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淮十校 2023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 I(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717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材料一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古今文
2、人托物言志的重要意象。在我国古诗词中,“东风”一词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其他几个方向的风。这主要是由于东风意指春风,具有美好寓意,也与我国东临大海的地理位置和季风性气候关系密切。因此,在汉语的文化语境中,东风基本等同于春风。文学作品中的“东风”是拉开春天序幕的使者。与春天相伴而生的“东风”,在大多数情况下带来的是生机与希望。李白“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此外,“东风”因其季节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常被比喻为成就大事的关键因素或重要时机。然而,古代诗词中,“东风”所到之处并非一概意味着春和景明,其“破坏力”也不容小觑。尤其对于爱花之人,眼见一夜东风后的满地落红,感伤与无奈之情油然
3、而生,如“东风歇,香尘满院花如雪”就表达了作者对“东风”的幽怨之情。更甚者,“东风”会带来一种饱受摧残的境遇。我国农谚说“春雨贵如油。”初春时节,来自我国东南沿海的东(南)风一般会带来丰沛的雨水,对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十分有利,因此是古人所企盼的。人们对“东风”的企盼从全国各地农谚对于“东风”与降水的关联描述中可见一斑“春东风,雨祖宗”(江苏)、“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一场空”(广西)。这些农谚也反映出先人对于农时重要性的认识,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东风”还是一味中药。东风草具有清热明目等功效。“东风”也是一种菜名。晋左思吴都赋中也有“东风”菜的相关记载。中华人民共和
4、国成立后,“东风”一词有了新的时代含义。1958 年元旦创刊的光明日报东风副刊,名字就取自毛泽东“东风压倒西风”的著名论断。1992 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深圳特区报发表的新闻通讯,就引用唐朝诗人李贺诗句“东方风来满眼春”作为标题。东风,是最能勾起中国人无限想象的自然物象之一。“东风夜放花千树”里有中国人独特的浪漫情愫;“等闲识得东风面”中有中国人朴素而深刻的哲思;“东方风来满眼春”则标举着中国人引领风气的文化自信。(摘编自蒋坎帅如何“识得东风面”谈谈“东风”的文化内涵)材料二 林黛玉艺术形象研究特别是对其悲剧命运认识的过于政治化,使人们对黛玉诗词活动中的几个相关材料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因此
5、未能全面认识曹雪芹对林黛玉的情感和态度。这些材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时黛玉抽的那支诗签“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按东风一词有时在诗词戏曲中指代家长,“自嗟”有自我埋怨之意,这就表明曾雪芹对林黛玉既十分同情又婉转地批评她不该埋怨“东风”,应当对自己进行一些反省。“东风”在红楼梦中并非只有这一处喻指家长,还有几处也颇值得注意,其中最集中的要算七十回咏柳絮词那节,而且黛玉和宝钗两人的词中都涉及了“东风”,而态度却大不一样。黛玉的唐多令“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这里的“嫁”从柳絮而言尚可与“婚嫁”相通,实际上就是“交
6、给”或“托付”之意;而喻人则显然不能喻指“婚嫁”,因为黛玉并未嫁给宝玉。所以这里的“东风”就是指“春”。这首词表现了黛玉对于贾府家长们的不满林家将黛玉交给你们,但你们对我的终身大事没有做好安排。有意思的是,宝钗临江仙的“东风”却完全是另一种作用与评价“白玉堂前春解 舞,东风卷得均匀。”这里的“春”也和“东风”一样,都是喻指那种可以决定“柳絮”们命运的力量。曹雪芹在这里写出了她在潜意识中对现在这种处境的满意,而且禁不住流露出希望能借助外界的这一主导力量使自己梦想成真。曹雪芹也暗示,在对待黛玉和宝钗这两个少女的态度方面,贾府老一辈还是公平的“卷得均匀”。这次咏柳絮的诗词活动中薛宝琴的西江月也有“东
7、风”二字“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从薛宝琴本人来说,这里的“东风”是就事论事。但我以为曹芹可能暗示贾府的三位小姐(“三春”)的终身大事都由老一辈(“东风”)来做主,命运都十分不幸。所以这次诗词活动中的“东风”的含义是统一的。看来林黛玉意识或潜意识中总是将“东风”这个意象作为一种能主宰花草命运的力量来表现的,而她自称是“草木之人”,所以在她的诗词中就常以“东风”这个意象来喻指贾府长辈,表达自己的希望、失望、烦闷以及悲愁。七十回桃花行中“风”当然也是指“东风”,一共是五处。当然不能每一处都对号入座式地将“东风”翻译成“长辈”,那样诗味就全消失了。我认为,这些东风意象的兴、比作用有所不同,其
