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脏神经系统内脏神经系统1概概 述述 内脏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分布部位的不同,内脏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周围部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可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周围部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肌和腺体。按照纤维的性质,内脏神经可分为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成分。按照纤维的性质,内脏神经可分为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成分。内脏运动神经调节内脏、心血管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通常不受内脏运动神经调节内脏、心血管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通常不受人的意志控制,是不随意的,故又称为人的意志控制,是不随意的,故又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2、同时又因;同时又因它主要控制和调节动、植物共有的物质代谢活动,也称为它主要控制和调节动、植物共有的物质代谢活动,也称为植物神植物神经系统经系统。内脏感觉神经如同躯体感觉神经,其初级感觉神经元也位于脑神内脏感觉神经如同躯体感觉神经,其初级感觉神经元也位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内,周围支则分布于内脏和心血管等处的内感受经节和脊神经节内,周围支则分布于内脏和心血管等处的内感受器,把感受到的刺激传递到各级中枢,也可到达大脑皮质。器,把感受到的刺激传递到各级中枢,也可到达大脑皮质。2一、内脏运动神经一、内脏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比较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比较内脏运动内脏运动躯体运动躯体运
3、动支配支配平滑肌、心肌平滑肌、心肌和和腺体腺体 支配支配骨骼肌骨骼肌含有交感含有交感N N和副交感和副交感N N两种两种纤维成分。纤维成分。多数器官接受两种器官的双重支配。多数器官接受两种器官的双重支配。只有只有一种一种纤维成分纤维成分从低级中枢至效应器有从低级中枢至效应器有两级两级神经元:神经元:节前神经元、节后神经元节前神经元、节后神经元 从低级中枢至效应器只有从低级中枢至效应器只有一级一级 神经元神经元节后纤维先形成节后纤维先形成神经丛神经丛,由丛再分支,由丛再分支至效应器至效应器 以以神经干神经干的形式分支至效应器的形式分支至效应器神经纤维为薄髓神经纤维为薄髓(节前纤维)和无髓节前纤维
4、)和无髓(节后纤维)的细纤维,(节后纤维)的细纤维,传导速度慢传导速度慢 神经纤维为有髓粗纤维,神经纤维为有髓粗纤维,传导传导速度快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意志的控制不受意志的控制 一般一般受意志支配受意志支配3 内脏运动神经的效应器内脏运动神经的效应器,一般是指平滑肌、心肌和一般是指平滑肌、心肌和外分泌腺。内分泌腺如肾上腺髓质、甲状腺和松果体外分泌腺。内分泌腺如肾上腺髓质、甲状腺和松果体等,也受内脏运动神经支配。等,也受内脏运动神经支配。根据形态、功能和药理学的特点,内脏运动神经根据形态、功能和药理学的特点,内脏运动神经分为分为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和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两部分。两部分
5、。4交感神经交感神经1 1低级中枢:低级中枢:脊髓脊髓T1-L3T1-L3节段的中间外侧核(侧节段的中间外侧核(侧角),此核内的神经元即交感神经的节前角),此核内的神经元即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由节前神经元发出的纤维称节前神经元,由节前神经元发出的纤维称节前纤维。纤维。52 2周围部:周围部:包括交感干、交感神经节包括交感干、交感神经节(椎旁节、椎前节)、交感神(椎旁节、椎前节)、交感神经节发出的分支、交感神经丛。经节发出的分支、交感神经丛。6 椎旁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椎旁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每侧总数位于脊柱两旁,每侧总数19-2419-24个。个。颈部:颈部:3 3个,胸部
