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118838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X 页数:67 大小:3.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与差异性体性与差异性 考情解读课标要求核心考点核心命题角度考题取样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大尺度区域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2019全国卷,372019海南地理卷,21小尺度区域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2019天津文综卷,13(3)2017全国卷,792016全国卷,37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2017全国卷,132017北京文综卷,41(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2020全国卷,9112020全国卷,9112020山东地理卷,1314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

2、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植被与土壤 2020浙江1月选考,34 考情解读核心素养【综合思维】高考试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或根据整体性原理分析差异性产生的原因,着重考查考生分析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高考试题一般通过区域图中经纬度、海陆位置及等高线等信息认知区域整体特征、区域内部差异,进而考查区域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区域地理特征对生物分布的影响等。【人地协调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存在的,人类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的变化趋势,从而形成尊重自然规律、运用规律走向人

3、地协调的意识。高考怎么考【基础性】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等知识。【综合性】主要结合某区域地理要素分布特点,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带或其他地理要素差异的具体原因。【应用性】主要以某区域地理环境特点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的演变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创新性】本单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高考考查的高频点,常以某区域或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为背景,以新颖的分布图、统计图等为载体,考查差异形成的原因。知识体系构建考点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点2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点3 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考点4 植被与土壤必备知识通关 考点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4、.地理要素间的联系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一旦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乃至自然环境整体也会发生变化。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 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形。气候与水文 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文气候 在湖泊、水库周围,

5、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 气候生物赤道附近多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多针叶林,动物耐寒。植物气候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干旱加剧。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程度。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的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岩石的风化进程,改

6、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水文与生物水文生物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芦苇生长在湿润的环境。生物水文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土壤生物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生物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实现。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

7、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考点2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在自然环境变化过程中,气候要素往往起着决定性和格局性的作用,生物中的植被往往作为反映气候作用结果的标志性要素。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易错警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所以

8、自然带的分布不能与气候类型完全对应。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水分热量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即以水分为基础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向

9、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基础:热量、水分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情况下,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降水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2)分异特点: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3)自然带分布特点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

10、丰富。同一自然带:同一山体,阳坡高于阴坡,背风坡高于迎风坡。不同山体,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通常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思维拓展影响雪线分布的因素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越不利于积雪保存。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使雪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

11、南坡比北坡低。影响林线分布的因素 考点3 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非地带性分布。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分析分类总结如下:因素分布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地形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微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分析分类总结如下: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降水稳定 B.2020浙江1月选考,34目前,表层海水盐度从地中海东部大致沿纬线向大西洋中部逐渐降低,从而使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表层和深层的海水产生循环运动。黄

12、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综合思维】高考试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或根据整体性原理分析差异性产生的原因,着重考查考生分析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综合思维。高考溯源本题代表着高考命题的新方向。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一旦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乃至自然环境整体也会发生变化。考法1 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3)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的纬度、

13、山体的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区域认知】高考试题一般通过区域图中经纬度、海陆位置及等高线等信息认知区域整体特征、区域内部差异,进而考查区域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区域地理特征对生物分布的影响等。(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使雪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概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

14、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综合性】主要结合某区域地理要素分布特点,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带或其他地理要素差异的具体原因。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素分布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地形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等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受暖流影响,且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形成热带雨林带。在加勒比海沿岸地区,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也分布有热带雨林带。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青藏高原地区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高山植被区海拔高,气

15、温低,降水发生垂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因素分布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地形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位于安第斯山脉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平原面积小,自然带呈狭长的带状,仅沿海岸线从低纬向高纬南北延伸。因素分布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洋流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直逼海岸。西部沿海强大的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

16、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受势力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东岸自然带向低纬延伸、西岸向高纬延伸。大陆东岸受沿岸寒流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因素分布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洋流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东岸受沿岸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有尼罗河水灌溉。因素分布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

17、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地区苔原带和针叶林带无陆地的缺失。北极地区冰原带无为海洋,无陆地。地理位置澳大利亚东南部常绿阔叶林带 常绿硬叶林带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俄罗斯远东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西伯利亚山地阻挡了冬季风,又处于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规律总结非地带性的判断思路1.非地带性的判断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2.非地带性成因分析(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某些地区缺

18、失某种陆地自然带。例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2)“改变”:受地形、洋流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例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3)“约束”:自然带的延伸受地形的限制。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条状分布的自然带。考点4 植被与土壤一、植被植被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陆地、河流、湖泊和海洋。植被既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在生物圈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中处于重要地位。1.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植被可以指示自然环境特征(1)指示环境的干湿状况植被类型叶特征根特征指示环境原因水生植被柔嫩硕大不发达水生环境水分充足旱生植被变成细刺

19、发达干旱环境水分不足(2)指示土壤性质:铁芒萁的分布反映酸性土壤环境,碱蓬的分布反映碱性的土壤环境。3.植被是自然的基因库种类繁多的植被犹如一个庞大的天然基因库,蕴藏着丰富的物种资源。4.植被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资源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被,尤其是在农业方面,农作物等都来自植被资源,即使是动物,也是间接依赖植被的。植被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资源。二、土壤1.土壤的形成过程(1)土壤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养分释放与流失;在低等生物、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积累;在高等生物作用下,营养富集(

20、有机质重新合成腐殖质)。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2)人类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成为永续利用的可更新资源;不合理利用,可使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2.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3.土壤的养护(1)改良或改造土壤亚马孙河流域:利用生物炭改良土壤。我国:改良盐碱土和红壤。(2)注重种养结合常用方法: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考法1 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考法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考法3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1 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命题角度1大尺度区域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示例1 2019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1、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略)(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答题思维答案 (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

