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知识点提纲— .doc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128194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知识点提纲—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知识点提纲—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知识点提纲—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知识点提纲—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知识点提纲—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知识点提纲第十一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一、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1、 先秦时期的民族关系(1) 中华各民族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各民族对华夏民族的认同感产生(2) 商朝设宾,西周设小行人,负责管理民族事务2、 秦朝时期的民族关系(1)周边民族:东北的夫余和乌桓、北方的匈奴、西北的氐和羌、南方的夷和越(2)中央机构:设典客和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3)边疆管理BC215年,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BC214年,修灵渠,征服岭南设三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修五尺道,征服西南夷(今云贵地区)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设道与县同级3、 汉朝时期的民

2、族关系(1)中央机构: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2)边疆管理汉匈战争A、 汉初汉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B、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卫青、霍去病通过三次战役(漠南之战收复河套、河西之战设河西四郡、漠北之战霍去病封狼居胥仅作了解)击败匈奴主力C、 东汉初年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D、 89年窦宪击败北匈奴,刻铭燕然山,北匈奴西迁边疆行政A、 汉武帝时期设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B、 汉宣帝时期在乌垒城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C、 西汉时期还在东北设立乌桓校尉屯戍政策A、 北方:大量移民屯田B、 西域:设田官,督率戍卒屯田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民族大交融(1) 五胡

3、内迁:东汉以来西北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西晋时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2) 五胡乱华:五胡介入到西晋皇族的八王之乱,并逐渐主导局势,最终灭亡西晋(3) 五胡十六国:五胡相继在北方建立政权,并学习汉族典章制度,(4)北魏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推动了民族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5)南方开发:吴蜀以及东晋、南朝经济开发,加强了南迁中原人与东、西南地区人的交融二、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1、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1)中央机构:尚书省礼部、鸿胪寺礼部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其中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2)边疆管理周边民族:西北部突厥、吐谷浑、党项归附隋朝;岭南百越纳入隋朝治

4、理;加强于流求接触边疆行政:推行郡县制,但往往由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2、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民族大交融(1)中央机构:基本沿袭隋朝(2)边疆管理周边民族A、 西北部:唐太宗灭东突厥和高昌,其余各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B、 西南部:与吐蕃(今青藏)会盟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册封南诏(今云贵)C、 东北部:唐玄宗封东北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边疆行政: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其中都督府都督与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A、西北部:设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B、北部:设安北都护府和单于都护府C、东北部:设安东都护府D、南部:安南都护府

5、注羁縻制度:在边疆设羁縻州,以夷制夷;羁指用军事政治手段控制,縻指用经济手段安抚3、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1)长期对立北宋与北部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部党项族建立的西夏长期对立南宋与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西北部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以及后来北部蒙古族长期对立(2)民族交融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吸收中原王朝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两宋在边境设立榷场同边疆政权进行茶马互市,加强经济交流三、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1、元朝时期的民族关系(1)民族政策行汉法汉化、儒治:目的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四等人制民族歧视与压迫A、第一等为蒙古人B、第二等为色目人:西北、西域各族人,如西夏人、回回人、畏兀儿人C、第三等为汉人:北方

6、汉族,也包括已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D、第四等为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人(2)边疆管理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青藏地区和佛教事务在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在云南地区设云南行省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西域2、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1)中央机构: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培养翻译少数民族文字的人才)(2)边疆管理在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一线,修筑明长城并布置九边军镇,防范蒙古入侵在北部边境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开展贸易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下设卫所;在西北设赤斤蒙古、沙洲、哈密等卫注:卫所长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

7、征调军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继续推行土司制设行都指挥使司管理西藏,册封西藏宗教领袖为法王;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3、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1)中央机构:设理蕃院管理新疆、蒙古、西藏,地位与六部相当(2)边疆管理北部:在漠北蒙古/外蒙设乌里雅苏台;在漠南蒙古/内蒙设盟、旗两级,并采取满蒙联姻西北:击败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新疆设伊犁将军府;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西南:西藏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由清廷册封(金瓶挚签)并委派驻藏办事大臣;在青海设西宁办事大臣;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东南:1683年清朝收复台湾,次年设府,隶属福建省原则:因地制宜,尊重各民族社会习俗和信仰,笼络上层份子4

8、、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设军政机构、和亲政策、册封授官、会盟定约、边境贸易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先秦时期的对外关系初步交流2、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对外已打通了陆海两个通道(1)陆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并与中亚、西亚交往东汉班超命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抵达波斯湾一带(2)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航行至印度南部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3、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1)陆路重开路上丝周之路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唐朝与大食国/阿拉伯帝国接触(怛罗斯之战仅作了解),并将造纸技术传入阿拉伯地区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今印度)取经伊斯