6、个,胸部10-1210-12个,腰部个,腰部4 4个,个,骶部骶部2-32-3个,尾部:两侧合为一个奇神个,尾部:两侧合为一个奇神经节。经节。两侧的椎旁节借节间支连成左右两两侧的椎旁节借节间支连成左右两条交感干。条交感干。椎旁节内的神经元属多极神经元,椎旁节内的神经元属多极神经元,大小不等,大小不等,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即起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即起自这些细胞,余部则起自椎前神经节自这些细胞,余部则起自椎前神经节。7椎前神经节椎前神经节 位于脊柱前方,腹主动脉脏位于脊柱前方,腹主动脉脏支的根部。有四个:支的根部。有四个:腹腔神经节腹腔神经节 主动脉肾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肠系膜上神
7、经节 肠系膜下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8 白交通支:白交通支:由节前神经元发由节前神经元发出的节前纤维,经脊出的节前纤维,经脊N N前根出脊前根出脊髓,加入脊神经,再通过白交通髓,加入脊神经,再通过白交通支与交感干神经节相连。白交通支与交感干神经节相连。白交通支由含有髓鞘的节前纤维所组成,支由含有髓鞘的节前纤维所组成,呈白色,故名。因节前神经元只呈白色,故名。因节前神经元只存在于存在于T1-L3T1-L3节段的灰质侧角,节段的灰质侧角,故只有故只有T1-L3T1-L3共共1515对脊神经有白对脊神经有白交通支与交感干相连。交通支与交感干相连。灰交通支:灰交通支:是由椎旁神经节是由椎旁神经节内的节后
8、神经元发出的节后纤维内的节后神经元发出的节后纤维组成,多无髓鞘,颜色灰暗,故组成,多无髓鞘,颜色灰暗,故名。所有名。所有3131对脊神经都有灰交通对脊神经都有灰交通支联系。支联系。白交通支白交通支灰交通支灰交通支3 3、交通支、交通支连接在脊神经与椎旁节之间的交感神经纤维,连接在脊神经与椎旁节之间的交感神经纤维,包括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包括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9节前纤维进入交感干后有三种去向节前纤维进入交感干后有三种去向终止于相应椎旁节终止于相应椎旁节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再终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再终止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节止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节T1L6T1L6上升颈部上升颈部T6L10T6L
9、10上升或下降(胸部)上升或下降(胸部)T11L3T11L3下降腰骶部下降腰骶部穿过椎旁节,止于椎前节穿过椎旁节,止于椎前节10灰交通支灰交通支脊神经脊神经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随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随脊脊N N分布于头颈、四肢、躯干的分布于头颈、四肢、躯干的血管、汗腺、竖毛肌等。血管、汗腺、竖毛肌等。攀附于邻近动脉行走,先在攀附于邻近动脉行走,先在A A 外膜形成相应的神经丛,再分外膜形成相应的神经丛,再分支并随支并随A A的分支分布到所支配的的分支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器官直接发出内脏支分布到所支直接发出内脏支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如咽支,心上、中、配的器官。如咽支,心上、中、下下N N114
