个工匠,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錾刻工艺师孟剑锋为北京APEC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焊接工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钳工顾秋亮为“蛟龙号”装配载人深潜器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火锅的分子美食学云无心跟许多著名美食一样,火锅起源于民间。在经过多年的演变之后,今天的火锅算是

24、走入了大雅之堂,甚至可以代表成都、重庆的饮食文化。作为一种简单偷懒的烹饪方式,火锅为什么会有那么大魅力呢?让我们用分子美食学的方式,从食材分子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和变化原理来探讨一下。火锅首先需要用高温的油来炒制底料。调料中有不同的香味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溶于油。经过高温炒制,那些只能溶于油中的也就能被萃取出来。再加水煮,水溶性的也被溶解到汤里了。人体感知的香味是各种不同香味物质所形成的特定组合,就像不同的乐器合奏出的交响乐一样。不同的底料组合、不同的炒制细节,会得到不同的香味物质组成,也就产生了不同的风味。多油是火锅的特色,也是它被营养学家们所诟病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油对火锅实在太重要了。

25、一方面,许多香味物质只溶于油中,只有油附着在菜上,香味物质才能与人体的香味感知系统亲密接触;另一方面,在水烧开之前,油的存在隔绝了空气,减少了水的蒸发,也就使得汤开得更快。而快速加热恰恰是火锅的优势之一。提到火锅的油,就不能不说到老油火锅。客人吃完火锅之后,锅中还有大量的油,这些油通过澄清、过滤、熬制,会回收再用。虽然不是源于城市大型饭店下水道的隔油池,但在食品安全极为敏感的今天,这样的老油也难免被归入广义的地沟油范围。它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是另一个问题,光是心理上的不适就让许多人难以接受,甚至有媒体以“含其他客人的口水”来形容老油火锅。在媒体曝光和网民的口诛笔伐之下,许多火锅店甚至火锅协会也纷纷

26、表态停用老油。不过,老油火锅可以算是重庆火锅的特色与传统。这不仅仅是减少用油、节约成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与味道有关。许多“地道火锅”的爱好者,就认为老油火锅的味道更好。这并非完全是心理作用在涮的过程中,火锅底料中的香味物质会留下一些在油中,食材中也有一些香味物质进入油中,因而老油与新油相比,也就会有更丰富的味道。从食品安全的角度上来说,经过传统流程规范回收的老油不同于地沟油,未必有多大问题。但是,老油毕竟是别人吃剩下的回收产物,对于很多人来说,很难克服心理上的不适。在传统的“经典美味”与“食品安全”或者“心理感受”之间,不同层级的吃货们或许会有不同的抉择。火锅这种形式很容易形成热烈的用餐氛围,

27、对于家庭或者朋友聚会相当适宜。食物本身而言,它也有别具一格的吸引力。首先,火锅底料的风味很丰富,食材通常又都切得很薄,这使得它们能够快速熟透,避免了长时间加热破坏食材本身的风味。同时,表面积大又便于吸收汤中的调料,从而更加入味。其次,食材除了吸附走香味物质,自身也会有一些香味物质溶出到汤中。不同食材溶出的香味物质不尽相同,又可能使得火锅汤中的风味更加丰富。最后,食物的风味很大程度上来自嗅觉感知到的香气。产生香气的分子是挥发性的,烹饪结束之后,那些挥发性的分子就不断散失。火锅边烫边吃,就可以在食材的香气散失之前把它吃掉。有些人喜欢一次下多种食材,花花绿绿的,很养眼,类似于煲汤。这样固然也没有什么

28、不可以,但火锅的优势,也就难以发挥了。所以,涮火锅的时候还是应该“每次少下,烫熟即吃”。不同食材下锅的先后,对于火锅的体验也不无影响。像蘑菇、鱼肉之类的食材,烫熟过程中溶出的主要是氨基酸和核苷酸等增香的成分。而蔬菜中溶出的草酸、丹宁、维生素、多酚化合物等等,往往都不是美好的味道。从健康的角度上来说,营养学家们推荐先吃蔬菜等健康食材,以便于控制肉的食用量。不过,这样的顺序,会使得蔬菜溶出到汤中的那些成分多少破坏了汤的醇正,再来涮肉,味道就没有那么美妙了。(选自MSN健康专刊,有删改)8.根据选文内容,说说你对“火锅的分子美食学”这一概念的理解。9.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9、10.选文第段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食品安全的角度上来说,经过传统流程规范回收的老油不同于地沟油,未必有多大问题。11.结合选文第段的内容,分析火锅要“每次少下,烫熟即吃”的原因。 12.选文从食品安全和营养的角度指出了火锅存在的哪些问题?当美食与健康发生矛盾时,应怎样处理这个问题?(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舞蹈的建筑刘心武“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在建筑与舞蹈之间嵌入一个“凝固”的限制词,把某些建筑比喻为“凝固的舞蹈”,也是可以的。在中外古典建筑里,要找出“凝固的舞蹈”的例子来,似乎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古典时代人们的思路不像如今这么多元狂放,更因为建筑设计手

