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柳青欣赏课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 能在“11 1”处为乐曲伴奏。2. 能听辩出乐曲主题出现的次数及音乐的情绪、结构、速度等变化,并用动作区分乐段的变化。3. 了解笙、琵琶、二胡、笛子的演奏方法及音色,能听辨出一二乐段的演奏乐器,并能跟音乐模仿演奏。二 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音乐主题和音乐的结构、音色变化等。2. 难点:用动作表现主题音乐,听辨乐器。教学过程:一 用动作区分乐段。1. 欣赏A乐段(一) 熟悉主题音乐1) 在“11 1”处为歌曲伴奏。a. 师唱谱(主题音乐),拍节奏,生听辨老师加入了什么节奏?加了几个?在哪里加入的?b. 师再唱谱,生试着加入拍手。(唱的歌谱由后半句变成完整的主
2、题音乐,速度由慢到快,生仔细听辨,在11 1处拍手)c. 师哼唱主题音乐,学生试着加入拍手。(老师仍然是由慢到快,让学生能在音乐中找到11 1,并拍手)d. 播放音乐,学生在11 1处拍手。(设计理念:在处理这一难点时我运用的是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由慢到快,由听辨教师的唱谱到欣赏音乐,难度逐渐变大。)2) 在主题前两句加入动作a. 师哼唱主题音乐,在刚才拍手的基础上加入动作。生仔细看加入了什么动作?加了几个?b. 师再哼唱主题音乐的前两句,生跟老师做动作,用心感受我们为什么加了两个摇手的动作,而不是三个?(让学生体会是一个乐句加一次)c. 师再完整哼唱主题音乐,生跟音乐做动作。(师由慢到快哼
3、唱,生听辨,做出摇手和拍手的动作)d. 播放主题音乐,生跟音乐做动作。e. 小结,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就是我们的主题音乐,我们把它叫做a(板书)。(设计理念:在学习主题音乐时,我运用到了叠加的理念,先在11 1处拍手,再为前两句加入动作。)(二) 听辨主题出现的次数和情绪1) 播放A乐段,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数数a出现几次?做完一次a的动作举1,再做完一次举2,以此类推。(板书:a)2) 再听,继续做动作,感受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3) 小结,那我们就把这两个欢快的a合起来叫做A乐段。(板书:A)2. 欣赏B乐段(一) 完整听B乐段,跟老师做动作,这段音乐和刚才的情绪一样吗?变得怎样了
4、?(抒情)(二) 再听,可以跟老师做动作,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动作,但必须是抒情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三) 小结,我们把这段抒情的音乐称为B乐段。(板书:B 抒情)3. 欣赏A乐段的再现(一) 完整聆听A乐段的再现,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哪段音乐相似?(二) 再听,跟音乐做动作,看看和A乐段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从动作上,情绪上,速度上比较)(三) 小结,我们把和A乐段相似的乐段叫做A 乐段,它是A乐段的再现。(板书:A 热烈)4.完整欣赏乐曲 (一)跟音乐做动作,听到什么乐段就做什么动作,在间奏处不用做。(在聆听时师顺便板书:引子,间奏)(二)小结回顾乐曲结构。(三)再听音乐,跟音乐做动作,
5、B乐段和A 乐段站起来做。二听辨音色1. 听A乐段(一) 你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生猜)(二) 简介笙和琵琶的音色及演奏方法。(三) 听辨两种音色,模仿演奏。(四) 完整听A乐段,听到什么乐器模仿什么演奏,指一名同学上台贴图。2. 听B乐段(一) 你又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生猜)(二) 简介小提琴和笛子的音色及演奏方法。(三) 听辨两种音色,模仿演奏。(四) 完整听B乐段,模仿演奏,指一名同学上台贴图。(五)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这4种乐器都属于什么乐器?(引导学生说出属于民族乐器,简要说明,乐器可分为两大类,中国发明的叫民族乐器,外国发明的叫西洋乐器)3. 完整听全曲(机动安排)(一) 完整听音乐,我们来一次大合奏,听到什么乐器就模仿什么乐器演奏,其它部分集体合奏。(分4组演奏)(设计理念:重点聆听4种乐器的音色,让学生感受民族乐器的演奏特色,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三揭题板书1. 小结: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曲子名字叫做杨柳青,它是根据江苏民歌改编的,这首曲子其实除了刚才的4种乐器外,还有扬琴、柳琴、阮等民族乐器参与了演奏,所以这是一首民乐合奏曲。(板书课题)2.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3. 观看视频:民乐合奏杨柳青(机动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