8、中第十五句的“凭栏人向东风泣”一句颇可玩味。林黛玉在这里表现了对某种能操纵他人命运的力量的期盼和寻求理解的心情,因此这个“东风”象征贾府长辈的意义比较明显。“东风”喻指贾府长辈还可以从探春的判词和灯谜中得到印证。探春判词中有“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两句,这里的“梦”无论是探春梦家人,还是家人梦她,皆可通。“东风”当指家人,首先是指长辈。当然,也不可将红楼梦中的所有“东风”都一一坐实,还是应当从实际的语言环境出发作具体分析。比如五十回芦雪庵邢岫烟的咏红梅花诗“桃花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就看不出喻指家长之意。(节选自周思源莫怨东风当自嗟林黛玉形象研究的一个盲点)1.下列对材料相关
9、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古今文人托物言志的关键意象,在汉语的文化语境中,东风基本等于春风。B.在古诗词中,与春天相伴而生的“东风”大多数情况下带来了生机与希望,但也会带来不能轻视的“破坏力”。C.材料二中黛玉的唐多令和宝钗的临江仙里“东风”都有“贾府长辈”之意,但是黛钗对其态度并不相同。D.材料二曹雪芹借西江月中“东风”一词,可能暗示了“三春”命运十分不幸,终身大事都由“东风”来做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 分)A.材料一中古人对东风的期盼,可以从东风与降水的相关农谚中看出,这有一定的科学意义。B.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
10、迁,东风一词的内涵也与时俱进,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C.材料二中曹雪芹借诗签中“莫怨东风空自嗟”委婉表示希望林黛玉不要一味埋怨贾府家长,也应自省。D.材料一中作者引用诗句阐述“东风”的丰富内涵;材料二中作者则着力阐释“东风”所喻指的“家长”之意。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 分)A.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红酥手)B.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D.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4 分)5.红楼梦十七至十八回中,贾宝玉在大观园
11、题咏的恰红快绿里有“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的诗句,而此处“东风”指的是“主人”即贵妃元春,并非“贾府长辈”。这说明了什么请联系材料二,谈谈你的认识以及受到的启发。(4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818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碑碑 匠匠 崖崖 张 港“那个那啥,你问碑匠崖呀?那你算是问对人了,这我知道。在早呀,这儿不叫碑匠崖,叫白砬子。”“砬子?”“砬子就是陡立高耸的大石头,石头山。”“昨叫的碑匠屋呢?”“说这话呀,那是小鬼子进东北的第十二个年头。俺们这儿呀,来了抗联五团。抗联打仗厉害,这不奇,奇的是啥呢?奇的是五团有个碑匠。
12、我说大记者,你经多见广,你听说过部队有碑匠的吗?”“碑匠,就是石匠呗。”“不不不,那可不对。碑匠是碑匠,石匠是石匠,两码事儿。石匠打个碾子錾个磨,抠个马槽子啥的。碑匠可不是。碑匠,头一样得力气大,能把大石头翻得来倒得去。二是识文断字,跟你们记者一样,是识字分子。不识字咋刻字?三是能攀山,为得块好石料,什么悬崖绝壁都得上去。”“你问部队要碑匠干啥?那用处可大了。打仗哪能不死人有人牺牲了,碑匠就打个石碑,记下姓名。五团有大事,碑匠也錾出文字,埋地下留给后人。”“没有碑可錾时,碑匠就骑上马,跑出几十里,刻块石头,再跑回来。这可热闹了!日本鬼子大队人马冲那一块石头去了。你说咋的,石头上的字是中国人一齐
13、打日本。末了的字是五团。团长说一个碑匠,顶得一支队伍,调得日本兵满山瞎跑。”“啥?他叫啥名呀?别打岔,你听我说呀。”“有这么一天呀,碑匠正琢磨事儿,团长、政委走来了,二人争吵得厉害。碑匠听明白了。啥事呢?上边下了令,要打下白石镇。白石镇石头墙,日本兵多,不扔百八十条人命是拿不下来的,可军令如山。怎么打?他们争的是这个。”“第二天一早,碑匠不见了。有人想起,昨晚吃饭就没见这人。”“团长到碑匠的窝棚,见立柱上刻着白茬字天黑打白石镇,必胜。”“啥意思呢?不管啥意思,备马备枪,打白石镇。”“水往东西流,话分两头说。撂下五团说碑匠。这头呢,碑匠爬上白砬子顶上,用大绳把自己顺下。就挥大锤,使大钎,刻出两个
14、大字,一个字有一铺炕大。”“白砬子下就是俺们屯。人人抬头仰脸看新鲜,慢慢看明白了,俩字抗日。”“嚯这家伙,厉害,抗日抗上了白石砬子。”“抗日俩大字刻得了,大绳上吊着的碑匠冲屯里反复喊全来瞧全来看打走日本王八蛋”“人人抿嘴笑,相互嘱咐着可不能让日本人知道。”“白石壁上的碑匠,一边把字往深处扩,一边唱上了二人转刘为大来关某我为二呀,涿州范阳你是老三哪”“这么折腾,日本人能不知道吗日本兵用迫击炮,照白砬子就是猛轰,可是,炮弹上去,打个出溜儿滑就掉地上了,碰子上只留个白点儿。”“炮弹打得火星子乱迸,碑匠照样扩字,还唱想当年大哥无食他把草鞋卖呀哈二哥我身担着且腐盘”“炮这么打,人还有个活命有敢看的说,人
15、肉一块一块往下掉,掉了大腿掉胳膊。不说了,不说了。白崖壁成了红崖壁。”“别哭呀丫头。你一哭,我不好往下讲了。”“怎么打炮,抗日两个字还在。你想想,有这么俩大字明晃晃立着,日本鬼子哪受得了?镇里的日本兵全调来了,一齐开枪,子弹一打一个白点儿,跟碑匠的錾子似的。子弹打光了,算是看不出字了。”“再说五团这边。老乡跑来报告石崖刻字的事,团长心痛得一脚踢翻一块大石头,就掏枪喊人要给碑匠报仇。政委说 碑匠这是引出镇里的鬼子,让咱们打空城,拿下白石镇。”“后来?后来那还用说?拿下了白石镇呗。子弹、炮弹全打石头砬子了。没子弹的日本兵,那还扛收拾”“完了?没完。没过多长时间,你说咋的,白碰子上又出字了比上回的抗