10、 4、交感神经各部分(颈、胸、腰、盆部)的概况、交感神经各部分(颈、胸、腰、盆部)的概况颈上颈上N节节颈中颈中N节节颈下颈下N节节灰交通灰交通颈颈N(C1-C8)颈内动脉丛颈内动脉丛颈外动脉丛颈外动脉丛椎动脉丛椎动脉丛锁骨下动脉丛锁骨下动脉丛咽支咽支心上心上N心中心中N心下心下N颈部:颈部:颈上颈上N N节节,位第,位第2 2、3 3颈椎横突前方,颈椎横突前方,最大。最大。颈中颈中N N节节,最小,有时缺如。,最小,有时缺如。颈下颈下N N节节,位椎动脉起始部后方,位椎动脉起始部后方,常和第常和第1 1胸胸N N节合并,此节又称星节合并,此节又称星状状N N节节节后纤维分布节后纤维分布1 1)
11、经灰交通支连于)经灰交通支连于8 8对颈对颈N N,并随,并随颈颈N N分布至头颈部,上肢的血管、分布至头颈部,上肢的血管、汗腺、竖毛肌。汗腺、竖毛肌。2 2)伴邻近)伴邻近A A行走,形成颈内行走,形成颈内A A丛、丛、颈外颈外A A丛、锁骨下丛、锁骨下A A丛等,伴随丛等,伴随A A的的分支至头颈部的腺体、平滑肌分支至头颈部的腺体、平滑肌(瞳孔开大肌、血管等)。(瞳孔开大肌、血管等)。3 3)由)由N N节发出器官支,如咽支,节发出器官支,如咽支,心上、中下神经等。心上、中下神经等。12胸交感胸交感神经节神经节灰交通支灰交通支胸胸N胸主胸主A丛丛食管丛食管丛肺丛肺丛心丛心丛胸部:胸部:胸交
12、感神经节:胸交感神经节:10121012个,位于肋骨个,位于肋骨小头的前方。小头的前方。胸交感神经的纤维分布胸交感神经的纤维分布 1 1)经灰交通支连于)经灰交通支连于1212对胸对胸N N(肋间(肋间N N),并随之分布于胸壁、腹壁的血),并随之分布于胸壁、腹壁的血管、汗腺、竖毛肌。管、汗腺、竖毛肌。2 2)从上)从上5 5个胸交感个胸交感N N节发出节后纤维节发出节后纤维组成一些小支至胸主组成一些小支至胸主A A丛、食管丛、丛、食管丛、肺丛、心丛,并分布至相应器官。肺丛、心丛,并分布至相应器官。3 3)组成内脏大神经)组成内脏大神经 由穿经第由穿经第55第第9 9胸交感胸交感N N椎旁节椎
13、旁节的节前纤维向下合成一干,称内脏的节前纤维向下合成一干,称内脏大神经,它穿过膈脚、终止于腹腔大神经,它穿过膈脚、终止于腹腔N N节。节。4 4)组成内脏小神经)组成内脏小神经 由穿经第由穿经第10121012胸交感胸交感N N椎旁椎旁节的节前纤维组成,向下穿膈脚,节的节前纤维组成,向下穿膈脚,主要终止于主动脉肾节。主要终止于主动脉肾节。由上述腹腔由上述腹腔N N节、主动脉肾节发出的节、主动脉肾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分布于肝、脾、肾及结节后纤维,分布于肝、脾、肾及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13胸部胸部腹部腹部腹腔腹腔N节节主动脉肾节主动脉肾节胸部:胸部:胸交感神经节:胸交感神经节:
14、1012个,位于肋骨个,位于肋骨小头的前方。小头的前方。胸交感神经的纤维分布胸交感神经的纤维分布 1)经灰交通支连于)经灰交通支连于12对胸对胸N(肋间(肋间N),并随之分布于胸壁、腹壁的血),并随之分布于胸壁、腹壁的血管、汗腺、竖毛肌。管、汗腺、竖毛肌。2)从上)从上5个胸交感个胸交感N节发出节后纤节发出节后纤维组成一些小支至胸主维组成一些小支至胸主A丛、食管丛、丛、食管丛、肺丛、心丛,并分布至相应器官。肺丛、心丛,并分布至相应器官。3)组成内脏大神经)组成内脏大神经 由穿经第由穿经第5第第9胸交感胸交感N椎旁节的椎旁节的节前纤维向下合成一干,称内脏大节前纤维向下合成一干,称内脏大神经,它穿
15、过膈脚、终止于腹腔神经,它穿过膈脚、终止于腹腔N节。节。4)组成内脏小神经)组成内脏小神经 由穿经第由穿经第1012胸交感胸交感N椎旁节椎旁节的节前纤维组成,向下穿膈脚,主的节前纤维组成,向下穿膈脚,主要终止于主动脉肾节。要终止于主动脉肾节。由上述腹腔由上述腹腔N节、主动脉肾节发出的节、主动脉肾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分布于肝、脾、肾及结节后纤维,分布于肝、脾、肾及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14腰部腰部 腰交感神经节腰交感神经节45对对,位于腰椎位于腰椎体前外侧与腰大肌内侧缘之间。体前外侧与腰大肌内侧缘之间。其分支有:其分支有:1)借灰交通支连于)借灰交通支连于5对腰对腰N,随腰随腰
16、N分布于腰,腹壁的血管、汗分布于腰,腹壁的血管、汗腺、竖毛肌。腺、竖毛肌。2)腰内脏)腰内脏N。由穿经腰由穿经腰N节的节前纤维构成,节的节前纤维构成,共共4对,止于腹主对,止于腹主A丛和肠系膜下丛丛和肠系膜下丛内的椎前内的椎前N节和肠系膜下节和肠系膜下N节。节节。节后纤维分布于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后纤维分布于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及下肢血管管、盆腔脏器、及下肢血管。腰交感神经节腰交感神经节灰交通支灰交通支腰神经腰神经腰内脏神经腰内脏神经肠系膜下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15骶交感神经节骶交感神经节奇神经节奇神经节骶尾神经骶尾神经灰交通支灰交通支加入盆丛加入盆丛盆部
