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是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临床症状包括子宫不正常出血、继发贫血、盆腔压迫症状和疼痛、生殖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健康。概述 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发生率为2030%。传统手术方式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特点,所以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生理解剖 子宫位于小骨盆腔内,分底、体、颈三部分,呈倒梨形,子宫体两上角与输卵管相通,下方经内口与颈管部管道相连。子宫居于膀胱和直肠之间,子宫颈两侧则为子宫动、静脉及输尿管终末端。子宫借盆膈、尿生殖膈及其周围结缔组织来固定,同时也为腹膜形成的韧带所支持
2、,使子宫呈前倾及前屈位。子宫主要韧带 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的主要韧带,可限制子宫向左右两侧移动。内有子宫动、静脉输卵管、神经、淋巴等。子宫主韧带:位于盆底与子宫阔韧带之间向下附着于盆膈上筋膜。此韧带可固定子宫颈,防止子宫脱垂。子宫主要韧带 子宫圆韧带:为一对扁索状韧带,全长1012cm,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起于子宫两侧外角,止于大阴唇皮下。它是维持子宫前倾的主要结构。子宫骶韧带:从子宫颈两侧向后,向直肠两侧止于第23骶椎,其作用为后牵子宫颈,以维持前屈位。根据肌瘤所在子宫的不同部位分类 1.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肌壁间,周围均为肌层所包围,初发病时多为此类肌瘤,故最常见,约占6070%。2.
3、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向浆膜而发展,并突出于子宫表面,与浆膜层直接接触,约占20%。如突入阔韧带两叶之间生长,即为阔韧带内肌瘤。根据肌瘤所在子宫的不同部位分类 3.粘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突出于子宫腔内,与粘膜层直接接触,约占10%15%。此瘤可使子宫腔琢渐增大变形,并常有蒂与子宫相连,如蒂长可堵住子宫颈口或脱出于阴道内。4.子宫颈肌瘤(较少见):肌瘤在子宫颈部位生长,因生长部位低,可嵌顿于盆腔内,产生压迫症状,手术切除困难,易损伤输尿管、膀胱。适应症 子宫浆膜下肌瘤。肌瘤最大直径10cm。单个或多发子宫肌壁间肌瘤,肌瘤直径4cm,但10cm。多发肌瘤者肌瘤数量10个。有中期妊娠流
4、产史的继发不孕病人。有子宫肌瘤的不孕不育症病人包括习惯性流产者。因肌瘤导致出血性贫血的希望保持生育能力的病人。术前以除外肌瘤恶变的可能。禁忌症 子宫有恶性肿瘤之征兆。妊娠子宫。妊娠期子宫、盆腔出血,术中出血多;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术后易形成血栓及栓塞。直径3cm的多发子宫肌壁间肌瘤,尤其是子宫肌壁间多样性“碎石样”小肌瘤,术中探查时难以发现肌瘤位置,容易遗漏。多发性子宫肌瘤,肌瘤数量超过10个 瘤体过大,影响术野暴露,一般认为超过12cm或子宫体积超过妊娠16周大,不宜手术。物品准备 腹腔镜及配套光源、传导系统、CO2气腹装置、腹包、手术衣、1-0可吸收缝线、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碘伏、酒
5、精、手消毒液、手套、镜套、腔镜附件、4#丝线、输血器、吸引器管及其装置麻醉方式 全麻气管插管手术体位 患者仰卧,头低脚高15-30,膀胱截石位,放置举宫器,留置导尿。建立气腹 脐轮上缘或下缘切开皮肤1cm,递布巾钳2把置入10mm套管,连接气腹,置入30镜头。检查腹腔。CO2气腹压维持12-14mmhg。于耻骨联合上偏左3-4cm,做一切口,置10mm穿刺套管。两侧下腹(相当于麦氏点水平)做切口,置入5mm穿刺套管。递无损伤抓钳、2把分离钳、电勾 电勾切开肌瘤表面浆肌层,分离肌瘤包膜,分离钳抓住子宫肌瘤并顿性分离,完整分离剔除出瘤体。修复子宫创面 递1-0可吸收线,持针器缝合创缘。根据创面大小将缝线剪适当长度,便于缝合。置入粉碎装置,用大抓钳抓住肌瘤将瘤体粉碎后取出 检查盆腔内有无脏器损伤或出血,递分离钳协助检查,电凝止血。递输血器冲腹腔,吸引器吸净腹腔血块和冲洗液。放置引流管,连接引流袋。4#线,大皮针固定。清点手术器械及物品数目。取出腹腔镜镜头、手术器械,放出腹腔内CO2。递齿镊、4#线,大皮针缝合伤口,酒精纱布消毒,纱布覆盖。谢谢观看!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