16、日还大。这回刻的是消灭小日本。”“打哈尔滨来了日本工兵,吊绳子打上炮眼,一炮一炮,炸掉了消灭和小。日本俩字不敢炸了炸日本,那不成了自己炸自己?”“还没完。过了些日子,日本俩字上头,又刻出字来,成了打倒日本。“日本人还是得炸呀,这回连日本俩字一块堆儿炸个利索。”“人人传说,日本都炸了,小鬼子要完蛋了。真的,没过多长时间,日本鬼子投降了。”“你问碑匠叫啥名呀?让我咋说呢?头一个,后来知道是姓耿,名就不知道了。第二个是谁,都不知道,第三个就更不知道了。反正是中国人,没留下姓名呀,你就记这事吧。”“没完,没完,还有事?我说呀,你们记者说话顶用,跟大领导说说,这碑匠崖,老这么光着板儿也不中呀,还得刻上字
17、呀还得刻上字呀”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本中老人说,碑匠与石匠并不相同,原因在于碑匠能识文断字,一个碑匠,顶得上一支队伍,调得日本兵满山瞎跑。B.文本中团长、政委之所以争吵,是因为白石镇石头墙,日本兵又多,会造成大量的伤亡,又不得不打,却不知怎么打。C.文本中团长到碑匠的窝棚见立柱上刻着白茬字,当即决定备马备枪攻打白石镇,这说明团长对碑匠的信任。D.文本中碑匠悬吊在石崖上,唱着二人转,刻着抗日口号,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日本兵,为大部队攻打白石镇赢得时间。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中“别哭呀丫头”这处描写,一方面说明老人故事讲
18、述得很生动,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这场战斗中碑匠牺牲的惨烈。B.小说主要写了抗联队伍中特殊的战士碑匠。他们身上展现的高贵的品质,对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仍有启发意义。C.小说中碑匠并未正面出场,而是借助老人的讲述,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式,让读者认识到碑匠鲜活的形象特征。D.文中老人在讲述白石镇情节时,采用平叙方式详细叙述五团如何打下白石镇,意在表明作战的艰难。8.怎样评价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在石碑和石崖上“錾字”或“想要刻字”的行为?(6 分)9.小说的艺术就是讲故事的艺术,请简要分析本文在讲述故事上有何特点及其作用。(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
19、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逼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韩。”王令向寿辅行。甘茂至魏,谓向寿曰“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为多张仪而贤先王。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
20、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
21、上。秦之右将向寿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樗里疾挫我于内,而公仲侈以韩穷我于外,是无茂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B.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C.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
22、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D.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王问其故”与“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故”字含义相同。B.“则慈母不能信也”与“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第八一章)两句中的“信”字含义不同。C.“疑臣者不适三人”与“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适”字含义相同。D.“息壤在彼”与“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两句中的“彼”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3、A.秦武王想使车直通三川,觊觎周王室,甘茂提出联魏攻韩的计策,秦武王派向寿做甘茂的副使,出使魏国。B.张仪帮助秦国攻取巴、蜀、上庸等地之后,天下人并没有因此认为是张仪做得更多,反而称颂先王的贤明。C.甘茂想通过“曾参杀人”的事例,向武王说明“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的道理,为下文实现君主定盟奠定基础。D.甘茂认为,现在攻不下宜阳,公孙衍和樗里疾在国内挫败他,公仲侈在国外逼迫他,这时就是他的殒命之日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4 分)(2)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4 分)14.甘茂起初为何不想攻宜阳?请结