17、:盆部:骶交感神经节骶交感神经节23对,奇对,奇N节节1个。个。分支有:分支有:1)借灰通支连于骶)借灰通支连于骶N和尾和尾N,分布于下肢和会阴部血管、汗腺、分布于下肢和会阴部血管、汗腺、立毛肌。立毛肌。2)从骶)从骶N节发出小支加入盆节发出小支加入盆丛,分布于盆腔脏器。丛,分布于盆腔脏器。16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分布的规律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分布的规律脊髓脊髓T1-T5节前神经元节前神经元节后神经元节后神经元支配头颈胸腔脏器支配头颈胸腔脏器上肢血管、汗腺、立毛肌上肢血管、汗腺、立毛肌白交通支白交通支节后纤维节后纤维脊髓脊髓T5-T12节前神经元节前神经元白交通支白交通支节后神经元节后神经
18、元节后纤维节后纤维肝、脾、肾等实质性器官肝、脾、肾等实质性器官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胸腹壁血管、汗腺胸腹壁血管、汗腺脊髓脊髓L1-L3节前神经元节前神经元白交通支白交通支节后神经元节后神经元节后纤维节后纤维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盆腔脏器下肢血管、汗腺、立毛肌下肢血管、汗腺、立毛肌175 5交感神经的神经递质交感神经的神经递质1.1.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硷(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硷(AchAch)。)。2.2.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释放去甲肾上腺(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释放去甲肾上腺(NANA),少部分分),少部分分布到骨骼肌的血管,汗腺的交
19、感节后纤维释放布到骨骼肌的血管,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释放AchAch。3.3.交感神经节内存在中间神经元,介于节前交感神经节内存在中间神经元,介于节前N N元与节后元与节后N N元元之间,为一种小细胞,含有多巴胺之间,为一种小细胞,含有多巴胺(DA)(DA)4.4.交感神经节内也发现含多种神经肽,如神经肽交感神经节内也发现含多种神经肽,如神经肽Y Y(NPYNPY)、)、脑啡肽(脑啡肽(ENKENK)、生长抑素)、生长抑素(SOM)(SOM)等。等。18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1低级中枢:(节前低级中枢:(节前N元)元)A脑干副交感核脑干副交感核 动眼动眼N副核副核 上泌涎核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下泌涎
20、核 迷走迷走N背核背核 B脊髓骶脊髓骶24节段骶副交感核节段骶副交感核192周围部周围部 器官旁节,颅部有睫器官旁节,颅部有睫状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状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翼腭神经节,耳神经节翼腭神经节,耳神经节 器官内节,位器官壁内,器官内节,位器官壁内,肉眼不可见。肉眼不可见。203、颅部副交感、颅部副交感N的来源、行程、分布的来源、行程、分布 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副核(中脑)中脑)动眼神经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节(节后神经元)(节后神经元)分布至瞳孔括约分布至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肌和睫状肌1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副核(中脑)中脑)动眼神经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节212上泌涎核上泌涎
