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承天寺夜游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文言文,在学法上还要加强指导。因而,这一课的教学既有学生自主探究一面,又有教师具体指导的一面。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
2、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本课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情。本文语言简练并极富表现力,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学习目标1、借助课下注释,说出文章大意,准确翻译重点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通过朗读课文,准确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在教师指导下,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比喻”这种修辞的好处。3、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说出作者在贬谪期间复杂的心境。评价任务1、准确写出
3、重点词句的意思。(评价目标1)2、填写表格,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比喻”这种修辞的好处。(评价目标2)3、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说出本文中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感情。(评价目标3)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处处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春江的流水,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怨妇的罗衫。回忆我们所学的古诗文,你想起了那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生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师:好,看来同学们对古诗文名句积累很到位。是啊,这轮明月曾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发思乡之情,
4、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被贬黄州,面对承天寺的这轮明月他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就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板书课题、作者)2、展示学习目标3、推进新课活动一1、教师提示重点词句:解 户 念 相与 空明 但 闲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学生准确写出意思,同桌互改。目标目标1:借助课下注释,说出文章大意,准确翻译重点句子。活动二 学生朗读课文,完成表格目标目标2:通过朗读课文,准确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在教师指导下,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比喻”这种修辞的好处。活动三1、反复朗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
5、作者情感的句子。2、结合句子和作者人生经历,说出本文所体现的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情感。主旨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主旨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情感: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情感: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目标目标3: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说出作者在贬谪期间复杂的心境。小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苏轼的文字,赏到了与众不同的月景,更赏到了虽处逆境却依然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相信大家从中可以获得一种人生的感悟。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苏轼: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如果大家对这位宋朝的大文豪感兴趣的话,建议大家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板书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景:庭中月色 清幽宁静 空明澄澈 情:闲人 复杂情愫旷达胸怀达标测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1)欣然起行()(2)水中藻荇交横()(3)如吾两人者耳()(4)月色入户()(5)盖竹柏影也()(6)但少闲人()2.本文作者是_,字_,号_,他是_朝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父、弟合称“三苏”,三人同在“”之列。3 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