22、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高考溯源本题代表着高考命题的新方向。以往高考非选择题通常以小尺度区域切入,考查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而本题是以大尺度区域切入,探究区域地形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同时考查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第(2)(3)问要求分析里海从地中海分离后演变成淡水湖,又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实质就是分析里海含盐量的变化,这与2018年全国卷

23、第37题第(3)问分析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变化的原因一样,解答的关键是分析影响进水和耗水的地理要素的变化。命题角度2小尺度区域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示例2 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

24、选择拍摄点的理由。答题思维答案 (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概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思维拓展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生存空间: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适生空间大;环境空间差别大,适生空间小;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2)气候:纬度(海拔)低,水热充足,植物繁茂,食物充足;纬度(海拔)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冬季(终年)寒冷漫长

25、,生存条件恶劣。(3)环境: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饮用水短缺,生存空间减小;全球气候变化,草地退化,生存环境改变;生态良好,环境污染少。(4)天敌:缺少,天敌少;受到天敌威胁。(5)人类活动: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强度小,干扰少;森林、草原减少,污染加剧,食物减少,栖息环境遭破坏。考法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1.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判断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是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脚

26、到山顶沿着山地水平延伸、垂直方向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的变化。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3.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示例3 2017全国卷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图1),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图2)。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

27、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答题思维答案 (1)B(2)D(3)A对接教材 高考一般考查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对知识间联系把握基础上的综合运用。例如本示例中的第(1)题和第(3)题,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植被与气候间的联系;第(2)题需多角度思考和分析,才能解决问题。考生在复习中要以地域分异规律为思维基础,构建整体与个体之间的联系,同时注重结构的横向分类和纵向层次。例如本示例中的第(1)题,自然带植被的考查需结合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知识,应用整

28、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第(3)题气温与常绿灌木分布即属于结构中的纵向层次。考法3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1.通过基带确定所在的温度带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山地纬度的高低(1)通常情况下:山地海拔、相对高度相同,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越高。(2)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山地所在的纬度低,分布海拔低的山地所在的纬度高。(3)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的纬度、山体的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3.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

29、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下图所示: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南坡基带的分布上限高于北坡;南半球反之。如下图所示: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同一山体,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因此雪线高)示例4 2020全国卷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

30、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1)(3)题。(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

31、因可能是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C.土壤肥力稳定D.岳桦结实线稳定答题思维 答案 (1)A(2)C(3)D(2)人类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成为永续利用的可更新资源;不合理利用,可使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东岸自然带向低纬延伸、西岸向高纬延伸。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微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植被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资源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大西洋与地中海曾有广阔的水道相连。中龄结实树 C.冻土加剧气候的

32、寒冷程度。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程度。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2017全国卷,13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被,尤其是在农业方面,农作物等都来自植被资源,即使是动物,也是间接依赖植被的。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020山东地理卷,1314以往高考非选择题通常以小尺度区域切入,考查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而本题是以大尺度区域切入,探究区域地形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影

33、响,同时考查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命题角度1大尺度区域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情境剖析该示例中林线并没有随温度的上升而不断上移,而是趋于稳定,与一般山地林线靠热量和水分维持稳定不同,这里却是靠结实线维持林线稳定。岳桦结实线稳定,而向上发展的岳桦种子来源于结实区域,故当岳桦林分布到一定高度后,由于缺乏种子来源,林线高度趋于稳定

34、。由此可见,林线在上,结实线在下,气候变暖背景下结实线稳定,导致林线位置保持稳定。主题情境 息息相关地中海与大西 洋的变化“双一流”名校冲刺 主题情境 息息相关地中海与大西洋的变化大西洋与地中海曾有广阔的水道相连。在距今约800万年前,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亚欧板块发生碰撞,在大西洋与地中海相连处形成山脉,使地中海一度封闭,成为一个巨大的湖泊。科学家们在地中海海底钻探中发现和证实:距今约600万年前形成了干涸蒸发岩,地层由风沙层夹结晶盐层构成;数十万年后,由于地壳下陷,形成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海水流入,地中海再次成为海洋。目前,表层海水盐度从地中海东部大致沿纬线向大西洋中部逐渐降低,从

35、而使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表层和深层的海水产生循环运动。探究设问 (1)根据地中海距今约600万年前的干涸蒸发岩,指出当时的自然环境特点。(2)与地中海作为海洋相比,说明地中海作为湖泊时期的水量收支状况。(3)分析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海水循环运动对地中海海水盐度的影响。(4)有专家认为地中海未来有可能演变成荒漠广布的盆地,请你根据地中海在地质时期的演变和板块运动趋势说明其可能性。解题思路 (1)结合干涸蒸发岩的形成条件,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2)据第(1)问分析其水量收入小于支出。(3)据材料分析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表、深层海水循环及其对盐度的影响。(4)从板块运动

36、与地形的关系分析地中海的演变。参考答案 (1)是一个巨大的盆地;气候干旱;湖泊干涸;荒漠广布。(2)与海洋时期相比,湖泊时期地中海水量收入主要为降水与河流径流;水量支出主要为蒸发。水量收支状况:收入小于支出。(3)大西洋海水盐度较地中海低,表层大西洋海水流入地中海有利于降低地中海海水盐度;深层地中海高盐度海水流入大西洋,有利于降低地中海海水盐度;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海水运动,使地中海海水盐度不会太高,保持地中海海水盐度平衡(稳)。(4)非洲板块向北漂移,海底逐步抬升形成山脉,地中海逐步缩小并封闭,再次形成湖泊;由于缺少大西洋海水注入,地中海水量收入少于支出,湖泊逐渐干涸;地中海逐步演变为荒漠广布的盆地。对接高考 试题取样命题情境2019全国卷,37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2019海南地理卷,21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地理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