21、核(脑桥)(脑桥)面神经面神经岩大神经岩大神经鼓索支鼓索支翼腭神经节翼腭神经节泪腺、鼻腔、泪腺、鼻腔、口腔腺体口腔腺体舌神经舌神经下颌下下颌下神经节神经节下颌下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舌下腺副交感节前纤维副交感节前纤维副交感节后纤维副交感节后纤维上泌涎核上泌涎核面神经面神经岩大神经岩大神经翼腭神经节翼腭神经节鼓索支鼓索支舌神经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223副交感节后纤维副交感节后纤维副交感节前纤维副交感节前纤维下泌涎核下泌涎核下泌涎核下泌涎核(延髓上部)(延髓上部)鼓室神经鼓室神经鼓室丛鼓室丛岩小神经岩小神经耳神经节耳神经节耳颞神经耳颞神经腮腺腮腺鼓室神经鼓室神经鼓室丛鼓室丛岩小神经岩小神经耳神
22、经节耳神经节耳颞神经耳颞神经234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背核背核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器官旁节、内节器官旁节、内节(胸腹腔脏器壁内(胸腹腔脏器壁内或临近处)或临近处)结肠左曲以上胸腹结肠左曲以上胸腹实质性脏器实质性脏器节后纤维节后纤维4骶部副交感神经来源、行程、分布骶部副交感神经来源、行程、分布副交感节前纤维副交感节前纤维副交感节后纤维副交感节后纤维骶髓骶髓24节段节段骶副交感核骶副交感核骶神经骶神经盆内脏神经盆内脏神经盆丛盆丛盆腔器官旁节、盆腔器官旁节、器官内节器官内节结肠左曲以下消化结肠左曲以下消化管、盆腔脏器管、盆腔脏器骶副交感核骶副交感核骶神经骶神经盆内脏神经盆内脏神经盆丛盆丛24交感神经与副交感
23、神经的主要区别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1、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 交感:交感:位于脊髓位于脊髓T1-L3中间外侧核中间外侧核 副交感:位于脑干副交感核,脊髓骶副交感:位于脑干副交感核,脊髓骶2-骶骶4副交感核副交感核 2、周围神经节的位置不同、周围神经节的位置不同 交感:交感:位于脊柱两旁或前方位于脊柱两旁或前方 副交感:位于器官附近副交感:位于器官附近 3、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的比例不同、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的比例不同 交感:交感:一个节前神经元与多个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一个节前神经元与多个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 副交感:一个节前神经元与较少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副交感:一
24、个节前神经元与较少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 4、分布范围不同、分布范围不同 交感:交感:分布范围广泛,全身脏器、血管、汗腺、立毛肌分布范围广泛,全身脏器、血管、汗腺、立毛肌 副交感:分布范围相对局限,全身大部分血管、汗腺、立毛肌及肾上腺髓副交感:分布范围相对局限,全身大部分血管、汗腺、立毛肌及肾上腺髓质质 无副交感支配无副交感支配 5、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 既相互拮抗,又相互协调。节后神经元的神经递质不同既相互拮抗,又相互协调。节后神经元的神经递质不同 交感:交感:大部分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大部分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称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仅至骨),称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仅至
25、骨骼骼 肌的血管、汗腺的节后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肌的血管、汗腺的节后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Ach),称胆碱能纤维。称胆碱能纤维。副交感:都释放副交感:都释放Ach,称胆碱能纤维。称胆碱能纤维。25重要的内脏重要的内脏N N丛丛 分布于脏器的交感分布于脏器的交感N N,副交感,副交感N N和内脏和内脏传入传入N N在分布于脏器的过程中,常常互相在分布于脏器的过程中,常常互相交织共同构成内脏交织共同构成内脏N N丛。除了头部大血管丛。除了头部大血管附近的几个神经丛(颈内附近的几个神经丛(颈内A A丛、颈外丛、颈外A A丛、丛、椎椎A A丛、锁骨下丛、锁骨下A A丛等)没有副交感丛等)没有副交感N N