30、段与施工技术远没有如今这么先进,所以难以“舞动”。如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建筑设计师们好比巧妇拥有了庞大的米粮库,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炊事中大显身手。因此,舞蹈性思维进入建筑设计师大脑后,舞蹈元素运用在建筑中成为可能,一些“舞蹈的建筑”应运而生。最先把舞蹈元素糅进设计中的,可能是某些大型运动场馆的天棚。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开风气之先,把天棚设计成仿佛往巨人肩膀后甩去的风衣,生动活泼,诡奇醒目。此种设计后来渐成范式,只是在新的设计中不断花样翻新。韩国世界杯比赛场地,就是最新的一个变体。这种糅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

31、的银缎。人们不禁会问,如果不仅仅是糅进舞蹈元素,而是完全地“舞蹈化”,这样的建筑有可能吗?回答是肯定的。美国建筑设计师欧盖里为西班牙毕尔巴鄂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几乎完全由“扭动的肢体”构成,没有一个立面是规整的。不仅天棚,所有的使用空间,包括走廊,充满了舞蹈的曲面和曲线。建成后的博物馆,通体仿佛是几个穿着紧身衣的舞蹈家在忘情的舞动中绞缠在一起。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建筑艺术的新胜利,但这种完全“舞蹈化”的建筑恐怕只能作为一种流派,而且是小流派而存在。这一流派的设计,要化为大地上的实际存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的机缘凑集。特别看重建筑设计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尤

32、其是年轻一代,据我所知,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中国传统艺术里,跟舞蹈最相通的是书法里的狂草,舞剑器与挥毫墨绝对是异曲同工。舞蹈是动的绘画和活的雕塑,具有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美和画面的构图美。而书法像舞蹈一样,千姿百态,飞舞跳跃;像建筑一样,具有丰富的形体和造型。中国建筑师在借鉴舞蹈时也借鉴书法,这构成一种创新优势。这种创新的设计思维,是应该被大力肯定的。(选自百年美文,有删改)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非“凝固的舞蹈”已成为人们的共识。B.“舞蹈的建筑”大量产生是因为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C.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天棚的设计后来渐成建筑设计

33、的范式。D.当今世界有糅进舞蹈元素的建筑,尚无完全“舞蹈化”的建筑。14.阅读文章,概括“舞蹈的建筑”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15.第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16.文章第段的顺序能否对调?为什么?17.根据文意,分条概括“舞蹈的建筑”与“中国书法”的相通之处。三、作文。中国是个热爱美食的国度。北京的烤鸭、陕西的羊肉泡馍、云南的过桥米线、南京的鸭血粉丝汤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美食?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仔细观察它的制作过程,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推荐。要求:题目自拟;使用恰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语言平实,不少于600字。第二单元 单元测评答案 一、1.答案:C解析:A项中,“壳”应读qio;B项中

34、,“徙”应读x;D项中,“溯”应读s。2.答案:B解析:A项中,“宣”应为“喧”;C项中,“侯”应为“候”;D项中,“躁”应为“燥”。3.答案:A解析:A项的叙述错误,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4.答案:D解析:D项中,“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用在D项中,感情色彩不合适。5.答案:B解析:A项中的句子两面对一面,“养成”的前面应加上“是否”;C项中,“加快”与“质量”动宾搭配不当,应把“和”改为“,提高了信息流通的”;D项中的句子缺少主语,“通过”和“使”删去其一。6.答案:B解析:A项中的句子标点符号错误,“船舱鼓鼓的”后面应

35、该用分号;C项中,“百花齐放”是主谓短语,其他短语都是并列结构;D项中的句子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7.(1)示例:“优质制造”需要大批技术人才。国家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2)示例: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工匠精神,只有传承工匠精神,才能缔造工匠神话。二、(一)8.答案:“火锅的分子美食学”是从火锅所运用的食材分子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及变化的原理等角度,分析火锅美味的原因的理论。解析:根据句子“让我们用分子美食学的方式,从食材分子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和变化原理来探讨一下”即可得出答案。9.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人体感知的香味比作不同的乐器合奏出的交响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体感知的香味是

36、各种不同香味物质所形成的特定组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把握能力。拟写答案时,首先指出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然后从说明效果、说明内容两个方面回答。10.答案:“规范”起限制作用,说明作者认为按照传统的标准流程回收的老油不同于地沟油。“未必”是不一定的意思,这里指作者虽然不能确定,但认为经过传统流程规范回收的老油可能并不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两个词语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理解能力。解题时,先解释词语含义,再指出说明内容,最后点明作用。11.答案:“每次少下,烫熟即食”避免了长时间加热破坏食材本身的风味。产生香气的分子是挥发性的,烹饪结束之后,那些挥发