9、兰教和景教(基督教中的东正教的一个分支)在唐朝传入中国(2)海路隋朝常俊从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出航到达赤土国(今马来半岛南部),该国也回访日本派遣大规模遣唐使,将唐朝文化和制度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大化改新日本高僧空海来唐取经,唐朝高僧鉴真东渡传授佛法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形,广州成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并设市舶使(3)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4、两宋时期的对外关系北方陆路交通受阻,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繁荣(1)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海路(2)开辟了由明州(今宁波)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新航路(3)泉州成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5、元朝时期的对外关系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马可波罗行纪6、明清时期的

10、对外关系(1)世界:闭关自守,维护朝贡贸易(立扬国威,充实国库;郑和七下西洋)补充知识:明朝海禁与清朝闭关锁国(仅作了解)明朝海禁政策A、原因:防止倭寇之患,巩固海防;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根源)B、时间:洪武三年(1370年)隆庆元年(1567年)C、表现:禁止民间海外贸易,使海外贸易被官方垄断(朝贡贸易)清朝闭关锁国政策A、 原因前期打击东南沿海反清复明势力;后期防范西方殖民者的扩张统治者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根源)B、表现 清初多次颁布禁海令(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到五十里)清前中期解除禁海令,设四口通商(粤、闽、浙、江)清中后期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历史影响A、限制了对外

11、贸易和航海事业的正常发展B、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D、使沿海居民丧失生计,或为海盗或背井离乡(2)周边:维护宗藩体系朝鲜:16世纪末爆发万历朝鲜战争,击退了日本丰臣秀吉的入侵越南:明朝朱棣一度将越南纳入直接管辖,后又恢复藩属国地位;清朝嘉庆下赐国号越南(3)西方:碰撞与交流16世纪中期葡萄牙租借澳门;明末荷兰独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朝在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朝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先后派遣马嘎尔尼和阿美士德使团访华,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但遭到清朝皇帝拒绝明末一些开明士大夫与西方传教士合

12、作翻译科学书籍(西学东渐)A、徐光启与利玛窦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古希腊时期欧几里得所著)B、李之藻与利玛窦合作刊刻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7、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变化(1)对外交往路线由以陆路为主转变为以海路为主(2)交往商品由以丝绸为主转变为以瓷器为主(3)对外政策由自由开放转变为闭关自守第十二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1、时间:1619世纪2、产生原因(1)专制王权/君主专制的形成背景A、15世纪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16世纪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世俗王权,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增强C、 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王权的保护表现A、

13、1534年英国都铎王朝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国教的首脑,摆脱罗马教皇控制,建立起专制王权统治B、17世纪下半期法国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四建立了绝对专制王权(凡尔赛宫)C、西班牙、葡萄牙、普鲁士、奥地利等欧洲国家也纷纷建立专制王权统治D、此后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2)民族语言的发展英语:13世纪开始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逐渐成为英国通用语言法语:16世纪以巴黎方言为基础形成的法语成为法国官方语言(3)民族意识的觉醒14至15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促进了英法民族意识的觉醒(法国圣女贞德仅作了解)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

14、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4)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5)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强大国家机器,以此统一国内市场和开拓海外市场3、具体特点(1)民族国家版图常因国王婚姻、继承关系和战争结果发生改变(2)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推崇爱国人士,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概念在人们意识中越来越重要(3)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由多个民族组成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1、国际法的形成(1)背景/原因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意识增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间利益纷争加剧人们渴望建立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关系,减少武力冲突(2)

15、形成过程奠定基础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由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提出了君主应制定国际法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家法的基础正式确立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A、 背景:16181648年三十年战争(由德意志新教同盟与天主教同盟内战演变为全欧战争)B、 结果:1648年交战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混战局面,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C、 内容确立国际关系原则国家领土、国家主权、国家独立开创先例用国际会议进行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家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确认国际法基本原则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2、外交制度的建立(1)背景/原因:为了更好适应国际法运行,减少

16、冲突,欧洲各国不再满足派遣临时使者,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团(2)形成过程建立:17世纪近代外交制度逐步建立发展:1815维也纳体系的形成A、 背景: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战胜国通过召开维也纳会议,重划欧洲政治版图B、 内容:建立以大国协调(英、俄、普、奥)、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维也纳体系C、 影响: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步从欧洲扩大到美洲和亚洲补充知识(仅作了解)维也纳会议后外交人员衔级出现,第一等为大使和教皇使节、第二等为特使、第三等为常驻公使、第四等为代办1864年翻译西方国际法的万国公法刊行,标志着源自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传入中国3、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