26、参加参加外,其余内脏外,其余内脏N N丛都有副交感丛都有副交感N N参加,丛内参加,丛内还有些含还有些含N N节。节。重要的丛有:心丛、肺丛、腹腔丛、重要的丛有:心丛、肺丛、腹腔丛、腹主腹主A A丛、上腹下丛、下腹下丛(盆丛)丛、上腹下丛、下腹下丛(盆丛)1.1.心丛:心丛:位于主动脉弓下方和主动脉弓与位于主动脉弓下方和主动脉弓与气管杈之间,由交感神经的心上、中、下神气管杈之间,由交感神经的心上、中、下神经 和 副 交 感 神 经(迷 走 神 经)心 支经 和 副 交 感 神 经(迷 走 神 经)心 支组成,分布于心肌。组成,分布于心肌。心丛心丛262 2、肺丛:、肺丛:位于肺根前后方分位于肺
27、根前后方分布于肺,由交感干的胸布于肺,由交感干的胸2 25 5节节的分支和迷走神经的气管支组的分支和迷走神经的气管支组成成.肺丛肺丛273 3、腹腔丛:、腹腔丛:位于腹腔干和肠系膜位于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周围,为最大的内脏神上动脉根部周围,为最大的内脏神经丛。经丛。丛内含有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丛内含有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等。上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等。由来自两侧胸交感干的内脏大、由来自两侧胸交感干的内脏大、小神经和迷走神经后干的腹腔支及小神经和迷走神经后干的腹腔支及腰上部交感神经节的分支共同构成。腰上部交感神经节的分支共同构成。腹腔丛及丛内神经节发出的分腹腔丛及丛内神经
28、节发出的分支伴动脉的分支分布,可分为许多支伴动脉的分支分布,可分为许多副丛,如肝丛、胃丛、脾丛等。各副丛,如肝丛、胃丛、脾丛等。各副丛则分别沿同名血管分支到达各副丛则分别沿同名血管分支到达各脏器。脏器。腹腔丛腹腔丛284 4、腹主动脉丛:、腹主动脉丛:位于腹主动位于腹主动脉前面及两侧,是腹腔丛在腹脉前面及两侧,是腹腔丛在腹主动脉表面的延续。主动脉表面的延续。接受第接受第1-21-2腰神经节的分支,腰神经节的分支,分支分布于结肠左曲至直肠上分支分布于结肠左曲至直肠上段的肠管及下肢血管、汗腺、段的肠管及下肢血管、汗腺、竖毛肌。竖毛肌。腹主动脉丛腹主动脉丛295 5、上腹下丛:、上腹下丛:位于两髂总
29、动脉之间位于两髂总动脉之间 下腹下丛:下腹下丛:位于直肠两侧(又称盆丛)位于直肠两侧(又称盆丛)盆丛接受骶交感干的节后纤维和骶副交感核的节前纤维盆丛接受骶交感干的节后纤维和骶副交感核的节前纤维 上腹下丛上腹下丛下腹下丛下腹下丛30二、内脏感觉神经二、内脏感觉神经1.1.初级神经元初级神经元 脑脑N N节(膝神经节、舌咽节(膝神经节、舌咽N N下下N N节、迷走神经下神经节)节、迷走神经下神经节)脊脊N N节节2.2.周围突周围突 随舌咽随舌咽N N、迷走、迷走N N、交感、交感N N、骶部副交感、骶部副交感N N分布于内脏器官。分布于内脏器官。3.3.中枢突中枢突 一部分随舌咽一部分随舌咽N
30、N、迷走、迷走N N入脑干,止于孤束核。入脑干,止于孤束核。一部分随交感一部分随交感N N、盆内脏、盆内脏N N(副交感(副交感N N)进入脊髓后角。)进入脊髓后角。4.4.内脏感觉在中枢内传导内脏感觉在中枢内传导 通过中间通过中间N N元,完成内脏元,完成内脏内脏反射内脏反射 通过中间通过中间N N元,内脏元,内脏躯体反射躯体反射 上传到大脑皮质、产生内脏感觉上传到大脑皮质、产生内脏感觉5.5.内脏感觉的特点内脏感觉的特点 痛阈较高,但对牵拉、痉挛刺激敏感痛阈较高,但对牵拉、痉挛刺激敏感 弥散的内脏痛、定位不准确。弥散的内脏痛、定位不准确。316.6.牵涉性痛牵涉性痛 定义:当某些内脏器官发
31、生病变时,常在体表一定区定义: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这种现象称为牵涉性痛。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这种现象称为牵涉性痛。例心绞痛时,胸前区及左臂内侧皮肤感到疼痛,肝胆例心绞痛时,胸前区及左臂内侧皮肤感到疼痛,肝胆疾患,右肩部感到痛。疾患,右肩部感到痛。发生机制:发生牵涉性痛的体表部位与病变器官往往发生机制:发生牵涉性痛的体表部位与病变器官往往受同一节段脊神经支配,感觉神经进入同一脊髓节段的后受同一节段脊神经支配,感觉神经进入同一脊髓节段的后角,因此,患病内脏的冲动可能扩散或影响邻近的躯体感角,因此,患病内脏的冲动可能扩散或影响邻近的躯体感觉神经,由于躯体感