37、性的分子就不断散失,“每次少下,烫熟即食”就可以在食材的香气散失之前把它吃掉。解析:由第段“首先”“其次”“最后”等标志性词语归纳出其原因。12.答案:火锅多油,火锅老油被归入广义上的沟油范围,老油是他人吃剩下的回收物;吃火锅先肉后菜的顺序不符合健康要求。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解析:第一问从老油的回收和火锅时先肉后菜的顺序两个方面回答;第二问只要能做到自圆其说即可。(二)13.答案:C解析:A项中,建筑是“凝固的舞蹈”也已成为一部分人的认识。B项中,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是产生“舞蹈的建筑”的主要原因之一。D项中,当今世界既有糅进舞蹈元素的建筑,也有完全“舞蹈化”的建筑。14.答案:新材料的出现

38、;先进的建筑设计手段;先进的施工技术;舞蹈性思维进入设计师大脑。解析:从第段中提炼要点即可。15.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形象地写出了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天棚的舞蹈元素(创意形态)和给人带来的美感,说明了“舞蹈的建筑”流行的领域(范围)更广(也可以答说明了“舞蹈的建筑”应运而生并流行开来的深层次原因)。解析: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突出了天棚的特点。16.答案:不能对调。第段先肯定这种完全舞蹈化的建筑是可能的,再举例说明这样的建筑设计已经成为现实,第段则补充说明这种设计要变成实际存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的机缘凑集,是对第段的补充。这

39、样写更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解析:一般来说,事理性说明文,作者遵循的是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17.答案:相通之处是都具有动态美、造型美、构图美。解析:由句子“舞蹈是动的绘画和活的雕塑,具有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美和画面的构图美。而书法像舞蹈一样,千姿百态,飞舞跳跃;像建筑一样,具有丰富的形体和造型”可知,“舞蹈的建筑与中国书法有动态美,造型美,构图美等”,相通之处可以概括出来。三、提示:可以通过观察、请教、收集资料等方式,了解当地某一种美食的详细制作过程,最好能实际操作,以便有更真切的认识。介绍清楚制作这一美食需要用到的原材料,包括食材的种类、数量、质量等。分步骤写出制作过程,尽量写得详细、

40、具体、生动。第三单元测评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清冽(li)诣太守(zh)往来翕忽(x)B.阡陌(m)为宫室(wi)八分有奇(q)C.蒹葭(ji)窈窕(tio)垂髫(to)D.溯游(s)为坻(ch)峨冠(gu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惊异)B.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C.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D.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3.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乃记之而去”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启窗而观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D.而竖其左膝4.下列各句中属于倒装句的一

41、项是()A.林尽水源B.便要还家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其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说明和议论。C.“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诗经共分赋、比、兴三大类。6.某学校开展“走近名著,学写对联”活动,学校为此征集对联,请根据所给上联,将下联补充完整。上联:读名著似逢甘露下联:赏美文如()春风二、阅读理解

42、。(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43、乐(指老人)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无助的境地)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全、都)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引领)8.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A.处处志之。B.径寸之木。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箬篷覆之。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他描绘这个想象中的世界有何用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

44、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穷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

45、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者。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注释】垠:尽头。睥睨(pn):城上女墙。梁(l):屋的正梁。箭:泛指竹子。中州:泛指黄河中游地区。1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6、。(1)其岸势犬牙差互()(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3)益奇而坚()(4)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14.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时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写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的不平之气。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当西湖遇上雪施立松生在南方,长在海岛,生命中有雪的日子不多。如果有,就一定得留给西湖,留给孤山,留给断桥。这些年,总是去杭州,走西湖成了我的“业余爱好”。可是,遇到春花秋月,看惯曲院风荷,却一直遇不到雪。每每走在断桥,总觉得西湖欠我点儿什么,或者是我欠西湖点儿什么。那天,是奔着雪消息去的杭州,可阳光好得让雪消息成了又一则谎言。以为这一年又要与雪擦肩,收拾行囊时,发现窗外飘起了大朵大朵的雪花,密密麻麻,仿佛谁抖开了装棉絮的袋子,漫天都是轻盈的飞絮。向西湖。伞收背囊里,不想撑开,走在雪中,任雪花在青衣上印白花,濡湿一片,又印上一片,花一层层消失,又一层层印上。倒是帽檐上薄薄地压一层,长发上也有,像黑色绸缎上跳跃着几丝浪花白。眉上沾了几枚,化了,溜到颊边,像泪。鼻尖也哈了几朵,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六单元测评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tdj2000)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