24、合文本简要概述。(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 1516 小题。咏咏 柳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新新 柳柳 杨 万 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曾诗前两联直接描写柳之颜色、情态,目的在于为后两句阐发主旨蓄势。B.杨诗写柳由近而远,由上而下,从岸上的柳条,写到水中的柳景,富有情趣。C.杨诗描摹细腻,清新自然,妙手天成,生面别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D
25、.两首诗都写初春之柳,语言表达各有特色,曾诗婉曲有味,杨诗活泼明快。16.两首诗都是写柳之作,但曾诗状物而寓理,杨诗状物以寄情。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两句,写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2)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写急流瀑布飞泻产生巨大轰响,水石相击发出雷鸣般声音。(3)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两句,写出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是很少的。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一)语言
26、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 I I(本题共(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7 7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金岳霖终身未婚,朋友们的孩子都叫他“金爸”。他喜欢搜罗大个头水果,比如雪花梨、苹果、橙、柚、石榴,将它们摆在书案上,或拿去跟孩子们比赛,这种较量往往要拉锯多个回合。好一位独孤求败,输了比赢了更开心。在书房里他收藏着“水果状元”,谁能吃到它,谁就是得意门生。金岳霖有个规矩和习惯上午不见客,不干其他事务,_地读书写字。构思时,他静坐冥想,仿佛老僧入定,红尘俗务不复萦怀。有一次,那群“惊弓之鸟”因空袭警报都跑出去了,他却窝在宿舍里,浑然未觉,_。待警报解除,大家奔回废墟寻人,竟
27、发现他提笔而立,呆若木鸡,浑身都是尘土。金岳霖讲课,不带讲义,只带粉笔,但十有八九黑板上不着一字。他的课学生爱听,大教室_。他喜欢提问,西南联大没有点名册,他就想出奇招“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将令一下,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都会深呼吸,既忐忑,又光荣。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话语一出,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都会既忐忑又光荣地深呼吸。”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但是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31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很早以前人们
28、就知道,大脑中思考的内容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所见所闻的事物的影响,_。例如,看见穿西装的人就会想起商务上的事情,看到夏日的照片就会想起吃西瓜,这些心理现象都与启动效应有关。研究认为,大脑在处理信息时,因有密切关系的词汇和概念容易相互刺激而受到影响。1996 年,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巴奇等人发表论文称,启动效应不仅对脑内的信息处理有影响,_。在他们进行的试验中,参与者因为频繁看到的某些词汇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该试验要求被试者用给定的词汇写一篇文章。被试者分成两组,一组分到了诸如“粗鲁”“打扰”等给人留下冲动印象的词汇,另一组分到了诸如“礼貌”“尊重”等给人留下稳重印象的词汇。作业完成后,被试者需要到另
29、外一个房间里向试验负责人作汇报,而此时试验负责人正在那个房间里与别人说话,而且故意制造出对话频密、不好插话的氛围。被试者何时会打断他们而插话呢?依据结果发现,与分到大量稳重词汇的小组成员相比,分到大量冲动词汇的小组成员倾向于更早地打断他们的插话。也就是说,分到诸如“粗鲁”“打扰”等词汇的被试者,_而分到诸如“礼貌”“尊重”等词汇的被试者,其行为会不自觉地变得温和。可见,所接触的词汇内容的确会影响到人们之后的行为。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21.根据材料内容,简要说明“启动效应”的含义。不超过 65 个字。(4