32、觉的痛阈低,使大脑皮质误认为疼痛觉神经,由于躯体感觉的痛阈低,使大脑皮质误认为疼痛发生在躯体部位,从而产生牵涉痛。近年的神经解剖研究发生在躯体部位,从而产生牵涉痛。近年的神经解剖研究表明,一个脊神经节的感觉神经元,其周围突可分别投射表明,一个脊神经节的感觉神经元,其周围突可分别投射到体表和内脏器官,并提出这也是牵涉性痛产生的原因。到体表和内脏器官,并提出这也是牵涉性痛产生的原因。32区分区分中枢部中枢部 周围部周围部交感神经交感神经(颈、胸、腰、盆部)(颈、胸、腰、盆部)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颅部:行于动眼神经、面神经、颅部:行于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迷走神经内。骶部:盆内舌咽、迷走神经内。骶
33、部:盆内脏神经脏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内脏感觉神经内脏感觉神经脊神经节脊神经节脑神经节:脑神经节:膝神经节、舌咽神经下膝神经节、舌咽神经下节、迷走神经下节节、迷走神经下节脊髓脊髓交感低级中枢(交感低级中枢(T1L2或或L3中间带外侧核)中间带外侧核)副交感低级中枢(副交感低级中枢(S2S4骶副交感核)骶副交感核)内脏感觉中继核内脏感觉中继核(孤束核)(孤束核)脑干脑干一般内脏运动核一般内脏运动核(副交感核:迷走神经背核、动眼神(副交感核:迷走神经背核、动眼神 经副核、上下泌涎核)经副核、上下泌涎核)心血管运动调节中心心血管运动调节中心(延髓)(
34、延髓)呼吸运动调节中心呼吸运动调节中心(延髓、脑桥)(延髓、脑桥)情绪行为、体温摄食、水平衡、心血管、内分泌、情绪行为、体温摄食、水平衡、心血管、内分泌、生物节律调节中枢生物节律调节中枢边缘叶、新皮质内脏功能调节中枢边缘叶、新皮质内脏功能调节中枢间脑:间脑:大脑:大脑:Svc svc33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经支配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经支配 (一)眼球(一)眼球 1 1感觉神经感觉神经 一般感觉一般感觉睫状长神经睫状长神经鼻睫神经鼻睫神经眼神经眼神经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脑干脑干三叉神经感觉核三叉神经感觉核 2 2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脊髓脊髓T1T1T2T2侧角侧角(节前纤维节前纤维)胸及颈交感干胸及颈交感干颈
35、上神颈上神经节经节(交换神经元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节后纤维)颈内动脉丛颈内动脉丛海绵丛海绵丛睫睫状神经节状神经节瞳孔开大肌和血管瞳孔开大肌和血管 3 3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中脑动眼神经副核(中脑动眼神经副核(E-WE-W核)核)(节前纤维节前纤维)动眼神经动眼神经走行走行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睫状短神(节后纤维)睫状短神经经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支配眼球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瞳孔开大,虹膜血管收缩支配眼球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瞳孔开大,虹膜血管收缩副交感神经兴奋,瞳孔缩小,睫状肌收缩副交感神经兴奋,瞳孔缩小,睫状肌收缩 34(二)心(二)心
36、 1 1感觉神经感觉神经 痛觉纤维(沿交感神经行走,颈上心神经除外)痛觉纤维(沿交感神经行走,颈上心神经除外)脊髓脊髓T1T1T4T4,T 5T 5节段节段 心脏反射有关的感觉纤维(沿迷走神经行走)心脏反射有关的感觉纤维(沿迷走神经行走)进入脑干进入脑干 2 2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脊髓脊髓T1T1T4T4,T 5T 5节段的侧角(节前纤维)节段的侧角(节前纤维)交感干颈上、交感干颈上、中、下神经节和上部胸神经节(交换神经元)中、下神经节和上部胸神经节(交换神经元)自节发出自节发出(颈上、中、下心神经及胸心支)(颈上、中、下心神经及胸心支)主动脉弓后方和下方主动脉弓后方和下方(与来自迷走神经的副交