17、立的历史影响(1)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2)西方各国在实践中搞双标,为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一战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1、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1)背景:一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2)发展1917年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俄政权提出了不兼并不赔款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与1920年组建国际联盟A、总部:瑞士日内瓦B、性质: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C、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仅作了解)D、局限性国联本身并无实权,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美国并未加入,苏联加入很晚)全体一致原

18、则,使其无法有效采取行动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E、结果(仅作了解):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日后采取绥靖政策更是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最终于1946年解散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仅作了解)A、背景:美法两国企图通过发动一场和平运动来重新提高国际地位B、内容:缔约各国在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C、评价反映了各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普遍性国际公约的形式正式放弃战争手段,具有一定进步意义它所反映的关于限制战争的基本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也成为了二战后审

19、判德、意、日法西斯战犯的法律依据公约并没有规定制裁侵略的具体举措和承担裁军的义务,在实践中并未真正实施2、二战后期及战后国际法的发展(1)背景二战期间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出现了一批新兴国家,各类国际组织出现,推动了国际法发展(2)发展1945年6月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宪章,同年10月正式成立联合国A、总部:美国纽约B、性质: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C、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仅作了解)D、原则:大国一致原则(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五个常任理事国即美、苏、中、英、法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集

20、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1946年在荷兰海牙成立国际法院,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在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人权、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仅作了解)(3) 评价:整体上推动了世界和平与战争;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了国际法的有效实施第十三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建立背景(1) 历史传统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压迫和歧视,并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1、相对落后(2) 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民族政策的尝试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民族平等原则,主张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1945年中共中央进一步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是实行区域自治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也成为第一个省级自治区2、正式建立(1)1949年9月通过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互助(2)1954年9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3、具体内容(1) 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新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2)各自治机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并在宪法规定内行使自治

22、权(3)共先后成立五个民族区域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西藏自治区1965年(4)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具体内容(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1984年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被确立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间相互离不开”(4)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

23、基本政治制度之一2、 制度优势(1) 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2)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三、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1、中共十八大以来(1)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2)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2、中共十九大以来(1)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24、2)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第十四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50、60年代)1、三大外交方针(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内河航行权)(3)一边倒: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方2、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01950年)(1)人民民主国家: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2)非人民民主国家:印度、印尼、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3、毛泽

25、东第一次访苏(1)时间:1949年末到1950年初(2)内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意义:获得了苏联经济援助,加强了新中国国防安全与经济建设,巩固了中苏两国友谊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正式确立:1954年中印、中缅双方正式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3)具体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历史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成熟;成为我国处理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5、日内瓦会议(1)时间/地点:1954年/瑞士日内瓦(2)内容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注印度支那问

26、题(仅作了解):印度支那联邦指老挝、柬埔寨、越南三国;近代被法国殖民,二战期间又被日本占领,二战结束后法国欲恢复对印度支那联邦的统治,但当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于是双方进行了长达八年的印度支那战争周恩来提出六点建议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宣言(3)意义: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6、万隆/亚非会议(1)时间/地点:1955年/印尼万隆(2)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3)内容: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遭遇相同、目标相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4)意义:培养了万隆精神;加强了同亚非各国联系;推动了外交关系取得新进展注:19

27、56年中国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仅作了解)7、第二次建交高潮亚非民族独立国家(50年代末60年代初)8、1964年中法建交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二、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1、1970年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建交注:中国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建交,英国与荷兰升级为大使级别2、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标志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彻底破产)3、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 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中国重返联合国,国际地位上升美苏冷战中,此时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破裂,国防安全面临压力中美改善关系符合两国

28、根本利益(2)中美建交过程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乒乓外交),同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4、1973年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5、第三次建交高潮(至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111个)三、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80年代至21世纪初)1、80、90年代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1) 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2)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3)奉行不结盟政策(4)1979年邓小平访美;198

29、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2、世纪之交把发展周边关系作为首要任务(1)成功解决与中亚三个邻国即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边界问题(2)1997年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3)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也取得新进展3、21世纪初全方位外交(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开展新型区域合作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1年在上海举办第九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1991年中国加入APEC)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A、 创始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B、 性质:军事合

30、作优先(反恐、反分裂)C、 意义: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2001年在海南成立博鳌亚洲论坛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和全球经济治理新机制2009年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四、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 指导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2、 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1) 中国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2) 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3) 按照“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3、 外交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 外交新路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5、 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1) 践行多边主义,推动联合国核心作用,探索解决国际热点问题(2) 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倡设立亚投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知识点提纲— .doc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