30、 分)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 分)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中,有这么一段问话“问维摩经不可思议品云芥子纳须弥,须弥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岂可芥子之内入得须弥山乎”问僧的人,是唐朝江州刺史李瀚。有一次,李渤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吧,小小的芥子,怎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智常禅师听了李瀚的话后,轻轻一笑,转而反问“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此事”“当然了!
31、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李渤回答。“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都存在哪里呢”智常禅师顺着话题问李渤。李渤抬起手,指着自己的头脑说“当然都保存在这里了。”智常禅师说“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莫非你也在骗人吗”李渤闻言,立即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以上故事中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虽是禅语,却也可以表明一种“个体与世界”的存在关系。世界至大,包含无数个体,正如高广的须弥山;个体虽小,却也可以如芥子纳须弥一样,怀抱世界。作为高三的学子,你们即将走出高中校园,走向更加广大的世界,那么小小的“你”和大大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关系?请你以“我与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
32、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江淮十校 2023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1.【答案】D【解析】D 项中“曹雪芹借西江月 东风一词,可能暗示了三春命运十分不幸。”文中的表述是此文作者的观点,并非曹雪芹的观点。故选 D。2.【答案】A【解析】A 项有一定科学意义的主语是“农谚”。故选 A。3.【答案】C【解析】C 项中“东风”比喻“成就大事的关键因素或重要时机”,符合材料一第二段的观点。故选 C。4.【答案】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详细论
33、证了“东风”丰富的文化内涵。论证中综合使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5.【答案】认识对诗词的解读应当从实际的语言环境出发作具体分析。启发要全面、辩证、具体地看问题。(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6.【答案】A【解析】A 项“原因在于”以偏概全,还有其他原因。故选 A。7.【答案】D【解析】D 项中“意在表明作战的艰难”错,是为了衬托碑匠。故选 D。8.【答案】小说中部队要碑匠在石碑上錾出文字是为了留给后人当作纪念。小说中抗日战争期间几位碑匠多次在石壁上刻字是在积极抗日,彰显了碑
34、匠们的爱国精神。小说结尾处老人要求在碑匠崖上刻字,表明在当下也要传承他们的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答案】作者并没有直接写碑匠,而是通过一个老人的回忆,将碑匠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在现实和回忆的交织中更有利于揭示和深化主题。小说采用对话的形式讲述故事,通过女记者与老人的问答讲述碑匠的经历,使叙事节奏紧凑情节集中,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小说从对“碑匠崖”的询问切入,引出碑匠的故事,入题新颖。讲故事时设置悬念,营造紧张气氛,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吸引读者注意力。讲故事的语言风趣幽默,以口语和说书性的语言讲述紧张的抗日故事,行文张弛有度,极具感染力。(
35、每点 2 分,三点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10.【答案】B【解析】结合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表示人名、对话等关键词以及词语间搭配关系和句式特点等判断。标点如下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故选 B。11.【答案】C【解析】A 项,均解释为“缘故”。B 项,前者解释为“相信”,后者解释为“真实的”。C 项,前者解释为“仅仅、只有,同啻,后者解释为女子出嫁。D 项,均解释为指示代词,那。故选 C。12.【答案】B
36、【解析】B 项中“天下人并没有因此认为是张仪做得更多”不正确。应是“天下人并没有称 赞张仪”。故选 B。13.【答案】(1)三年就灭掉了中山,乐羊返回魏国,称道自己的战功,魏文侯拿出一箱诽谤乐羊的意见书给他 看。(“语”“示”和定语后置各 1 分,句意通顺 2 分)(2)请允许我第二天击鼓进军,如果还攻不下来,你们就把宜阳的城郊当作我的坟墓。(“鼓”“而”“郭”各 1 分,句意通顺 2 分)14.【答案】因为宜阳实力雄厚,人力和财物充足,易守难攻。秦远兵而来,难于取胜。担心秦王受他人影响不能充分信任自己。【参考译文】秦武王对甘茂说“我想把战车通到三川,灭掉周室,这样,我死后就可永垂不朽了。”甘