37、感纤维)(与来自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纤维)心丛心丛心脏心脏 3 3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节前纤维)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节前纤维)沿迷走神经心支行沿迷走神经心支行走走心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心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心脏心脏 刺激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引起心动过速,冠状血管舒张。刺激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引起心动过速,冠状血管舒张。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动过缓,冠状血管收缩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动过缓,冠状血管收缩 35脑干内的内脏神经中枢脑干内的内脏神经中枢1.脑干内的心血管运动中枢脑干内的心血管运动中枢-延髓生命中枢延髓生命中枢 心抑制中枢心抑制中枢(心迷走中枢心迷走中枢)心加速中枢心加速
38、中枢(心交感中枢心交感中枢)血管收缩中枢血管收缩中枢 血管舒张中枢血管舒张中枢36心抑制中枢心抑制中枢(心迷走中枢心迷走中枢)位于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区域位于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区域(节前神经元节前神经元)心脏神经丛心脏神经丛 心内神经节心内神经节(节后神经元节后神经元)释放释放Ach,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胆碱能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胆碱能M型受体型受体,导致导致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等负性变时变力变速传导作用。导速度减慢等负性变时变力变速传导作用。直接电刺激迷走神经背核可引起心搏减慢或停止,直接电刺激迷走神经背核可引起
39、心搏减慢或停止,破坏该核,则迷走神经对心脏活动的抑制性调节消失。破坏该核,则迷走神经对心脏活动的抑制性调节消失。372.脑干内的呼吸运动中枢脑干内的呼吸运动中枢 喘息中枢喘息中枢(延髓髓纹以下延髓髓纹以下)长吸中枢长吸中枢(脑桥中段后部脑桥中段后部)呼吸调整中枢(脑桥最嘴侧)呼吸调整中枢(脑桥最嘴侧)正常情况下,喘息中枢受长吸中枢和呼吸调整中枢正常情况下,喘息中枢受长吸中枢和呼吸调整中枢的活动所控制,呼吸调整中枢周期性地抑制长吸中枢的的活动所控制,呼吸调整中枢周期性地抑制长吸中枢的活动,形成正常呼吸节律。活动,形成正常呼吸节律。383.脑干内其它的内脏中枢脑干内其它的内脏中枢 血糖代谢的调节中
40、枢血糖代谢的调节中枢 对排尿动作有调节作用的中枢对排尿动作有调节作用的中枢 调节直肠平滑肌紧张性的反射中枢调节直肠平滑肌紧张性的反射中枢 呕吐中枢呕吐中枢 39间脑内的内脏神经调节中枢间脑内的内脏神经调节中枢-下丘脑下丘脑1.对体温的调节(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对体温的调节(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2.对摄食行为的调节(摄食中枢和饱中枢)对摄食行为的调节(摄食中枢和饱中枢)3.对水平衡的调节对水平衡的调节4.与情绪行为的关系与情绪行为的关系5.对生物节律的调节对生物节律的调节6.对胃酸分泌的调节(神经性和体液性)对胃酸分泌的调节(神经性和体液性)7.对心血管的调节对心血管的调节8.对腺垂体功能的调节对腺垂体功能的调节 40大脑皮质的内脏神经功能调节大脑皮质的内脏神经功能调节-边缘系统边缘系统1.与情绪行为反应的调节与情绪行为反应的调节-海马结构、杏仁核海马结构、杏仁核2.对摄食行为的影响对摄食行为的影响-杏仁核杏仁核3.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4.与记忆功能的关系与记忆功能的关系-海马海马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