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圆的周长备课人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学生会计算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的周长基础上进行的。圆的周长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求曲线长度的问题,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从周长概念看,由于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学生可以将任一顶点看出图形的起点和终点,从而确定图形的周长;而圆是曲线图形,要确定一周的长度,就要对起点做出比较明显的标记,才能确定一周的长度。从对图形周长的测量方式上看,线段围成的图形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出每条边或部分边的长度,再相加;圆的周长,需要学生运用滚动、绳绕等方式,采取“化曲为直”的方法来获得。从研究问题的方法上看,对正方形、长方形和圆
2、的周长研究,都是从寻找周长与某些边的关系切入的,所不同的是,正方形、长方形研究的是周长与周长之中部分边的关系,圆研究的是周长与周长之外一条边的关系。因此,无论从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可能会成为学习的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方面,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大部分学生能写出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会测量圆的直径,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解决周长、面积问题的经验,但还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还有一小部分学生通过自己课外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圆的周长公式,也听说过圆周率,但学生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还需要通过前测和访谈进一步了解学习情况。教学目标知
3、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并能根据周长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节数1一、情境导入学校召开运动会,趣味跑步项目的路线是这样的,如图:课件演示动态过程。这条路线围成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圆形)运动员跑一周的路程实际上就是圆形的什么?(周长)那你知道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吗?请你大胆的猜测一下。(半径,直径
4、)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请你仔细观察。课件演示:由小到大逐一出示不同的圆,如右图:学生能感受到:直径长了,圆变大了,周长就长了。(分析:情境设计生动简洁,直接切入主题。通过提问运动员跑一周的路程实际上就是圆形的什么?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明确圆周长的概念。通过让学生猜测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呈现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教师借助媒体的直观演示,及时对学生进行思维定向,并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直径越长,周长越长)二、探究新知1直观猜测到底有什么关系?请你接着往下看,趣味跑步还有两条路线呢,课件出示:圆形跑道的外面出示正方形路线,
5、圆形跑道的里面出示六边形路线。观察一下,如果都沿着图形跑一圈,你感觉那条路线最长?那条路线最短?(预设:正方形最长,六边形最短。)2用数据证明观点现在老师给你一条线段,出示红色线段d,你能不能找找正方形的周长与这条线段有什么关系?(4倍)六边形的周长与这条线段又有什么关系?(3倍)你再来猜猜,圆的周长与这条线段有什么关系?预设:学生说出在3倍和4倍之间。我们都感觉圆的周长介于正方形和六边形之间,那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试着来找一找周长与直径间的倍数关系。(分析:教师借助情境,自然呈现了圆外切正方形和圆内接正六边形,在进行正方形、圆、正六边形三个图形周长比较的过程中,从直观的比较,到利用与直径的倍数
6、关系加以说明,学生经历了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的过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圆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感性认识,而且获得了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3动手验证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光靠猜想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动手亲自来验证一下。要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你打算怎么做?(预设:量周长,量直径)板书:周长 直径圆的周长是一条弯弯的曲线,你打算怎么量呀?(预设:用绳子围一圈,再测量绳子的长度。)这个办法真不错,这样我们就把一条弯弯的曲线变直了,测量起来就方便多了。那测完以后呢?(预设:找倍数关系)怎么找倍数关系?(预设:做除法,求出倍数关系。)为了记录自己的验证过程,请你自己设计表格记录单,用数据证
7、明你的猜想。学生自己制作表格:圆的周长保留一位小数直径保留一位小数周长直径保留两位小数1号圆2号圆3号圆出示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大小不一的三个圆的周长与直径,并计算(可以借助计算器)它们的倍数关系,把数据填在记录表内,注意在操作时尽量减小误差。(分析:以往的课堂中,都是由教师出示表格,学生按照表格出示的栏目要求,进行周长、直径的测量与计算,学生没有明确的操作目的,仅仅扮演着一个个操作工的角色,使操作活动失去了探究的价值。本课教师在操作前,提出了“要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你打算怎么做”,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的目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方法,经历了制作表格的过程,
8、变被动操作为主动探究,使操作活动富有真正的价值。这一过程是学生针对自己的猜想,主动寻求研究问题方法的过程,更是学生对圆周率概念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对数学概念本质的把握。)4小组展示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每组两个代表上前来汇报,展示23组。)5归纳总结,介绍古代数学文化观察黑板上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无论圆大还是小,它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总是三倍多一些。)课件演示三倍多一些。看来任意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三倍多一些。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由于我们的测量方法不一样,测量工具也有一些局限性,导致测量结果有一定的误差。其实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都是一个固定的
9、值。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来表示。(板书)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是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倍数关系的,他们也和你们一样,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配古琴乐曲: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记载了“周三径一”这样一句话。你能猜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预设:圆的周长大概是直径的三倍)这是一个粗略的值,用它来计算圆的周长有很大误差。后来到了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创立了新方法“割圆术”来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他的方法算出了圆周率大约是3.14左右。到了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把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 即3.141
10、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个发现比西方数学家早了一千多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借助计算机人们得到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第2061亿位,但仍然没有算出圆周率的具体值。实际上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平时的计算中,我们用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来计算方便吗?所以我们取圆周率的近似值3.14(板书3.14)(分析:教师呈现学生的操作数据,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对数学史料的适时介绍,既反映了人类对圆周率的认识过程,也是学生对圆周率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这一过程是对数学知识的归纳与抽象过程,学生对圆周率的理解与认识由“事实性水平”上升为“概念性水平”,实现了认识水平上一次飞跃。)6推导公式知道了圆
11、的周长与直径间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现在你能利用这个倍数关系来算圆的周长吗?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如果用大写的字母C来表示周长,d表示直径,表示圆周率,你能写出它的字母表示式吗?板书:C=d 三、总结收获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这些收获我们是怎样获得的?教师总结:生活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希望你们以后都能像今天这节课上一样,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去解决生活中更多的数学问题!巩 固 深 化一、自学检测1、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1)(2)2、火眼金睛,对错我会判:(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14倍。( )(2)半径不相等的两个圆,周长也一定不相等。 ( )(3)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
12、圆周率小。()(4)圆的周长总是它半径的2倍。 ( )二、巩固练习:1、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车轮滚动一周,所行的路程是车轮的()。、半径、直径、周长(2)圆形水池的直径是4米,绕池一周的长度约是()、25.12米、12.56米、12.56平方米(3)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周长扩大()倍。、3、6、92、解决问题:(1)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用字母、r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和半径。(2)在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了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三、课堂检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2、已知一个圆形盘子的半径是8厘米,这个圆形盘子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四、拓展延伸:板 书 设 计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314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Cd圆的周长2圆周率半径 C2r教 学 反 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对学生来说,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不复杂,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最后验证猜测过程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