37、茂回答说“我要求出使魏国,约他们共同攻打韩国。”武王派亲信向寿,作为甘茂的副使。甘茂来到魏国,便对向寿说“您回去告诉大王说魏王已同意我的约定,但希望大王不要进攻韩国。事成之后,一切功劳全归于您。向寿回到秦国,把这话告诉了武王,武王便在息壤迎接甘茂。甘茂到了息壤,武王问他其中的原因?甘茂回答“宜阳是韩国的大县,上党和南阳两郡的财富都聚积在这里,它名义上是县,实际上相当一个郡。现在大王穿越重重险阻,要跋涉千里去进攻韩国,实在太难。我听说,张仪西并巴、蜀,北取西河之外,南占上庸,天下人并不因此赞扬张仪的能力,却称颂先王的贤明。“魏文侯派乐羊为将,进攻中山国,三年就灭掉了中山,乐羊返回魏国,称道自己的
38、战功,魏文侯拿出一箱诽谤乐羊的意见书给他看。乐羊拜了两拜并行了稽首礼,说道这不是我的功劳,全是主上的力量。我现在只不过是客居在秦国的人,樗里疾和公孙衍他们二人,抱着对韩国的偏心,非议攻韩的不当,大王定会听从,岂不是大王欺骗了魏国,而我又要受到韩国相国公仲侈的怨恨了。从前,曾子居住在费地,贾地有个与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子的母亲说 曾参杀了人。曾子的母亲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她照样织布。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照样织布。又过了一会儿,一人跑来说曾参杀了人。曾子的母亲就惊恐万状,扔掉梭子,翻过垣墙,仓皇逃跑了。像曾参这样贤德的人,而曾参的母亲又对他那样信任,可是三
39、个人不实的话,就使曾参的慈母也不能信任他。现在我不如曾参贤能,大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子的母亲相信曾参,猜疑我的更不止三人,我担心大王会因为我而扔掉梭子啊。”武王说“我不会听信别人的议论,让我们订立盟约吧。”于是武王与甘茂在息壤订下了盟约。果然攻打宜阳,五个月却未能攻下。樗里疾、公孙衍二人便在武王面前议论进攻宜阳不恰当,武王打算听从他们的意见,就召见甘茂,把情况告诉他。甘茂说“息壤的盟誓就摆在那里。”武王说“是有这回事。”于是调动全部兵力,又让甘茂攻打宜阳。甘茂攻打韩国的宜阳,擂罢了三通鼓,战士仍然不肯冲锋。秦国的右将军向寿说“您如果不论士气如何而进行强攻,定会陷入严重的困境。”甘茂说“我客居秦国却
40、担任秦相,因率兵攻打宜阳才使秦王喜欢。现在宜阳不能攻下,在国内,公孙衍、樗里疾会挫败我,在国外,公仲侈用韩国的力量来逼迫我,这是我的末日到了!请允许我第二天击鼓进军,如果还攻不下来,你们就把宜阳的城郊当作我的坟墓。”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加在公家的赏金里。第二天击鼓进军,宜阳就被攻下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15.【答案】B【解析】B 项中“杨诗写柳由近而远”错误,应该是“由远而近”。故选 B。16.【答案】曾诗借物喻人,状物讽世,借依仗东风之势便摇摆“猖狂”的柳条,嘲讽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天地之间自有清正之气,一时得志的势利小人一定不会长久存在(2分);柳条在春天刚到的时
41、候,叶子没来得及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就依仗东风之势摇摆,气势猖狂,柳条只会将柳絮飞上天企图遮蔽日月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严寒霜冻的时候,它一定会枯萎。(1 分)杨诗通过描写新柳优美活泼的形象(1 分),表达了对新柳的喜爱,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深情。(1 分)微风吹来,浅黄的柳条轻轻拂动,日光下,柳影“引”着柳条,柳条好 似被引伸到百尺之长,这样水上水下连成一片,画面生动,甚是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新柳的喜爱,对春景的吟赏,对生活的热爱。(1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飞湍瀑流争喧,砂崖转石万壑雷(3)有善始者实繁,
42、能克终者盖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7 分)18.【答案】全神贯注 岿然不动 座无虚席(每空 1 分,意思对即可)19.【答案】原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金岳霖的话比作“将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金岳霖课堂氛围紧张有趣的特点和金岳霖性格的幽默率真。修改后的句子无法突出这一特点。(2 分)原句和修改后的句子侧重点有所不同,原句突出强调了穿红毛衣女生在听到金岳霖的问题后“既忐忑又光荣”的心理变化,修改后的句子只是突出女生“深呼吸”的动作。原句能更好地突出金岳霖的课堂特点。(2 分)(若从句式、语体风格等角度回答,可酌情赋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43、 3 小题,13 分)20.【答案】这称为启动效应 还可能对行为产生影响 其行为会不自觉地变得粗暴(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21.【答案】启动效应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所见所闻的事物)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知觉和加 工变得容易(影响脑内的信息处理,甚至改变了行为)的一种心理现象。(4 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2.【答案】示例 1结果发现,与分到大量稳重词汇的小组成员相比,分到大量冲动词汇的小组成员倾向于更早地打断他们而插话。示例 2结果发现,与分到大量稳重词汇的小组成员相比,分到大量冲动词汇的小组成员倾向于更早地打断他们的谈话。(3 分)四、写作(60 分)23.作文【思路点拨
44、】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从题旨上讲,意在引导考生思考个体与世界、时代的关系,隐含的意思在于考生对个体之外的世界有所关注、思考,继之以行动上的担当。作文材料中有两部分关键信息点。一是故事材料部分,意在阐明关键句“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的内涵,引出小与大、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二是引导语部分,意在限制话题范围,强调禅语小与大的关系要运用在我与世界的关系上,同时,结合故事材料语和引导语部分,“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中显然更强调“芥子纳须弥”部分,而“怀抱世界”与情境指令“高三学子即将走向世界”,更是表明学子要对外在社会、世界有参与意识。此外,这也是一道关系型话题作文,写作时有必要阐明二者的关系,体现“
45、思辨”意识。参考立意 以芥为舟,共渡世界之海,身如草芥,心怀世界壶中有天地,目前现今古【作文评分标准】(一)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内容项(20 分)题意、内容 其重点是题意、内容。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对于材料的把握虽然符合题意,但文章不好、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表达项(20 分)语言、文体和结构、卷面 其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但也要综合考量。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
46、容”评等的基础上,除了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还可以考虑 在上一等或下一等打分。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原则上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只能在三等或二等或四等给分。(二)发展等级(20 分)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跨越基础等级的得分等级。1.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可在二等给分。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或二等给分。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给分。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
47、 1 到 2 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1.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只要有若干点突出就可以按等评分。在符合题意的情况下,对于亮点突出的文章,应依据评分标准赋予高分。(三)关于“明确文体”写作情景为高三学子即将走向更大世界,请你以“我与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个人感受与思考。题目要求“明确文体”,因此作文应突出文本的
48、文体特征,应体现写作者(当代青年)的身份。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其他说明】(一)扣分规则 1.无标题扣 2 分。2.不足字数者,每少 50 字扣 1 分;残篇另计。3.出现错别字,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不计,扣完 5 分为止;标点符号错误多的。酌情扣分。(二)残篇评定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 50 个字扣 1 分)2.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3.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5.5.只写标题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6.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评 0 分。7.7.完全空白的,评 0 分。(三)套作、抄袭评分 套作的,适当扣分。套作就是把预先准备好的作文材料机械生硬地套用。判定为套作是比较严重的,不应将套作的判定扩大化。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判定为抄袭要有依据。